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主考官

考覈方式並不公平,也不需要公平。

嚴格說來,狙擊手考覈並不是考試,而是實戰測試,即通過近實戰的方式,來確定參考者有沒有成爲狙擊手的潛能。

黎洪波已經在狙擊手部隊服役了七年,而當初他參加了三次考覈,最後才獲得了認可。

在成爲狙擊手之前,黎洪波也不理解,爲什麼考官要設置那麼困難的考覈項目,而且經常故意給參考者製造難題,甚至是設下陷阱,讓很多能力突出的參考者被淘汰掉。後來他才明白,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即便通過了考覈,也成不了優秀的狙擊手,反而會對其他狙擊手構成威脅。

要知道,狙擊手往往是以小組爲單位活動,如果某一名狙擊手犯了錯誤,那麼整個小組的狙擊手都會受其所害。

黎洪波成爲狙擊手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六零年,在印度尼西亞的一次行動中,就因爲一名狙擊手犯了不該犯的錯誤,直接導致該小組的另外三名狙擊手在戰鬥中喪生,其中兩名狙擊手的遺體都沒被找到。

這些血淋淋的教訓,讓狙擊手考覈變得越來越那。

說得簡單一些,狙擊手部隊有一個基本原則,即寧缺毋濫。

用黎洪波當年的主考官的話來說,嚴厲的考覈方式,也許會讓十名能力突出、潛力更加突出的參考者遭到淘汰,但是爲此降低考覈標準,哪怕只有一名能力不夠、潛力也不夠的參考者通過了考覈,所造成的影響將比淘汰十人嚴重得多。狙擊手部隊寧願讓那些能力突出的參考者再次參加考覈,也絕對不會讓資質平庸的參考者獲得狙擊手的身份,因此考覈難度肯定是越高越好。

事實上,大部分狙擊手都是參加了兩次以上的考覈。

在狙擊手部隊成立後的十多年裡,只有三名狙擊手在第一次參加考覈的時候通過了全部考覈項目。

當然,這並不等於不會有第四個。

黎洪波知道,也許今年就會迎來第四個。

與其他狙擊手一樣。黎洪波並不想擔任狙擊手考覈的考官。要知道,他的戰友幾乎全都去了中美洲。

在黎洪波看來,他的戰場應該在危地馬拉的叢林裡面,而不是在國內的考場上。

只是,總得有人來主持狙擊手考覈,而他又很不幸的被上級挑中了。此外,服役時間比他長的狙擊手都去了中美洲。

黎洪波不想到考官,還有一個原因。

這就是。在這批參考者中,有一個特殊人物。

被任命爲主考官的時候,黎洪波就從上級那得知,已經有兩名將軍打了招呼,要特別關照一個叫李承志的精確射手。

雖然在狙擊手考覈中,從來沒有走後門的習慣,但是黎洪波知道,既然上級特別提到這個人,就肯定是想讓他網開一面,不要製造太多的難題。只要那個傢伙能夠順利通過考覈就足夠了。

問題是,黎洪波卻不大認可。

要知道。狙擊手不是榮譽,而是與危險相伴。

也許外界並不知道,狙擊手的平均服役年限不到七年,黎洪波也只是剛剛跨過了這條平均線,而能夠服役十年以上的狙擊手是少之又少。主要就是,狙擊手執行的都是最爲困難與危險的作戰任務,而且很少得到後方支援。因此狙擊手的作戰傷亡率非常高,能夠執行五十次任務還活着的狙擊手,簡直是鳳毛麟角。黎洪波服役七年。總共只執行了十八次任務,而且負傷三次,有一次差點完蛋。

顯然,靠關係進入狙擊手部隊,簡直就是送死。

當然,黎洪波也特別關照了這個叫李承志的精確射手,只是沒有給他開後門,而是與其他參考者一視同仁。

如果可以的話,黎洪波還會給那傢伙製造點麻煩,讓他趁早放棄成爲狙擊手的念頭。

只是,那傢伙也確實狡猾。

在第一項考覈中,黎洪波就設下了一個陷阱,即給出了免試機會,可是那傢伙根本就沒有上當。

要知道,他是精確射手,應該對自己的槍法很有信心。

如果他認爲能夠戰勝主考官,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黎洪波眼裡,任何精確射手的槍法都不足爲道。

進行第二項考覈的時候,黎洪波再次設下陷阱。可惜的是,那傢伙仍然沒有上當,或者說沒有來得及搶下這個所謂的機會。

如果他當時第一個站出來,黎洪波肯定會讓他品嚐到最痛苦的滋味,然後讓他乖乖的收拾好行李回家。

當然,黎洪波也在這個時候意識到,如果他設下的陷阱,讓所有敢於嘗試的參考者都打道回府的話,那麼就算他繼續採用這個辦法,也不可能讓那個叫李承志的精確射手上當,因此有必要改變策略。

結果就是,敢於嘗試的二十三號在第二項考覈中獲得了免試機會。

果不其然,這個辦法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第三項測試的時候,其他參考者都很猶豫,而李承志與一個在兩年前被黎洪波親手淘汰掉的機槍手站了出來。

對黎洪波來說,這是個機會。

如果能夠藉此讓那個走後門的傢伙回家,他就少了很多煩惱。不管怎麼說,沒有通過考覈而被淘汰掉,誰也不能來說情。

當然,通過兩項考覈,黎洪波也意識到,那個傢伙也許不僅僅有背景。

要知道,參考者已經被淘汰掉四分之三,而他屬於剩下的四分之一,而且第二項考覈成績名列三甲。

正是如此,黎洪波決定儘快結束這場遊戲,以免夜長夢多。

與羅秀生預料的一樣,黎洪波沒有遵守自己訂下的規則,即沒有前往着陸點,而是直接乘直升機進入了戰場。

這樣一來,他能比兩名參考者提前兩個小時進入作戰區域。

這意味着,他有充足的時間來選擇最爲理想的潛伏地點,然後在參考者到達的時候,就宣佈他們被淘汰掉了。

黎洪波選擇的潛伏地點,就是西北方向上的山坡。

當然,他沒有愚蠢到埋伏到山脊上,而是選擇了一處離山脊儘可能近的地方。

對黎洪波來說,潛伏是小兒科。

成爲狙擊手,不等於不再進行訓練。在沒有任務的時候,狙擊手都在進行訓練,每年的訓練時間比其他任何部隊都要多。在衆多的訓練科目中,潛伏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科目之一。任何一名狙擊手,能夠用很少的給養,在任何環境下潛伏一週,而且在這一週裡不睡覺。如果是兩人、或者三人狙擊小組,可以輪換着休息,那麼就算在某個地方潛伏十天也不是難事。

在一九六零年的那次行動中,黎洪波就與兩名搭檔,在蘇門答臘島的叢林裡潛伏了足足半個月,爲的只是等待一個不到十秒鐘的機會,即射殺那名每半個月會去跟情婦見一次面的殖民地軍隊司令官。

在雪原裡潛伏,也不是什麼難事。

一九六二年,黎洪波就在新俄羅斯的北部地區執行過一次秘密任務,目標是一名攜帶核武器技術資料的俄國科學家。在等到開火的機會之前,他跟搭檔在烏拉爾山北部的雪地森林裡潛伏了七天。

可以說,需要狙擊手執行的秘密任務中,有半數需要長時間潛伏。

論潛伏能力,肯定沒有人能跟狙擊手相比。

天黑前,黎洪波吃了點東西,然後閉上眼睛休息了十五分鐘。

不管怎麼說,他的兩個對手是特種偵察兵,而不是普通士兵。就算特種偵察兵比狙擊手差了很大一截,但是他們也是軍人中的精英。也就是說,他們會盡量避免在日落之前進行有可能暴露行蹤的危險活動,而會等到天黑之後再去尋找潛伏地點,或者是主動搜尋藏起來的敵人。

換個位置,黎洪波也會這麼做。

顯然,黎洪波得把精力留到夜間使用。

更重要的是,黎洪波非常清楚,如果不能在第一個晚上讓那兩個傢伙出局,就將演變成一場比品耐力與意志的比賽。

說白了,如果兩名參考者已經潛伏下來,黎洪波也不可能去找他們。

原因很簡單,主動尋找對手,讓自己首先暴露的可能性大得多。

黎洪波不想在這兩個傢伙身上浪費幾天時間,後面還有兩項考覈呢,而他也想早點去中美洲跟戰友並肩作戰。

夜幕落下,黎洪波睜開了眼睛。

他沒有晃動身軀,因爲任何一點微小的動作,都有可能讓他提前暴露。

前方,月光下的針葉林是暗灰色的,林間的雪地反射着銀白色的月光,一副典型的北國風光。

當然,黎洪波沒有精力去欣賞美景。

他不斷的移動着目光,並且每過半分鐘就讓眼睛閉上休息三秒鐘,然後再繼續觀察,留意着任何一絲微弱的動靜。

森林裡並不是毫無生機,很多夜行動物都出來活動了。

最常見的是雪鴞,也就是常說的大貓頭鷹。這種鳥長着白色的羽毛,有着與其他貓頭鷹一樣敏銳的眼睛,不過其最厲害的,還是那對長在雙眼兩側、由羽毛覆蓋着的耳朵。憑藉這對耳朵,它能聽到老鼠在積雪下發出的聲響,並且準確判斷出老鼠所在的位置,然後從棲身的樹枝上起飛,悄無聲息的飛到老鼠上空,然後猛的收起巨大的翅膀,以極快的速度俯衝下去,用那雙利爪抓住老鼠。

黎洪波很希望也有那樣的耳朵,可他沒有,他依靠的是眼睛。

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6章 長遠之計第604章 援助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135章 出路第148章 劇變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46章 歐陸變局第447章 備戰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127章 不支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509章 守將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401章 將才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30章 始作俑者第459章 強攻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621章 核時代第83章 前仆後繼第582章 立場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144章 大老闆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79章 偷襲第387章 預備隊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8章 人間地獄第29章 驟起波瀾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199章 改造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98章 偷襲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56章 撤退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60章 精氣神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84章 大選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112章 找事做第240章 下坡路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44章 大老闆第148章 警報第546章 協商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72章 聲東擊西第343章 惡仗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161章 勝利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63章 火藥桶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14章 營救第155章 農民軍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169章 轉移第57章 皇朝末日第4章 政治體制第50章 誰去誰留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72章 相識恨晚第66章 走向戰爭第85章 陰差陽錯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68章 不放棄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09章 最後時刻
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6章 長遠之計第604章 援助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135章 出路第148章 劇變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46章 歐陸變局第447章 備戰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127章 不支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509章 守將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401章 將才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30章 始作俑者第459章 強攻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621章 核時代第83章 前仆後繼第582章 立場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144章 大老闆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79章 偷襲第387章 預備隊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8章 人間地獄第29章 驟起波瀾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199章 改造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98章 偷襲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56章 撤退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60章 精氣神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84章 大選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112章 找事做第240章 下坡路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44章 大老闆第148章 警報第546章 協商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72章 聲東擊西第343章 惡仗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161章 勝利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63章 火藥桶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14章 營救第155章 農民軍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169章 轉移第57章 皇朝末日第4章 政治體制第50章 誰去誰留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72章 相識恨晚第66章 走向戰爭第85章 陰差陽錯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68章 不放棄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09章 最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