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九十六 天威難測

興元二年六月十三,民政部尚書棗祗正式向皇帝郭瑾上表乞骸骨。

他表示自己年老力衰,體弱多病,精力不濟,已經無法繼續承擔民政部尚書的重大職責。

民政部尚書職權重大,靠他一個老朽,實在難以繼續承擔這樣的重任。

太上皇因爲精力不濟而退位,將皇位禪讓給當今天子,這是高風亮節之舉,他的德行遠不如太上皇,但也願意在這種事情上學習太上皇,退位讓賢,把重要的職權託付給精力更強的年輕人。

而他已經年老,無法繼續履行職責,不求榮耀歸鄉,只求天子能允許他乘坐一輛牛車,帶着老妻和僕人,安然返回家鄉度過餘生。

能夠這樣,他就十分滿足,不敢再有其他的奢望,還望天子同意他的請求,讓他以老邁殘破之軀迴歸家鄉。

這個消息傳出來之後,本來人心惶惶的洛陽官場爲之震驚。

棗祗是元從老臣,從魏帝國建立開始就做民政部尚書,至今十五年,是魏帝國民政土地方面當之無愧的一把手,非常資深,非常有權威性。

郭鵬建國之初並沒有提出要搞什麼任期制度,直到他統治後期,延德十年才提出要搞任期制度。

中央部門尚書這一類的官職的任期爲七年,棗祗雖然做了遠不止七年,但是要從延德十年開始算,並不回溯,所以棗祗的任期並沒有到。

他完全可以等到興元四年左右再順順當當的離任,到時候做什麼職位,或者加什麼官銜榮耀歸向之類的,那也是他自己的選擇,他有選擇。

結果他忽然主動辭職了。

棗祗年齡並不算太大,也就五十多歲,精力勉強還算過得去,身體也比較健康,最近沒什麼大病大災之類的。

當然,大家都知道棗祗的辭職並非是因爲他的年齡或者是精力不濟什麼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和皇帝之間的矛盾。

因爲西北商業的危機,棗祗牽頭給皇帝施加政治壓力,皇帝非常生氣,於是使用了登基一年多都沒有使用過的終極殺器程仲德,掀起廉政風暴,重點打擊民政部。

第一波就帶走了二十三個民政部官員“協助調查”。

誰都清楚,真要細細的查下去,每個部門都有那麼些手腳不乾淨的,太上皇在位時多次掀起政治風暴,把統治階級的血都給換了一遍,也沒能解決掉官員貪腐的問題。

平心而論,魏帝國官員,尤其是中央官員的待遇那是真的不錯,但是人吶,貪心不足,一朝權在手,想要錢那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管怎麼說,大家都知道,程仲德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然能以雷霆萬鈞之勢給貪腐官員沉重一擊,給詔獄裡增添新丁。

而且大家也都明白,打擊貪腐在皇帝這邊已經是一個排斥異己的手段了,不動則已,一動,必然要見血,以打擊貪腐之名打擊政敵簡直是靈丹妙藥,無往而不利。

自然,這要怪也的確怪不到當今天子頭上,西北商業是在太上皇時期決定的,當今天子不過是個繼承者,背鍋俠。

他們沒能從太上皇那邊佔便宜,看新天子下手比較軟,就覺得似乎可以從新天子這裡搞點什麼好處來。

正好又撞上了西北經濟危機,素來以反對西北商業出名的棗祗在前面衝鋒陷陣,牛鬼蛇神們自然也願意用棗祗當擋箭牌,讓他衝鋒陷陣大聲疾呼,他們在底下附和。

聯合起來給新皇帝施加強大的政治壓力,試試新皇帝的底線。

結果沒想到新皇帝直接就急眼了,一急眼,就把程昱放出來興風作浪了。

程昱,之前在某些人眼裡是太上皇留下來掣肘新皇帝的障礙物,但是現在看起來,這更像是人家父子兩個心照不宣的默契。

程昱是太上皇留給新皇帝的屠龍寶刀。

啥時候覺得鎮不住場子了,我又不在洛陽,那就把程昱放出來,程昱會讓你知道什麼叫殘忍。

你就看着好了。

除了少數另類,大家誰身上沒點毛病?

真要抓起來,也沒幾個人是無辜的,詔獄裡那些體無完膚之輩,還就真的沒一個無辜的,全都是手腳不乾不淨的,當然他們同時也是阻礙太上皇施政的絆腳石。

有些身上一樣有問題的,因爲支持太上皇的施政,所以被保留下來。

現在,新皇帝不過是在做和太上皇一樣的事情,想要讓反對自己的人填滿詔獄的空位。

很顯然,這只不過是第一步罷了,民政部才被打擊二十三個人,估計是手腳比較毛躁,沒有擦乾淨屁股,被一眼看出來的。

通過審訊他們,還能拔出蘿蔔帶出泥,把一系列和他們有牽扯的人都給揪出來。

皇帝要真是鐵了心整死棗祗,是可以把他在民政部的“黨羽”一網打盡,打個乾乾淨淨一點不剩的。

棗祗自己乾乾淨淨,奈何“黨羽們”沒有那麼幹淨。

一人獨善其身是不夠的,大家好,纔是真的好。

所以人們都認爲棗祗是明白皇帝的意圖,發現自己無法就這個問題迎擊皇帝,所以選擇以退爲進,自己主動退休,保住民政部的元氣。

這一步在大家看來走的不可謂不壯烈,一個元從級別的老臣自我犧牲,換來部下的平安,何其難得。

然後皇帝駁回了棗祗的乞骸骨陳情表,讓他繼續做他的民政部尚書。

哦,這也正常,爲表尊重,表示你對朝廷十分重要,一般都是三辭三讓。

當年郭鵬篡位的時候也是這流程,大家走個過場,給彼此一個面子,日後好相見。

棗祗大概也是這樣認爲的,所以很快上了第二封乞骸骨陳情表。

皇帝再次駁回,讓棗祗繼續做他的民政部尚書。

然後棗祗上了第三表,再次乞骸骨。

皇帝再次駁回,說自己離不開棗祗,讓他繼續做民政部尚書。

好了,三辭三讓的流程走完了,下一步,就是棗祗上第四表,皇帝順水推舟的答應,給棗祗一點榮耀,讓他榮耀歸鄉,完成自己的使命。

元從老臣棗祗,就此告別官場,告別政治,迴歸家鄉安度晚年,江湖上再也不會有他的傳說。

於是棗祗上了第四封,情真意切的乞骸骨陳情表。

正當大家以爲這場廉政風暴會很快結束的時候,皇帝出乎意料的再次駁回了棗祗的陳情表,繼續讓他做民政部尚書。

————

欸?

這好像不對?

不是說好三辭三讓就結束的嗎?

給面子也不用給第四次吧?

皇帝這是什麼意思啊?

整個洛陽官場都覺得這很奇怪。

棗祗當然也懵了,民政部也懵了。

諸葛瑾研究這件事情研究了一天一夜也沒想明白這是什麼原因。

“按照慣例,三次挽留之後便是順水推舟答應,天子爲何要駁斥部堂的第四次乞骸骨?”

棗祗緊鎖眉頭坐在案前,仔仔細細的思考一番,準備第五次乞骸骨,試探皇帝的想法。

“我上第五表,天子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應該就知道了。”

於是棗祗親自寫了自己的第五封陳情表遞給皇宮轉交皇帝。

然後再次被駁回。

皇帝情真意切的表示自己離不開元從老臣的輔佐,而且眼下也沒有可以接替棗祗出任民政部尚書這一要職的人,所以希望棗祗發揮餘熱,繼續奉獻。

諸葛瑾覺得不對勁。

“部堂,這不對,天子一邊讓程仲德審查民政部,一邊又不讓您辭職,這是什麼意思?”

棗祗想了想,越想越覺得內心不安。

“天威難測,不管如何,我只能以不變應萬變,我繼續上陳情表。”

棗祗伏案書寫第六封陳情表——或許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第六表已經沒有前五表情真意切的感覺,倒是帶上了那麼一點點哀求的意思。

這一次皇帝沒有駁回他的陳情表了,但是也沒有回覆,好像就當這封奏表沒有送到皇宮裡一樣。

三天以後,棗祗迷惑不解,派人去問,人回來了之後說奏表的確遞到皇宮裡面,送到皇帝手上,至於皇帝那邊怎麼處理,他們不敢揣度。

反正他們絕對是按照流程把奏表遞上去了。

這就很有問題了。

棗祗惶從迷惑不解到惶恐不安,甚至有了那麼點害怕的感覺。

他不知道,郭瑾接到了他第六封陳情表的時候,可是非常高興的。

當時郭瑾正在和程昱覈對名單。

“終於怕了,之前還一副世之名臣的模樣與我談判,怎麼?民政部是他的私產?居然可以讓他拿來與我談判?我看他是做尚書太久了,久到了分不清楚上下尊卑!”

程昱看着郭瑾一臉大仇得報的快感,嘆了口氣。

“陛下說的是,他是做了太久的民政部尚書,高高在上習慣了,錯誤地認爲民政部真的是他說了算了,對於這種人,就要讓他認清現實。”

“沒錯,還是仲德公的話最符合我的心意,那麼仲德公以爲,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理啊?”

郭瑾隨手把棗祗的陳情表丟到地上讓人拿去燒了,又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詢問程昱。

七百二十四 吳國的生死之戰一千四百五十九 魏帝國是個騎在馬背上的國家一千五百三十九 訣別七百八十 靈魂演員的自我修養八百五十一 魏軍長驅直入二百六十二 公孫瓚的心裡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一千三百二十一 于禁相當的擔憂九百零八 它們毀了漢,現在還想毀了魏一百一十三 張飛辦不到一千三百五十五 郭鵬不做趙武靈王七百二十六 騎兵革命二百七十五 一定要和呂布綁定在一起嗎?一千一百二十一 雍闓想要得到蜀中六百一十八 強烈的違和感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一千一百二十三 呂凱的權衡四百二十 天下再也沒有人可以抗衡郭鵬四 曹嵩是個聰明人一百六十 郭嘉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一百零一 班師二百五十七 這是郭鵬的奸計!一千五百零八 蔡邕蒼老的背影顯得格外的淒涼六百零一 張文遠VS周公瑾一千二百二十 自己奪來的權力,哭着也要享受它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五百一十七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唯有魏公啊八百六十一 魏帝國第一任益州刺史五百零一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不講道理八百八十一 張飛兵臨襄平城七百零四 如何不類似當年的呂氏?一千三百二十六 好好先生郭嘉從此大概就不在了吧三十一 北伐鮮卑二百九十七 將軍纔是真正值得託付族人性命的豪傑九十 一定要跟隨他人的人生軌跡嗎?四百九十二 陶謙封公一千零一十一 做皇帝的,哪有不辛苦的四十七 既立婚約,就要遵守一千四百九十八 殺人不誅心,就等於什麼都沒做一千二百零一 皇帝陛下的禍水東引八百零六 荊益內戰一百五十五 郭鵬由衷的感恩一千一百四十一 爲父說了,你做得很好四百五十九 來一場漂亮的大一統一千三百零六 辛毗並不喜歡一擲千金一千一百六十 我強,我打你,我就是有道理一千一百五十五 郭瑾喜歡諸葛亮喜歡極了一百六十七 太守迴歸一百二十四 叛亂爆發四百三十七 該動手了一千一百七十 漢文明的光芒正在步步緊逼向大宛國七百四十八 呂範求援一千四百五十八 諸葛亮是個政治家七百五十九 孟德有如此見地,魏王殿下一定會很高興二百二十六 這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嗎?一千一百九十四 皇帝居心不良三百一十 準備出兵的郭某人六百一十 你還會做孫伯符的摯友嗎?一千二百零八 郭鵬終於理解了程昱的全部一千一百七十一 不滅大宛,誓不歸國四百八十九 世上英才何其多,怎能不爲我所用一千五百三十 這場曠日持久的治安戰終究還是結束了二百九十 投石機的再現六百五十三 諸葛亮決定要做一個接地氣的諸葛亮一百四十九 名士郭子鳳四百零七 好冷的天三百一十 準備出兵的郭某人一千一百五十六 大家,真是勤勉的演員啊一千四百五十八 他看到了諸葛亮的未來和終結七百六十六 要用史書來秀恩愛八百七十三 郭某人的經濟手段六百八十一 韓遂之死四百二十八 所以我就是唯一的光一千四百四十八 郭鵬想要給她們一點補償八百零二 不知蒯君能否爲我分憂一千五百二十九 這就是兵法與國力之結合一千四百五十四 治大國,是需要死人的啊九百一十一 孤要加徵商稅,誰支持?誰反對?六百二十三 帶路黨萬歲四十 明白人與富貴人二百四十二 郭鵬的報復四百一十三 惶惶不可終日的陸勉二百 誰能頂得住啊?一千一百三十四 魏帝國已經開始重新出發了一千一百五十四 這種人,見一個幹掉一個一千五百五十四 帝國戰車還在前進,但也並非毫無波折六十六 盧植的計劃一千四百八十 對錯之間六百八十七 騎兵革新一千一百五十七 你們和我談舊情?二百一十五 正面交鋒(下)一千二百二十七 龐統忽然明白了一切一千二百八十五 羅馬皇帝要見王威五百六十六 他們還想再賭一把一千一百八十二 袁嗣忽然覺得背後有點涼意一千一百五十六 世上沒有兩全法七十 漳水大捷五十一 這傳統一點都不美好一千一百七十 你就答應我吧二百五十六 郭某人的離間計一百二十五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七百二十四 吳國的生死之戰一千四百五十九 魏帝國是個騎在馬背上的國家一千五百三十九 訣別七百八十 靈魂演員的自我修養八百五十一 魏軍長驅直入二百六十二 公孫瓚的心裡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一千三百二十一 于禁相當的擔憂九百零八 它們毀了漢,現在還想毀了魏一百一十三 張飛辦不到一千三百五十五 郭鵬不做趙武靈王七百二十六 騎兵革命二百七十五 一定要和呂布綁定在一起嗎?一千一百二十一 雍闓想要得到蜀中六百一十八 強烈的違和感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一千一百二十三 呂凱的權衡四百二十 天下再也沒有人可以抗衡郭鵬四 曹嵩是個聰明人一百六十 郭嘉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一百零一 班師二百五十七 這是郭鵬的奸計!一千五百零八 蔡邕蒼老的背影顯得格外的淒涼六百零一 張文遠VS周公瑾一千二百二十 自己奪來的權力,哭着也要享受它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五百一十七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唯有魏公啊八百六十一 魏帝國第一任益州刺史五百零一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不講道理八百八十一 張飛兵臨襄平城七百零四 如何不類似當年的呂氏?一千三百二十六 好好先生郭嘉從此大概就不在了吧三十一 北伐鮮卑二百九十七 將軍纔是真正值得託付族人性命的豪傑九十 一定要跟隨他人的人生軌跡嗎?四百九十二 陶謙封公一千零一十一 做皇帝的,哪有不辛苦的四十七 既立婚約,就要遵守一千四百九十八 殺人不誅心,就等於什麼都沒做一千二百零一 皇帝陛下的禍水東引八百零六 荊益內戰一百五十五 郭鵬由衷的感恩一千一百四十一 爲父說了,你做得很好四百五十九 來一場漂亮的大一統一千三百零六 辛毗並不喜歡一擲千金一千一百六十 我強,我打你,我就是有道理一千一百五十五 郭瑾喜歡諸葛亮喜歡極了一百六十七 太守迴歸一百二十四 叛亂爆發四百三十七 該動手了一千一百七十 漢文明的光芒正在步步緊逼向大宛國七百四十八 呂範求援一千四百五十八 諸葛亮是個政治家七百五十九 孟德有如此見地,魏王殿下一定會很高興二百二十六 這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嗎?一千一百九十四 皇帝居心不良三百一十 準備出兵的郭某人六百一十 你還會做孫伯符的摯友嗎?一千二百零八 郭鵬終於理解了程昱的全部一千一百七十一 不滅大宛,誓不歸國四百八十九 世上英才何其多,怎能不爲我所用一千五百三十 這場曠日持久的治安戰終究還是結束了二百九十 投石機的再現六百五十三 諸葛亮決定要做一個接地氣的諸葛亮一百四十九 名士郭子鳳四百零七 好冷的天三百一十 準備出兵的郭某人一千一百五十六 大家,真是勤勉的演員啊一千四百五十八 他看到了諸葛亮的未來和終結七百六十六 要用史書來秀恩愛八百七十三 郭某人的經濟手段六百八十一 韓遂之死四百二十八 所以我就是唯一的光一千四百四十八 郭鵬想要給她們一點補償八百零二 不知蒯君能否爲我分憂一千五百二十九 這就是兵法與國力之結合一千四百五十四 治大國,是需要死人的啊九百一十一 孤要加徵商稅,誰支持?誰反對?六百二十三 帶路黨萬歲四十 明白人與富貴人二百四十二 郭鵬的報復四百一十三 惶惶不可終日的陸勉二百 誰能頂得住啊?一千一百三十四 魏帝國已經開始重新出發了一千一百五十四 這種人,見一個幹掉一個一千五百五十四 帝國戰車還在前進,但也並非毫無波折六十六 盧植的計劃一千四百八十 對錯之間六百八十七 騎兵革新一千一百五十七 你們和我談舊情?二百一十五 正面交鋒(下)一千二百二十七 龐統忽然明白了一切一千二百八十五 羅馬皇帝要見王威五百六十六 他們還想再賭一把一千一百八十二 袁嗣忽然覺得背後有點涼意一千一百五十六 世上沒有兩全法七十 漳水大捷五十一 這傳統一點都不美好一千一百七十 你就答應我吧二百五十六 郭某人的離間計一百二十五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