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年師傅

日子一晃就過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來因還未籌到拜師送的物事,所以楊六郎暫且留在家裡幫大人幹活,待楊大柱夫婦陸陸續續的湊了點物事、劉氏再厚着臉皮去孃家借了幾貫錢,楊六郎拜師學藝需要送的拜師禮兒纔算是湊齊了。

楊大柱不願讓楊六郎在家呆得太久,所以即使楊六郎沒催、這物事一湊齊了,第二天他便帶着魚兒、楊六郎和一籃子物事往村頭去找那位老師傅,路上楊大柱也簡單的向楊六郎介紹了那位師傅的情況……

“六郎,這位老師傅姓年,本不是我們小岞村的村民,是幾年前不知打哪裡遷過來的,因脾氣有些古怪、所以不願同村里人住在一起,便自個兒離着村口遠遠的搭了間茅屋。也正是因爲這年師傅是從外地遷來的,所以他纔不似我們村裡大多數人一樣、一輩子都以打漁爲生。”

楊六郎用心的將楊大柱的話記在心裡,細細琢磨後抓住重點問道:“阿爹,您說年師傅的脾氣十分古怪?有多古怪?”

這楊六郎的疑問也是被楊大柱抱在懷裡的魚兒疑問,所以原本窩在楊大柱肩膀上的魚兒一聽楊六郎發問、立馬就轉過臉來,仰着小臉、豎着小耳朵看向楊大柱,等待他解疑。

“其實也算不上多古怪,就是年師傅生性不大愛與人交往、脾氣有些喜怒無常罷了,”楊大柱說着頓了頓,稍微回想了一下才慢慢說道:“我之所以說年師傅脾氣十分古怪,乃是因爲先前我去城裡賣魚時在路上遇過他幾回,我見好歹我們也是一個村裡的人,便主動同他扯起家常來,想着二人聊着閒話趕路比較不會悶……”

“哪知我一連在路上遇了年師傅三回,也同他搭了三回話,可他卻偏偏對我不理不睬,就算我們一前一後的走在同一條路上、去同一個地方,但我主動同他說話他卻硬是不理睬,還老沉着一張臉、像是我欠了他錢銀般……你們說這年師傅脾氣是不是很古怪?”

楊大柱的描述讓楊六郎的心裡頓時覺得有些失望,他可不願意自己將來跟的師傅性情如此古怪,且他也認爲這般不好相處的師傅、一定不願意把他的手藝傾囊相授,一想到這兒楊六郎心裡頓時就有些動搖,於是便試探性的問了楊大柱一句:“阿爹這樣一說,孩兒也覺得這年師傅的性子着實有些古怪,想來不是個好相處的人,也不知他心地如何。”

楊大柱聞言笑着拍了拍楊六郎的肩膀,揶揄道:“怎麼?‘師傅脾性古怪’這麼一個小小的難題就把你給嚇退了?你若是連這小小的難題都克服不了,阿爹勸你還是跟着哥哥們回去學堂讀書的好,免得你只學個兩三天就因受不了苦而跑回家來。”

楊大柱這番玩笑話頓時讓楊六郎羞得漲紅了臉,急急忙忙的爭辯道:“阿爹您誤會孩兒了,孩兒是想若是那年師傅心地不好、脾性又古怪,那他肯定不願收孩兒爲徒,即便是收了想必也不會細心教導孩兒……孩兒是因此纔有所動搖、並不是害怕吃苦!”

楊大柱聽了笑着摸了摸楊六郎的頭,道:“阿爹知道你不是害怕吃苦,不過阿爹卻可以同你保證這年師傅絕不是你想的那種人,年師傅的心地其實很好,只是被他面上的冷漠給掩蓋住了而已。”

楊大柱這話頓時勾起了楊六郎的好奇心,讓他忍不住追問道:“阿爹爲何這樣說?莫非這其中另有隱情?”

“阿爹不是說曾主動和年師傅扯了三回閒話、年師傅都對阿爹都不理不睬嗎?可偏偏這第四回是年師傅主動搭理了阿爹,那一回倒是大大的出乎阿爹的意料……”

原來這楊大柱主動和年師傅攀談了三回、見年師傅都不願搭理他,於是最終也就熄了同他結伴而行的念頭,再在路上遇到年師傅時、也就不再主動和他攀談,而是無奈的學着他的樣子各走各的。

但幾次過後,有一回楊大柱出門晚了一些、一上路就挑着一整擔的魚急急忙忙的往城裡趕,生怕去晚了會被別人搶了先機,但偏偏人越着急做某件事時就、越是容易出錯,這楊大柱挑着魚趕了一會兒路、就突然腳下一個不穩崴了腳脖子……

楊大柱這腳一崴、不得已只得暫且把肩膀上的擔子卸下來,自己揉捏了一會兒腳脖子、就硬是咬牙重新把擔子挑了起來,爲了那一整擔的魚不白白浪費、而強忍住腳上傳來的鑽心疼痛挑着滿滿一擔魚繼續趕路。

只是楊大柱沒走一會兒就疼得滿頭大汗、甚至差一點就摔了一跤,可即使腳脖子再疼、楊大柱也必須把魚挑到城裡去賣,所以楊大柱只能忍痛繼續前行……

就在此時,一雙大手突然替楊大柱接下了肩膀上的重擔,楊大柱順勢扭頭看去、驚訝的發現替他接過重擔的竟是年師傅,只見那年師傅左邊肩膀上正挑着自個兒的擔子,但他卻二話不說的把楊大柱身上的擔子接過來、扛在右肩膀上,也依舊脾氣古怪的不同楊大柱多說、只自顧自的挑着兩個膽子往前走去。

楊大柱當時的確因年師傅的主動相幫愣了一會兒,但他馬上滿心感激的追上了年師傅的腳步,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老師傅,您自個兒也有擔子要挑,哪能讓您再幫我挑這沉重的魚擔子?”

這一回年師傅終於搭理楊大柱了,只見他繃着臉說了句:“廢話少說,你儘管跟着走便是,進了城我便把擔子還給你。”

“這……這怎麼過意的去?還是我自己來吧,我的腳不礙事。”

雖然年師傅的態度依舊有些不善,但楊大柱卻還是感受到了他的善心和好意,只是這年師傅年紀比楊大柱還要年長上一些,楊大柱怎好意思讓他幫自己挑擔子?

沒想到年師傅一聽楊大柱這話,立馬吹鬍子瞪眼的罵了他一句:“你連走路都走不穩了,還逞強挑什麼擔子?!難道你想挑到最後爬着進城?”

年師傅這話說得既直接又難聽,一時間嗆得好脾氣的楊大柱說不出話來,他也是心裡過意不去纔會這樣說,卻怎麼也沒料到年師傅會這樣反駁他的話……

就在楊大柱心裡憋氣得慌時,那自顧自快步往前走的年師傅,竟意外的再多說了一句話兒:“我自個兒的擔子挑的都是些不佔分量的竹籃子,同你這擔子魚加在一起也重不了多少,挑兩擔子就像挑一擔子似的。”

年師傅這話雖然依舊說得硬邦邦的,但也算是搭理了楊大柱並答了他的話,且這話明顯是想叫楊大柱心裡不用太過意不去,並告訴楊大柱他挑着的兩個擔子、並不似楊大柱想象中的那般沉重,也正是因爲這番話讓楊大柱認定年師傅不是什麼壞人,更是發覺年師傅其實是個面惡心善的好人。

後來年師傅一路幫着楊大柱把魚挑到了城裡,隨後還故意在楊大柱平常賣魚的地方賣竹籃子,賣完還是同楊大柱一起結伴回村,並且一路上還是二話不說的把兩個空擔子都搶過去抗在肩頭,顯然是想讓楊大柱走起路來能夠輕鬆些。

而年師傅這些只所不說的舉動,更加讓楊大柱證實了心中的猜測,徹徹底底的把年師傅劃到善良熱心的人這一類裡,往後再在路上遇到年師傅、儘管他依舊對楊大柱的攀談有些不冷不熱,但楊大柱卻還是樂此不疲的一路同他聊到頭。

慢慢的,遇上年師傅心情好時、他倒也會和楊大柱說上幾句話,不過大部分時間年師傅還是喜歡板着一張臉趕路,不過楊大柱倒也慢慢的習慣了他那面惡心善的性子。

楊大柱把自己同年師傅相識的過程說完後,定眼的看向一直仔細傾聽的楊六郎,問道:“六郎,你現在還擔心年師傅是個心地不好、不肯教你本事的師傅嗎?”

楊六郎當下便一臉堅定的搖了搖頭,道:“年師傅見阿爹不小心崴了腳,就一來一回都主動幫阿爹挑那麼重的擔子,這就足以證明他是個心善之人。”

楊大柱聞言對楊六郎投去一個讚賞的目光,道:“很好,我們六郎真是個懂事、明事理的孩子,我們做人不能被一些事物的外表迷了眼,有時有些看起來和藹可親的人其實才是真正的惡人,而有些看起來凶神惡煞的人往往卻是大好人,這些就得靠你自己用心去分辨了。”

而被楊大柱抱在懷裡的魚兒聽了這話,忍不住小聲的說了句方氏的壞話:“魚兒覺得嬸孃看起來和藹可親,可卻老是幫着二哥和五哥欺負哥哥們,是阿爹說的大壞人!”

這方氏也是個護短的娘,所以每次楊家幾個孩子起什麼爭執,她都不問是非只訓魚兒的幾個親哥哥而護住自家的小子,甚至連自家的小子欺負魚兒這個最小的妹妹她只會縱容,所以魚兒眼下不但十分討方氏,連楊二郎和楊五郎兩個臭小子也連帶討厭起來。

第四十三章 原來如此第三十八章 陳年舊事第三十一章 買房(一)第十四章 終明道理第四章 轉眼中秋第二十二章 喜慶洋洋(一)第六十四章 瘋癲柳氏第十一章 被虜第六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九章 採珠人的饋贈第三章 找到方法第二章 紫菜礁第三十一章 新人拜門(一)第十七章 方氏的心思第二十三章 喜慶洋洋(二)第六十七章 分家(二)第三十五章 同貨郎打交道第三十四章 讀書識字第三十六章 串珠換錢第四十八章 不大對勁第六十五章 守活寡第四章 方氏套話第二章 紫菜礁第五十六章 養成不是個容易活兒第四十二章 大郎議親第十八章 互相欣賞第八章 進城賞燈(一)第二十四章 又一個賺錢的本事第六十八章 種黃豆第十六章 自救第四十七章 捉螃蟹第十一章 被虜第二十七章 年師傅的考驗(1)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十六章 束脩不足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二十三章 長大了第九章 惠安女第十五章 被拐稚童第二十九章 親近婆母第三十三章 桃姨娘的心事第四十八章 不大對勁第一章 北宋紫菜第四十三章 挺身護送第四章 租賃方式第二十六章 方氏撒潑第二十五章 不翼而飛第四十七章 又一樁好事(二)第十八章 溫情(一)第十九章 小小的甜蜜第二十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五十二章 楊記燒烤攤(三)第三十五章 秦家鬧劇(一)第三十五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一)第六十九章 殺手鐗第三十八章 陳年舊事第五十章 擲牙習俗第十六章 自救第九章 惠安女第十四章 適應了新生活第一章 思鄉第三十四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六十章 展現絕技第十二章 失聲第三十二章 買房(二)第三十三章 買房(三)第四十四章 籌辦親事第二十三章 自私小人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三十九章 高覺悟第十八章 一分欣喜一分黯然第四十三章 大郎的成長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五十一章 初吻沒了第四十二章 歸鄉不易第三十一章 一個包袱第一章 思鄉第三十六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二)第六十九章 殺手鐗第二十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六章 柳氏的用心險惡第三十七章 賣妾第五十四章 英勇的小胖墩第二十八章 新婦拜堂第五十章 楊記燒烤攤(一)第二十四章 年師傅第十五章 意外之事第十三章 週歲禮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六十六章 分家(一)第二十九章 年師傅的考驗(3)第十二章 以事實來教育(一)第二章 紫菜礁第六十一章 夜半哭聲第二十四章 年師傅第三十四章 夫妻交心(一)第十九章 楊六郎語出驚人第三十一章 終得拜師
第四十三章 原來如此第三十八章 陳年舊事第三十一章 買房(一)第十四章 終明道理第四章 轉眼中秋第二十二章 喜慶洋洋(一)第六十四章 瘋癲柳氏第十一章 被虜第六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九章 採珠人的饋贈第三章 找到方法第二章 紫菜礁第三十一章 新人拜門(一)第十七章 方氏的心思第二十三章 喜慶洋洋(二)第六十七章 分家(二)第三十五章 同貨郎打交道第三十四章 讀書識字第三十六章 串珠換錢第四十八章 不大對勁第六十五章 守活寡第四章 方氏套話第二章 紫菜礁第五十六章 養成不是個容易活兒第四十二章 大郎議親第十八章 互相欣賞第八章 進城賞燈(一)第二十四章 又一個賺錢的本事第六十八章 種黃豆第十六章 自救第四十七章 捉螃蟹第十一章 被虜第二十七章 年師傅的考驗(1)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十六章 束脩不足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二十三章 長大了第九章 惠安女第十五章 被拐稚童第二十九章 親近婆母第三十三章 桃姨娘的心事第四十八章 不大對勁第一章 北宋紫菜第四十三章 挺身護送第四章 租賃方式第二十六章 方氏撒潑第二十五章 不翼而飛第四十七章 又一樁好事(二)第十八章 溫情(一)第十九章 小小的甜蜜第二十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五十二章 楊記燒烤攤(三)第三十五章 秦家鬧劇(一)第三十五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一)第六十九章 殺手鐗第三十八章 陳年舊事第五十章 擲牙習俗第十六章 自救第九章 惠安女第十四章 適應了新生活第一章 思鄉第三十四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六十章 展現絕技第十二章 失聲第三十二章 買房(二)第三十三章 買房(三)第四十四章 籌辦親事第二十三章 自私小人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三十九章 高覺悟第十八章 一分欣喜一分黯然第四十三章 大郎的成長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五十一章 初吻沒了第四十二章 歸鄉不易第三十一章 一個包袱第一章 思鄉第三十六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二)第六十九章 殺手鐗第二十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六章 柳氏的用心險惡第三十七章 賣妾第五十四章 英勇的小胖墩第二十八章 新婦拜堂第五十章 楊記燒烤攤(一)第二十四章 年師傅第十五章 意外之事第十三章 週歲禮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六十六章 分家(一)第二十九章 年師傅的考驗(3)第十二章 以事實來教育(一)第二章 紫菜礁第六十一章 夜半哭聲第二十四章 年師傅第三十四章 夫妻交心(一)第十九章 楊六郎語出驚人第三十一章 終得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