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變化

十里亭內,朱栩與秦良玉三人聊了小半個時辰,這才準備入城。

朱栩拉着秦良玉在一個馬車內,向她解釋着京城內的變化,也在闡述着他一系列改革意向,有軍有政,有略有詳。

秦良玉認真的聽着,漸漸的神情露出欽佩之色,贊朱栩有‘太祖太宗之風’。

朱栩謙虛之後,又說起遼東之事,尤其是黃太吉,眺望長城之內,表達了擔憂。

秦良玉久在軍旅,也明白建奴騎兵若是繞過山/海/關的可怕後果。關內是平原,無險可守,騎兵必然是如履平地,那破壞性,將無比可怕,尤其是兵鋒可以直指京師!

秦良玉沒有妄言,一路上,都在朱栩在說,她在認真的聽着,有些事情她是感同身受的,比如軍改,收攏軍權,嚴加練軍,使之猶如臂使,有穩定天下之要效。又比如改革鹽政,使得國庫充盈,四/川近年糧餉從未有減少短缺,軍政士氣大增。

這些,都是西南諸省能夠穩定的重要原因。

後面的馬車內,馬祥麟夫婦還都在震驚之中,彼此對視,久久無言。

過了好一陣子,張鳳儀道:“夫君,外面傳言,應該是不可信的吧?”

馬祥麟默然點頭,新皇登基之後,彷彿使性子一般,誰的話也不聽,大力改軍,更使得內閣停擺,樁樁件件,都將他打上了‘任性皇帝’的標籤,若是皇帝年紀稍微大一點,怕是‘昏君’二字也逃不了了。

可仔細想來,皇帝似乎也沒有其他惡行,不曾有奸臣當道,也不曾有大興土木,禍害百姓,反而是有了遼東大捷,振奮了天下士氣。

馬祥麟心裡轉了一陣,猛的又擡頭道:“母親大人說的對,臣子不言上過,我等盡忠職守,持節守身,方爲正理!”

張鳳儀微微屈身,道:“夫君說的是。”

朱栩帶着秦良玉進了京,送他們進了早已經準備好的宅子,敘了一會兒話,這才離開。

秦良玉站在大門之前,望着朱栩的馬車,待馬車消失,又眺望皇宮方向。

馬祥麟站在她邊上,輕聲對着她道“母親,皇上雖年幼,明事理,通人情,有心胸,克己守禮,禮賢下士,必將是一代明君!”

秦良玉這一路上也頗爲震動,籲一口氣,道:“嗯,君明臣忠,自古不變之理。我馬家世代爲將,深受皇恩,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

馬祥麟張鳳儀連忙抱拳,道“謹遵母親大人教誨!”

秦良玉進京,起初並沒有多大動靜,隨後,孫承宗宴請,接着是申用懋,孫傳庭,然後英國公張維賢,後來是平王,最後信王也請旨,宴請了秦良玉,彷彿秦良玉短短時間就成了了不得的大人物。

不等朱栩從愕然中醒悟過來,慈寧宮的張太后,仁壽殿的劉太妃也將秦良玉叫進宮,敘話半晌,還留了用膳。

一連好幾天,秦良玉才從複雜的京中關係網中掙脫,出現在參謀部。

巨大的沙盤前,朱栩站在正前方,兩邊分別站着,孫承宗,秦良玉,申用懋,孫傳庭,趙率教,張之極,金國奇等京城的一干兵將。

朱栩看着這麼多將才帥才濟濟一堂,心裡也是大感振奮,雙手按在邊框上,聽着孫傳庭介紹。

他手裡一根細長木棍,在沙盤上指着道“前不久,建奴大敗察/哈/爾部,因此可以繞過錦/州到山/海/關一線,直逼長城。他之前眺望古/北/口,想必已經有了這樣的打算。從山/海/關往西,重鎮密集,缺口也不少。這裡不同於山/海/關,難以全面防守,因此,參謀部的想法,是重點防守幾鎮,故意開幾個缺口,以誘敵!”

這個是孫承宗等人早就商議好的,現在說出來,是給秦良玉,趙率教等人聽的。

秦良玉站在邊上,仔細的看着,也贊同道:“是個好辦法,不過需要擋住建奴騎兵,否則一旦讓他們突破長城,再難想控制他們。”

大明現在沒有有效的剋制騎兵的辦法,要是真放他們入了關,就真是狼入羊圈,無可奈何了。

孫傳庭看向朱栩,道“臣等正在準備安排,一旦確信建奴要繞過山/海/關,必然以萬全準備,絕不會給建奴深入腹地的機會!”

朱栩點頭,道:“朕已經命錦衣衛加緊探查,今年想必建奴沒有能力再南下,朕擔心的是明年。”

在場的也都點頭,建奴還沒有緩過氣來,想要報復也得是明年。

孫承宗看着沙盤,沉吟着道:“皇上,臣建議,利用這段時間,不妨盡力打造遼東,繞過山/海/關也只能是一次,關鍵還在遼東。”

孫承宗這句話說到重點上了,建奴想要南下,選還是遼東,繞過山/海/關,勞師遠征,只能偷襲一次,並非上策。

秦良玉端詳了半晌,向着朱栩道:“皇上,察哈/爾部已敗,蒙/古已敗,韃靼無力南下,不妨盡撤山/西,大/同,宣/府,薊/州四鎮。”

這句話讓在場的人都是神色一驚,這四鎮最中央的,可就是京師!

不等別人說話,朱栩道:“秦總兵繼續說。”

秦良玉拿起邊上的細長木棍,道“皇上,這四鎮綿延數百里,看似堅不可摧,在九邊中,最爲密集,軍力最大,臣認爲,除非軍力有變化,否則建奴不會以此爲突破口,更遠的榆/林,寧/夏,太過遙遠,遼東也不可破。所以,與其在討論建奴有沒有可能繞過山/海/關,不如給他們機會!”

這句話,敲的滿屋子的人都目瞪口呆。

孫承宗,孫傳庭等人面面相覷,這位秦將軍還真是大膽,居然敢拿京師冒險!

可她所說,句句在理,也深合兵法,將他們之前的盲區給暴露了出來。

朱栩也被驚了下,擡頭有些愕然的看着秦良玉。

他想起來了,貌似歷史上是因爲喜峰口附近的兵力被調開,纔給了黃太吉機會的。秦良玉,還真是讓他意外又驚喜。

秦良玉看着滿屋子都望着她,尤其是朱栩的神色,神色微動,沉聲道:“皇上,此法雖然有些冒險,卻是最爲穩妥之策。”

朱栩沒有說話,轉頭看向孫承宗等人,道:“你們怎麼看?”

孫承宗與孫傳庭等人對視一眼,沉吟一會兒道:“秦總兵的話,不是沒有道理,確實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可以乘機整頓北方几鎮。”

朱栩點頭,直起身,沉色道:“那好,你們詳細規劃一番,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建奴的騎兵,決不能越過長城五十里!”

衆將都擡手,道“遵旨。”

有了秦良玉的加入,趙率教的騎兵,朱栩也是鬆了口氣,不論黃太吉打的什麼主意,他都底氣十足,精力可以暫時轉向關內。

與此同時,錢謙益與溫體仁坐在馬車,已經過了揚/州府,正在嚮應/天府行去。

馬車的簾子都已經掀起,兩人都拼命的扇着扇子。

兩人都是大胖子,不時的擦着臉上的熱汗,眼神內斂中閃爍着精光。

兩人的關係還算不錯,更何況這次還一起主持鄉試。

溫體仁倚靠着廂璧,望着外面笑道“錢大人,你有沒有覺,咱們這一路都很太平。”

錢謙益是江南人,倒是來回過幾趟,笑着道:“溫大人有所不知,這築路隊雖然隸屬工部,可人員要麼是裁減下來的兵士,要麼是經過特別的訓練,你看他們的不遠處,都有刀槍,每到一處,都是與當地先剿匪,然後才築路,這每條路,都是剿匪之路……”

溫體仁目光望着外面,胖臉看不出表情,心裡卻對京城的局勢越的明瞭。

不止朝廷的權力在向皇帝集中,地方上的權力也在集中,總督掌管全省的軍務,控制的牢牢的,又直接聽命兵部。地方上的政務也在生變化,不說江/蘇,山./東的事情他也看的分明,裁掉按察司,布政司,合併於巡撫衙門,也是空前的權力集中。

在這之前,皇帝已經將衛所制給換掉,控制了全國兵馬,這樣的權勢,怕是要直追太祖成祖了。

溫體仁是個聰明人,也是有野心的人,這次南下,就是他晉身的最好的跳板!

不論是錢謙益,還是溫體仁,兩人都出自江南大族,之前也都曾風光過,更何況,現在兩人都位居禮部侍郎,主持這一屆的鄉試!

兩人還沒有到應天府,應天府已經聚滿了給他們接風洗塵的人,每一個都熱情洋溢,迫切的期待着。

京城之中,蔣德璟與施鳯來這幾日也沒有閒着,宴請從未斷絕,儘管不停的放話,會公平公正,可宴請的人卻越來越多,甚至是錢龍錫,信王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

科舉,向來都是一件大事,不說京城,整個大明的目光都被這次科舉所吸引。這是崇禎朝第一次科舉,是一道風向標,所有人都想知道,新皇的選人標準,朝廷是如何選人,用人的。

——

月底了,求票求票~

第五百零一章 甚囂塵上的京師第1361章 最後的忠告第1488章 景正七年的尾聲第1291章 變局之前第1381章 決戰之日第十章 佈局第兩百五十九章 宮門開第1190章 舉世皆敵第1470章 炒地第六百零二章 不套路第1477章 舉報信第三百二十章 坑殺第九百八十二章 去國號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九百一十七章 聖德第九百三十七章 波濤涌第四百三十二章 裝逼失敗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1496章 羣狼環伺第兩百六十九章 兗州案(下)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意孤行第六十五章 兵部第八百九十三章 審辯懟第1390章 幕府最後的兵力第1183章 愕然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鋒所向第1289章 張筠很生氣第七百三十六章 再開幾炮第五百一十六章 料理乾淨第三十三章 魏良卿(求收藏,求推薦票~)第1444章 冊封第七百二十一章 灰飛煙滅第六百一十八章 惡從心頭起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1349章 突變第五百零九章 共治朝鮮第八百二十章 軍器局第1316章 政院系冒頭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二十章 唐王第一千一百章 天工開物第八百八十四章 押送入京第七百七十四章 不黨而黨第六百一十五章 重修儒家經典第1338章 圍剿第九百九十七章 察哈爾的對策第七百三十四章 海戰主動權第1137章 令人震驚的薩摩藩第六十四章 波及國公第1488章 景正七年的尾聲第七百九十章 京城好熱鬧第三百一十四章 圍而不攻第1226章 孫承宗的意味深長第五百九十三章 奇異的搶劫第1141章 毫無壓力的作戰第1526章 送行第1322章 不尋常第1191章 遠慮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戰風濃烈第九百二十九章 席捲京城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的驚喜第六百零七章 錦旗獵獵第七百零二章 開放型商業城市第七百九十八章 資本思想萌芽第三十四章 試探(求收藏~)第1270章 肅殺之氣(五千字大章)第八百五十三章 畏罪第1502章 御前會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軌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突兀的一面國旗第四百三十九章 株連法第1220 彈劾溫體仁第五百八十七章 不尋常的車隊第1247章 弔詭第八十章 摔跤第三百三十三章 傳首四門(第五更,求票~)第1335章 慘勝第1113章 伊達第九百七十五章 無對錯第1426章 大規模的流放第1499章 深夜訪客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1180章 急報第六百三十五章 文會的罵聲第五百三十七章 賊奴相合第兩百一十八章 商場圈地第三百一十八章 全力攻錦州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血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廷議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六百一十七章 公子賭徒第六百零三章 食堂敘話第四百三十三章 林丹汗復出第1502章 御前會議第兩百二十五章 禽獸不如第1132章 天道秩序第七百七十五章 原來如此第1124章 議會談話第1355章 關門海峽
第五百零一章 甚囂塵上的京師第1361章 最後的忠告第1488章 景正七年的尾聲第1291章 變局之前第1381章 決戰之日第十章 佈局第兩百五十九章 宮門開第1190章 舉世皆敵第1470章 炒地第六百零二章 不套路第1477章 舉報信第三百二十章 坑殺第九百八十二章 去國號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九百一十七章 聖德第九百三十七章 波濤涌第四百三十二章 裝逼失敗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1496章 羣狼環伺第兩百六十九章 兗州案(下)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意孤行第六十五章 兵部第八百九十三章 審辯懟第1390章 幕府最後的兵力第1183章 愕然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鋒所向第1289章 張筠很生氣第七百三十六章 再開幾炮第五百一十六章 料理乾淨第三十三章 魏良卿(求收藏,求推薦票~)第1444章 冊封第七百二十一章 灰飛煙滅第六百一十八章 惡從心頭起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1349章 突變第五百零九章 共治朝鮮第八百二十章 軍器局第1316章 政院系冒頭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二十章 唐王第一千一百章 天工開物第八百八十四章 押送入京第七百七十四章 不黨而黨第六百一十五章 重修儒家經典第1338章 圍剿第九百九十七章 察哈爾的對策第七百三十四章 海戰主動權第1137章 令人震驚的薩摩藩第六十四章 波及國公第1488章 景正七年的尾聲第七百九十章 京城好熱鬧第三百一十四章 圍而不攻第1226章 孫承宗的意味深長第五百九十三章 奇異的搶劫第1141章 毫無壓力的作戰第1526章 送行第1322章 不尋常第1191章 遠慮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戰風濃烈第九百二十九章 席捲京城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的驚喜第六百零七章 錦旗獵獵第七百零二章 開放型商業城市第七百九十八章 資本思想萌芽第三十四章 試探(求收藏~)第1270章 肅殺之氣(五千字大章)第八百五十三章 畏罪第1502章 御前會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軌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突兀的一面國旗第四百三十九章 株連法第1220 彈劾溫體仁第五百八十七章 不尋常的車隊第1247章 弔詭第八十章 摔跤第三百三十三章 傳首四門(第五更,求票~)第1335章 慘勝第1113章 伊達第九百七十五章 無對錯第1426章 大規模的流放第1499章 深夜訪客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1180章 急報第六百三十五章 文會的罵聲第五百三十七章 賊奴相合第兩百一十八章 商場圈地第三百一十八章 全力攻錦州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血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廷議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六百一十七章 公子賭徒第六百零三章 食堂敘話第四百三十三章 林丹汗復出第1502章 御前會議第兩百二十五章 禽獸不如第1132章 天道秩序第七百七十五章 原來如此第1124章 議會談話第1355章 關門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