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首輔空懸

內閣大學士,起初只是皇帝的‘幕僚’,並沒有任何權力。

朱元璋,朱棣都十分勤政,且有足夠的能力掌控朝政。可後代就不同了,皇帝們開始懶惰,也是朝政日趨複雜,這些大學士逐漸掌握權力,影響朝局,可在大明政治體系中,他們依舊是‘幕僚’的角色,並沒有真正的‘地位’。

嚴格來說,他們還不如司禮監,至少司禮監的‘批紅’之權是皇帝授予的,有着‘名分’。

內閣真正統領天下政務,可以說是從張居正開始的。神宗年幼,太后支持,他權壓六部,沒人能抗衡,政務皆出內閣。

自那以後,內閣的權力就無限擴大,皇帝的一切任命,詔令都需要內閣同意,哪怕是皇帝強行任命,內閣也有權,有能力讓他‘上不了任’。

萬曆年間長達十多年的‘國本之爭’,雖然是文官一系與神宗皇帝的對峙,可內閣在裡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幾年,換了三人首輔,砍了十幾個堂官的腦袋,最終福王還是灰溜溜的出京就藩,至始至終,內閣都從未讓步,神宗也奈何不得。

崇禎初,朱栩通過各種手段,架空內閣,以至於廢置,就是擔心內閣影響他收攏權力。

經過五年多的改革,重塑,朱栩現在需要朝局的完整,以強大的政治力量來推動改革的深入,因此,內閣復立,事所必然。

畢自嚴能夠感覺到朝臣們身體瞬間緊繃,他頓了頓,整理着思緒,道:“天子勤勉克己,事必躬親,奈政務繁雜,非人力所及,故設內閣輔臣,以佐天子。”

這個是理由,衆臣都不在意,關鍵是後面的。

畢自嚴手裡拿着奏本,默然一會兒道:“內閣,設大學士七人,首輔,次輔以及諸輔臣。六部九寺以及其他諸局,監等衙門,皆由內閣轄制,天下政務需出內閣……”

畢自嚴的話,代表着大明對內閣的正式確立,定議了其構成,權力以及權威。

畢自嚴剛要張嘴,突然間,張問達出列,擡手道:“請問畢大人,內閣首輔爲何人?”

張問達此言一出,一直安靜異常的朝臣們都動了起來,眼神閃爍,四處對視。

沒有意外,內閣今天之後就要總覽天下政務,內閣首輔的地位就舉足輕重,最重要的是,涉及到信王,信王是宗室親王。

宗室都早有定議,畢自嚴看了他一眼,語氣漠然,不動聲色的帶着警告的道:“信王。”

“下官反對!”張問達神色刻板,語氣決然,同時擡手向朱栩,沉聲道:“皇上,臣認爲宗室不當入閣,更不能爲首輔,請再議此條。”

畢自嚴神色平靜,並沒有慌亂,這些朝臣他並不是都說服了。比如張問達。此人在很多問題上都異常堅決,包括宗室,內閣,外戚等一系列議題。張問達是四朝老臣,歷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書,威望極高,不少人都很尊重他。

但畢竟只是小部分,影響不了大局,時間緊迫,畢自嚴也就任由張問達固持己見。

宗室現在入朝,顯眼的也就三人,宗人府宗正,平王。督政院督正,靖王,還有就是內閣首輔,信王。

現在信王被‘拘禁’,在朝野還是‘秘密’,宗人府是管理宗室,並不算入朝,那麼問題實際上集中在還在朝堂的靖王身上。

對於宗室,朱栩心裡自有一番算盤,神色不變,轉向其他人道:“其他人怎麼看?”

“臣認爲張大人此言不合,”河.南巡撫趙晗出列,大聲反對道:“皇上,首輔之位需慎重,黨爭未靖,爭權奪利者不計其數,若首輔換做他人,只怕朝廷不寧,有礙國政……”

“臣不贊同趙大人此言,”山.西總督馬世龍出列,朗聲道:“皇上英明神武,朝臣都忠心爲國,內閣縱然復立,臣也不認爲會人再敢興風作浪,有礙國政,只需嚴加整肅,多有警惕,黨爭斷然無復起之機!”

山.東總督閻鳴泰出列,道“皇上,宗室不穩事關天下,若宗室親王皆可入仕,恐撥亂天下。”

“啓奏皇上,”四.川總督朱燮元出列,道:“宗室人口衆多,若只有朝廷供養,實乃一大負擔,臣議宗室可有營生,不當入仕。”

轉眼間,議論聲四起,總的來說有小部分人希望將宗室繼續關回去,不給他們出頭的機會。另有一撥人主張可以出仕,可要嚴格控制,不是什麼官職,什麼位置都能去。

朱栩面無表情,雙眼深邃。

宗室,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所謂的‘分封’,不過都是爲了遏制繼承者之間的爭鬥,確保皇位過度的有序,穩定。明朝對宗室的控制尤爲厲害,畢竟太宗皇帝的皇位來的很不正。

朱栩有心給宗室開一個口子,可宗室畢竟身份特殊,不論做什麼都影響巨大,朝臣們有所顧忌實屬正常。

不過,現在的焦點是內閣首輔,隱藏在背後的纔是信王,宗室。

場面漸漸的有些鬆動,本來小心翼翼的朝臣們,紛紛爭執起來,你一言我一語,都想要說服對方。

雖然沒有天啓朝那麼不堪,朱栩看的也着實鬧心。

啪!

朱栩猛的一拍桌子,冷聲道:“朕要不要騰地方給你吵個夠!”

一羣立馬擡手躬身,不再發一言。

朱栩目光冷峻的掃過一羣人,目光看向前面的平王朱常潤,淡淡道“平王,你怎麼看?”

平王向來對政務避之不及,這個時候更不敢開口,擡着手,一臉蒙態的道“臣沒有意見。”

朱栩眉頭挑了挑,冷哼一聲,轉向靖王,道:“靖王,你怎麼看?”

靖王是一個有野心的人,自然不想宗室受到束縛,他道:“回皇上,宗室都是大明子民,理當有權爲大明社稷做出應有的貢獻,臣不贊同將宗室像豬羊一樣圈養。”

靖王的話雖然是實話,可這麼直白說出來,在這金鑾殿中,尤爲刺耳。畢竟,宗室的身份異常的高貴,用‘圈養’二字,實在太過屈辱。

朱栩神色不變,看向孫承宗,道;“孫閣老,你說。”

這件事,朱栩與孫承宗等人都幾番討論過,意見趨於一致,都是希望給宗室一個口子,不能當豬養,要讓他們自力更生。

可廷議起了變化,不能按照之前的擬定的劇本走,孫承宗出列,沉吟一聲道:“皇上,臣認爲,應當對宗室進行降爵,只要爵位足夠低,就可以入仕,且,臣請今後不再封王。”

平王與靖王都是神色微變,孫承宗這個提議非同小可!

朝臣們立時議論紛紛,剛要有人站出來說話,朱栩一拍桌子,訓斥道:“夠了!宗室規條已經過了,現在討論的是內閣首輔,不要跑題!”

羣臣一怔,都有些意猶未盡。

內閣涉及到信王,信王就是宗室!

信王被圈禁,孫承宗不曾問過朱栩的心意究竟是怎麼樣,所以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他稍稍沉默,道“皇上,臣認爲內閣職權當有限制。”

朱栩眉頭一挑,這話聽着有意思,道:“繼續說。”

孫承宗是急智想出來的,腦中飛速轉着的道“皇上,內閣,六部九寺等職權有重疊,當有區分,不應由內閣統領天下的政務,臣認爲還需再議,以作區分。”

朱栩右手不由得在桌面輕輕拍着,孫承宗這突然的說法,讓他心底也思忖起來。

畢自嚴眉頭皺起,孫承宗突然的說法也給了他啓迪。

“臣反對!”

張問達臉色刻板,目光堅定,再次站出來,沉聲道:“皇上,蛇無頭不走,凡是總有決斷,內閣需擔負起職責!”

“臣認爲孫閣老所言有理!”貴.州巡撫王三善出列,道:“皇上,內閣當有協調,不該事無鉅細,臣認爲術業有專攻,內閣不能總覽一切政務。”

“臣贊同孫閣老之言,”山.西巡撫張瑞圖,上前道:“內閣當有詳細的章程,不能一言而決。”

“臣附議。”周維京出列道。

“臣反對!”說話的是浙.江總督王永光。

“臣附議。”

“臣附議!”

一直都沒有說話的其他大臣,這會兒隱約都看出來了,這分明是‘帝黨’在圍剿‘反對派’,雖然着‘反對派’只有那麼三五個人。

朱栩冷眼旁觀,將這件事看了個透徹,待一羣人附議反對結束,以堅定不容拒絕的語氣道:“傳旨:內閣首輔空懸,設置左右次輔二人,其他輔臣四人,總理朝政!關於信王,再議。下一條!”

衆臣都是一驚,尤其是畢自嚴,孫承宗等人,這與他們當初商議的好相去甚遠。

張問達眉頭皺了皺,這不是他想要的。擡頭看着上面的皇帝,張了張嘴,猶豫着沒有再爭。

傅昌宗,周應秋等人倒是暗鬆一口氣,他們就怕爭論下去惹起皇帝不滿,會有出乎意料的“意外”發生。

另外,他們心裡都有不安,內閣都已經改的面目全非,後面的還能照預計的進行嗎?

——

月底啦,求月票月票,沒訂閱前面的童鞋,幫忙訂閱一下哈,其他地方的童鞋,出把力唄~~

第七百五十五章 雖遠必誅第三百五十三章 違反祖制第1216章 歐洲民主之父第兩百五十八章 如潮的壓力第八十四章 隱憂迭來第1534章 突來的說客第1348章 圍獵第五十三章 碰壁 (求收藏,求推薦~~)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1151章 疲敵之策第兩百七十九章 東廠出手第八百八十九章 錢莊第六百二十一章 磨刀霍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永寧與女將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誅殺晉商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危險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打埋伏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還需努力第1219章 京城第1353章 廝殺第1346章 王牌第三百零七章 盧象升第四百六十四章 巡撫安排第1442章 格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威脅信王第1468章 有利於朝廷第兩百九十五章 大勝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兩百八十五章 孫承宗入宮第八百一十八章 出城第1494章 冰山一角第八百八十四章 押送入京第1160章 殺氣第八百四十九章 揍對第1507 世界視角第1295章 日子不好過了啊第八百九十二章 淡定的錢謙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風暴前的震動第七百九十五章 皇家錢莊的利害第三百九十六章 驚人的旨意第1157章 倭國需要做更多的準備第九百四十五章 開端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一百零五章 放人第八十八章 作坊出事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一百零三章 頂缸人第1266章 陰謀籠罩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波瀾詭譎第三百七十一章 軟骨頭第1160章 殺氣第三百七十七章 主考官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九百五十三章 就緒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凍結第1450章 制衡多爾袞第三十九章 怒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孫承宗回京(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百九十九章 清道夫第五百三十六章 侯家麻煩了第八百九十三章 審辯懟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一千零十九章 意外的一見鍾情第四百七十四章 昂貴的驛站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最終的處置第八百零零四章 直擊要害的手段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陽奉旨查案第1460章 恍如隔世的一羣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鄉間見聞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鋒所向第六章 威逼利誘第九百二十章 內閣宣言第1268章 看誰先死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1371章 大戰起第四百八十七章 使臣恭賀第1355章 關門海峽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九百六十二章 夫唱婦隨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廷議第六百零八章 這只是開始第1457章 不妥協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九百六十八章 詭計第一千零三十章 開口第1517章 軍演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一怒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思想萌芽第兩百零九章 出宮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案第1483章 孫傳庭的施政綱要第1386章 伊達政宗的投誠第1248章 首輔代表的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獻策宋康年第五百九十八章 已經不同了第六百四十章 快速推進第六百三十章 攻城
第七百五十五章 雖遠必誅第三百五十三章 違反祖制第1216章 歐洲民主之父第兩百五十八章 如潮的壓力第八十四章 隱憂迭來第1534章 突來的說客第1348章 圍獵第五十三章 碰壁 (求收藏,求推薦~~)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1151章 疲敵之策第兩百七十九章 東廠出手第八百八十九章 錢莊第六百二十一章 磨刀霍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永寧與女將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誅殺晉商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危險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打埋伏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還需努力第1219章 京城第1353章 廝殺第1346章 王牌第三百零七章 盧象升第四百六十四章 巡撫安排第1442章 格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威脅信王第1468章 有利於朝廷第兩百九十五章 大勝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兩百八十五章 孫承宗入宮第八百一十八章 出城第1494章 冰山一角第八百八十四章 押送入京第1160章 殺氣第八百四十九章 揍對第1507 世界視角第1295章 日子不好過了啊第八百九十二章 淡定的錢謙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風暴前的震動第七百九十五章 皇家錢莊的利害第三百九十六章 驚人的旨意第1157章 倭國需要做更多的準備第九百四十五章 開端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一百零五章 放人第八十八章 作坊出事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一百零三章 頂缸人第1266章 陰謀籠罩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波瀾詭譎第三百七十一章 軟骨頭第1160章 殺氣第三百七十七章 主考官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九百五十三章 就緒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凍結第1450章 制衡多爾袞第三十九章 怒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孫承宗回京(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百九十九章 清道夫第五百三十六章 侯家麻煩了第八百九十三章 審辯懟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一千零十九章 意外的一見鍾情第四百七十四章 昂貴的驛站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最終的處置第八百零零四章 直擊要害的手段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陽奉旨查案第1460章 恍如隔世的一羣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鄉間見聞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鋒所向第六章 威逼利誘第九百二十章 內閣宣言第1268章 看誰先死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1371章 大戰起第四百八十七章 使臣恭賀第1355章 關門海峽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九百六十二章 夫唱婦隨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廷議第六百零八章 這只是開始第1457章 不妥協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九百六十八章 詭計第一千零三十章 開口第1517章 軍演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一怒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思想萌芽第兩百零九章 出宮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案第1483章 孫傳庭的施政綱要第1386章 伊達政宗的投誠第1248章 首輔代表的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獻策宋康年第五百九十八章 已經不同了第六百四十章 快速推進第六百三十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