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歐陸變局

一九三八年“華盛頓條約” 作廢後,新一輪海軍軍備競賽開幕。

在這場波及到所有強國的軍備競賽中,有兩個國家不那麼起眼,卻不得不提到,這就是法國與意大利。

法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而且也是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之一。別忘了,大戰的西線戰場幾乎全部在法國境內,到法國投降的時候,巴黎以北地區全部變成了廢墟。在這場戰爭中,法國損失了近八百萬人,其中近六百萬是年紀在十六歲到四十五歲的男性,僅直接戰死者就高達四百四十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

大戰爆發前,法國的人口總量還不到五千萬。也就是說,在這場大戰中,每六個法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戰死、或者因戰爭而死亡。

更重要的是,法國損失的是最寶貴的壯年勞動力。

有一個現象,很能說明法國在戰後存在的嚴重問題。在一九二零年到一九二九年間,至少有五百萬法國婦女遠走他鄉,其中半數遠嫁到美國。根據〖中〗國政府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大約有二十萬法國女性入了〖中〗國國籍,而且幾乎都是以婚嫁的責式,跟隨旅歐僑民回國。這些法國婦女中,大約有十萬在上海定居(當時上海是歸國僑民的主要聚居地,後來上海也因此成爲〖中〗央直轄市),並且形成了極爲獨特的法國文化圈,而當時僑〖民〗主要定居的虹口區,更是充斥着法國的文化原素。

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幾於是在廢墟上開始國家重建。

所幸的是,法國並不孤獨,在戰後得到了英美的大力支持。這也可以理解,法德兩國的仇恨並沒有隨着戰火熄滅而消散,反而因爲殘酷的戰爭,變得更加強烈。雖然法國已經被德意志第二帝國擊敗與征服,但是法國民衆並沒屈服,高傲的法蘭西也不會長期受德意志的欺凌與壓迫。

更重要的是,德皇腓特烈三世在法國投降的時候,並沒有強加不平等條約。

別的不說,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沒有讓法國承擔戰爭賠款,只是象徵性的爲在西線陣亡的帝國將士家屬支付了十億法郎的賠償金。

正是如此,戰後的法固,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

到一九三零年,法國基本上修復了戰爭創傷,而且在一九二二年就迎來了戰後的第一輪生育高峰。

根據法國政府統計,到一九三零年,法國的人口總量已經恢復到戰前水準。

經濟高速發展,爲法國重振軍備打下了基礎。

雖然受“德法凡爾登和約”影響,法國的陸軍總兵力不得超過二十萬,不得擁有坦克與重炮、機關槍的總量不得超過一萬挺、不得發展空軍、不得在德法與比法邊境地區修築工事羣等等,但是條約中沒有對法國海軍做出明確限制,因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法國海軍就不算強大。

由此,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

在沒法擴大陸軍規模、沒法建設空軍的情況下,法國不得不把重點放在海軍上,力求打造一支超越對手的海軍。

做爲“華盛頓條約”的締約國,法國的海權地位得到了承認。

雖然法國分到的配額不算多,只有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三分之一,但是其影響也不會小到哪裡去。

別忘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得面對兩個同級別的對手。

問題是,法國的造船能力遠不如英德。

受此影響,法國首先在一九三二年,通過讓“科爾貝爾,級戰列艦退役,建造了“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嚴格說來“敦刻爾克”級是戰列巡洋艦,而不是戰列艦。

這種配備了八門三百三十毫米主炮,最高航速接近三十節的主力艦,其裝甲防護水準遠沒達到戰列艦的級別,甚至不如“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只是法國沒有現代戰列艦,纔將其定性爲戰列艦。

最初,法國準備建造四艘“敦刻爾克”級,以取代四艘退役的“科爾貝爾”級。

問題是“敦刻爾克”級着實不夠先進,在動工建造的時候就落後了,別說跟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精銳主力艦對抗,能否打過“德意志”級裝甲巡洋艦都是個問題,比後來的“沙恩霍斯特”級更是差了一大截。

最後,法國海軍只訂購了兩艘。

兩艘“敦刻爾克”級建成後,法國海軍手裡還有大約四萬五千噸的主力艦噸位餘量,顯然不夠建造兩艘,而建造一艘由過於勉強。受此影響,法國海軍在一九三五年讓三艘“普羅旺斯”級戰列艦退役,空出了六萬多噸的排水量,使主力艦噸位餘量超過了十萬噸,足以按照條約上限建造三艘主力艦。

這九是三艘 “黎寒留”級戰列艦。

毫無疑問“黎塞留”級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列艦。

受設計能力、以及法國海軍的戰術思想影響“黎塞留”級基本上就是“敦刻爾克”級的放大版,比如兩座四聯裝主炮炮塔都置於艦橋前方,三座三聯裝副炮炮塔位於後方,艦橋與煙囪等上層建築集中佈置在艦體〖中〗央稍微靠後一點的位置上。在主炮口徑上,法國海軍沒有追隨潮流,而是直接盯住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得知“俾斯麥”級戰列艦依然配備的是三百八十毫米口徑主炮後,法國海軍就爲“黎塞留”級選擇了相同口徑的主炮,而且在數量上也與“俾斯麥”級一樣。

當然“黎塞留”級也有着極爲鮮明的特點。

嚴格說來,法國海軍也是“兩洋海軍”即其大西洋艦隊與地中海艦隊被隔開,得考慮在兩個方向上作戰。與美國海軍不同的是,地中海不是大洋,只是夾在亞歐非大陸之間的陸間海。如此一來,法國海軍對戰艦的續航力就沒有太大的要求,只對戰艦的航速,即在兩個戰場上轉移的速度有較高的要求。

受此影響“黎塞留”級成爲了不折不扣的快速戰列艦,其最高航速接近三十節。

問題是“黎塞留”級對法國的工業實力與造船能力來說,確實太高了一點。

“黎塞留”號在一九三五年就開工建造,直到一九三九年才下水,到一九四零年才完成舾裝。“讓一巴爾”號在一九三六年開工,在一九四零年下水,到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時候都沒建成。“克萊蒙棱”號受經費不足影響,一直拖到一九三九年纔開工,結果還沒離開船臺就成了德軍的戰利品。後來,這艘戰艦由德意志第二帝國建成,成爲了帝國海軍手中的利器。

顯然,法國海軍的野心大於實際能力。

大概是對法國的情況瞭如指掌,所以法國海軍的擴充行動,並沒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造成太大影響。

有趣的是,真正受到影響的是意大利海軍。

做爲戰勝國,意大利卻沒有在戰後成爲世界大國。一是意大利參戰的似乎件太晚了,二是在參戰之前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討價還價的次數太多,三是意大利本身的工業實力就遠不如其他歐洲強國。

戰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的關係一度疏遠。

在一九二九年之前,意大利甚至較爲傾白英美集團。

只是,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危機,改變了意大利的政治立場。

在歐陸強國中,意大利與美國的經濟往來最爲密切,甚至不亞於英國,因此意大利在經濟危機中受到的影響最爲嚴重。

一九二九年底,獨裁者墨索里尼上臺,意大利的政治秩序被徹底顛覆了。

次年,墨索里尼爲了轉移國內矛盾,發動了入侵埃塞俄比亞的戰爭。

這個時候,大概是對意大利的獨裁政治極爲反感,英美不但沒有在國聯支持意大利,反而帶頭開始對意大利進行經濟制裁。比如,美國在意軍入侵埃塞俄比亞之後,就宣佈不再向意大利出口石油。

受到英美製裁,墨索里尼別無選擇,只能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求援。

有趣的是,德皇對意大利也不是很感興趣。只是,德皇沒有讓帝國制裁意大利,但是也沒有明着幫助意大利,只是准許意大利從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控制的羅馬尼亞等地進口急需的石油。

僅次一舉,意大利就再次成爲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忠實盟友”

當然,意大利靠攏德意志第二帝國,也與法國有關。

要知道,英國皇家海軍退出地中海之後,意大利就把自己當成了地中海的主人,而在這個陸間海里能夠挑戰意大利的,也就只有法國。

英美積極拉攏法國,自然讓意大利倒向德意志第二帝國。

顯然,法國擴充海軍,也讓意大利別無選擇。

一九三四年,在“黎塞留”級開工之前,意大利海軍就開工建造了兩艘“維托裡奧一維內託”級戰列艦。

單從火力、防護與速度上講“維托裡奧一維內託”級絕對是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

這種配備了九門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的戰列艦,不但擁有最高三十節的航速,還擁有三百五十毫米厚的主裝甲帶。要知道,晚一年開工建造的“黎塞留”級的主裝甲帶厚度只有三百三十毫米,最高速度也稍微低一些。

只不過,意大利海軍也遇到了與法國海軍相似的同題。

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89章 借刀殺人第398章 偷襲第10章 海軍起航第58章 面對偉人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73章 戰機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157章 僱傭兵第59章 永遠銘記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230章 嘗試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22章 投降第294章 有想法第29章 一八九二第442章 證明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41章 載譽而歸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521章 難題第44章 你追我趕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76章 左顧右盼第67章 雷霆萬鈞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86章 相互妥協第47章 不怕死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41章 載譽而歸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3章 戰端第28章 叔侄第50章 歐戰風雲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79章 將計就計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3章 工業時代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62章 勝負未定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02章 覆滅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56章 利令智昏第50章 歐戰風雲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93章 挑戰書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630章 霸權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98章 游擊隊員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181章 替身第86章 隱患第55章 人生目標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200章 大都市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241章 將錯就錯
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89章 借刀殺人第398章 偷襲第10章 海軍起航第58章 面對偉人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73章 戰機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157章 僱傭兵第59章 永遠銘記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230章 嘗試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22章 投降第294章 有想法第29章 一八九二第442章 證明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41章 載譽而歸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521章 難題第44章 你追我趕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76章 左顧右盼第67章 雷霆萬鈞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86章 相互妥協第47章 不怕死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41章 載譽而歸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3章 戰端第28章 叔侄第50章 歐戰風雲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79章 將計就計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3章 工業時代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62章 勝負未定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02章 覆滅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56章 利令智昏第50章 歐戰風雲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93章 挑戰書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630章 霸權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98章 游擊隊員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181章 替身第86章 隱患第55章 人生目標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200章 大都市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241章 將錯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