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交戰

李逸得知高盧人進攻安南後,面色變得異常沉重,李逸思索了許久便派人去跟阮東吳說在與高盧交戰之際,不對安南發動戰爭,阮東吳聽到後感到非常意外,不過他並不是非常相信來自大清的匪徒,他依舊讓那臨近大清匪徒的地區加強警戒。

李逸在安南國跟高盧人交戰時候,於是便鞏固自己所佔領的四府之地,然後在靠海處建立船塢,準備發展自己的艦隊,之後李逸又在四府之地建立學校、劇院、教會學校、旅館、家庭作坊等等。

李逸爲了進一步擴充兵力開始從佔領的地區徵召大量普通士卒,安南國人在高額軍餉誘惑下,紛紛踊躍報名參加,很快便徵召了一萬二千餘名新兵。

李逸爲了提高軍隊的總體實力,於是便把系統兵和這些普通士卒混編在一起,然後在與安南國統治地區交界地帶駐紮一萬士卒,在與廣東交界地帶駐紮了五千士卒,其餘五千士卒平均分配在其餘各個地區,之後李逸便用系統兵開始訓練那些普通士卒。

在安南最南方海岸高盧人在用戰船上的火炮狠狠的犁了一遍岸上後,兩千餘高盧人搭乘着小船手持火槍登上了安南的土地,約翰傑克遜統帥在戰船上看到陸軍順利登上安南後,對身邊副官說道:“我高盧帝國不到一個月就能夠把這個落後的國家給打敗。”

副官聽到後點點頭,約翰傑克遜看着士卒慢慢向前面城池殺去,對身邊副官說道:“等到拿下前面城池後,你在過來彙報於我。”

副官聽到後拱手說道:“遵命。”約翰傑克遜便走下甲板到船艙中歇息,高盧人很快殺到城牆下,這時候沒有死去的安南士卒紛紛躲藏起來,準備在城中好好跟高盧人打打。

高盧士卒很快便衝入城中,當看到城中靜悄悄的,知道其中必有蹊蹺,於是變得格外小心,當高盧士卒來到廣場時候,突然從四周衝出安南士卒,高盧士卒紛紛舉起火槍對衝來的安南士卒開槍射擊。

安南士卒頓時被火槍射殺不少,不過在督戰隊威脅下,硬着頭皮繼續向高盧士卒衝去,在付出一千士卒倒在衝鋒的路上後,安南士卒終於衝到高盧士卒近前,雙方士卒立刻廝殺起來。

高盧士卒畢竟是近代化軍隊根本就不是安南士卒可以比的,高盧士卒在斬殺一千名安南士卒後,安南士卒徹底崩潰了,不顧督戰隊的阻攔,向城外逃去。

高盧士卒並不是沒有傷亡的,在這一戰後高盧士卒戰死一百餘人,受傷兩百餘人,高盧士卒爲了泄憤,搶劫城中百姓的財物,當看到安南美女的時候,直接拉到一個巷子裡實施自己的暴行。

一連過了數日,高盧士卒帶着滿足撤出佔領的城池然後登上自己的戰船向安南國都殺去。

阮東吳得知兩萬大軍被高盧人擊潰後,感到異常吃驚,當得知高盧人使用的也是火器後,阮東吳面色變得陰沉下來。

這時候一名士卒急匆匆走了進來跪在地上說道:“啓稟主公,自稱大漢帝國的使者在宮外求見。”

阮東吳聽到後面帶迷惑問道:“哪來的大漢帝國?”

士卒聽到後回答說道:“大

漢帝國就是佔據我國土的大清匪徒,他們在數日前宣佈建立大漢帝國。”

阮東吳聽到後變得異常惱怒,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無恥的,佔領別人的國土成立國家,就在阮東吳想要讓士卒趕走的時候,突然想到這些大清來的匪徒用的不也是火器嗎,於是阮東吳沉聲說道:“讓他進來吧!”

士卒聽到後便起身走出大殿,過了一會一名身穿綢緞的中年人走了進來,看到坐在王座之上的安南國王拱手說道:“我乃大漢帝國的外交官李寧,現奉我大漢帝國皇帝命令來和你商討如何對付來犯的高盧軍。”說完便從袖中掏出一封厚厚的信封,雙手捧到面前。

阮東吳看到後便讓身邊太監把信封接過來,之後阮東吳便打開信封發現裡面放了十數頁紙張,阮東吳於是便從第一張開始看起,阮東吳在看到紙張所寫的條件後面色變幻不定,他沒有想到這些在他國土建立國家的匪徒,竟然要求自己割讓三府之地,承認其對四府的統治,然後出白銀一百萬兩,聘請他們的軍隊助其剿滅來犯的高盧軍。

阮東吳把看完的信件放到一邊看着外交官李寧面色陰沉說道:“對於信中所說的割讓三府之地我是不能同意,出資一百萬兩聘請你們軍隊剿滅來犯的高盧軍,我對其有些迷惑,你們能夠派出多少軍隊,對於承認對四府的統治一些其他條件我是可以答應的。”

WWW Tтkǎ n c o

李寧聽到後知道最低要求已經達到於是開口說道:“我軍將派出一萬士卒,其中手持火槍士卒爲三千人,火炮三隊,騎兵隊五隊,至於其他那些士卒都是僕從軍。”

阮東吳聽到後低頭思索了一會,便擡頭看着李寧沉聲說道:“我可以先預付五十萬兩白銀,等到你們把高盧人趕跑後,我在把剩下的五十萬兩白銀交給你們。”

李寧聽到後知道阮東吳還是有些不相信,但還是點頭表示同意,於是阮東吳便在信件上籤上名字,然後交給李寧,之後便派出三千名士卒押送着五十萬兩往大漢帝國統治的地區奔去。

當李逸腦中提醒自己條約簽訂後,於是李逸便徵召了五千名列兵、一千名騎兵、一千名炮兵,然後留下一半士卒駐紮在四府之地,然後帶着另一半到一萬大軍所在軍營奔去。

等到來到軍營後,李逸便剔除掉一部分新兵,然後率領剛剛組成的一萬士卒向着安南國都奔去,在路上正好遇到押送白銀的安南軍隊,李逸直接從其手中把五十萬兩白銀接過,然後便在安南士卒帶領下向着國都奔去。

經過數日前行很快李逸便率軍抵達安南國都,李逸讓大軍在安南國都外安營紮寨,然後帶着自己衛隊向城內王宮走去。

當李逸進入王宮後,在侍衛帶領下來到宮殿內,當看到坐在主座之上的阮東吳沉聲說道:“阮東吳我乃大漢帝國皇帝李逸。”

阮東吳聽到李逸直呼其名眉頭不由皺了起來,不過當聽到面前人乃是大漢帝國皇帝李逸,阮東吳感到異常吃驚,他沒有想到他竟然敢親自率軍來到國都,不過他也知道現在他面前最大的敵人是高盧人而不是這些從大清流竄過來的匪徒。

阮東吳看着面前的李逸

面帶笑容說道:“不知李兄有什麼辦法對付那些可惡的高盧人?”

李逸看到阮東吳沒有當場命人抓住他,知道他算是一個梟雄,當聽到阮東吳詢問後李逸沉聲說道:“我們水軍實力沒法跟高盧水軍在海上交戰,所以我方只能在陸地上跟高盧軍展開戰鬥,那麼我們在這場戰鬥中我們必須把高盧軍打敗,而且高盧帝國的士卒可是一個惜命的人,所以只要我們俘虜高盧帝國的士卒,那麼高盧帝國的水軍就會投鼠忌器,高盧人只能跟我們進行和談。”

阮東吳聽到後點點頭覺得李逸說的在理,因爲他可是知道高盧水軍的厲害,他的軍隊在沒有碰到高盧人的時候,就已經死傷三分之一,阮東吳看着李逸問道:“那我們應當在哪裡跟高盧人展開決戰?”

李逸聽到後直接開口說道:“高盧帝國水軍現在正向國都殺來,那麼高盧水軍必會在靠海的城池登陸,然後直接向國都殺來。”

阮東吳聽到後很快便想通高盧軍在什麼地方登陸,於是阮東吳便又跟李逸商量了一番,然後親自率領一萬士卒跟李逸大軍一同向國都附近的一座靠海城池奔去。

當阮東吳和李逸經過將近十日行軍來到城池不遠的一處平原時候,卻突然得知城池已經被高盧軍拿下,現在高盧軍正在向這裡殺來。

李逸得知高盧軍拿下城池後,感到有些意外,不過還是很快便反應過來,然後便指揮炮兵部隊在前方列陣,騎兵部隊則在左右兩翼,而列兵部隊則在火炮後面,至於那些剛剛加入沒有多久的僕從軍則手持大刀、長矛等等冷冰器在後方。

阮東吳看到後於是便指揮士卒在漢軍兩翼,從而保護中間的漢軍火槍兵,李逸看到阮東吳這麼識實務,感到非常滿意,如果他派兵在後方的話,那麼他可就懷疑阮東吳的用心了。

李逸和阮東吳在軍陣後邊等待了一會便看到高盧軍隊的出現,李逸便開始炮兵準備向高盧軍開炮射擊,高盧統帥約翰傑克遜當看到前方出現安南軍時候,不由對身邊副官說道:“你看看那些安南所列的陣勢對我方能有什麼用處!”

副官聽到後不由看向前方的安南軍,頓時面色大變,他竟然看到一百多門火炮,不由哆哆嗦嗦對身旁的統帥說道:“將軍你快看!”

約翰傑克遜聽到後不由轉頭向前方看去,這時候他纔看到安南軍前方不遠的百門火炮,約翰傑克遜面色大變不由高喊道:“快快開炮。”可是此時卻爲時已晚,漢軍百餘門火炮向高盧軍狠狠轟去。

不少炮彈直接在高盧士兵中爆炸,導致衆多高盧士卒被炮彈碎片擊中倒在地上,等到炮擊過後,約翰傑克遜怒聲說道:“給我開炮還擊。”

高盧炮兵聽到後紛紛裝彈向安南軍開炮射擊,高盧火炮雖然比李逸擁有的火炮少,但是卻比李逸先進不少,射程遠遠要比李逸的遠。

大多數炮彈直接在安南軍和漢軍中爆炸,安南軍士卒和漢軍士卒不少人被炮彈碎片擊中,倒在地上從此不在起來。

李逸大聲命令道:“火槍兵前進。”李逸一聲令下在中軍的火槍兵向着前方高盧軍殺去。

(本章完)

第7章 大捷第6章 攻克城池第39章 六國參戰第45章 追擊第34章 隔江而治第39章 六國參戰第46章 聯軍敗亡第2章 交戰第5章 叛變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17章 新軍第6章 攻克城池第45章 追擊第8章 攻陷廣州城第45章 追擊第32章 拿下長沙城第14章 大敗清軍第21章 九龍之戰第2章 交戰第28章 貴州之戰第12章 先鋒滅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37章 拿下南陽城第2章 交戰第2章 交戰第41章 道光病危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6章 攻克城池第16章 野牛山大捷第7章 大捷第5章 叛變第18章 兩軍交戰第21章 九龍之戰第32章 拿下長沙城第3章 大敗第22章 進軍三省第2章 交戰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43章 伊犁之戰第17章 新軍第22章 進軍三省第31章 報仇雪恨第3章 大敗第32章 拿下長沙城第9章 桂林陷第39章 六國參戰第45章 追擊第9章 桂林陷第6章 攻克城池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43章 伊犁之戰第38章 肅清第11章 破城第3章 大敗第39章 六國參戰第15章 桂林之戰第17章 新軍第9章 桂林陷第9章 桂林陷第39章 六國參戰第41章 道光病危第20章 大戰將至第19章 搗鼓鴉片第23章 雲貴暴亂第24章 廈門之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3章 大敗第19章 搗鼓鴉片第37章 拿下南陽城第35章 開戰在即第23章 雲貴暴亂第45章 追擊第16章 野牛山大捷第23章 雲貴暴亂第13章 關天培之死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43章 伊犁之戰第27章 進軍浙江第11章 破城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1章 道光病危第39章 六國參戰第38章 肅清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35章 開戰在即第17章 新軍第33章 寧波條約第8章 攻陷廣州城第46章 聯軍敗亡第20章 大戰將至第28章 貴州之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6章 聯軍敗亡第14章 大敗清軍第17章 新軍第20章 大戰將至第42章 京師陷落
第7章 大捷第6章 攻克城池第39章 六國參戰第45章 追擊第34章 隔江而治第39章 六國參戰第46章 聯軍敗亡第2章 交戰第5章 叛變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17章 新軍第6章 攻克城池第45章 追擊第8章 攻陷廣州城第45章 追擊第32章 拿下長沙城第14章 大敗清軍第21章 九龍之戰第2章 交戰第28章 貴州之戰第12章 先鋒滅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37章 拿下南陽城第2章 交戰第2章 交戰第41章 道光病危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6章 攻克城池第16章 野牛山大捷第7章 大捷第5章 叛變第18章 兩軍交戰第21章 九龍之戰第32章 拿下長沙城第3章 大敗第22章 進軍三省第2章 交戰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43章 伊犁之戰第17章 新軍第22章 進軍三省第31章 報仇雪恨第3章 大敗第32章 拿下長沙城第9章 桂林陷第39章 六國參戰第45章 追擊第9章 桂林陷第6章 攻克城池第4章 土地國有化第43章 伊犁之戰第38章 肅清第11章 破城第3章 大敗第39章 六國參戰第15章 桂林之戰第17章 新軍第9章 桂林陷第9章 桂林陷第39章 六國參戰第41章 道光病危第20章 大戰將至第19章 搗鼓鴉片第23章 雲貴暴亂第24章 廈門之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3章 大敗第19章 搗鼓鴉片第37章 拿下南陽城第35章 開戰在即第23章 雲貴暴亂第45章 追擊第16章 野牛山大捷第23章 雲貴暴亂第13章 關天培之死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43章 伊犁之戰第27章 進軍浙江第11章 破城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1章 道光病危第39章 六國參戰第38章 肅清第25章 太平軍成立第44章 馬六甲之戰第35章 開戰在即第17章 新軍第33章 寧波條約第8章 攻陷廣州城第46章 聯軍敗亡第20章 大戰將至第28章 貴州之戰第14章 大敗清軍第46章 聯軍敗亡第14章 大敗清軍第17章 新軍第20章 大戰將至第42章 京師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