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

大明朝廷對於倭國,現在稱之爲綏海省的瓜分迅速落下帷幕,在國內改革日趨緊張之際,各部門彷彿找到了宣泄口,一道道政令如同不費勁一般,迅速chū tái,而後通過內閣,頒佈出來。

朝報開足馬力,一連十天都是關於朝廷征服倭國的各方面報道,尤其是新版地圖,前所未有的擴大,佈置囊括了大明北方的一望無際,陌生的疆土,還包括了海上了,彷彿無窮無盡的海島,而後是ān nán,金邊{柬埔寨},大的不可想象。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哪怕是一些朝廷高官都恍恍惚惚,不知不覺間,大明有這麼大的疆土了嗎?

這在民間激起了相當大的振奮,一時間對於朱栩的gē gōng sòng dé之聲甚囂塵上,掩蓋了一切的雜音。

一些萬曆年間的老臣,尤其是一些早已經致仕的武將,看的是熱淚縱橫,他們通過大元帥府,奏請給朱栩上尊號,以示功德,告慰神宗皇帝。

這個尊號有二十八個字之長,簡而言之就是:聖德懋武大皇帝。

這件事引來了朝廷的一些討論,認爲朱栩應該有更爲顯著的聖號,方能匹配他的文治武功,一時間各種上疏,五花八門的尊號出現在朱栩眼前,連帶靖王,汪喬年也忍不住上書。

最後的結果,就是朱栩的一句爲了結。

‘是朕好大喜功,還是你們樂於邀功求賞?’

這句話堵的朝廷上下一句話說不出,憋的難受,這件事也算不了了之。

一些暗地裡的謠言碎語還是不斷,指責朝廷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開戰,浪費錢糧,開戰只是滿足帝王的野心,卻不知害死多少將士,多少嗷嗷待哺的災民。

對於這些,朱栩只是在批覆南直隸巡撫陳奇瑜的奏本提過一句:功與過論且太早,三五年後再看。

但這件事確實是大大的激勵了明朝因爲天災,‘新政’等造成的疲憊狀態下的士氣。

朝野之中,甚至漸漸的出現了一種不大不小的聲音,那就是討伐緬甸,以雪萬曆年間被侵略的恥辱。

這種聲音很有市場,朝野一些大人物認爲這個戰爭能夠轉移國內的視線,緩解天災,改革等的壓力。

好在孫傳庭等人還有理智,沒有被這種聲音左右,第一時間表明態度,內閣在未來兩三年,矢志於推動‘新政’前進,不會再發動戰爭。

總而言之,因爲吞併倭國,明朝士氣大振,朝野澎湃。

內閣一連十多天,集中精力處理倭國的善後事宜,在十月初,乾清宮特使,內閣輔臣周應秋,在天津衛登船,前往對馬島,然後乘海軍的船,前往江戶。

這個時候,楊嗣昌已經在江戶,他在梳理倭國上下,不管是投降的,起義的,還是自顧參與倒幕的,最後都要接受明朝的統治。

這裡面,有人看得清大勢,乖乖交出兵權,自然也有頑固不化,需要武力征討的。

外加需要對投降,起義的十多萬大軍的控制,楊嗣昌,多爾袞等人着實廢了一番心力。

在周應秋從對馬島出發的時候,楊嗣昌,多爾袞,巴達禮,鬆平信綱,伊達政宗等衆人,在江戶內湖,送明正tiān huáng興子。

興子一身的和服,身邊是一羣宮女,再身後是大明的軍衛,湖面上,則是大明的海軍,曹變蛟已經上岸,靜等着。

鬆平信綱站在興子身前,神色複雜,還是恭謹的道:“陛下,倭國存亡,繫於您一身,萬請保重!”

興子俏臉就更復雜了,短短一個月發生了太多事情,她還是有些緩衝不過來。

興子身邊是她的母親和子,這個後水尾tiān huáng的皇后真是命大,不但沒有死,甚至傷也不重,已經好了大半。

她站在興子身邊,輕輕拉着興子的手臂。和子也要跟着去大明的,神色倒是鎮定的比較好。

鬆平信綱猶豫了一下,還是低聲道:“陛下,我們還在與明朝爭取,如果能保留您的帝號,倭國就還在,您,還請努力!”

鬆平信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靠興子去大明爭取大明皇帝的心意。

興子抿了抿嘴,心裡複雜難明,輕輕的說道:“我知道了。”

鬆平信綱不敢多說,緩緩退了回去。

“上傳吧。”和子低聲說道。

興子又看了眼江戶方向,那裡還要青煙升起,這麼長時間了,還是沒有清理乾淨,也不復她之前印象裡的洛陽了。

她沒有看鬆平信綱等人,這些過去熟悉陌生的人,現在是真的陌生了。

興子終於還是登船,在曹變蛟的親自護衛下,揚帆出海,轉道回京。

周應秋沒有走水路,而是在關門海峽上岸,一路有着李定國護送,趕往江戶。

他是欽差,按理說應該快馬加鞭,但實則上邊走不看,在對倭國各處進行實地的觀察。

因爲沒有驛站,路也不好,他們走走停停,慢的更多。

馬車上搖搖晃晃,周應秋看着騎着馬的李定國,道“沒有水泥路,沒有官道,沒有驛站,倭國確實要好好改造一番。”

沒有的東西,一旦要有了,那就表示可以賺很多錢。周應秋是一個務實的利己主義的人,他已經看到內閣可以在倭國撈多少銀子入國庫了。

李定國微微傾身,示意他在聽。

周應秋對這個孫承宗的關門弟子很是好奇,說完一句,忽然道:“我聽說,你是皇上介紹給孫閣老的?”

李定國道:“準確的說,是永寧公主。”

周應秋看着李定國的臉色,思索着他的年紀,會意的笑了笑,沒有再說。

李定國已經在行伍多年,不喜歡說話,周應秋不開口,他也不會搭話。

但旋即李定國猛的擡頭,道:“大人稍坐,應該又是一羣聚衆的亂匪,末將去去就來。”

周應秋面色如常,坐在馬車上,安穩如常。

這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波了,倭國的秩序被摧毀,新的秩序未建,倭國現在是一片混亂。

不足兩刻鐘,李定國去而復返,道:“大人,已經趕跑了,可以繼續上路。”

周應秋‘嗯’了聲,旋即又感慨道:“倭國的人口太多了,得送一些出去。”

李定國看了他一眼,沒有多言。

李定國已經聽聞,周應秋在內閣建議,將倭國的一些不聽話的人進行流放,流放到呂宋以南。

據說,聯合艦隊幾年前就在那發現了一個很大的荒島,上面就是一些蠻人,連一個國家正式的都沒有。

聯合艦隊已經修築了幾個據點,來往商船漸多,但人手還是太少,需要大量開荒的人。

顯然,周應秋認爲,這些倭國人很合適。

第1260章 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第九百七十章 出征第五百九十六章 政改效用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538章 血染第1450章 制衡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七章 狡猾的倭人第1178章 兩小兒打架第二十二章 諱莫如深(小手一揮,求收藏~~)第七百六十二章 炮轟王城第1436章 烽火再起第三百零五章 安排佈置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盤大棋第1363章 大戰來臨第兩百八十一章 施壓第1161章 大肆抓捕第1422章 懷念朱栩第五百九十五章 被襲第1498章 土地丈量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得意的笑第1244章 衝着傅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攻寧遠第四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決斷第1180章 急報第四百六十七章 毫無革新之象第九百九十七章 察哈爾的對策第九百五十八章 諷刺第九百三十三章 殺人,無聲第三十五章 聯袂(求收藏,推薦票~)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氣第九十章 佈局第九百九十五章 船到橋頭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三章 駱養性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1186章 激烈變化第1206章 威脅第四百一十六章 緊急應對第六十八章 接收(今天三更,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1157章 倭國需要做更多的準備第兩百八十章 平王的手段第五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四百九十三章 宣示第三百二十二章 激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教訓明朝第一百零四章 趙南星第1471章 集權第1373章 進退之議第八百五十六章 倭寇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忙裡偷樂第四百二十一章 金兵覆滅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九百一十七章 聖德第1360章 花錢買情報第1316章 政院系冒頭第一百零六章 進宮求見第八百二十二章 火併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六百七十五章 巡撫與府尹第五十八章 張豔瑤的恨第六百五十二章 布木布泰投誠第1180章 急報第1118章 地方藩籬第1188章 案中案第八百三十一章 冬夜帳暖第1501章 蒙古入關第一次單張:作者君的感言第1156章 小手段與大謀略第九十九章 錢謙益第1396章 五道聖旨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1481章 對皇子的安排第七百三十三章 全部連將三級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事可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投誠第八百一十七章 定調第1261章 創造上帝第八百四十九章 揍對第兩百七十一章 帝王術楔子第1380章 壓力如山第七百二十一章 灰飛煙滅第兩百六十三章 波平波又起第九十七章 魏忠賢的改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寬衣解帶第1213章 演習開始第三百零八章 臨行前第九十三章 渠道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六百七十二章 發難第兩百五十九章 宮門開第三十六章 敲打第1425章 朱栩來破局第1200章 漫天要價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六百四十八章 訓話第兩百四十六章 移宮案再現
第1260章 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第九百七十章 出征第五百九十六章 政改效用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538章 血染第1450章 制衡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七章 狡猾的倭人第1178章 兩小兒打架第二十二章 諱莫如深(小手一揮,求收藏~~)第七百六十二章 炮轟王城第1436章 烽火再起第三百零五章 安排佈置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盤大棋第1363章 大戰來臨第兩百八十一章 施壓第1161章 大肆抓捕第1422章 懷念朱栩第五百九十五章 被襲第1498章 土地丈量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得意的笑第1244章 衝着傅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攻寧遠第四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決斷第1180章 急報第四百六十七章 毫無革新之象第九百九十七章 察哈爾的對策第九百五十八章 諷刺第九百三十三章 殺人,無聲第三十五章 聯袂(求收藏,推薦票~)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氣第九十章 佈局第九百九十五章 船到橋頭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三章 駱養性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1186章 激烈變化第1206章 威脅第四百一十六章 緊急應對第六十八章 接收(今天三更,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1157章 倭國需要做更多的準備第兩百八十章 平王的手段第五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四百九十三章 宣示第三百二十二章 激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教訓明朝第一百零四章 趙南星第1471章 集權第1373章 進退之議第八百五十六章 倭寇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忙裡偷樂第四百二十一章 金兵覆滅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九百一十七章 聖德第1360章 花錢買情報第1316章 政院系冒頭第一百零六章 進宮求見第八百二十二章 火併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六百七十五章 巡撫與府尹第五十八章 張豔瑤的恨第六百五十二章 布木布泰投誠第1180章 急報第1118章 地方藩籬第1188章 案中案第八百三十一章 冬夜帳暖第1501章 蒙古入關第一次單張:作者君的感言第1156章 小手段與大謀略第九十九章 錢謙益第1396章 五道聖旨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1481章 對皇子的安排第七百三十三章 全部連將三級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事可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投誠第八百一十七章 定調第1261章 創造上帝第八百四十九章 揍對第兩百七十一章 帝王術楔子第1380章 壓力如山第七百二十一章 灰飛煙滅第兩百六十三章 波平波又起第九十七章 魏忠賢的改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寬衣解帶第1213章 演習開始第三百零八章 臨行前第九十三章 渠道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六百七十二章 發難第兩百五十九章 宮門開第三十六章 敲打第1425章 朱栩來破局第1200章 漫天要價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六百四十八章 訓話第兩百四十六章 移宮案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