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

當李逸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不在自己家中了,自己此時身處一方平原中,李逸感到異常吃驚,難道自己會飛了?就在這時候從腦中突然傳來一個少女的聲音,只聽其語氣溫和的說道:“你根本不會飛,你只是來到一個平行空間罷了。”

李逸聽到腦中傳來的聲音,面色大變,誰腦中要是有一個聲音的話,誰都會接受不了,也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李逸才漸漸回過神來,李逸沉聲說道:“我這是在什麼地方?”

腦中漸漸出現一個少女的身影,從剛開始的模糊不清慢慢變得清晰起來,然後只聽其說道:“這裡乃是1839年3月清朝廣東與安南交界處。”

李逸聽到後面色呆住了,他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來到近代喪權辱國的時候,李逸也不知道沉思了多久,說道:“你又是何方神聖?”

少女聽到後不由撲哧笑了起來,然後回答道:“我可不是什麼大神,我只是一個帝國全面戰爭系統的化身。”

李逸聽到少女自稱是帝國全面戰爭系統的化身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把自己玩的帝國全面戰爭給帶了過來,原本他還擔心自己如何在這個時代生存,沒有想到這就送個枕頭了。

李逸又接着說道:“你能夠出來嗎?”

少女聽到後從腦中突然消失了,李逸以爲少女因爲不能出來而傷心,剛要說些安慰的話,突然感覺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李逸下意識轉頭看去,便眼前之人嚇住了,他腦中少女竟然出現在他面前了。

李逸手指着面前少女面色一臉驚詫說道:“你怎麼可能出來?”

少女聽到後不由笑道:“怎麼不可能,你都來到這個平行空間,我怎麼就不能從你腦中出來。”

李逸聽到後覺得也是,垂頭喪氣地對少女說道:“你給我說說這現實的帝國全面戰爭跟遊戲中的有什麼區別?”

少女聽到後不由開口說道:“科技的起點跟現在這個時代歐洲科技差不多,地圖也變爲了全球性地圖,稅收政策是根據一座城池的發展來徵收,徵兵費用還是原來的價格,人數依舊是原來的,紳士、傳教士、間諜的生產率提高,而且紳士有很大的作用。”

李逸聽到後點點頭看着少女問道:“我現在手中有資金和軍隊嗎?”

少女聽到後點點頭回答道:“你手上有資金三萬,軍隊有兩隊列兵、一隊12磅步兵炮,一隊騎兵團。”

李逸聽到不由問道:“那軍隊怎麼沒有?”

少女聽到後看着李逸面色嚴肅說道:“你打算讓你的軍隊出現嗎?如果讓他們出現的話,那麼就不能收回去了,每半年還需要支付一定的維修費用。”

李逸想了想點頭說道:“那麼就讓軍隊出現吧!”李逸決定利用英軍還沒有戰爭的時間裡,先佔領安南一小片領土,使得自己軍隊能夠有暫時歇腳的地方,順便增加手中軍隊實力。

少女看到李逸這麼堅定,便開口說道:“你的軍服需要什麼顏色的?”

李逸聽到後不加思索說道:“綠色。”剛說完李逸面前便出現三百名手持前裝滑膛槍身穿綠色軍裝的列兵以及十六人裝備四門12磅步兵炮的炮兵,五十餘人的騎兵。

李逸熟悉了一下麾下士卒的作戰方式,然後便率軍向附近的安南小城殺去。

經過數個時辰的行軍李逸率軍來到地圖顯示的安南國一座小城下,守城士卒看到城外突然數百手持火槍的士卒感到異常震驚,尤其是看到城外四門火炮,守城士卒慌忙去通知太守大人。

太守得知後感到異常震驚,難道是從大清流串過來的匪徒嗎?如果真是這樣這可不好處理,太守慌忙往城牆上走去。

李逸看着城池慌亂不堪的士卒,對一名手持火槍的士

卒說道:“去到城下勸降,命令他們給我放下手中武器開城投降,否則就率軍攻城。”

士卒聽到後便快速奔跑到城下不遠處,然後擡頭看着城牆上慌亂的士卒大聲說道:“我家將軍說了快快投降,否則當話我們將用我們手中的火炮把大門給打開。”

城上的守城士卒聽到後更加慌亂不堪了,就在這時候太守急匆匆來到城牆,聽到城下流匪囂張的話語,怒氣頓時上涌,手指指着城下士卒怒聲說道:“你們這些匪徒來到我安南國境還敢這麼囂張,來人給我放箭!”

李逸軍士卒看到後慌忙轉身向大軍所在奔去,快步來到李逸面前拱手說道:“將軍,他們拒不投降!”

李逸聽到後便對身後炮兵大聲說道:“給我開炮!”早已繼續的炮兵紛紛開炮射擊,轟轟數發炮彈在距離城池不遠爆炸。

李逸對身後衆列兵大聲說道:“前進!”衆士卒聽到後端着火槍向城池方向前進,並且不斷向城牆上開火射擊,等到來到兩百八十米的時候不等那些弓箭手放箭,火槍兵便齊齊開火射擊,頓時站在城牆上士卒不斷有人倒下。

站在城牆上士卒還是有些血腥的,凡是手持弓箭的士卒紛紛站起來,瞄準城下火槍兵射箭,終於火槍兵開始出現傷亡,不過火槍兵佔據着絕對的優勢,戰鬥持續了不到十數分鐘,安南士卒終於崩潰了,直接丟下城牆向城外奔去。

李逸怎麼可能讓其逃跑,於是便命令騎兵隊去追擊逃跑的安南士卒,騎兵隊得到命令後便拍馬追趕逃跑的安南士卒,兩條腿怎麼能夠跑的了四條腿,很快騎兵便追了上來,安南士卒看到後紛紛跪下投降,即使有抵抗的也直接被斬殺。

城池很快便被李逸給佔領了,這時候少女再次出現在李逸面前,看着李逸笑着說道:“你現在已經佔領交州府地區,可以徵召五千士卒,半年徵收賦稅一千二百帝國金幣。”

李逸聽到後點點頭,對於這種情況他可是感覺到非常滿意,於是李逸便命令士卒張貼告示安撫百姓,然後又開始在交州府周圍建造旅館、家庭紡織廠等等一些設施。

李逸在交州府內開始建立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兵工廠、兵營、省政府等地,經過十日建設一些基本軍政設施已經建立完畢,於是李逸便開始徵召士卒打算好好跟安南軍一戰。

這時候安南國王阮東吳也得知交州府被一羣中國流匪給佔據了,於是阮東吳便派遣麾下大將阮有西率領五千士卒剿滅佔據交州府的匪徒。

李逸這時候徵召了六隊列兵,然後便又補充了一下兵員,手底下士卒增至一千二百多人,維護費用卻也不少,不過李逸佔據交州府的時候,不少大戶在攻城時候死了,把他們家中財富收繳後,資金猛增至二十萬金幣。

就在李逸幻想在未來用手中的兵力征討四方的時候,有士卒來報安南國王阮東吳派遣阮有西率領五千士卒進攻交州府。

李逸沒有想到安南國王竟然這麼快就反應過來了,不過想到自己手底下一千多手持火槍士卒,李逸就變得異常興奮,李逸知道只要自己把阮有西率領軍隊擊退甚至擊潰,那麼就能夠趁勢佔據靠近交州府之地,畢竟自己佔據地區只是爲了獲得足夠的資金罷了,好等到鴉片戰爭的時候,好好跟日不落人算算帳。

李逸想通後便又徵召了兩隊列兵和一隊將軍衛隊後,便親自率領八隊列兵和一隊12磅步兵炮、一隊騎兵向阮有西殺來的方向奔去。

當前進數日後,兩軍便相遇了,李逸用單筒望眼鏡便看到安南軍隊士卒都是手持刀矛弓箭,並沒有手持火槍的。

李逸看到沒有裝備火槍的安南軍,鬆了一口氣,如果真的有裝備火槍的安南軍士卒的話,那麼傷亡就會很大的。

李逸抽出腰間指揮刀大聲

對炮兵說道:“對準敵軍中間部隊給我開炮射擊。”炮兵聽到後於是便把大炮炮口對準安南軍中間,然後便點燃導火索,轟轟轟,數發炮彈便向安南軍飛去,四發炮彈只有一發炮彈命中,至於其他三發炮彈卻都打偏了。

炮兵士卒於是便開始填充炮彈,李逸手中指揮刀指着前方的安南軍大聲說道:“列兵部隊全部前進。”列兵聽到後便揹着火槍向前方前進。

阮有西沒有想到匪徒竟然還有火炮,他仔細跟高盧人比了比,發現火炮的威力跟高盧人的火炮差不多,心中頓時有了想法,於是抽出腰間鋼刀大聲說道:“給我衝啊!”

安南軍士卒聽到後便向着李逸軍殺了過去,列兵在距離安南軍還有六百多米的時候,便命令士卒停止前進,之後紛紛取下火槍對準前方衝來的安南軍士卒。

當距離只有不到兩百八十米的時候,站在第一排的火槍手紛紛開槍射擊,然後迅速的開始裝彈,安南軍士卒頓時倒下許多。

這時候第二排火槍手手中火槍對準衝來的安南軍士卒開槍射擊,然後也開始裝彈,安南軍士卒再次倒了一部分。

這時候第三排的火槍手手中火槍對準衝來的安南軍士卒開槍射擊,然後開始裝彈,存活下來的安南軍士卒十不存一。

這時候第一排火槍手也裝好彈藥了,就這樣射擊根本就沒有停歇下來,根本就沒有安南軍士卒能夠衝到列兵的面前,當安南軍士卒倒下一千多的時候,安南軍士卒終於承受不住了,於是紛紛轉身逃跑。

李逸看到安南軍士卒轉身逃跑的話,手中指揮刀指着逃跑的安南軍士卒大聲說道:“全軍追擊!”說着便率領將軍衛隊還有騎兵隊殺了過去,列兵得到消息後紛紛插上刺刀向着安南軍士卒衝去。

李逸軍騎兵首先追到了安南軍士卒,之後便展開了屠殺,李逸軍騎兵很快便把安南軍退路給堵住了,阮有西看到後又看了看身後衝來的那些惡魔,知道自己是逃脫不了了,於是便命令士卒向李逸軍投降。

李逸看到安南軍士卒投降後,便派出人接管,然後阮有西很快被士卒帶到李逸跟前,李逸仔細打量了一番對着阮有西說道:“願不願意爲我效忠?”

阮有西聽到後欣喜若狂,他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於是慌忙點頭答應,李逸看到阮有西投降後,便讓其從降軍中召集忠於自己的手下,之後便讓阮有西押着俘虜向交州府走去。

李逸看到阮有西押着俘虜離去後,於是便指揮身邊軍隊分兵三路進攻交州府周邊的北江府、諒江府、三江府,三府之地兵馬都是一些老弱病殘,戰鬥沒持續十數分鐘,便把三府給拿下了,由此李逸佔據了四個地區。

李逸佔據三府後獲得資金二十多萬,加上原來的總共有三十多萬,於是李逸爲鞏固自己統治地位,便宣佈免除四府一年的稅收,並且明文規定凡是收稅的一律嚴厲處罰。

李逸爲了增強軍事實力,便又徵召了三十隊列兵、十隊12磅步兵炮、十隊騎兵隊,爲了處理好治安李逸又徵召了五隊民兵處理城中治安,這時候李逸麾下已經有將近八千人近現代化部隊。

李逸這時候已經無法統帥這八千人了,於是便召集了四位有軍事才能的將領,然後讓其各自率領兩千部隊鎮守這四個地區。

阮東吳沒有想到派出的五千士卒回來的只有不到數百人,而且自己派出去的大將還投靠匪徒,阮東吳異常的憤怒,於是便又從自己統治地區開始在與李逸佔領四府之地集結部隊打算消滅他們,也就在這個時候高盧人再次入侵越南了。

阮東吳只好放棄從各地區調集兵力消滅從大清流竄過來的匪徒的決定,阮東吳在距離匪徒最近的幾個地區安排重兵把守,之後便調集士卒開始跟高盧人展開戰鬥。

(本章完)

第13章 關天培之死第27章 進軍浙江第28章 貴州之戰第6章 攻克城池第13章 關天培之死第46章 聯軍敗亡第40章 攻打天津第33章 寧波條約第18章 兩軍交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1章 穿越第40章 攻打天津第12章 先鋒滅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12章 先鋒滅第15章 桂林之戰第15章 桂林之戰第15章 桂林之戰第38章 肅清第40章 攻打天津第38章 肅清第11章 破城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3章 大敗第9章 桂林陷第2章 交戰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20章 大戰將至第8章 攻陷廣州城第29章 湖廣大戰第19章 搗鼓鴉片第31章 報仇雪恨第38章 肅清第13章 關天培之死第16章 野牛山大捷第14章 大敗清軍第10章 整頓第39章 六國參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3章 大敗第27章 進軍浙江第29章 湖廣大戰第27章 進軍浙江第41章 道光病危第10章 整頓第7章 大捷第20章 大戰將至第29章 湖廣大戰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36章 大決戰第38章 肅清第28章 貴州之戰第9章 桂林陷第19章 搗鼓鴉片第43章 伊犁之戰第34章 隔江而治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35章 開戰在即第18章 兩軍交戰第46章 聯軍敗亡第23章 雲貴暴亂第8章 攻陷廣州城第34章 隔江而治第32章 拿下長沙城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0章 攻打天津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3章 大敗第45章 追擊第33章 寧波條約第11章 破城第39章 六國參戰第21章 九龍之戰第20章 大戰將至第33章 寧波條約第6章 攻克城池第36章 大決戰第27章 進軍浙江第7章 大捷第21章 九龍之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3章 伊犁之戰第29章 湖廣大戰第43章 伊犁之戰第7章 大捷第26章 雲南攻克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20章 大戰將至第12章 先鋒滅第24章 廈門之戰第43章 伊犁之戰第29章 湖廣大戰第17章 新軍第22章 進軍三省第26章 雲南攻克第15章 桂林之戰第1章 穿越
第13章 關天培之死第27章 進軍浙江第28章 貴州之戰第6章 攻克城池第13章 關天培之死第46章 聯軍敗亡第40章 攻打天津第33章 寧波條約第18章 兩軍交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1章 穿越第40章 攻打天津第12章 先鋒滅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12章 先鋒滅第15章 桂林之戰第15章 桂林之戰第15章 桂林之戰第38章 肅清第40章 攻打天津第38章 肅清第11章 破城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3章 大敗第9章 桂林陷第2章 交戰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20章 大戰將至第8章 攻陷廣州城第29章 湖廣大戰第19章 搗鼓鴉片第31章 報仇雪恨第38章 肅清第13章 關天培之死第16章 野牛山大捷第14章 大敗清軍第10章 整頓第39章 六國參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3章 大敗第27章 進軍浙江第29章 湖廣大戰第27章 進軍浙江第41章 道光病危第10章 整頓第7章 大捷第20章 大戰將至第29章 湖廣大戰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36章 大決戰第38章 肅清第28章 貴州之戰第9章 桂林陷第19章 搗鼓鴉片第43章 伊犁之戰第34章 隔江而治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35章 開戰在即第18章 兩軍交戰第46章 聯軍敗亡第23章 雲貴暴亂第8章 攻陷廣州城第34章 隔江而治第32章 拿下長沙城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0章 攻打天津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3章 大敗第45章 追擊第33章 寧波條約第11章 破城第39章 六國參戰第21章 九龍之戰第20章 大戰將至第33章 寧波條約第6章 攻克城池第36章 大決戰第27章 進軍浙江第7章 大捷第21章 九龍之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3章 伊犁之戰第29章 湖廣大戰第43章 伊犁之戰第7章 大捷第26章 雲南攻克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20章 大戰將至第12章 先鋒滅第24章 廈門之戰第43章 伊犁之戰第29章 湖廣大戰第17章 新軍第22章 進軍三省第26章 雲南攻克第15章 桂林之戰第1章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