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爲萬世開太平

在張宇看來,儒學之所以壯大,並發展成現在的局面,完全是因爲儒學的思想適合統治階級控制天下,也就是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以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這是千百年來的儒學演化,已經有些背離最早孔聖思想,而變成了服務於統治者的手段。

真正的儒者,該是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以上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以仁爲本,以禮塑身,加強自我修養,追求聖賢氣象,踐行君子人格,修身養德,做一個有德性的人,成就內聖之道。經世濟民,治國理政,注重政績,做一個有事功的人,成爲外王之道。

這纔是真正的儒者。

而內聖外王的第一步,便是格物致知。很顯然,如今的人,將格物致知弄錯了,已經變了味道。

張宇整理了一下思路,在周圍衆位儒學大家的註釋下,他說出了心中所想:“諸位前輩,晚輩認爲,格物致知中物是什麼?萬物也。萬物是指什麼呢?我們儒家修行,多是向內修,修心修身,只有將自己修行的足夠強大了,才能治國、平天下。而與此心相對應的外界一切,稱爲萬物。起初我想,致知在格物者,言若能學習,招致所知。格,來也。已有所知則能在於來物;若知善深則來善物,知惡深則來惡物。言善事隨人行善而來應之,惡事隨人行惡亦來應之。言善惡之來,緣人所好也。物格而後知至者,物既來則知其善惡所至。善事來則知其至於善,若惡事來則知其至於惡。既能知至,則行善不行惡也。”

“但後來,我感覺此觀點不妥。事物之來發生,豈能隨人所知習性喜好?”

“道家有著名爲《道德經》,其中說“絕聖棄智”,是講拋棄掉聰明計謀,返回到原始狀態,這纔是大智慧。佛家的清淨六根,即也在表達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最容易沾染外界六塵,受其迷惑,損耗我們的元神,所以佛家修行讓人閉塞六根與外界的聯繫,這樣便會六根清淨,內智滋生。”

“這兩家思想也啓迪了我,認爲格物致知應是:隔拒、抵擋住身外事物的誘惑和干擾,這樣才能修行圓滿,抵達智慧之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要拒絕外物干擾,然後才能到達智慧之境,然後使心思誠潔正直,心修則身強,然後纔有能力持家治國,最終使天下得到整體太平修治。這就如佛家所說的,先度已,後度人,最終使所有衆生得度。”

“所以晚輩覺得,格物致知應該是:人情莫不好善而惡惡,慕是而羞非。然善且是者蓋寡,惡且非者實多。何哉?皆物誘之,物迫之,而旋至於莫之知;富貴汩其智,貧賤翳其心故也。格,猶扞也、御也。能扞禦外物,然後能知至道矣。”

張宇說完,留給衆人思考的時間。

片刻,張宇又道:“抵住誘惑和干擾,智慧圓滿修心身強,這是第一步,其次則是端正事業物境,達致自心良知本體。物者,事也,凡意之所發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謂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之謂也。正其不正者,去惡之謂也。歸於正者,爲善之謂也。夫是之謂格。”

“如此,方能格物致知!”

張宇講完了,但衆人還在思考中。

他的這些看法來自未來,乃是極大成者,在這個時代講出來,可以說是從未有之的新思潮。已經脫離了儒學,而邁入理學。這些人能不能接受,還很難說。

半晌,衆人從思考中回過神。

“張宇,這些是你的想法?還是祭酒大人的?”歐陽烈問道。

張宇笑道:“前輩,是晚輩的。”

歐陽烈忍不住讚道:“非常有想法,老夫忍不住沉迷其中。你這是新的儒學理念,若是可能,將來會成就新學。”

但也有人不贊同:“張宇的想法雖然不錯,但有些已經脫離了儒道正統思想,偏離了儒學。而且,人之誘惑,哪能抵制?七情六慾皆是誘惑,又有誰能抵擋?”

“正如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若是抵擋愛,則喪失了仁。”也有人曲解反駁。

一時間,議論聲想起,爭論不斷。

過了好長時間,議論聲才停下來。

“諸位長輩,這些只是晚輩的一些想法,若是不對,或者曲解了儒學,學生深表歉意。”張宇說道。

歐陽烈卻道:“你的想法新穎,雖然和正統思想有一些小的出入,但還談不上曲解!諸位以爲如何?”

他說的很鄭重,因爲歐陽烈知道,如果被人掛上曲解儒學的帽子,對剛剛成名的張宇是很危險的。

“夫子所言極是!”靳博士等人出言贊同。很多人也點頭贊同,只有極少人沒有表露態度。

這時,謝明突然問道:“張宇,我問你一個問題。”

“先生請!”張宇道。

謝明道:“儒學以仁爲本,行禮之事,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達內聖外王,成就聖人之道。那麼,你的格物致知,是以什麼爲本,目標是什麼?也是內聖外王之道嗎?”

“是也不是。”張宇笑着解釋道:“儒學仁之根本,學生不敢忘。以禮行事,乃是正道。而目標…學生認爲,內聖外王之道是先聖追求,如今的環境和以前不同,儒學傳承千百年,儒學光大,內聖外王的追求已經不能更好的代表儒學的更大追求。”

“大言不慚!”謝明直接訓斥道:“你口氣如此大,那在你心中,儒學更大追求又是什麼!說出來,讓在場大儒替你分析分析。”

靳博士也說道:“張宇,不可妄意先聖追求。”

張宇點了點頭。

謝明不饒他,問道:“莫非真是你隨意妄爲,並無口中所言的更大追求?”

張宇笑道:“謝先生,我有一儒學追求,請你賜教: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聲音清朗高亮,響徹衆人耳,敲入衆人心。衆人聞之,立即肅然起敬,久久而不語。

更有幾位大儒不斷念叨,老淚縱橫。

爲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是即天地的心意,人對天地生生之德的親切理會,通過人的理會指點,天地生化萬物的心便顯立。

爲生民立命:儒家聖賢安身立命之道,正是爲了生民。《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爲往聖繼絕學:“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們。“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繼承他們,併發揚光大。

爲萬世開太平:儒家以內聖爲本質,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開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時,而是爲千年萬世開太平。

這四言,既表現了儒者的襟懷,也最能開顯儒者的器識與宏願,可謂是儒者最高的嚮往!

所以,弱冠之齡的張宇說出這四句話,是何等豪氣和英姿不凡。

一衆老儒生們感動不已,紛紛起身,頷首以禮。張宇趕忙回禮,豈敢承受。

張宇開個好頭,導致其他青年苦笑搖頭,都不敢在闡述心中關於格物致知的道理,紛紛謝絕回答。

最後,謝明爲了避免冷場,邀請其他儒道大家發表言論,場面這才恢復正常。

張宇退回座位,靜靜地坐看論道會的繼續…….

第七十五章:開公司幹事業第五十五章:六營演武第三十九章:會向瑤臺月下逢第154章:調職第八十四章:戰王入宮第115章:女皇傳授感情處理之道第二十八章:來襲第125章:炮成第九十四章:江湖朋友第三十三章:一場好戲第十六章:猛虎和刺客第130章:九連環第180章:吾兒爲太子第八十六章:素方入京第129章:墨戰第八十九章:逼供第126章:免死一次第九十章:撲朔迷離的案件第二十九章:追敵第104章:武林大會第161章:答應婚事第八十七章:登文鼓響第107章:蒙面女子第152章:小幸運第四十五章:南山採菊(求收藏和推薦票)第三十一章:碰瓷再加仙人跳第四十章:拜師第二十一章:落水第170章:殘日組織密辛第三十九章:會向瑤臺月下逢第五十二章:神秘女子第七十四章:女皇的激動第六十九章:結盟對敵第二十三章:勢同水火第十九章:定計埋恩怨第110章:調查第149章:戰王的勸誡第三十三章:一場好戲第137章:第二個承諾第117章:全面調查第141章:大弟子身份第六十七章:下獄第142章:父親病重第八十三章:女皇昏迷第二十章:爭風吃醋惹事端第141章:大弟子身份第135章:突厥和談第136章:女皇張羅婚事第147章:九姑娘的真實身份第十六章:猛虎和刺客第十一 章:一場好戲第四十四章:對賭(求收藏和推薦票!)第五十六章:令行禁止第九十九章:陰陽派第165章:絕不留情第五十二章:神秘女子第四十四章:對賭(求收藏和推薦票!)第三十六章:第三屆京城詩詞大會第五十二章:神秘女子第八十五章:藉機行事第110章:調查第九十章:撲朔迷離的案件第七十六章:陛下無子第六十五章:李秀寧的再次請求第十四章:玉帶軟劍第四十七章:他是我朋友(求推薦票!)第四十七章:他是我朋友(求推薦票!)第162章:身受重傷第三章:內聖外王第十四章:玉帶軟劍第五十六章:令行禁止第四十一章:提高知名度第180章:吾兒爲太子第179章:要生了第106章:身份泄露第100章:火藥之威第八章:恭親王第102章:張師叔第九章:陽謀第二十章:爭風吃醋惹事端第九十七章:計謀成第五十五章:六營演武第114章:局勢第三十四章:做人要做平頭哥第八十二章:開公司第二十章:爭風吃醋惹事端第150章:節度使入京第五十四章:一輩子的槍第120章:荔枝第八十六章:素方入京第124章:劍靈兒第136章:女皇張羅婚事第十九章:定計埋恩怨第七十八章:萬事俱備第148章:李秀寧的決定第八十一章:從五品第四十九章:師出有名(求收藏和推薦票)第九章:陽謀第140章:真假身份第120章:荔枝
第七十五章:開公司幹事業第五十五章:六營演武第三十九章:會向瑤臺月下逢第154章:調職第八十四章:戰王入宮第115章:女皇傳授感情處理之道第二十八章:來襲第125章:炮成第九十四章:江湖朋友第三十三章:一場好戲第十六章:猛虎和刺客第130章:九連環第180章:吾兒爲太子第八十六章:素方入京第129章:墨戰第八十九章:逼供第126章:免死一次第九十章:撲朔迷離的案件第二十九章:追敵第104章:武林大會第161章:答應婚事第八十七章:登文鼓響第107章:蒙面女子第152章:小幸運第四十五章:南山採菊(求收藏和推薦票)第三十一章:碰瓷再加仙人跳第四十章:拜師第二十一章:落水第170章:殘日組織密辛第三十九章:會向瑤臺月下逢第五十二章:神秘女子第七十四章:女皇的激動第六十九章:結盟對敵第二十三章:勢同水火第十九章:定計埋恩怨第110章:調查第149章:戰王的勸誡第三十三章:一場好戲第137章:第二個承諾第117章:全面調查第141章:大弟子身份第六十七章:下獄第142章:父親病重第八十三章:女皇昏迷第二十章:爭風吃醋惹事端第141章:大弟子身份第135章:突厥和談第136章:女皇張羅婚事第147章:九姑娘的真實身份第十六章:猛虎和刺客第十一 章:一場好戲第四十四章:對賭(求收藏和推薦票!)第五十六章:令行禁止第九十九章:陰陽派第165章:絕不留情第五十二章:神秘女子第四十四章:對賭(求收藏和推薦票!)第三十六章:第三屆京城詩詞大會第五十二章:神秘女子第八十五章:藉機行事第110章:調查第九十章:撲朔迷離的案件第七十六章:陛下無子第六十五章:李秀寧的再次請求第十四章:玉帶軟劍第四十七章:他是我朋友(求推薦票!)第四十七章:他是我朋友(求推薦票!)第162章:身受重傷第三章:內聖外王第十四章:玉帶軟劍第五十六章:令行禁止第四十一章:提高知名度第180章:吾兒爲太子第179章:要生了第106章:身份泄露第100章:火藥之威第八章:恭親王第102章:張師叔第九章:陽謀第二十章:爭風吃醋惹事端第九十七章:計謀成第五十五章:六營演武第114章:局勢第三十四章:做人要做平頭哥第八十二章:開公司第二十章:爭風吃醋惹事端第150章:節度使入京第五十四章:一輩子的槍第120章:荔枝第八十六章:素方入京第124章:劍靈兒第136章:女皇張羅婚事第十九章:定計埋恩怨第七十八章:萬事俱備第148章:李秀寧的決定第八十一章:從五品第四十九章:師出有名(求收藏和推薦票)第九章:陽謀第140章:真假身份第120章: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