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逼談

七月二十日,在美國提供協助之後,中日外交官在華盛頓進行了第一次會晤。

按照周仁康的指示,〖中〗國駐美大使孔家輝正式提出,只有在〖日〗本承認琉球王國的獨立地位,交出在朝鮮殺害〖中〗國公民的兇手,割讓奄美諸島、大隅諸島與南庫葉島,以及支付戰爭賠款之後,〖中〗國纔會結束對日戰爭行動。

在第一個要求上,〖日〗本外交官就提出了異議。

理由很簡單,這場戰爭與琉球王國根本沒有關係,而且早在五十年前,琉球王國就已併入〖日〗本,連王室都沒落了。

顯然,孔家輝立即予以反駁。

當時,孔家輝提出了三個理由。一是〖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完全是非法的,即在被〖日〗本吞併的時候,琉球王國還是前清的附庸國,受〖中〗國前任政府保護,而前清直到滅亡,都沒承認琉球王國已被〖日〗本吞併。二是琉球王國的王室並沒沒落,依然有後人,而且就在〖中〗國。三是有大量〖中〗國僑民在琉球羣島生活與工作,還有不少〖中〗國商人在琉球羣島經商,〖中〗國政府有義務爲其提供保護。

至於交出殺害〖中〗國公民的兇手,在當時根本就不是問題。

原因很簡單,兇手是駐朝日軍,而在〖中〗國軍隊攻佔釜山之後,駐朝日軍不是戰死就是當了俘虜,只有極少數人逃回〖日〗本。按照〖日〗本外交官的說法,兇手要麼已經戰死,要麼在〖中〗國的戰俘營裡,因此〖中〗國當局要如何處置,〖日〗本根本管不着,也沒有辦法干涉完全又〖中〗國自行決斷。

問題是,孔家輝的要求沒有這麼簡單。

當時,孔家輝明確提到,在戰爭爆發之前,〖日〗本當局完全有能力爭取和平即及時滿足〖中〗國提出的合理要求,而〖日〗本當局不但沒有這麼做,還點燃了這場戰爭,因此必須有人爲這場戰爭負責。

說得直接一點,〖日〗本當局必須爲戰爭承擔起責任,也就得有人充當戰犯。

顯然,這讓〖日〗本外交官無法接受畢竟戰爭是軍人的事情,而且戰爭爆發時的〖日〗本內閣已經總辭職。

第三點更讓〖日〗本外交官無法接受。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中〗國軍隊還沒有攻上〖日呢因此在〖日〗本外交官看來就沒有理由要求〖日〗本割地賠款。

顯然,孔家輝並不這麼看。

用孔家輝的話來說,如果〖日〗本不肯割地賠款,那麼戰爭就不會結束,而〖中〗國軍隊遲早有一天能登上〖日〗本列島。更重要的是到時候,將由〖中〗國軍隊來決定戰爭在什麼時候結束,竈及〖日〗本需要割讓那些島嶼、支付多少賠款。

首次會晤,並沒取得實質xìng成果。

在美國的撮合下,雙方均同意,在七月二十四日,進行第二次會晤。只是接下來〖日〗本內閣否決了由東條英機提出的停戰條件,即讓前首相承擔戰爭責任,以及承認琉球王國的獨立地位,所以第二次會晤並沒按期進行。

到這一步〖中〗國當局要考慮的不再是談判,而是如何讓〖日〗本承認戰敗。

七月二十七日特混艦隊炮擊了大隅諸島中的種子島,重點打擊了該島上的港口,即西之表鎮。

兩天後,運載着〖中〗國海軍陸戰隊第一旅的船隊離開了吳淞口。

按照馮承乾的部署,既然〖日〗本不肯承認有割地賠款的義務,那麼〖中〗國軍隊就得在戰爭結束之前佔領一座〖日〗本島嶼,構成進攻〖日的事實,從而讓〖日〗本當局在談判桌上拿不出拒絕割地賠款的理由。

馮承乾看中的,正是離九州島只有一海之隔的種子島。

七月三十一日,〖日〗本當局在得知〖中〗國已經出動陸戰隊後,發出了談判請求,希望立即進行第二次會晤。

顯然,孔家輝沒有理會〖日〗本外交官的請求。

八月一日,第一陸戰旅在特混艦隊的炮火支援下,順利登上了種子島,羊且在當天就佔領了西之表鎮。

種子島上除了不到一個營的駐軍,就只有幾十名〖警〗察。

顯然,這點兵力,根本擋不住一個有四千多人的陸戰旅。

兩天後,第一陸戰旅清除掉了種子島上的日軍,並且把島上的三千多名居民全部集中關押在西之表鎮的集中營裡。

八月五日,中日第二次大使級會晤在華盛頓舉行。

這次,孔家輝的態度更加強硬,明確提出,只有〖日〗本滿足了〖中〗國提出的前兩個條件,並且答應就第三個條件進行談判之後,〖中〗國軍隊纔會暫時停止針對〖日〗本的作戰行動,並且在談判結束之後,解除對日封鎖。

顯然,這樣的要求,仍然超過了〖日〗本的底線。

只是,到這個時候,美國已經有點不耐煩了。

說白了,〖日〗本已經戰敗,而且沒有翻本的可能。那麼趁着〖中〗國的要求還不是很高,接受停戰條件,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會晤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白宮約見了〖日〗本駐美大使。

八月七日,東條英機在東京召開緊急內閣會議。

面對那些依然不肯服輸的內閣成員,東條英機以辭職相威脅,最終使內閣在停戰問題上達成一致。

當天晚上,東條英機覷見天皇,正式提出與〖中〗國停戰。

天皇在名義上是〖日〗本的國家元首,但是實權在首相手裡。更重要的是,〖日〗本已經進入了戰時狀態,因此首相在得到內閣支持之後,幾乎可以單獨決斷所有國家政策,而不需要得到議會批准。

事實上,此時的〖日〗本議會中,大部分議員都是軍國主義份子。

換句話說,如果停戰需要得到議會准許,那麼東條英機提出的任何停戰方案,都不可能獲得通過。

在絕大部分軍國主義份子看來,寧可拼得妾死網破,也不會接受恥辱的停戰條約。

所幸的是,東條英機並沒失去理智,也不是那種衝動的軍國主義份子。

他非常清楚,打到這一步,別說跟〖中〗國拼個魚死網破,繼續打下去,甚至不大可能對〖中〗國造成太大的影響。原因很簡單,大規模地面戰爭已經結束,〖中〗國可以通過封鎖與海上打擊徹底打垮〖日〗本,而且不需要耗費太多的國力。相反,〖日〗本在賠上了所有老本之後,也未必能傷〖中〗國分毫。

只有及時停戰,〖日〗本才能獲得復興機會。

更加幸運的是,〖日〗本天皇也有類似的認識。

得到天皇御準後,東條英機在八月八日通知駐美大使,答應〖中〗國提出的前兩個條件,並且就第三個條件進行談判。

八月十日,中日外交官進行了第三次會晤。

在〖日〗本做出全面妥協後,美國國務卿正式出面,提出在十天之後,也就是八月二十日舉行正式談判。

推遲十天,主要是中日雙方都需要組建談判代表團。

趁這個機會,美國國務卿提出,〖中〗國應該暫時停止地面軍事行動,並且降低對日封鎖級別,准許第三國向〖日〗本運送糧食等基本生活物資。

既然〖日〗本已經全面妥協,〖中〗國就沒有理由繼續施加壓力。

八月十二曰,吳鐵生宣佈暫時停火八天。

當天,馮承乾也給海軍下達了命令,准許實現通報了的、運送糧食等生活必須物資的第三國船隻前往〖日〗本。

正式談判地點不在華盛頓,而是在馬尼拉。

原因很簡單,十天之內,中日雙方的高級官員只能到達馬尼拉,到不了華盛頓,當時還沒有跨越太平洋的空中航線呢。

八月二十日,中日停戰談判第一次正式談判在馬尼拉舉行。

代表〖中〗國進行談判的,正是周仁康外長。

做爲戰勝方,周仁康沒有浪費太多的時間,在上午的第一次會晤中就提出,〖日〗本必須割讓奄美諸島、大隅諸島與南庫葉島,並且在今後二十年內,向〖中〗國支付五點四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

這個要求,讓〖日〗本談判代表目瞪口呆。

要知道,這基本上是三十多年前簽署的《馬關條約》的翻版。

也正是如此,停戰談判差點在當天上午就結束。

所幸的是,最希望停戰的是美國。

當天下午,協助談判的美國駐菲律賓總督就積極鼻動,在當晚舉行宴會,藉此機會給雙方做工作。

參加宴會的,還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特使里希特霍芬伯爵。

對周仁康來說,里希特霍芬伯爵是老熟人了。要知道,在一九二八年之前,里希特霍芬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駐華大使。

直到這個時候,馮承乾才意識到,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捲了進來。

說得準確一點,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不希望〖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獲益太多,因爲這已經危害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利益。

問題是,〖中〗國不能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支持。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能否實現工業化、能否成爲世界級大國,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有關,或者說是由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關係決定。顯然,現在的〖中〗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也沒有成爲世界級大國,因此不管用什麼辦法,必須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保持良好關係。

同樣的道理,此時的〖日〗本,不能沒有美國的支持。

也正是在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撮合下,這場關係到近五億人的停戰談判,纔沒有在八月二十日終結。!。

第75章 臨時搭檔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64章 無力迴天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155章 得手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38章 戰略目標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98章 游擊隊員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70章 戰火第630章 霸權第81章 內訌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1章 新皇登基第40章 列強幹涉第401章 將才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37章 綱領第45章 厚積薄發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2章 大國角力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4章 戰鬥力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03章 餘波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32章 轉折點第44章 萬不得已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33章 停戰條件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1章 主動出擊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75章 夜戰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81章 印象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98章 伏擊圈第2章 大國角力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38章 戰略目標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419章 矛盾第24章 末途絕路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206章 閃擊戰第86章 隱患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621章 核時代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26章 得手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0章 無妄之災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45章 選擇第129章 意義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200章 大都市第10章 無妄之災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5章 明爭暗鬥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459章 強攻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577章 信號第50章 歐戰風雲第274章 取捨兩難
第75章 臨時搭檔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64章 無力迴天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155章 得手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38章 戰略目標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98章 游擊隊員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70章 戰火第630章 霸權第81章 內訌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1章 新皇登基第40章 列強幹涉第401章 將才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37章 綱領第45章 厚積薄發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2章 大國角力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4章 戰鬥力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03章 餘波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32章 轉折點第44章 萬不得已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33章 停戰條件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1章 主動出擊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75章 夜戰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81章 印象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98章 伏擊圈第2章 大國角力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38章 戰略目標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419章 矛盾第24章 末途絕路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206章 閃擊戰第86章 隱患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621章 核時代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26章 得手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0章 無妄之災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45章 選擇第129章 意義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200章 大都市第10章 無妄之災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5章 明爭暗鬥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459章 強攻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577章 信號第50章 歐戰風雲第274章 取捨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