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

宅中正準備整修,開封府的匠師們來來往往,四處測量尺寸,畫下墨線,就只正堂沒動,不過匾額也取了下來,裡面熙熙攘攘,宛如集市。

“以邊事司提舉西南兵事,在蜀地推將兵法!陛下既定名按察川峽邊事,不止西南夷,吐蕃之事也要納入司中,由此而視,至少要編十將百指揮!”

“邊事司既掌西南事,交連大理和西南諸夷國之事亦該握住。而後大理及諸國朝貢,令當出自邊事司,沿邊榷事也當由邊事司獨掌。”

“邊事司以銅事爲先,當設榷銅務,向朝廷請銅本,最少一百萬貫!”

王衝跟在宗澤身後跨進正堂,裹着熱氣的話語迎面撲來,渲染出一片大幹快上的熱騰景象。正堂裡擠着百多號人,紛紛獻策,兵事、外交、商事,不僅什麼事都要攬,還生怕把事弄小了,起勁地往大里鼓搗。

掃視這些幹勁十足的同僚,王衝暗道,怪不得自己要被看作奸邪。自己所獻這一策,就是給貪婪之輩又搭起了一口新鍋。錢財、權勢、名望,都在這口鍋裡煮着,眼下這些人鼓譟,就是想把這口鍋造得更大,能從國家身上割下更多肉燉煮。

邊事司衙門新立,除了正副使和判官,以及被蔡京推進來噁心王黼的王衝這個小小勾當之外,其他差遣都由王黼這個提舉一言而定。這百來人裡,還有權同判官,管勾機宜文字,管勾書寫機宜文字,勾當公事,準備使喚等等官員。規模直逼一路帥司,王黼還真是一朝權得手,上不得檯面的心腹親信全都塞了進來。

“汝霖來啦,還有守正!來來。大家都來見見守正,虧得守正,大家纔有伸展抱負之地。”

一個俊逸紫袍中年端坐堂上,見兩人進門,起身熱情地招呼着。

這就是王黼,不得不說,相貌氣度真是萬里挑一。風流倜儻,宇文黃中與之相比,都要相形見絀。尤其是那雙眼睛,精芒四射,王衝一見,才明白史書裡爲什麼說此人“目晴如金”。不是說像金子,而是說像金鐵一般熠熠生輝。

沒有格外熱絡的挽臂拍肩,也沒有預想中的疏離冷落,王黼的語氣就像是給衆人介紹自家子侄一般自然而恬淡。堂中一幫老少也都笑意盈盈,甚至帶着點巴結地迎上來,多不稱“按勾”,而是直直喚着“守正”。讓王衝肉麻不已。

“這座宅子本是王文正家宅,文正公次子王仲和也名王衝,我向官家討來這處宅子,是借文正公餘澤、王仲和之德,還有守正之才……”

王黼再叭啦叭啦一頓嘮叨,由王旦次子也叫王衝扯起,將王衝好一番擡舉。王沖淡淡笑着,不卑不亢地回禮。心頭是鬱悶和爽快齊飛。

鬱悶的是王黼如此作態,就是在昭告衆人王衝是王黼的人,這一策是通過王衝提出來的。這一屋子狗腿子怎麼想無所謂,宗澤的臉色越發陰沉,不僅意味着自己的名聲又向小人奸黨邁進了一步,之後與宗澤共事怕也有不小麻煩。

不過比起爽快來,這鬱悶也能忍下。別看王黼姿態擺得足。肚子裡卻該是在罵娘。王衝的安撫司差遣是王黼保下的,他卻沒給王黼一點面子,生生甩了一耳光。雖然有西南策和邊事司轉開大多數人視線,可稍稍聰明一些的人。都能從蔡京把王衝推入邊事司這事裡看出,王衝與他涇渭分明的姿態,並不是故意作給外人看的。

對這麼一個不給他面子的小人物,還不得不笑臉相迎,大肆吹捧,王黼的鬱悶該不亞於自己。

意氣終究是意氣,王黼之所以能丟開這意氣,也在於邊事司能給他帶來大利。能把心腹親信都塞進來,待個一兩年,就有了資歷,躋身朝堂順理成章。從這點來看,王衝與王黼倒是心境相同。

“汝霖沒有辭掉此差,倒真出乎在下所料,邊事司既名邊事,就得有人在邊地親事,能得汝霖,如得臂膀,西南事無憂啊。”

接着王黼又轉而擡舉宗澤,態度雖不如對王衝親近,卻更爲尊重,甚至覺出幾分真誠。原因王衝也能猜到,王黼手中沒有可用之人,宗澤估計是他隨手亂抓的。畢竟此人脾性太硬,不好相與,蔡京和鄭居中都不願用,又正好在京城,是他唯一能馬上安插到邊事司掌握實務的人選。

宗澤拱手道:“下官與提舉同爲國家分勞,不敢言私。”

一句話打散王黼以私相近之意,王黼卻沒在意,笑道:“汝霖啊汝霖,公心若此,我是無慮了。”

王衝也不太明白宗澤爲什麼會接受這個差使,不過此時聽宗澤的話,倒是赤誠心語,估計在西南事上也有一番考慮,覺得此事可爲,即便要沾染上王黼一黨的惡名,宗澤也不在乎了。

預定的邊事使徐處仁和副使唐恪眼下都來不了汴梁,他們也不是王黼的人,客套過後,衆人紛紛落座,非正式的按察川峽邊事司第一次全體大會就這麼召開了。

依照官樣文章,徐處仁和唐恪的座位空了出來,宗澤作爲親事判官,在左首次席就座。接下來是兩個要留在汴梁的權同判官,再次是機宜、書寫機宜。十多位勾當公事裡,王衝被排在頭前,離宗澤就只兩個位置。他們這些人都有席位,勾當公事之下的準備使喚只有一張椅子,而更次的房曹文吏就要站着了。

王黼在講,王衝在想,依稀就覺得與九百年的官僚會議沒多大不同,也就是文氣更重,說話更隱晦一些。而作爲新設衙門的第一次大會,部門怎麼分,職司怎麼分派,工作目標怎麼定,由這些話題而引出的,是一股股熾熱的臭氣,就如強盜分贓一般。

王黼否定了諸如推行將兵法,總攬榷事,大請銅本等宏大目標。他當然也想,不過這些事,每一樁都是對蔡京和鄭居中所握權力的極大挑戰。他現在還沒能量走得那麼遠,趙佶也不可能支持他攪亂西南。

“邊事司越年要務在於三點,一是榷銅,一是推動羅氏鬼國內附,一是拿住交通大理之事……”

王黼道出邊事司的年度工作目標,不得不說,他的幕僚還是有才的。能抓住事情關鍵,當然是借邊事司往上爬的關鍵。

西南有銅,這是王衝西南策的立足點,邊事司要在這事上證明自己的價值,否則就會被人質疑是否有必要存在。儘管邊事司不可能奪路司榷權,也不可能一下就請來百萬貫銅本讓大家分肥。但設立一些部門,推行一些政策,讓西南邊地入銅猛增,這些基礎工作還是要去做。

光在銅事上有了表現還不行,只要政策被證明爲可行,朝堂完全可以將相關事務交給沿邊路司。因此邊事司還得有一件大功,來證明由自己專責西南事是正確的。比如已經有所醞釀的羅氏鬼國內附。王衝猜想,這件事纔是王黼最關心的。能不戰而收一藩國,這功勞足以把他推入兩府。

而第三點就是邊事司的長遠目標了,越年不過是爲此事作準備。大理已經朝貢,如果邊事司能主導兩國來往事務,這就撬動了朝堂格局。不管之後邊事司是廢是立,只要跟此事沾邊的人,都能躋身朝堂。

總而言之。這三點都是奔着王黼在朝堂建立“王黨”而去。王衝偷瞄宗澤,見他臉色陰沉,應該也明白了王黼的佈局。

“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西南事大,需集衆人之智嘛。在場諸位若是未能言盡,還可舉薦賢良,官家爲邊事司定了一月三千貫的添支。現在還餘不少。”

王黼話題一轉,透了這個部門的財政底子,讓衆人抽了口涼氣,熱氣再升三分。這個衙門的編制竟然這麼大?這三千貫是什麼概念?是不算本官料錢。只算差遣添支的奉給,也不計邊事司辦公費用,總額三千貫。

一個沒有官身的準備使喚,一月只拿三貫添支,這就意味着邊事司可以養一千人……當然實際不可能這麼多,王黼塞進來的心腹親信,大多都有官身,至少得拿五貫。還得分不少名額給關係戶,用作不釐務的人情官,整個邊事司,規模應該不超過五百人,而實際辦事的,估計不超過百人。

王黼特意點了名:“汝霖,守正,你們親友中若有賢能,也不必避嫌,一併舉薦。除了在蜀地親事,也希望能有在京辦事的,邊事司新立,門戶廣開!”

這就是分贓,而且還只是最基本的,王黼也得施恩於下,留一些坑給大家分。不管真假,宗澤和王衝是他重視之人,他必須做足姿態。

宗澤沉吟片刻,拱手道:“容下官斟酌”。這也是常情,宗澤肯定要帶子侄去蜀地,子侄掛個司中差遣,既能補貼家用,幫着做事也名正言順。至於在京,也就是王黼一說,就算能有缺,估計也只是跑腿之類的活計。

早年路司中的機宜文字,其實就是專門給主官子侄用的,畢竟主官與朝廷書信來往,以及事務安排,多有涉機密,不好用外人掌文字,只能用親屬,朝廷就將這種職事納入體制中。

而後機宜文字漸漸成了路司帥司的幕僚之職,就再多出了書寫機宜文字,容主官子侄。但時間推移,書寫機宜文字也步機宜文字後塵,成了正式職官,就如王衝一樣。孫羲叟的兒子也任着書寫機宜文字,但職權就不如王衝貴重。

王衝當然也不會推辭,王黼有大算盤,他也有小算盤,跟宗澤一樣,推說要考慮人選。

接下來就是議定部門劃分和人員分工,邊事司在汴梁設進報房,銅事房,瀘州房、戎州房以及若干後勤部門。其中瀘州房主管推動羅氏鬼國內附之事,戎州房主管交通大理事務。按理說嘉州離大理更近,但嘉州屬成都府路,估計被蔡京頂了回去,邊事司實際只能立足於梓州路,尤其是瀘州展開工作。

唐恪這個缺席副使被安排親領戎州房,宗澤親領瀘州房,王衝也被委了一個瀘州房主案的差使,作爲宗澤的直屬部下。

宗澤還要知藺州,這不僅是着眼於推動羅氏鬼國內附,還是官場通例。王黼要驅策宗澤,就不能虧待了人家,雖然給宗澤提了一級本官,但去蜀地近於貶罰,得從待遇上補回來。不兼地方職務,就沒職田收入。就如唐恪,雖改任副使,也兼知戎州。王衝的知興文寨之職沒有變,也源於此理。

這事的確有些亂地方治務,更插手了吏部乃至政事堂的人事權。不過不管是戎州,還是更小的藺州,都是荒僻之地,蔡京也不好力阻到底。

分責也是分肥,管着哪一攤,就吃哪一攤。戎州房和瀘州房的人員安排都沒什麼爭的,被分到房中的人有些沮喪,不管是大理國還是羅氏鬼國,都只有事功,難見實利。分到銅事房的估計離王黼更近,說到工作時,個個踊躍發言,畢竟這纔是親手沾錢的部門。

西南有銅,但要怎麼把這事作出來,爭論還頗多。有說直接借銅本,由邊事司執行專榷的,但動靜太大,王黼雖然得寵,還沒到可以從蔡京手裡奪來百萬貫國用的地步,蔡京也不容他由銅事入手,掌握川峽的專榷權。也有說就由邊事司出政策,推動夷人賣銅,由轉運司所掌數字作爲功績,可這麼一來,邊事司的功勞又顯不出來。

看來王黼心中也沒底,王衝在上書和《西南夷志》中又沒寫明該怎麼操作,這事還有得時間醞釀。

“此事只能勞煩守正儘快回瀘州拿出章程了,宗按判還需留到徐邊使到任……”

王黼一副委以重任的架勢,迫不及待地要將王衝趕出汴梁,而留宗澤,自是再花時間和精力拉攏,王沖和宗澤同時扯扯嘴角。

“如果在汴梁有人就好了……”

散會已是黃昏時分,王黼還拉着王沖和宗澤赴宴,王沖和宗澤都拒了。步出邊事司衙門,王衝忽然覺得,邊事司在汴梁這麼折騰,若是沒人通消息,還真有些被動。

吳匡迎了上來,隨口道:“官人不放鬆放鬆嗎?來了汴梁,桑家瓦子都還沒去過。”

王衝看看吳匡,心中一動,“不,去去你家吧。”

吳匡訝然,即便他伶俐,也想不到,王衝本着隨手抓來用用的心思,打起了他的主意,所謂機緣,不外如此。。)

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163章 借力預推歷史磨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125章 轉危爲機殺劫現第169章 洗卻鉛華夷事畢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6章 善惡有分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5章 凡人之智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119章 興文屯田新途啓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55章 微瀾雖滅怒濤蘊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32章 連升四級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69章 洗卻鉛華夷事畢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19章 興文屯田新途啓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1章 華陽神童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亂定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33章 少年學諭第153章 恨鐵不成遇王倫第134章 人心易改錢爲利第143章 公私相織浪不平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
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163章 借力預推歷史磨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125章 轉危爲機殺劫現第169章 洗卻鉛華夷事畢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6章 善惡有分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5章 凡人之智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119章 興文屯田新途啓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55章 微瀾雖滅怒濤蘊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32章 連升四級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69章 洗卻鉛華夷事畢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19章 興文屯田新途啓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1章 華陽神童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亂定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33章 少年學諭第153章 恨鐵不成遇王倫第134章 人心易改錢爲利第143章 公私相織浪不平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