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

艦隊的戰鬥力增強,作戰負擔也變得更加沉重,。?

回到臘包爾之前,顧祝同在青島海軍司令部呆了幾天,名義上是接受中將軍銜,實際上主要是跟馮承乾商討艦隊的作戰行動。?

這次,顧祝同獲得晉升與李向龍沒有太大關係,而是馮承乾主動授予的。?

當然,晉升爲海軍中將,也算得上是實至名歸。?

在中國海軍中,顧祝同取得的戰果僅次於李向龍,已經超過了魯志剛,是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

當時,很多人都認爲,顧祝同肯定能超過李向龍,成爲頭號艦隊司令官。?

事實上,顧祝同的才能,並不僅僅侷限在戰術層面上,即不僅僅是指揮艦隊在海戰中取得勝利。?

倫內爾島海戰就已證明,顧祝同對大局有極爲準確的判斷能力。?

也正是如此,馮承乾才以授銜爲名,讓顧祝同回國休假十天,並且在收假後讓他來到了青島海軍司令部。?

雖然馮承乾並不懷疑顧祝同的才能,但是在賦予其更大的權力之前,馮承乾還是得近距離考察一下這爲年輕的海軍中將。?

當然,這次與馮承乾的交談,也讓顧祝同獲益菲淺。?

論戰略眼光,恐怕沒有人能夠與馮承乾比肩,甚至沒有人能夠望其項背。?

與馮承乾談過之後,顧祝同對這場戰爭的總體局勢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或者說是更加深刻的認識。?

雖然大陸戰場上出現了一些波折,戰局進展不像預料的那麼順利。進攻斯里蘭卡與印度的作戰行動也受到了影響,而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因陸軍堅持,海軍的作戰計劃也沒有能夠完全得到採納,但是總體戰局上,中德意同盟集團的戰略優勢依然極爲明顯,即便紅俄還在苟延殘喘、也已時日無多,。而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勢必成爲下一個紅俄,而僅存的美國顯然獨木難支。?

可以說,勝利不是問題,需要的只是時間。?

關鍵就是,在取勝之後,如何繼續維持現在的團結局面,即如何讓同盟國集團不在戰後分裂。?

對此。馮承乾有極爲清楚的認識。?

這就是,同盟國集團肯定會在大戰結束之後,按照東西方陣營,分化成兩個集團,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能夠維持友好關係,也會因爲在利益上存在嚴重衝突與矛盾,最終分道揚鑣。?

顯然,中德關係,必然會對雙方的戰略產生巨大影響。?

這一點,已經反映了出來。?

關鍵就是。中國該如何處理中德關係。?

顯然,在大戰期間,中德同盟是整個同盟國集團的核心,也是推動同盟國集團走向勝利的關鍵性力量。說得直接一點,如果中德關係出現裂痕,那麼就算能夠取勝。也要爲勝利付出更大的代價。而這是雙方都不願意見到的。也正是如此,就算中德已經出現利益分歧,但是雙方都在儘量維護。比如,在大陸戰場上劃分佔領區的問題上。中國就做出了讓步,從而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無話可說。在印度洋戰場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承認了現實,並且默認了中國在印度洋上的霸主地位。此外,雙方還通過其他方式,想方設法的增強在軍事與政治領域的互信與合作。比如,在一九四二年初,中德陸軍就互派了軍事顧問團,以此增強軍事協作能力。又比如,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國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派遣了數千名飛行員,參與了對英轟炸行動。做爲回報,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向中國派遣了一批潛艇官兵,向中國海軍傳授破交作戰的經驗。?

只是,這些合作,並沒有掩蓋住中德之間的矛盾,。?

最突出的,就是在中國向歐洲派遣遠征軍的問題上。?

早在一九四零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陸軍總參謀長就主動提出,希望中國在一年之內向歐洲派遣一支規模不低於五十萬的遠征軍,主要協助德軍在東線作戰。當時,德軍在東線打得並不順利。可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底,也就是約定的一年到期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拒絕了中國的援助,提出中國陸軍沒有必要派遣遠征軍赴歐作戰,只接納了中國陸軍提供的轟炸機飛行員。?

可以說,這件事情,讓中國陸軍很沒面子。?

要知道,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總參謀長提出要求之後,吳鐵生就很上心,甚至專門聘請了一批迴國德僑,還組建了語言培訓班,從陸軍中精挑細選的選拔了五十萬官兵,讓其分批次接受了基礎語言培訓,而遠征軍中的軍官,要麼是歸國德僑,要麼是歸僑後裔,都有着較好的語言基礎。?

爲此,中國陸軍也花了不少經費。?

在裝備上,遠征軍也比其他部隊更高一級,不但配備了清一色的德械,甚至在訓練的時候使用的就是正式裝備。?

要知道,當時中國陸軍的訓練營裡使用的都是裝備模型。?

可見,當時中國高層非常重視這件事。?

可惜的是,在遠征軍完成了組建、訓練與組織工作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卻以東線戰況不再吃緊爲由,拒絕了中國提供的援助。?

有趣的是,到了一九四二年年底,在攻打莫斯科的作戰行動受挫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總參謀長再次提出,希望中國能夠及時派遣遠征軍。雖然這個時候,派遣遠征軍變得更加便利,即不再走陸路,而是經海運到達埃及在紅海的港口,然後經地中海前往意大利,再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國。但是吳鐵生卻明確表示,中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也非常吃緊,而且還得參與澳洲的作戰行動,因此沒有多餘的兵力可用,遠征軍也僅剩下了由不到一百人組成的司令部,其餘人員均已補充給了各支作戰部隊,。說白了,就是中國陸軍無法在短期內向歐洲派遣遠征軍。?

事實上,當時遠征軍並沒解散,只是規模縮小了一些,總兵力在二十萬左右。?

結果就是,直到一九四三年中期,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啓動了攻打英國本土的作戰行動之後,吳鐵生才答應派遣遠征軍赴歐作戰,並且在三個月之後,由海運把中國陸軍歐洲遠征軍的第一個師送到了埃及。?

當然,吳鐵生肯派出遠征軍,不是想染指英國。?

說白了,英國對中國的意義,就像澳大利亞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一樣,在軍事與政治上都沒有多少價值。?

再說了,中國海軍也沒有可能在一九四三年向北大西洋派遣艦隊。?

當時,中國派遣遠征軍赴歐參戰,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德意志第二帝國必須在戰後與中國分享海灣地區的石油資源,並且以佔領區的方式劃分雙方的勢力範圍,原則上以兩河流域與內夫得沙漠爲界。也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接受了中國開出的條件,在海灣地區的利益劃分上做出了讓步,中國纔派遣遠征軍赴歐參戰。?

可以說,這些事情都說明,中德關係並不融洽。?

離勝利越近,中德矛盾就越突出。?

有了這些認識,顧祝同也就明白了一點,或者說明白了馮承乾找他單獨談話的目的。?

在這個大局裡面,唯一沒有顧慮的,也就只有太平洋戰場上。?

說白了,太平洋戰場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幾乎沒有關係。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一直想奪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失去的海外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接受現實,即承認那些失去的殖民地不在歸帝國所有,也沒有在停戰談判、以及柏林和會上提出領土要求,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理由要回那些島嶼,。?

再說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沒有能力出兵太平洋。?

也就是說,在太平洋戰場上,中國海軍可以放開手腳打。?

這樣一來,馮承乾自然要求顧祝同拼盡全力,用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取得勝利。?

當然,太平洋戰場還關係到了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以及戰後的世界秩序。?

說得簡單一些,就算中國海軍有進軍大西洋的想法,也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因此只能在太平洋上向前推進,也只能越過太平洋攻擊美國本土。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中德都不可能接受一個妥協的結果,特別是在順利擊敗了紅俄與英國之後,中德都會盡一切可能獲得徹底的勝利,也就是打敗美國,而不是在此之前與美國簽署一份形同於休戰聲明的停戰條約,因此最終肯定會攻擊美國本土。?

顯然,太平洋戰場的戰鬥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誰能在最後關頭髮揮最重要的作用,即扮演擊敗美國的主角,那麼誰就將主宰戰後世界。?

爲此,馮承乾明確提到,西南太平洋戰爭在何時結束,將影響到整個戰局。?

有了這個認識,顧祝同立即感受到了肩膀上的擔子有多重。短期之內,李向龍依然得在印度洋上指揮艦隊作戰,不可能返回西南太平洋,而魯志剛的主要職責是協調陸海空三軍的作戰行動。?

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沒有人可以取代顧祝同,也沒有人可以替他分擔重任。(未完待續)?

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621章 核時代第129章 據點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116章 追擊第436章 反擊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36章 利益博弈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5章 熱身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64章 無力迴天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95章 參戰陰謀第121章 拷問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584章 死衚衕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43章 大型化第95章 情報天才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56章 利令智昏第24章 航母熱潮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51章 正面交戰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94章 航空力量第443章 大裁軍第444章 減負第623章 核試驗第70章 戰火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56章 利令智昏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40章 擴軍第74章 各打各的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228章 新戰場第1章 當務之急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604章 援助第90章 力挽狂瀾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75章 臨時搭檔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630章 霸權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609章 國防部第604章 援助第106章 鬼鎮第38章 大東溝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378章 覺悟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216章 根源第126章 得手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6章 坐收漁利第436章 反擊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70章 戰火第9章 奇蹟第68章 倒計時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588章 核技術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100章 堅持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170章 錯失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63章 參謀長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0章 致命打擊
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621章 核時代第129章 據點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116章 追擊第436章 反擊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36章 利益博弈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5章 熱身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64章 無力迴天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95章 參戰陰謀第121章 拷問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584章 死衚衕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43章 大型化第95章 情報天才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56章 利令智昏第24章 航母熱潮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51章 正面交戰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94章 航空力量第443章 大裁軍第444章 減負第623章 核試驗第70章 戰火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56章 利令智昏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40章 擴軍第74章 各打各的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228章 新戰場第1章 當務之急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604章 援助第90章 力挽狂瀾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75章 臨時搭檔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630章 霸權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609章 國防部第604章 援助第106章 鬼鎮第38章 大東溝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378章 覺悟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216章 根源第126章 得手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6章 坐收漁利第436章 反擊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70章 戰火第9章 奇蹟第68章 倒計時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588章 核技術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100章 堅持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170章 錯失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63章 參謀長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0章 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