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翻手爲雲 覆手爲雨

朱栩接過奏本,隨意翻看兩眼,都是些老生常談,本意還是爲了阻擋‘新政’。

朱栩擡頭看向畢自嚴,道:“溫體仁的事情,你們內閣處理吧。曹文詔的事情……既然秦良玉,王三善寫的是密信,不是奏本,這件事朕給他們回信,帥府不用插手。”

畢自嚴,孫承宗等人心裡即便有再多想法,這個時候也只能道“臣等遵旨。”

隨口處理了這兩件事,朱栩思忖起南直隸的事情。

毒死幼苗,這是南直隸那些士紳對抗朝廷最激烈的手段了,無異於與朝廷撕破臉,也可以說,這是他們最後的招數。

朱栩擡頭看向畢自嚴,道:“內閣的那個執法局,現在組建的怎麼樣了?”

畢自嚴道:“回皇上,除了朝廷的執法總局,各省也組建了,掛在巡撫衙門下,人數已經有五千人,可以一用。”

朱栩點點頭,沉吟片刻,道:“物價局是時候起作用了,綜合各省,各縣府物價情況,制定嚴格的價格標注,尤其是糧食,布匹等百姓生活必需品,任何人用任何手段謀取暴利,都要嚴厲打擊,絕不手軟,對於地方上的不作爲,內閣要嚴肅問責,到了這個時候,內閣的作風,要變變了……”

朱栩的話到這裡,所有人都擡起頭看向朱栩,目中有驚色。

內閣要換風格,自然是要換人,首先要換的就是首輔!

畢自嚴!

外面傳言畢自嚴要致仕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可乾清宮一直無聲無息,現在朱栩親口說要‘換風格’,一干已經適應多年的朝局要變,心裡不由得都忐忑起來。

不過,朱栩卻沒有繼續說提及,繼續說道:“‘新政’到了這個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不行了,必須要嚴肅對待,綱紀要重,雷厲風行……朕希望,內閣能夠擔起這個責任。”

畢自嚴心裡十分明白,朱栩對他事事保全的性格不滿,現在,只怕,是他要離開的時候了。

雖然要走,他也要將事情做完,擡起手,肅容道:“臣等遵旨。”

朱栩點到即止,沒有多言,交代幾句,便送走了一羣人。

畢自嚴,孫承宗等人出了乾清宮,一羣十多人,全部屏氣懾息,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朱栩表態,內閣要變變,暗示畢自嚴可以離開了。畢自嚴一走,孫承宗也想去不遠,如此一來,朝局將要大變!

怎麼變?衆人心知肚明,傅昌宗已經入閣,曹文詔已經是大都督,離那最高處都是一步之遙。

到那時,乾清宮將再無掣肘,想做什麼都可以。

以乾清宮這位的脾性,誰知道他會做什麼?

誰人敢放心?

一羣人心事重重,無聲無息的出了乾清宮,轉回內閣。

這些大人們害怕朝局變動,朱栩徹底掌握天下所有權力,朱栩對於內閣的變動,心裡同樣有些遲疑。

孫傳庭的資歷,威望還是差了些,不足以壓住朝局,‘新政’如此龐大,還要曠日持久,孫傳庭,未必能扛得起來,更別提傅昌宗了。

大元帥府也一樣,外界盛傳曹文詔會接替,實則他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但能接替孫承宗的人,眼下還沒有。

這也是他力求朝局穩定,刻意造成的斷層,想要彌補,需要時間。

在椅子上做了一陣子,看了一會兒奏本,他心思有些不屬,想了想,轉身前往乾清宮。

張筠近來的心思都在兒子身上,在坤寧宮是足不出戶,慈寧宮的張太后不時也會過來,這個嫡皇子,是整個後宮的中心,所有人都在圍繞着他轉。

朱栩與張筠坐在搖籃兩旁,裡面的小傢伙睜着大眼睛,不時的晃來晃去的看着兩邊,眼神似乎帶着好奇。

張筠輕聲道“皇嫂剛剛來過了,留下了不少東西,還想着讓臣妾帶煓兒去慈寧宮住一陣子。”

朱栩伸出一隻手指讓小傢伙抓着,道:“嗯,你自己看着辦,煓兒還小,今年的冬天又冷,不要凍着,惹着了,皇嫂有經驗,多聽他的,對了,國太明天來宮裡吧?”

張筠道:“嗯,孃親會住一陣子,煓兒前一陣子咳嗽,孃親很擔心。”

海蘭珠的女兒的夭折了,這件事讓整個後宮都心驚肉跳,生怕朱慈煓有個三長兩短。

朱栩給小傢伙壓了壓被角,沒有說話。

張筠看着朱栩,欲言又止,好一會兒道:“皇上,臣妾聽說,劉老將軍病逝了?”

張筠說的‘劉老將軍’指的是劉岱,劉老太妃的堂弟,七十多歲的人了,沒有熬過這個冬天。

朱栩‘嗯’了聲,道:“內閣那邊已經安排喪事了,劉家一門忠烈,不能輕慢。”

張筠抿着嘴角,輕聲道“是,老太妃不爭名不奪利,劉家恪守本分,是當有所賞賜。”

朱栩擡頭看了她一眼,道:“聽說朕讓新建伯入翰林的事情了?”

張筠沒想到被朱栩點破,神情拘謹,小聲道“叔父捎信進來,讓臣妾勸勸皇上,以國政爲重。”

新建伯王先通是皇長子朱慈燁的老師,他現在被點名入閣,不說他是否名副其實,單說這件事造成的一個朝野影響,以及未來可能引發的‘東宮之爭’,都讓一些人憂心忡忡,甚是不安。

張筠的叔父張榮穘是皇家政院的副院長,這些年默默無聞,本身的能力也有待商榷,最多就是那種有點小手段,小能力,古板,守舊,偏偏野心不小的人。

他這些話,或許是有爲國政考慮,但是有沒有爲他侄女,侄孫考慮,就值得玩味了。

朱栩伸手摸了摸搖籃裡孩子的臉,擡頭看着張筠,輕聲道:“不用擔心什麼,凡事朕心裡有數。我們做父母的,總歸都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長命百歲……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這樣的話,朕是不信的。你也不要信,都是朕的兒子,朕在一天,他們就會相親相愛,不會有同室操戈,禍起蕭牆的事發生……”

張筠聽着朱栩的話,分明聽出了另一個味道。她俏臉肅容,站起來,走到朱栩側面,大禮而拜,跪在地上,道:“臣妾今世比皇上來的晚,但一定比皇上走的早,臣妾在前面,絕不敢讓皇上等……”

朱栩拉起她的手,將她拉到懷裡,微笑着道:“我們夫妻一體,本沒必要說這些,只不過,爲了孩子們,做父母的,肯定要受些委屈;是君父國母,得給天下臣民一個交代,有些事情,得做給他們看……外面怎麼看咱們不去管,心裡得透亮。”

張筠握着朱栩的手,語氣平靜而堅定,道:“臣妾明白。”

朱栩微微點頭,沒有多說。張筠是個聰明女人,她能聽到他含而不露的話的意思。

過了一陣子,朱栩出了坤寧宮,在御花園漫步。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御花園都是雪,沒什麼花可看,或者說,朱栩沒那個心情。

“你們對新建伯的事情怎麼看?”朱栩坐在一個亭子裡,端着熱茶,淡淡問道。

他身前站着曹化淳,劉時敏二人,他們是乾清宮的大太監,朱栩最親近的人了。

曹化淳也不明白朱栩這麼做的目的,只得含混的道:“爲人父母,總歸是操碎心的。”

劉時敏倒是隱約能明白點什麼,但是抓不到,只得道:“皇上,您還不到而立之年,外廷的大人們操心的太早。”

太早?

朱栩搖了搖頭,大明皇帝,有幾個長壽的?突然駕崩的還少嗎?不說遠的,光宗,熹宗都是如此。

朱栩倒是微微點頭,目光閃動的看着不遠處的寒梅,好一陣子,淡淡道:“傳旨,建明伯張榮穘,莠言亂政,離間君父,其心可誅,削去一切爵位,免去一切職務,回家自省。”

曹化淳,劉時敏沒有聽到朱栩與張筠剛纔的對話,聽着面上大變,滿臉的驚愕。

張榮穘是當今皇后的叔父,皇后的孃家人,削了他的爵位,免了他的官,這是,這是中宮不穩了嗎?

中宮可是剛剛生下嫡皇子,這是要做什麼?

曹化淳,劉時敏兩人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他們被震驚到了。

他們跟着朱栩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大事,多少風浪,從來沒有這樣驚駭過,這一次,他們真的嚇到了。

宮外再怎麼熱鬧,定然是影響不了國本,誰也翻不出浪來,但是宮內可以,一着不慎,江山社稷都將傾覆!

一本二十四史,多少血跡斑斑,早已經證明!

曹化淳,劉時敏即便心裡驚濤駭浪,還是老老實實的讓人去內閣傳信,讓他們擬詔。

這些大人們剛剛被朱栩嚇了一跳,這一次是驚恐了,不管還離開,沒有離開的,齊齊準備來乾清宮,向朱栩陳情,要他收回成命。

一時間,一直不起眼的張榮穘,成了大明的風暴中心。

在他本人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內閣拒絕擬詔,前往乾清宮陳情的路上,一道中旨直接下發到了皇家政院。

這在政院內部自然引起了巨大震動,張榮穘到底是當今皇后的叔父,伯爵,外加有些學問,刻意裝扮風度,這些年也主持了幾次科舉,可以說,頗有些影響力。

他被‘莠言亂政’這樣的理由削去一切,自然引來不少驚愕,繼而是‘同仇敵愾’,要上書給他求情。

但還不等他們準備好,中宮皇后娘娘親自出宮,‘秘密’的見了張榮穘,由此張榮穘上書請罪,乖乖回家自省了。

臨走之前,他還深刻的剖析了一番自己,告訴親近的人,說他確實是爲了嫡皇子,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情,包括籠絡他人,培植私黨,甚至還貪污索賄,不止犯了綱紀,品德也有污點,這般已經是寬大,懇請大家不要爲他說話,以免遭到牽累。

張榮穘一番話情真意切,不但沒有人覺得他是貪官污吏,反而引來了不少讚許,包括朝堂一些高官,都認爲他‘品性原高潔,寒來更見澈’。

原本圍繞他的人,更加緊密,甚至還引來更多的人。

同樣的,皇后娘娘的‘性惠秉賢,長孫遺風’的風評也傳遍京城,如水波盪漾,向着大明的四面八方。

是夜,坤寧宮。

一番運動後,朱栩摟着張筠,好奇的笑着道“你是怎麼勸服建明伯的,他就真的答應了,還說的那麼情真意切?”

張筠眉眼還是濃濃的媚意,抿着嘴,忍着笑,道:“臣妾告訴他,他要是答應了,就說服嬸孃,讓他納妾。”

朱栩眨了眨,旋即忍不住的笑了起來,好一陣子,道:“就這個?”

“恩。”張筠笑着道。

朱栩笑了一陣,摟着張筠,感慨道:“你這叔父倒也是聰明人,讓他修身養性幾年吧。有了這一次,朕,你都能省省心了。”

張筠俏臉貼在朱栩胸前,輕聲笑道:“只怕外廷那些大人們要睡不着了,還不知道要怎麼煩皇上呢。”

朱栩笑了聲,道:“這些年,朕別的沒學會,就學會了怎麼堵這些大人的嘴,看着吧,明天有好戲瞧。”

張筠一怔,不由得擡頭看向朱栩。

朱栩感覺了一下體力,道:“再來一次?”

張筠‘啊’的一聲還沒喊出口,大被就蓋了上去。

張榮穘被削爵位,本來不算多大的事情,這些年別說小小伯爵了,親王被削,被殺的不知道多少。

但張榮穘不是一般人,他是中宮皇后娘娘的叔父,類似於國丈,他被削爵,預示着中宮不穩,中宮不穩,預示着東宮不安。

東宮事關國本,外廷這些大人們,哪裡能安心。

雖然有皇后安撫,張榮穘認了罪,事情算是解決了,但真正的隱憂還在。

畢自嚴等內閣六部的大人們徹夜商談,想要找出一個解決的辦法,但是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沒有一點辦法。

當今這位,不是你們寫點奏本,或者去宮裡堵一下就能迫使他答應他們的要求的。一個弄不好,他們灰頭土臉不說,反而會讓乾清宮的目的更加順利的推進。

過去無數事實早就證明了這一點,是以,畢自嚴等人現在是投鼠忌器,不敢妄動。

想來想去,畢自嚴的目光落在傅昌宗身上,斟酌一番,沉色道“傅閣老,這件事,還需你去說,想來,你的話,皇上多少會聽進一點。”

2

第1178章 兩小兒打架第1433章 視察福建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端第1117章 混亂的權職第兩百二十八章 顧秉謙的要挾第1366章 夜襲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黑手第八百四十二章 帝后不相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張皇后打廣告(呼喚訂閱~~)第1475章 對外干涉的起念第1387章 幕府使者的艱難處境第1348章 圍獵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出征第四百一十八章 朕要人頭第一千零一章 姍姍來遲第七百二十二章 零傷亡的戰爭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須與朝廷態度一致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九百五十七章 禮成第三百三十三章 傳首四門(第五更,求票~)第1496章 羣狼環伺第三百二十一章 投降第1358章 南下北上第九百七十四章 秉直過正第1258章 大明禮儀第1407章 龐大的商業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七百四十四章 荷蘭人瘋了第1388章 明正天皇的野望第1121章 尋常百姓第1361章 最後的忠告第1145章 炮擊第1524章 新問題第1522章 殖民爵位第十一章 皇后懷孕第九百五十五章 大婚進行時第十六章 青樓見孟侯(求收藏,推薦~~)第八百二十二章 火併第七百四十七章 突遇困境第四百一十三章 決意伐明第1185章 欽使到揚州第1367章 一切都準備好了第1166章 受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凌厲手段(第三更~)第兩百二十九章 赦魏忠賢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風第六百七十章 改革阻力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投誠第1350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一十八章 朕要人頭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1338章 圍剿第1521章 如火如荼第1491章 內閣出手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第四百七十五章 建奴的遇難第九百一十五章 死諫番外一第一百零零章 漕運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年新政第1253章 孫傳庭帶來的驚恐第四百二十四章 建奴求和第1506章 強推第1247章 弔詭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五百二十七章 巡撫被擄走第兩百二十六章 壓力如山(第三更~)第六百八十章 各有算盤第九百零三章 判文(第三更,求月票!)第1525章 恩送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軍策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九百五十章 溜出宮第七百九十章 京城好熱鬧第三百四十五章 裁撤第1518章 進擊中的大明第九百三十三章 殺人,無聲第兩百四十六章 移宮案再現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塑內閣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九百七十八章 升旗儀式第1473章 人小鬼大第九百三十八章 請罪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塑內閣第六百九十九章 開疆拓土第八百二十五章 內閣與六部的鬥爭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1260章 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第六百零七章 錦旗獵獵第五百四十九章 千秋大計第1275章 全員戒備第1216章 歐洲民主之父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四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1238章 闖關東第一百六十章 東林點將錄第五百章 告發吏部尚書周應秋第五百六十七章 求爺爺告奶奶
第1178章 兩小兒打架第1433章 視察福建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端第1117章 混亂的權職第兩百二十八章 顧秉謙的要挾第1366章 夜襲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黑手第八百四十二章 帝后不相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張皇后打廣告(呼喚訂閱~~)第1475章 對外干涉的起念第1387章 幕府使者的艱難處境第1348章 圍獵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出征第四百一十八章 朕要人頭第一千零一章 姍姍來遲第七百二十二章 零傷亡的戰爭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須與朝廷態度一致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九百五十七章 禮成第三百三十三章 傳首四門(第五更,求票~)第1496章 羣狼環伺第三百二十一章 投降第1358章 南下北上第九百七十四章 秉直過正第1258章 大明禮儀第1407章 龐大的商業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七百四十四章 荷蘭人瘋了第1388章 明正天皇的野望第1121章 尋常百姓第1361章 最後的忠告第1145章 炮擊第1524章 新問題第1522章 殖民爵位第十一章 皇后懷孕第九百五十五章 大婚進行時第十六章 青樓見孟侯(求收藏,推薦~~)第八百二十二章 火併第七百四十七章 突遇困境第四百一十三章 決意伐明第1185章 欽使到揚州第1367章 一切都準備好了第1166章 受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凌厲手段(第三更~)第兩百二十九章 赦魏忠賢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風第六百七十章 改革阻力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投誠第1350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一十八章 朕要人頭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1338章 圍剿第1521章 如火如荼第1491章 內閣出手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第四百七十五章 建奴的遇難第九百一十五章 死諫番外一第一百零零章 漕運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年新政第1253章 孫傳庭帶來的驚恐第四百二十四章 建奴求和第1506章 強推第1247章 弔詭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五百二十七章 巡撫被擄走第兩百二十六章 壓力如山(第三更~)第六百八十章 各有算盤第九百零三章 判文(第三更,求月票!)第1525章 恩送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軍策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九百五十章 溜出宮第七百九十章 京城好熱鬧第三百四十五章 裁撤第1518章 進擊中的大明第九百三十三章 殺人,無聲第兩百四十六章 移宮案再現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塑內閣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九百七十八章 升旗儀式第1473章 人小鬼大第九百三十八章 請罪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塑內閣第六百九十九章 開疆拓土第八百二十五章 內閣與六部的鬥爭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1260章 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第六百零七章 錦旗獵獵第五百四十九章 千秋大計第1275章 全員戒備第1216章 歐洲民主之父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四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1238章 闖關東第一百六十章 東林點將錄第五百章 告發吏部尚書周應秋第五百六十七章 求爺爺告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