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官商集團

“詳細說。『”朱栩道。

傅昌宗看了眼朱栩,道:“秋糧經過統計,加徵上來的,不到一萬石。”

劉時敏端過一碗魚湯,輕輕放在朱栩身前。

朱栩看了眼,端起抿了抿,面無表情,眼神裡沒有任何波動。

對於這件事,他實際上早有預計,向窮人加稅容易,有着無數的方法逼迫,富人那就難上加難。

其中涉及到太多,除了他提拔的,現在的六部官員,各大巡撫總督以及軍隊,剩下就是隻有未成形的學院系,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貌合神離,強權下的‘隱忍’罷了。

他的改革觸及的最大利益團體,一直都是官宦集團,官宦集團太過龐大,通過種種方式延生了商人,地主,觸角深入到大明的方方面面,某種程度來說,甚至是綁架了整個大明,包括皇權!

朱栩可以通過權力的運作,從他們手中搶奪部分權力,也可以打壓他們順從他的一些改革計劃,可涉及到他們的根本,他們是萬萬不會妥協的!

土地,就是他們的根本!

朱栩放下碗,雙手交叉,下巴放在上面。

這個所謂的‘九百畝加徵’只是他的一個試探性動作,還披着‘太祖祖制’的外皮,可偌大的天下,只收取了一萬石,就顯得非常的諷刺了。

朱栩神色不變,思緒好一會兒才道“戶部關於田畝,人口摸底的怎麼樣了?”

傅昌宗道:“回皇上,只有一個大概,詳細的,需要全面鋪開來做,而且一時半兒怕是不會有結果,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

朱栩頜,才短短不過三年,一連串的改革大事接二連三,傅昌宗能做到這樣已是不錯。他神色微動,思忖着現在鋪開來,大規模的人口普查,田畝重新造冊是否合適。

傅昌宗很是瞭解朱栩,眼見他神色變幻就猜到了他的心思,擡手肅然道:“皇上,該緩一緩了。”

朱栩一怔,眉頭皺起道:“舅舅指的是?”

傅昌宗知道,朱栩一直以來都顯得很是急迫,每一項改革動作都迫不及待,馬不停蹄,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只是,現在的情況,需要整個大明放緩腳步!

從改鹽政,罷內閣,圈禁宗王,改革軍制,改革政體,清除東林,再到連翻用兵,打壓江南士林集團等等,這一系列的事情,不止朝廷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整個天下也是。

如果沒有一個足夠的時間來慢慢磨合,那暗地裡潛藏着的暗流就會慢慢浮出水面,糾纏在一起,形成狂風暴雨,後果難料。

傅昌宗看着朱栩,認真的想了想,道:“皇上,現在四境平穩,陝.西的民亂也暫時被壓制,正是朝廷靜心、細緻的處理內政之時,錯過這段時間,怕是以後再難找到這樣的機會了。”

朱栩聽着傅昌宗的話,很快琢磨出味道來,神色平靜。

南方的政改不過半年,要是這個時候去做這些事情,怕是還未冷卻的熱水就要再次沸騰了……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心底仔細的推敲着傅昌宗的話。

現在的大明,遠好過歷史上,後金暫時靜默,察哈爾部需要倚靠明朝苟延殘喘,北方暫時沒有多大威脅,不需費多少心。日.本也在進入幕府時期,外加大明海境有強大的水師,邊軍也都訓練不止,這一塊也不用操心。南.海上的西班.牙,荷.蘭人還在爭鬥,明朝的海貿影響還不大,近海,尤其是臺.灣安全無虞,暫且安全。

最後一塊威脅就是緬.甸,不過經過與明朝半個世紀的戰爭,耗的也差不多,尤其還在陷入內戰,外加雲.南駐紮着十多萬大軍,朱栩也不擔憂。

這是外患,短時間內還算平穩。

至於內憂,就是越來越嚴重的災情,大澇,大旱,大澇經過這一次,相信朝廷上下都有認知,水利工程會加大力度,應當不會出現後世那種大洪災。至於大旱,這是人力不可抗拒。大明朝廷能做的,就是強力維持穩定,構建穩妥全面的應災體系,賑災渠道。

朱栩思索半晌,看向傅昌宗道“現在國庫的餘糧還有多少?”

這個傅昌宗最爲熟悉,脫口而出道:“番薯現在銷售出去的越來越多,爲朝廷節省了大量的糧食。目前十大糧倉儲備有近四千萬石糧食,加上今年的秋糧,現在可以隨意調配的還有近兩千萬石糧食,番薯有二十萬萬斤。”

朱栩微微點頭,這都是他這幾年費盡心思儲備下來的,有的是以番薯替換,通過商會現銀收購,大部分還是他擁有的那一億多畝良田的收成,這些良田大部分來自宗室。

有了這些,哪怕今後災情再重,他也有底氣去應對!

傅昌宗見朱栩還是不肯答應,再次肅色擡手道:“皇上,現在最爲關鍵的,是各處不穩的情緒,督政院的諸位親王,京城六部以外的各級官吏,京外除了各級巡撫,總督,哪怕是知府,知縣,對於新政不滿的也是大有人在。”

“尤其是之前裁撤衛所,大量的功勳之後被除名,祖上功勞赫赫,後輩蔭封無門,自是滿腹怨言。最爲關鍵的,就是江南的士林,他們在朝堂上向來舉足輕重,東林尤甚,而今不止盡數遭逐,朝廷還在大量啓用寒門士子,尤其是學院,江南牴觸最大。”

“據皇家學院那邊統計,朝廷給出名額,江南一半都沒用。進入學院的,都是些底層的官宦之家,真正的書香門第,勳貴之家都以入學院爲恥……”

朱栩下意識的又端起桌上的魚湯,輕輕的喝着。

所謂的改革,先改後革,最重要的是‘革’,‘革’的最爲厲害的,往往就是那個最大的利益團體,這個利益團體可能是一個團體,一個階層,也可能是某一批人。

在明朝,可以統稱爲‘既得利益者’,包括了宗室王親,公爵勳貴,官宦,商人等等,他們佔據着大明最爲重要的財富——田畝,在天啓年間,高達八成!

其餘兩成也經過層層盤剝,進入朝廷國庫的,十不存一。

朱栩的改革,最先動的就是宗室,從他們手上收回了過一億畝的良田,公爵勳貴,他也通過軍改,明示暗示的辦法,收回了大部分,剩下的,就是官商集團了。

這個集團彼此交融,近乎爲一體,純粹的商人或者純粹的官吏基本沒有了。

這個團體在大明是最爲廣泛,涉及到方方面面,宮裡宮外,京師南北,從軍到政,處處都有他們。

儘管朱栩掌握着現在的京城六部,也牢牢控制着軍隊,可在眼下這種情況下,任誰都不敢大意。

秦始皇很生猛,大秦二世而亡。王莽衆望所歸的篡位西漢,可也落得敗亡下場。隋朝強盛無匹,那種情況下也還是富不過二代。

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不只是皇帝聖明不聖明,百官齊不齊心,天氣好不好就能萬事大吉的。

朱栩心裡有太多事情想做,卻也明白,不是他走得快,所有人就都能跟上的。

他的這些改革,怕是身邊的人,也未必都是全心全意支持的。

朱栩暗暗輕吐了口氣,道:“嗯,朕知道了,過幾日,待信王皇兄等人回京了,開一次廷議,定一定朝廷的基調,未來一兩年的政務方向。”

傅昌宗見朱栩聽進去了,心裡也鬆了口氣,他就怕朱栩被那‘掌握一切’的感覺矇蔽,衝動的一意孤行。

“臣遵旨。”傅昌宗彎腰擡手,沉聲道。

朱栩見傅昌宗沒有走的意思,道:“舅舅還有別的事情?”

傅昌宗稍稍猶豫,道:“回皇上,政改已經差不多完成,關於惠通商行,不知皇上作何打算?”

朱栩頓時就明白了傅昌宗的意思,不管怎麼說,惠通商行也只是民間商會,不應該具有行政權力,應該找機會把它正規化。

不過惠通商行承接着朱栩的很多期許,其中就包括未來的大明中央銀行,這中央銀行除了行紙幣,控制通貨膨脹,還有就是支持中小商業的展。

現在的惠通商行還很不成熟,膨脹的太快,連基本的商業系統都沒有完善,若是現在移交給朝廷,只怕會陷入故步自封,難以達成他的希冀。

朱栩沉吟一陣,道:“現在還不是時候,就交給大哥打理吧,在民間很多事情做起來還方便些,盯着的人少。”

惠通商行現在就是一隻怪獸,觸角涉及大明的方方面面,行事向來霸道,背後有朝廷,東廠,甚至錦衣衛的暗助,除了需要合夥的生意,向來都是搞壟斷,早就惹起了很大一批人不滿,只不過在朝廷強權壓制下沒有反彈起來。

傅昌宗也只是提一句,見朱栩還有其他作用的意思,便沒有糾纏,道:“臣明白了,臣告退。”

朱栩應了聲後,傅昌宗一走,曹化淳就端着一疊朝報走過來,道:“皇上,這是京師,山.東,山.西,河.南的朝報。”這幾個省都比較近,能夠及時送過來。

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1210章 入羅馬城第1429章 參觀皇宮第九百一十一章 因果複雜第1378章 繞道第三百六十二章 信王失策第八百六十章 第一次閣議第1241章 畢自嚴前的吹大氣第三百三十三章 傳首四門(第五更,求票~)第兩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次廷議第九百二十三章 澡堂子論長短第四百七十七章 御駕山海關第四百九十三章 宣示第1386章 伊達政宗的投誠第八百六十章 第一次閣議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一千零一章 姍姍來遲第一百九十五章 帝師的躊躇滿志第三百一十三章 勝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鑄幣第1309章 大規模集權第四百三十五章 狼性(第五更!)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持信王第七百七十四章 不黨而黨第1244章 衝着傅家第三百五十六章 戾氣第一百二十三章 壓力(求收藏,求推薦~)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七百九十七章 動作迅速第1247章 弔詭第1329章 倭國對策-聯姻第1468章 有利於朝廷第八百二十七章 煮酒論天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林丹汗復出第1322章 不尋常第1445章 局面改善第三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九百二十六章 專利局(第二更)第1198章 節點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八百三十六章 不從也得從第1184章 立太子第八百八十五章 風向轉變第八百二十九章 幕後元兇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出征第1206章 威脅第1457章 不妥協第1393章 幕府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五十四章 劫後餘生第兩百五十六章 訓斥楊漣第1342章 普通的守靈人第四百八十章 接連出擊第1340章 階段性勝利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第1288章 變態的情第九百零九章 判決第1292章 多出的一張椅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詔皇六弟繼位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有後手第兩百零九章 出宮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突兀的一面國旗第一章 王爺寫聖旨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1396章 五道聖旨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永寧與女將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七百五十五章 雖遠必誅第四百八十七章 使臣恭賀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六百八十章 各有算盤第兩百二十九章 赦魏忠賢第1238章 闖關東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政開始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意孤行第1282章 大動作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黑風高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風雲激盪第1234章 誰是下棋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閣,尚書增補名錄第九百零四章 工部不容易第八百三十二章 赦免被拒絕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流初敗第兩百四十二章 貫徹皇帝的意志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陰謀不斷第八百二十章 軍器局第一千零七章 戰爭推遲第兩百七十一章 帝王術第1113章 伊達第三百二十二章 激戰第九百零五章 國家意識第1513章 遍地烽火第五百四十一章 粗暴第五百四十七章 指責皇帝第六百一十八章 惡從心頭起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東林翻版第九百零三章 判文(第三更,求月票!)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緩則圓
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1210章 入羅馬城第1429章 參觀皇宮第九百一十一章 因果複雜第1378章 繞道第三百六十二章 信王失策第八百六十章 第一次閣議第1241章 畢自嚴前的吹大氣第三百三十三章 傳首四門(第五更,求票~)第兩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次廷議第九百二十三章 澡堂子論長短第四百七十七章 御駕山海關第四百九十三章 宣示第1386章 伊達政宗的投誠第八百六十章 第一次閣議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一千零一章 姍姍來遲第一百九十五章 帝師的躊躇滿志第三百一十三章 勝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鑄幣第1309章 大規模集權第四百三十五章 狼性(第五更!)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持信王第七百七十四章 不黨而黨第1244章 衝着傅家第三百五十六章 戾氣第一百二十三章 壓力(求收藏,求推薦~)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七百九十七章 動作迅速第1247章 弔詭第1329章 倭國對策-聯姻第1468章 有利於朝廷第八百二十七章 煮酒論天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林丹汗復出第1322章 不尋常第1445章 局面改善第三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九百二十六章 專利局(第二更)第1198章 節點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八百三十六章 不從也得從第1184章 立太子第八百八十五章 風向轉變第八百二十九章 幕後元兇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出征第1206章 威脅第1457章 不妥協第1393章 幕府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五十四章 劫後餘生第兩百五十六章 訓斥楊漣第1342章 普通的守靈人第四百八十章 接連出擊第1340章 階段性勝利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第1288章 變態的情第九百零九章 判決第1292章 多出的一張椅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詔皇六弟繼位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有後手第兩百零九章 出宮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突兀的一面國旗第一章 王爺寫聖旨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1396章 五道聖旨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永寧與女將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七百五十五章 雖遠必誅第四百八十七章 使臣恭賀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六百八十章 各有算盤第兩百二十九章 赦魏忠賢第1238章 闖關東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政開始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意孤行第1282章 大動作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黑風高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風雲激盪第1234章 誰是下棋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閣,尚書增補名錄第九百零四章 工部不容易第八百三十二章 赦免被拒絕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流初敗第兩百四十二章 貫徹皇帝的意志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陰謀不斷第八百二十章 軍器局第一千零七章 戰爭推遲第兩百七十一章 帝王術第1113章 伊達第三百二十二章 激戰第九百零五章 國家意識第1513章 遍地烽火第五百四十一章 粗暴第五百四十七章 指責皇帝第六百一十八章 惡從心頭起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東林翻版第九百零三章 判文(第三更,求月票!)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緩則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