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7章 詔安

孫傳庭的語氣多少有些不善,秦良玉平靜點頭,道:“怕是可能會蔓延到四川,山西等地。”

孫傳庭倚靠在椅子上,目光一陣閃爍,旋即沉聲道:“帥府先不用動,只是出現了幾千人的盜匪,算不上民變,還用不着大動干戈,我會命警備部協調處理。”

孫傳庭這幾句話,就是將這件事定性爲‘盜匪成亂’,而不是‘民亂’。‘民亂’是最嚴重的謀逆事件,需要軍隊鎮壓。‘盜匪’就是屬於‘刑事犯罪’,分量驟低,只要內閣出手就行了。

秦良玉心裡擔心事態擴大,轉頭看向孫承宗。

孫承宗倒是能明白孫傳庭面對的壓力,如果鬧成民亂,朝野的反對聲會再次起伏,對‘新政’憑添阻力。

“也好。”孫承宗沉吟片刻,道。

孫承宗既然這樣說,秦良玉自然沒有意見。

朱栩不在京城,孫傳庭幾乎一手遮天,即便是孫承宗,沒有足夠的理由也不會公開出言反對。

孫承宗,秦良玉又討論一陣,便出了內閣,返回帥府。

路上,秦良玉道:“元帥,我對陝西的事情,有些擔憂。”

孫承宗漫步走着,道:“這些人沒有如往常一樣進攻富饒的州府,反而在偏遠農村疾速流轉,膨脹,顯然不是一般人,有些想法。那個張獻忠是當年軍院的棄生,應該學了不少,有這點見識不足爲奇。還有一些人給他們支援,多半是衝着‘新政’去的,首輔這麼處置,倒也沒什麼錯。”

秦良玉神色憂慮,道:“這麼處置確實沒錯,但陝西警備廳力量分散,等調集,準備好,只怕張獻忠已經不知道發展到什麼模樣,到了哪裡,如果真的讓張獻忠成勢,其他各處怕是會羣涌而起,釀出大亂子來……皇上,用不了多久就會到四川……”

孫承宗聽着秦良玉的話,神色漸起凝重,腳步快了幾分,道:“這樣,你以私人的名義,寫封信給熊廷弼,讓他密切注意陝川兩省的亂事,必要時刻,要他當機立斷,出兵剷除張獻忠!”

秦良玉這才點頭,道:“好在我們改革的還算及時,軍隊控制得當,威脅被降到了最低。只要軍隊穩固,其他的,都算小事。”

孫承宗卻搖了搖頭,道:“首輔那邊一口氣換掉了數百知府,這些人能不能控制局面還難說,那些縣官與地方關係錯綜複雜,一個不好,可能會點火,燒成一片……”盛寵之王女毒妃

朝廷的大員都知曉朝廷的改革有些急功近利,不顧及民情,手段太強。主流的想法依舊是‘緩,穩,柔’的改良主義,只要最頂層的那些人,要的纔是徹底的改革。

這種改革心態,並不是這些高官內心自主產生的,而是乾清宮多年的培養,最堅定的意志來自於皇帝。

秦良玉知曉孫承宗的意思,微微點頭,道:“那各地也要準備一下,嚴陣以待,決不能有燎原之勢!”

孫承宗走入大殿,道“召集各司局的人,開會。”

“是。”秦良玉應聲。

帥府很快召開了一個半秘密的會議,主要就是針對地方可能出現的大規模民變。

孫傳庭這邊也沒閒着,警備總部,兵部等官員被他叫到內閣。

最後的決定,就是警備部部長陳新甲親自前往陝西,協調周圍四省警備力量,對各省的盜匪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掃滅。

同時,‘維安’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公文的中,嚴令維持地方安穩,不得出現大亂子。

陳新甲奔赴陝西,調令在之前已經下達,陝西省府兩級警備力量,警備兵力有三千人,在西安府緊急待命。

陝西巡撫鄭酬庸現在忙的焦頭爛額,日夜無眠。

陝西的情況一直在堪堪穩定,這些年全靠不斷移民,朝廷賑濟,以及農莊制的勉強自給自足,這要是再有民亂,怕是內閣第一個問責的就是陝西巡撫衙門。

一干參政參議同樣神色凝重,一個個建言。

“大人,現在首要的,是確保其他地方不被鍵入,必須控制那些大農莊,不能讓他們成爲亂民……”

“還有就是要緊急通知各地的里長鄉民,要他們組織好,不被匪寇裹挾……”

“警備廳那邊由陳部長接手,我們管不了,但是各地知府,知縣,還得嚴令,確保他們不會輕舉妄動,更不能與匪寇狼狽爲奸!”零秒絕殺

……

鄭酬庸聽着,好一陣子,道:“嗯,這些立刻發文!我親自去一下姚總兵,必要的時候,軍隊要介入。”

衆人心裡一驚,他們聽出來了,巡撫大人似乎不太看好警備廳。

鄭酬庸是孫傳庭任命的新巡撫,上任不足一年,作爲公認的‘改革派’,他壓力很大,迅速又道:“那個張獻忠有沒有人熟悉,找個人,去遊說一番,他要是肯接受詔安,本官答應他,既往不咎!”

“是,下官這就去安排!”一個參政應道。

鄭酬庸這才點點頭,心頭還是不安,又道:“其他人,巡視西安府附近的大莊,給他們打打氣,要他們堅持住,災情很快就會過去。”

衆人點頭,迅速分頭行事。

陝西這場‘匪亂’,與以往不同,以往是災情,官員腐敗所致。這一次,本質是反對‘新政’,反對孫傳庭而起。

這些孫傳庭提拔的人,自然不竭餘力,不會讓孫傳庭陷入不利境地。

陝西反應很快,沒有亂子的地方被安撫住,緊張情緒沒有蔓延。

陳新甲抵達陝西,整肅一番,便率三千人,向着鳳翔府方向趕去。

那裡是四川,貴州的三省交界,山地多,地形複雜,又離官府遠,是歷來匪寇聚集,多亂之地。

羅家寨。

張獻忠大馬金刀的坐在一個木房內,看着下面的六個大漢,這是他的六大將。

張獻忠如今腰肥體胖,一臉的兇厲,看着下面的,聲音粗獷的道“朝廷的詔安文書你們看到了,你們覺得怎麼樣?”

鄭酬庸的詔安書已經發過來,內容很詳細,只要張獻忠肯投降,不但既往不咎,還高官厚祿,重重賞賜。

“大王,我們不能投降,投降就是死!”

“大王,我們就與官軍一戰,我們近萬人,還打不過三千人嗎?”

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標瀋陽第1277章 商潮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七百八十五章 朱栩的態度堅決第三百七十三章 後金內鬥第1538章 血染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忠賢反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封王條款第三百一十六章 攻松山第1328章 倭國難第六百零四章 終於離京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錦州戰事第七百四十章 捉住特使第六百五十一章 繼續南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相親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勝第九百二十三章 澡堂子論長短第1285章 一場好戲第四百零七章 斷絕的仕途第1363章 大戰來臨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位繼承製第六百零二章 不套路第三百三十章 不和(第二更,求票~)第九百零八章 最後一根釘子(求月票)第三百七十九章 京西演武第六百二十五章 權勢收攏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端第一千零五十章 ‘新政’隱憂第一千零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1380章 壓力如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金忠善(求訂閱~)第七十章 原委(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第1518章 進擊中的大明第四百零一章 阿敏掌權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議第1323章 殺氣縱橫第一千零一章 姍姍來遲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開朝第1159章 磨了多年的刀第三百三十章 不和(第二更,求票~)第1168章 納妃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須與朝廷態度一致第四百一十二章 復社湮滅第1123章 中宮有喜第八百六十九章 制衡第九百二十九章 席捲京城第四百零四章 東林反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得過且過第三百零六章 信王的改變第八百一十二章 集皇權相權於一身第四百九十四章 遼東的人事安排第四百二十四章 建奴求和第1297章 亂局的冰山一角第六百四十一章 比秦淮河如何?第九百零三章 判文(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天下共主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檢反對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塊地朕都要第五百六十四章 宣魏忠賢進宮第七十一章 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二章 移送刑部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清風運動第1411章 孫傳庭的不善第九百九十九章 朕堅定不移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思想萌芽第四百八十六章 改元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認罪第三百七十七章 主考官第1356章 關門要塞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意不在明第七百一十二章 兩面坑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驚魂第七百二十五章 琉球變卦第1402章 孫傳庭施壓第五百五十二章 首輔空懸第1185章 欽使到揚州第三百八十一章 變化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順第1354章 力竭而戰第一千零一章 姍姍來遲第一百三十四章 漕運總督新人選第六百七十九章 有些人改變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否定聖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風聲鶴唳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六百五十五章 鹽幫之爭第1351章 決戰之夜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六十五章 兵部第一千零七章 戰爭推遲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波瀾詭譎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陽奉旨查案第1140章 開戰第一千零八十章 貿易發展
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標瀋陽第1277章 商潮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七百八十五章 朱栩的態度堅決第三百七十三章 後金內鬥第1538章 血染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忠賢反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封王條款第三百一十六章 攻松山第1328章 倭國難第六百零四章 終於離京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錦州戰事第七百四十章 捉住特使第六百五十一章 繼續南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相親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勝第九百二十三章 澡堂子論長短第1285章 一場好戲第四百零七章 斷絕的仕途第1363章 大戰來臨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位繼承製第六百零二章 不套路第三百三十章 不和(第二更,求票~)第九百零八章 最後一根釘子(求月票)第三百七十九章 京西演武第六百二十五章 權勢收攏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端第一千零五十章 ‘新政’隱憂第一千零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1380章 壓力如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金忠善(求訂閱~)第七十章 原委(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第1518章 進擊中的大明第四百零一章 阿敏掌權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議第1323章 殺氣縱橫第一千零一章 姍姍來遲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開朝第1159章 磨了多年的刀第三百三十章 不和(第二更,求票~)第1168章 納妃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須與朝廷態度一致第四百一十二章 復社湮滅第1123章 中宮有喜第八百六十九章 制衡第九百二十九章 席捲京城第四百零四章 東林反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得過且過第三百零六章 信王的改變第八百一十二章 集皇權相權於一身第四百九十四章 遼東的人事安排第四百二十四章 建奴求和第1297章 亂局的冰山一角第六百四十一章 比秦淮河如何?第九百零三章 判文(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天下共主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檢反對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塊地朕都要第五百六十四章 宣魏忠賢進宮第七十一章 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二章 移送刑部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清風運動第1411章 孫傳庭的不善第九百九十九章 朕堅定不移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思想萌芽第四百八十六章 改元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認罪第三百七十七章 主考官第1356章 關門要塞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意不在明第七百一十二章 兩面坑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驚魂第七百二十五章 琉球變卦第1402章 孫傳庭施壓第五百五十二章 首輔空懸第1185章 欽使到揚州第三百八十一章 變化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順第1354章 力竭而戰第一千零一章 姍姍來遲第一百三十四章 漕運總督新人選第六百七十九章 有些人改變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否定聖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風聲鶴唳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六百五十五章 鹽幫之爭第1351章 決戰之夜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六十五章 兵部第一千零七章 戰爭推遲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波瀾詭譎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陽奉旨查案第1140章 開戰第一千零八十章 貿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