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死戰難免

直接攻打聖克利門蒂島,顯然太過張揚,很容易讓美軍猜測出中國軍隊的意圖。

爲此,就得設法引開美軍的注意力。

二月十四日,顧祝同下達了讓陸戰隊向南推進的作戰命令,首批投入戰鬥的是陸戰第三軍的第三陸戰師、第三十一陸戰師與第三十二陸戰師,預備隊則是陸戰第五軍的第五陸戰師與第五十一陸戰師,同屬於第五陸戰軍的第五十二陸戰師,以及在二月份到達的第二陸戰軍與第四陸戰軍則編爲第二梯隊。

在顧祝同手中,第三陸戰軍是絕對的王牌。

按照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常規編制,第三陸戰軍是中太平洋戰區的隸屬部隊,在指揮體系上屬於第三艦隊。

之前,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第三陸戰軍的表現相當搶眼。

當然,當時還沒有陸戰軍,陸戰隊的最大編制就是陸戰師。

在登陸美國本土之前,爲了適應新的戰鬥環境,特別是大規模作戰行動,陸戰隊成立了軍級作戰單位。

只是,陸戰軍只屬於行政管理編制。

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仍然是各個陸戰師直接聽命於前線司令部,軍部並沒有直接指揮權。

顯然,陸戰隊的指揮體系與陸軍有很大的區別。

這也可以理解,主要就是陸戰隊的作戰規模都不是很大,特別是在島嶼登陸戰中,動用兩個陸戰師就算多的了。爲此。陸戰隊更注重師級單位的戰鬥力,因此每個陸戰師的編制都很完整,而沒有像陸軍師那樣注重其任務性,這也直接導致陸戰師的規模較爲龐大。官兵比陸軍編制最大的裝甲師都要多。

向南推進,顧祝同動用了十二個師的兵力,而且第一批就投入了五個師。

這五個師中,第三陸戰師、以及來自西南太平洋的第五陸戰師是絕對的主力,這兩個陸戰師都是在戰前成立的,是陸戰隊中的王牌部隊,而且都參加了攻打澳洲的作戰行動,第三陸戰師還是攻打夏威夷羣島的功臣。

即便是另外三個陸戰師。也都組建了三年以上,參與了十多場戰鬥。

如果以單位部隊的戰鬥力來計算的話,中國海軍陸戰隊絕對是當時最強悍的地面作戰部隊。

當然,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不管是在大戰爆發前。還是在大戰期間,中國海軍陸戰隊一直秉承精兵政策,沒有像陸軍按樣在大戰期間大肆擴軍。打到一九四五年底的時候,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總兵力還不到一百五十萬,作戰部隊不到一百萬。要知道。同期陸軍的總兵力超過了兩千萬,即便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總兵力也在三百萬以上。

陸戰隊的精兵政策,曾經產生了很多麻煩。

比如,在攻打澳洲大陸的時候。陸戰隊的兵力嚴重不足,在開闢了登陸場之後。就不得不把主戰任務交給陸軍。

只是,到了戰爭後期。陸戰隊的精兵政策就開始發揮作用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這支精銳強悍的陸戰隊,把登陸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當陸戰隊向南挺進的時候,其強大的戰鬥力再次體現了出來。

要知道,陸戰隊不僅僅用於登陸作戰。

實戰早就證明,在濱海地區,特別是在河網較爲密集的沿海平原上,陸戰隊的戰鬥力遠遠超過了陸軍。只有在深入內陸,離開了艦隊的支援範圍,特別是火力支援艦隊的打擊範圍之後,陸戰隊才比不上陸軍。

主要就是,陸戰隊沒有針對各種戰鬥環境組建各種性質的作戰部隊。

在陸戰隊中,只有一種性質的作戰部隊,而主要作戰使命就是在濱海地區作戰,因此各個陸戰師的編制幾乎沒有區別。

這種編制方式,即增強了陸戰隊的綜合戰鬥力,也使陸戰隊缺乏應對特殊環境的能力。

比如,在內陸平原上,因爲陸戰隊缺乏集中使用的裝甲力量,因此在遭遇敵人的裝甲部隊之後,就很難打勝仗了。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攻打澳洲大陸的時候,發生在悉尼郊外的一場戰鬥。當時,充當先鋒的第五十一陸戰師在離悉尼大約三十公里的地方遭遇了一個美軍裝甲師,在得到了充足的火力支援與空中支援的情況下,第五十一陸戰師都沒有能夠迅速打垮美軍,直到後援部隊到達,纔在第二天突破了美軍的防線。在這一天多的戰鬥裡,第五十一陸戰師有近千名官兵陣亡,還損失了大量主戰裝備。戰後總結出的主要原因就是,陸戰隊的裝甲部隊遠不如對手強大。

事實上,並不是陸戰隊的坦克不夠先進,也不是數量不夠多。

最主要的問題是陸戰隊把裝甲力量分散使用,而這主要是針對登陸作戰,即搶灘上岸的陸戰隊官兵最需要的就是裝甲力量,沒有坦克戰車、沒有兩棲裝甲車,陸戰隊的步兵很難突破敵人的海灘防線。爲此,也就不得不把裝甲力量分散編在各支步兵部隊裡面,使其扮演步兵支援者的角色。

問題是,在大規模地面戰爭中,這一招根本行不通。

要知道,在大陸戰場上,爲了集中使用裝甲力量,陸軍不但組建了裝甲師、坦克師與摩步師等各種師級裝甲部隊,甚至還根據作戰需要組建了裝甲軍、裝甲集團軍等規模更大的裝甲部隊。

多次大規模裝甲會戰也證明,只有集中使用的裝甲部隊才能贏得勝利。

甚至可以說,在大陸戰場上,裝甲部隊直接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針對這些問題,陸戰隊必須對編制做出調整。

成立陸戰軍的目的,就是爲了增強陸戰隊在內陸戰場上的作戰能力,而最主要的辦法就是把各個陸戰師裡的裝甲部隊集中起來使用,或者是在軍之下,成立各種職能性的師級作戰單位。

可惜的是,陸戰隊的編制改革並不徹底。

搞到最後,陸戰軍只是行政單位,並不具備實際指揮權,也就不可能對編內的陸戰師做出調整。

所幸的是,在一九四七年初,這個問題並不嚴重。

主要就是,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對手太弱了。

此外,按照海軍與陸軍達成的協議,在陸戰隊奪取了第一座港口之後,陸軍就將接過接力棒,承擔接下來的作戰任務。

這樣一來,陸戰隊依然主要在濱海地區作戰,不會深入內陸。

顯然,這是天大的好事。

要知道,陸戰隊最大的依託是不遠處的艦隊。只要在艦隊的支援範圍內,特別是大口徑艦炮的射程內作戰,中國海軍陸戰隊絕對是所向披靡。在太平洋戰場上,這一點早就得到了證明。

攻打聖迭戈,也是在濱海地區作戰。

中國海軍陸戰隊向南推進,美軍自然不敢等閒視之。

要知道,在反擊遭遇慘敗之後,美軍的士氣極爲低落,很多部隊甚至出現了逃兵,基層官兵沒人相信能夠打勝仗。

問題是,對美軍來說,聖迭戈必須守,而且必須守住。

哪怕沒有辦法把中國海軍陸戰隊趕下海,也要阻止中國海軍陸戰隊奪取聖迭戈,也就是附近唯一的大型港口。

在美軍高層看來,堅持下去就有希望。

原因很簡單,只要沒有奪得港口,不管中國海軍陸戰隊投入多少兵力,遲早都會出現後勤保障不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陸戰隊投入的兵力越多,進攻線拉得越長,那麼後勤的問題就越大。只要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後勤保障出了問題,那麼美軍就能獲得反敗爲勝的機會。

關鍵就是,能否堅持到那一刻。

顯然,真正的關鍵就是能否守住聖迭戈。

只要守住了聖迭戈,那麼取得勝利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相反,如果丟掉了聖迭戈,美軍恐怕永遠也無法把中國軍隊驅逐出本土。說得直接一點,只要中國軍隊奪取了聖迭戈,就等於在美國本土上站穩了腳跟。到時候,到來的不僅僅是陸戰隊,還有戰鬥力更加強大的中國陸軍。

更重要的是,聖迭戈能夠解決最重要的問題,即讓中國軍隊獲得一處可以穩定獲得後勤支援的大型港口。

當時,美軍做好了兩手準備。

這就是,如果能守,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守住聖迭戈。如果實在是守不住,也絕對不能讓中國軍隊得到一個完整的聖迭戈,特別是至關重要的北島軍港,即必須在淪陷之前炸燬軍港的所有基礎設施。

顯然,做這些,美軍是輕車熟路。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軍已經炸掉了洛杉磯的長灘港。

只是,美軍高層非常清楚,必須盡一切努力守住聖迭戈,因爲聖迭戈擁有的不僅僅是美國西海岸地區最大的軍港,還有通往墨西哥的捷徑。如果丟掉了聖迭戈,即便炸掉了北島軍港,也等於爲中國軍隊打開了通往墨西哥的大門。顯然,中國軍隊肯定會抓住這個機會,並且善加利用。

顯然,美軍不會主動後撤,也絕對不會放棄聖迭戈,肯定會堅守到最後一刻。(未完待續……)

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37章 後遺症第66章 主考官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80章 多此一舉第63章 火藥桶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82章 預料之外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67章 打就打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225章 撤與戰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25章 再接再厲第539章 硬碰硬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41章 如釋重負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87章 絕地反擊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244章 發現第89章 借刀殺人第91章 轉攻爲守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52章 足跡第68章 倒計時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155章 農民軍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36章 叢林求生第451章 登陸前第57章 開戰第284章 高標準第80章 相互算計第76章 左顧右盼第43章 大型化第82章 拷問訓練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266章 煙霧彈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562章 頑抗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580章 新使命第28章 主力決戰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117章 僞裝第86章 隱患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100章 堅持第53章 倒計時第246章 核裁軍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90章 收手第18章 委曲求全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50章 誰去誰留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572章 強渡第379章 戰列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26章 變局第34章 厲害關係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431章 冒險第9章 深入基層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87章 不戰而勝第121章 拷問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
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37章 後遺症第66章 主考官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80章 多此一舉第63章 火藥桶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82章 預料之外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67章 打就打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225章 撤與戰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25章 再接再厲第539章 硬碰硬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41章 如釋重負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87章 絕地反擊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244章 發現第89章 借刀殺人第91章 轉攻爲守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52章 足跡第68章 倒計時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155章 農民軍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36章 叢林求生第451章 登陸前第57章 開戰第284章 高標準第80章 相互算計第76章 左顧右盼第43章 大型化第82章 拷問訓練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266章 煙霧彈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562章 頑抗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580章 新使命第28章 主力決戰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117章 僞裝第86章 隱患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100章 堅持第53章 倒計時第246章 核裁軍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90章 收手第18章 委曲求全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50章 誰去誰留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572章 強渡第379章 戰列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26章 變局第34章 厲害關係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431章 冒險第9章 深入基層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87章 不戰而勝第121章 拷問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