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八 他們不該受教育

崔渠案發,對整個郭魏帝國官僚系統的打擊是很大的。

前朝一直以來都遵循的潛規則,到了新朝默默運行了兩年多之後,忽然被皇帝打擊了。

其實說到底,這在東漢帝國時代就是慣例,就是大家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事情。

可這件事情並不簡單。

不是簡單地爭權奪利,不是簡單地皇權和羣臣的鬥爭。

這也是郭某人爲大規模發動變革做的一次預演。

培養門生,辟召故吏,這是頂級士族營建關係網絡的方法,是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等四世三公的頂級士族成就偉業的正常操作。

門生,故吏,這是頂級士族的立身之本,沒有門生和故吏,就沒有頂級士族。

門生且不說,這些大家族在中央依靠三公的辟召權,在地方利用郡守刺史的辟召權,大肆招攬故吏,營造自己的政治勢力。

щщщ¸ тт kán¸ ¢ O

這本身就是雙重君主規則下被允許的事情,是東漢帝國皇權衰落之後默認的事實。

但是很明顯,現在的郭魏帝國,這是不被允許的。

中央集權制度被再次確立,且被大大增強,恢復到了連東漢最開始建立的時候都沒有的地步,幾乎接近西漢後期了。

依靠絕強的武力和個人威望還有超強的權術手段,郭鵬建立起來的郭魏帝國大肆打壓了官僚們招攬故吏的權力。

虛設三公,罷免重號將軍開府權,限制刺史郡守辟召權,將察舉制度直接導向中央,通過禮部連接到吏部,最後指向皇帝本人。

這一系列的操作大大削弱了反中央集權勢力的強度。

可以說東漢以後地方主義的盛行趨勢到了郭魏帝國建立之後被猛然打斷,還有了些許迴流向西漢的趨勢。

在局部層面,比如軍隊層面,甚至還有回到秦帝國時期的程度。

這都是郭鵬一手締造的局面。

很明顯,郭鵬早已洞悉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真實原因。

於是對於各種盛行於地方的官員辟召權進行了強力限制,將地方保護主義和分離主義的勢頭狠狠地打壓下去,再次樹立了中央集權的威望。

這一點是制度確立之後士人們才逐漸反應過來的。

政治上的潛規則,士人們自己心知肚明,卻絕對不會對外宣揚,更不會記載在史書之中。

就算記載,也要用仁義做外衣,好好地掩飾一番。

戰爭的確摧毀了很多地方上的豪強士族的勢力,盤踞在地方爲所欲爲的豪強們大量死亡,使得地方保護主義和分離主義陷入了低潮期。

郭鵬抓住了這個低潮期,改變了本地人做本地官的規矩,直接把郡縣當地的重要職位任免權也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壓制了地方保護主義和分離主義。

州刺史也好,郡太守也好,縣令縣長也好,身邊的重要佐官都是中央連帶着一起任命,不歸地方主官任命,也不一定要任用本地人。

任用和罷免,主要由中央負責判斷,地方官員不得自行決定。

東漢以來的規矩被郭鵬強勢打破。

這一點,士人官員們沒有任何辦法。

皇帝強勢,威望大,他們只能捏着鼻子認了,最多私下裡搞點小動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明目張膽的對着幹他們是不敢的。

但是郭鵬的舉措顯然不僅僅只到這一步,他還有更多的措施。

東漢做官的兩個主要途徑就是太學和孝廉,通過太學可以做官,舉孝廉茂才也是一條路。

不過通過太學做官的一般都是勳貴官員子弟,舉孝廉被士人認爲是正道。

郭鵬這裡也差不多,也是太學和孝廉選拔官員。

但是士人們比起東漢太學明顯更加討厭魏國太學,以至於廣泛抗拒魏國太學,都不願意進入太學學習。

而且這一情況從鄴城學宮時代就開始了。

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由鄴城學宮擴編而來的魏國太學的內部有大量寒門子弟。

郭鵬起家靠寒門子弟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立國以後重用寒門子弟也不是不能預料。

所以他們雖然有意見,但是也沒有到非要抗拒太學的地步。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太學裡除了大量身份卑微的寒門子弟之外,居然還有那些在他們看來出身極其卑賤的泥腿子存在。

這讓他們無法接受。

他們感覺和這些泥腿子在一起受教育是不可能的,覺得周圍的空氣都會被這些泥腿子身上的髒污給污染。

高潔的士人怎麼能和低賤的泥腿子一起受教育?

開什麼玩笑?!

他們也配受教育?!

士人們居家出行都要薰香,讓渾身都香噴噴的,大家都乾乾淨淨,非常舒服,就好像當年荀彧一樣,居家出行都很注意薰香,他坐過的地方,香氣三天都不會消散。

可見士人們是多麼的香。

鬼知道這些泥腿子身上有些什麼髒東西沒洗乾淨?

髒!

所以從鄴城學宮時代有泥腿子進入鄴城學宮開始學習伊始,士人子弟就開始廣泛地抗拒鄴城學宮,即使學宮變成了太學也沒有任何改變。

其實黎庶子弟進入太學的要求還是很嚴格的。

必須是鄉長或者村長這樣的政府官員纔有資格進入選拔層面,而且不僅要認識一定數量的字,還要做出一定的政績,有一定的考覈標準,歷經千辛萬苦才能進入學宮。

進入學宮的時候,他們本身就是魏帝國官員的身份了。

當初郭鵬決定允許做出優秀成績的鄉長或者村長到學宮裡學習深造的時候,很多通過識字和做官開拓了眼界的黎庶子弟相當的激動。

即使他們知道學成畢業之後不能擔任縣一級的主官,只能進入縣衙擔任縣令縣長的輔佐官員的時候,也一樣激動。

進入縣城做官,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了不得的飛越了。

進入縣城做官,就和在村鄉之中做官完全不同了。

他們覺得非常驚喜,士人官僚們則覺得相當的不爽。

只是,這是當年的約定俗成。

因爲當初郭鵬建立鄉村制度以推行屯田制度的時候,的確沒有足夠的官員能擔負起那麼多的事情,豪強大量死亡,而且士人官員也不屑於直接接觸那些泥腿子黎庶。

所以乾脆就讓稍微聰明一點的黎庶自己管理自己,村長鄉長什麼的,自治算了。

他們高高在上,享受中央的政治權利,並不在意。

本來在地方上,就是豪強佔有大規模的土地莊園,有大量財富,士人往往不佔有大量土地,卻受教育,掌握權力,高高在上。

當然,變成這樣的局面也不是沒有條件。

郭鵬爲了換取他們的同意,則以黎庶出身的官吏最高只能做到縣一級的輔佐官吏而不能更加往上爲條件,限制了黎庶出身官吏的晉升路途。

相對應的,士族官員起步就是縣令,上不封頂。

這纔沒有引起更加廣泛的議論和抵制。

可以說這是當時雙方的妥協之下選擇的一條道路,大家都覺得挺合適,就一直沒有過多的在意。

因爲他們都知道,就算郭鵬給了這些泥腿子一條活路,但是這些泥腿子也只能永遠在基層打滾,永遠也別想進入大雅之堂,被鎖死在了基層。

可當時的約定並沒有允許這些泥腿子進入學堂接受再教育這一說。

受教育是特權。

讓泥腿子進入學堂接受再教育是郭鵬後來強行推動的。

他們不該,他們生來就不該擁有這樣的特權。

他們本來就應該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獻祭自己的生命,爲士人們打造燦爛輝煌的文明的基礎,讓士人們心無旁騖的創作。

然後他們就可以默默無聞的死掉,以此循環往復。

他們不該受教育。

尤其是這種高等級的教育。

士人們的抗拒心理在這件事情上暴露無遺。

一千三百六十三 孔子和墨子將成爲中華文化廟堂之中的文理二聖八百六十四 聰明的滿寵七百八十九 第六份詔書一千五百零八 蔡邕蒼老的背影顯得格外的淒涼一千零五十三 曹休成爲了他們的最大公約數二百二十二 郭嘉的臉上露出了十分愉悅的笑容九百二十五 郭某人是個討厭屬下越線的人一千一百一十七 朱褒很討厭雍闓九百九十三 郭某人在等待那個時刻一千一百七十五 新的州級行政單位——雲州七百三十二 暈船的張遼七十一 盧植的考驗四百八十九 世上英才何其多,怎能不爲我所用一千四百七十三 也不知太上皇心中是何等滋味一千零六十一 諸葛亮的意志非常堅定三百二十三 攻克河內七百二十一 郭魏政權已經贏了八百八十九 公孫康對自己的騎兵很有信心一千一百五十七 總覺得哪裡不太和諧?六百三十一 劉璋只能向南看三百四十三 好處我拿,黑鍋你背四百六十 他們沒有自知之明六百四十一 天下大勢在魏九百四十九 曹仁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一千四百七十七 所以諸位,真的有人比我更能解決問題啊六百五十七 諸葛孔明跑得快九百零三 郭某人最懂得什麼叫捨得一千零四十八 西域聯合軍一百五十五 郭鵬由衷的感恩一千四百零七 這個國家叫做注輦國四百七十一 愧爲男兒九百四十六 魏軍出征河西四郡一千三百零八 郭某人的生食禁令七百一十六 你們司馬家的手可真長啊八百五十四 郭嘉入成都一千二百七十 徐晃可不認爲自己的將軍做到頭了八百八十九 公孫康對自己的騎兵很有信心七百零五 郭瑾必須要成爲一個優秀的演員一千一百八十六 這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擊番外·大結局一千零二十 這纔是諸葛亮啊六百八十 你沒好下場的二百六十三 政治不正確的袁紹四百五十九 來一場漂亮的大一統七百八十 靈魂演員的自我修養一千四百七十九 千古,也唯有一個諸葛亮四百九十 從此匈奴不復爲患矣四百一十一 大決戰(上)一千一百七十二 孔卿當真是孔夫子嫡傳血脈?六百四十三 諸葛亮的決定一千三百六十七 郭珺的成長很快二百零二 席捲天下的風暴一千一百二十七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六百八十八 怯於私鬥,勇於公戰一百六十六 霸道府君郭子鳳一千一百一十九 出兵七百八十七 郭某人的專制之心四百六十 他們沒有自知之明七十三 黃巾之亂的轉折之時一千零一十六 覺得我這個皇帝沒有必要存在嗎?七百一十 一個屬於郭魏的時代一千四百六十五 危機不僅僅在於商業,更在於政治八百八十八 畫面太美,田豫不敢想一百二十九 決戰張純一千三百九十八 羅馬帝國糟糕的制度開始發揮它的威力二百一十七 徐榮潰敗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二十六 郭鵬有極強的目的性一千二百二十一 郭某人不介意把南書房變成自己的影子內閣一百五十一 悲壯的糜氏二百五十一 孫堅死了一千二百四十三 于禁和張遼的處境並不好二百二十五 他們還能以漢臣自居嗎?八百六十七 劉璋入洛陽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一千四百五十六 郭承志的想法註定不能得到實現一千一百八十五 恐慌從官場很快蔓延到了民間三百九十八 曹仁的內心毫無波動一千一百七十三 郭鵬並不在意自己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一千一百四十二 忘的真快啊七百六十八 郭鵬的秘密工場四百七十三 生病的楊彪四百三十 袁術開始猜疑一千一百七十三 郭鵬並不在意自己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一千三百一十三 太上皇病了一千一百五十一 並不荒涼的涼州二百九十一 城破四百一十七 我等都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一千二百二十六 他希望自己的父親可以儘快歸來七百四十三 他們無恥的笑容映襯着新時代的曙光一千一百二十七 他們的臉上始終帶着笑容一千五百五十二 我把天下黎庶都當做人去看七百七十七 劉健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大玩家一百一十八 不擇手段的前進一百五十五 郭鵬由衷的感恩四百六十六 天子護不住我們二百九十九 做老闆的感覺,真好一千四百九十五 棗祗忽然間有點羨慕程昱一千三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更在意他的兄弟能否站穩腳跟了
一千三百六十三 孔子和墨子將成爲中華文化廟堂之中的文理二聖八百六十四 聰明的滿寵七百八十九 第六份詔書一千五百零八 蔡邕蒼老的背影顯得格外的淒涼一千零五十三 曹休成爲了他們的最大公約數二百二十二 郭嘉的臉上露出了十分愉悅的笑容九百二十五 郭某人是個討厭屬下越線的人一千一百一十七 朱褒很討厭雍闓九百九十三 郭某人在等待那個時刻一千一百七十五 新的州級行政單位——雲州七百三十二 暈船的張遼七十一 盧植的考驗四百八十九 世上英才何其多,怎能不爲我所用一千四百七十三 也不知太上皇心中是何等滋味一千零六十一 諸葛亮的意志非常堅定三百二十三 攻克河內七百二十一 郭魏政權已經贏了八百八十九 公孫康對自己的騎兵很有信心一千一百五十七 總覺得哪裡不太和諧?六百三十一 劉璋只能向南看三百四十三 好處我拿,黑鍋你背四百六十 他們沒有自知之明六百四十一 天下大勢在魏九百四十九 曹仁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一千四百七十七 所以諸位,真的有人比我更能解決問題啊六百五十七 諸葛孔明跑得快九百零三 郭某人最懂得什麼叫捨得一千零四十八 西域聯合軍一百五十五 郭鵬由衷的感恩一千四百零七 這個國家叫做注輦國四百七十一 愧爲男兒九百四十六 魏軍出征河西四郡一千三百零八 郭某人的生食禁令七百一十六 你們司馬家的手可真長啊八百五十四 郭嘉入成都一千二百七十 徐晃可不認爲自己的將軍做到頭了八百八十九 公孫康對自己的騎兵很有信心七百零五 郭瑾必須要成爲一個優秀的演員一千一百八十六 這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擊番外·大結局一千零二十 這纔是諸葛亮啊六百八十 你沒好下場的二百六十三 政治不正確的袁紹四百五十九 來一場漂亮的大一統七百八十 靈魂演員的自我修養一千四百七十九 千古,也唯有一個諸葛亮四百九十 從此匈奴不復爲患矣四百一十一 大決戰(上)一千一百七十二 孔卿當真是孔夫子嫡傳血脈?六百四十三 諸葛亮的決定一千三百六十七 郭珺的成長很快二百零二 席捲天下的風暴一千一百二十七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六百八十八 怯於私鬥,勇於公戰一百六十六 霸道府君郭子鳳一千一百一十九 出兵七百八十七 郭某人的專制之心四百六十 他們沒有自知之明七十三 黃巾之亂的轉折之時一千零一十六 覺得我這個皇帝沒有必要存在嗎?七百一十 一個屬於郭魏的時代一千四百六十五 危機不僅僅在於商業,更在於政治八百八十八 畫面太美,田豫不敢想一百二十九 決戰張純一千三百九十八 羅馬帝國糟糕的制度開始發揮它的威力二百一十七 徐榮潰敗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二十六 郭鵬有極強的目的性一千二百二十一 郭某人不介意把南書房變成自己的影子內閣一百五十一 悲壯的糜氏二百五十一 孫堅死了一千二百四十三 于禁和張遼的處境並不好二百二十五 他們還能以漢臣自居嗎?八百六十七 劉璋入洛陽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一千四百五十六 郭承志的想法註定不能得到實現一千一百八十五 恐慌從官場很快蔓延到了民間三百九十八 曹仁的內心毫無波動一千一百七十三 郭鵬並不在意自己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一千一百四十二 忘的真快啊七百六十八 郭鵬的秘密工場四百七十三 生病的楊彪四百三十 袁術開始猜疑一千一百七十三 郭鵬並不在意自己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一千三百一十三 太上皇病了一千一百五十一 並不荒涼的涼州二百九十一 城破四百一十七 我等都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一千二百二十六 他希望自己的父親可以儘快歸來七百四十三 他們無恥的笑容映襯着新時代的曙光一千一百二十七 他們的臉上始終帶着笑容一千五百五十二 我把天下黎庶都當做人去看七百七十七 劉健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大玩家一百一十八 不擇手段的前進一百五十五 郭鵬由衷的感恩四百六十六 天子護不住我們二百九十九 做老闆的感覺,真好一千四百九十五 棗祗忽然間有點羨慕程昱一千三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更在意他的兄弟能否站穩腳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