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持信王

坐在這種車廂內,比馬車內更不舒服。

不過朱栩也經歷過更難受的時候,坐在那搖搖晃晃,閉目假寐。

他邊上下一點是曹化淳,廂璧左右坐的靖王與平王,平王也閉着眼,唯有靖王朱履祜一直沒有辦法定下心。

好一陣子,朱履祜看向朱栩,以一種和緩的語氣問道:“皇上,真的要將文昭閣移到內閣嗎?”

給朱由檢換個哪個地方都可以,唯獨‘內閣’例外,那裡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沒有道理進了內閣還不給權的。

這是一種明示,皇帝要放權給信王,要扶持他了。

朱履祜不清楚皇帝在打什麼算盤,可清楚,這一不小心會有嚴重的後果。

朱栩睡不着,聞言睜開眼看向靖王,笑着道:“怎麼,你有什麼其他看法?”

信王,靖王,平王是目前宗室內地位、權勢最高的三人,朱由檢乃皇帝的親兄弟,平王執掌宗人府,靖王的督政院涵蓋了都察院全部職權,雖然眼下還沒有發揮多大作用,可潛藏的權勢令人心驚。

朱履祜看着朱栩,微微躬身道:“皇上,信王缺乏遠見,做事又反覆,臣認爲,以他這種急功近利的性格,不適合主持眼下的政務。”

朱栩沒有說話,朱由檢的性格他是比較瞭解的,大明現在正是革新的關鍵時候,一定要謹慎小心,穩步推進,決不能半途而廢,任何一項政策的突然廢止,都會令改革重挫,甚至給整體計劃蒙上陰影。

朱履祜見朱栩不接話,思忖一會兒,又道“皇上,臣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希望皇上的革新大業能夠順利完成,實現我大明中興,千秋萬世!”

朱栩輕輕點頭,擡頭看着他道:“你說的朕都知道,這樣吧,你也進內閣,輔助信王皇兄,匡扶得失,拾遺補缺。”

朱履祜神色微變,不動聲色,目中警惕一閃,連忙道:“皇上,臣沒有這個意思,只是單純的認爲,信王還不足以承擔大任……”

朱栩淡淡一笑,道:“嗯,朕知道你的忠心,好好做。”

朱履祜可不敢小覷眼前的皇帝,心裡忐忑,脖子有些僵硬的擡手道:“遵旨。”

馬伕在前面打馬,飛快的向北,一輛輛‘馬車’綿延不絕,也唯有車廂內的玻璃燈罩內的燈才能勉強一直亮着。

車廂內安靜了一陣子,朱栩忽然又看向朱履祜道:“靖王,你回京之後,在督政院,重新將內閣,六部九寺以及皇家政,軍兩院,還有地方省,府,州縣等各個衙門的權職細細梳理出來,務必要明確,仔細,不能給各個衙門,官吏推諉,塞責,躲避的機會,一旦出事,要追究到人,尤其是衙門的主官!”

朱履祜一怔,慌忙道:“遵旨。”心裡卻越發緊張,細分權責,這明顯是政改的更進一步,不知道多少人會抗拒,陰奉陽違,同時,他也會被架在火上!

朱履祜不清楚這算不算是皇帝不留痕跡給的一個教訓,卻知道他接下來需要更加用心才能獲得皇帝更多的信任。

平王好似睡着了,在那搖搖晃晃,心裡卻透亮。朱履祜的企圖心太明顯,公然‘構陷’信王,肯定會引起皇帝不滿,暗暗搖頭。

曹化淳一直恭謹的跪坐在那,低垂着眼簾,擡眼看了看朱履祜,保持不動。

朱栩說完,又閉目斂息,對於朱履祜剛纔的話好似完全沒有在意。

車廂內的氣氛有些奇怪,然後有些壓抑。

外面的雪越來越大,馬車的速度也在變慢,好在還在繼續前行。

朱由檢的馬車內,有王承恩,傅昌宗,周應秋。

傅昌宗與周應秋也都已經知道了前不久朱栩對朱由檢的承諾,兩人表情平靜,心裡卻都沒有當一回事。

朱由檢同樣很清楚,這兩人是皇帝的心腹,搞不定這兩人,他即便搬入內閣,成爲‘首輔’,可也做不了什麼,與在文昭閣沒有什麼不同。

朱由檢微笑,禮賢下士般的看向傅昌宗,道:“傅尚書,戶部今年的稅銀,稅糧應該都統計出來了吧?”

傅昌宗傾身,表示對信王的尊重,道:“是,稅糧兩千一百萬石,白銀一千兩百萬兩。”白銀這個收入包括了商稅,關稅,外加茶,鹽等的一部分。

這也是因爲朱栩不想讓戶部,或者說是國庫過於尷尬的原因。

朱由檢眉頭一皺,稅銀在增加,稅糧卻在減少,問向傅昌宗道:“稅糧爲什麼減少?本王記得去年是三千萬石?”

傅昌宗稍作沉吟,道:“回王爺,去年因爲有補繳欠糧,各地整肅比較嚴厲,所以纔多出一部分,今年全國災情加重,朝廷免了不少地方的賦稅,單西南幾省就近一半,因此稅糧在減少,並且今後還會不斷減少。”實際上,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戶部在推廣番薯,玉米。

戶部沒有刻意隱瞞,可朱由檢從奏本也看不出詳細,聞言神色凝重,心裡卻暗鬆。雖然這個比去年糟糕,可比天啓,甚至是萬曆後期都好很多,就沒有多問,轉向周應秋道:“周尚書,吏部的年終考覈應該有結果了吧?”

沒有了京察,吏部考覈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任何一名官吏,在考覈上隨便加上一句負面詞語,吏部內部,甚至是廷議上都能被掃進垃圾簍。

當初趙南星以‘浮躁’一詞,將三百多浙黨,昆黨,楚黨等官員趕出朝堂,趕出京師,其威力可見一斑!

周應秋神色沉着,語氣平靜的道:“回王爺,已經定下了。”

朱由檢看着周應秋,從周應秋的語氣中他就聽得出,這位‘隱相’並不喜歡他。

朱由檢以親和的語氣,笑着道:“嗯,回京之後,請周尚書送到文昭閣,本王要看這些考覈。”

周應秋看着朱由檢,稍稍沉默,旋即道:“王爺,您還沒有搬入內閣,是否太急切了一些?”

朱由檢臉色微變,沉聲道:“周尚書此話何意?”

傅昌宗也有些意外的看向周應秋,旋即心裡一動,暗感這位周尚書的老奸巨猾。

周應秋微微躬身,不卑不亢的道:“王爺,有些事情你我心知肚明,不該插手的,我勸您不要插手。皇上胸懷四海,志存高遠,不會爲眼前的小事計較,可作爲臣子,該有的分寸,您也要把握好……”

朱由檢臉色陰沉,不說皇帝准許他搬入內閣,單說他是先帝遺詔的攝政王,難道還沒有看吏部官吏考覈的權力嗎!

周應秋說完這些就沒有說話,坐在那,垂着眼簾,神色平靜,彷彿剛纔什麼也沒有發生。

王承恩冷眼旁觀,他很清楚,朱由檢特意將帝黨兩個首領找來,就是爲了拉近關係,方便以後施政,可這位周尚書明顯很排斥信王。

他看了眼傅昌宗,見他無動於衷,心裡突然一震,在朱由檢耳邊低聲道:“王爺,不要再說了。周尚書的話,是說給皇上聽的。”

朱由檢太陽穴跳了跳,憤怒之下飛速冷靜下來,陡然間醒悟。

周應秋不同於傅昌宗,傅昌宗是皇帝的親舅舅,不管怎麼樣那都是皇帝的人,是‘帝黨’,他對朱由檢態度和緩不會引起皇帝的不滿與猜疑。可週應秋不一樣,這位執掌天下官吏帽子的‘隱相’要是惹起皇帝猜疑,那是隨時都可能下獄的!

與其說他剛纔的話是在教訓信王,不妨說是向皇帝表忠心。

朱由檢雖然想通了,心裡還是憤怒,看着周應秋沉聲道:“本王怎麼做事還不用你來教訓,本王回京之後就要清查吏部,若是讓本王發現不法之處,休怪本王嚴懲!”

周應秋微微傾身,不說清查需要皇帝點頭,真的進了吏部,想讓人看什麼,不想讓人看什麼,還是他說了算,因此表情越發的淡漠。

周應秋也是無奈,隨着信王的地位擡升,不止是他,除了傅昌宗外的大部分人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向皇帝表達‘忠心’才行,否則就有可能被踢出‘仕途’,以皇帝的年紀,一旦被踢出就有可能是終身‘不仕’!

傅昌宗早看出了周應秋的心思,所以閉目在那裝睡,彷彿什麼都沒有聽到。

朱由檢的這個狠話,自然也是給外人聽的,否則他即便搬到了內閣,情勢也不會改觀多少。

其他馬車內也都各有商議,不過更多的是這次如何論功行賞,那些人會高升,空缺的位置又如何填補,尤其是彷彿真空一般的遼東,有多少好位置。

不知道過了多久,車隊終於到了西平堡,稍作休息,車隊要換馬,西平堡也在清理道路。

這休息的空隙,朱由檢馬車裡的話很順利的傳到了朱栩的耳朵裡。

朱栩先是一愣,隨即就想到了周應秋的用意,甚至周應秋的話不止是說給他聽的,也包括所謂的‘帝黨’,是怕有些人分不清狀況,會亂來,破壞朝政。

朱栩心裡透亮,臉上卻無奈的搖頭道:“這周應秋真是不給朕省心……曹化淳,你親自去皇兄馬車,代朕訓斥周應秋,就說他‘驕縱跋扈,目無尊長’,立刻向信王請罪,並且保證以後不再犯!”

曹化淳應聲,起身出了馬車,轉向信王馬車。

靖王與平王暗暗對視一眼,都沒有說話。

平王是個老好人,可也心明眼亮,不由的暗自擔心,信王會不會再搞出個‘信王黨’,那可真就觸及皇帝的底線,沒有緩和的餘地了。

曹化淳當着朱由檢的面宣了朱栩的‘口諭’,周應秋面上平靜,心裡沒不舒服反而很高興,領了旨意,很乾脆的轉身就給朱由檢躬身行禮,道:“下官之前冒犯王爺,還請王爺大人大量,不要怪罪下官。”

朱由檢本來心裡藏了口惡氣,此刻也算是出了,冷哼一聲,轉身進了馬車,聲音冷淡的道:“周尚書,還是換個馬車吧。”

第兩百一十二章 信王府夜談第1383章 風雨飄搖的幕府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尚武第1284章 戲水第九百六十章 難難難第九百七十七章 進行中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盜匪第四百三十九章 株連法第1175章 陰森森第六百三十三章 收官第1410章 驚雷第1430章 孫傳庭籌錢第五百零一章 甚囂塵上的京師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1314章 以理服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攻寧遠第兩百五十八章 如潮的壓力第1224章 震盪不休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局面第八百三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1261章 創造上帝第1283章 燥熱的日子第七十五章 駱第七十三章 張皇后的擔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風聲鶴唳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好惹第六百章 閹黨第九百八十五章 耳光響亮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之柱石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一百七十章 尾聲第1275章 全員戒備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三百九十二章 裁都察院第六百二十五章 權勢收攏第1266章 陰謀籠罩第1335章 慘勝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兩百三十四章 努爾哈赤死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樣學樣第七十四章 審案第四百零二章 封疆大吏們反抗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鋒所向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出手第七百二十六章 琉球內亂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九十八章 文會第六百六十六章 蒙古二衛第1233章 風暴前的投石問路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最終的處置第1430章 孫傳庭籌錢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1433章 視察福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三百零八章 臨行前第1412章 爲官者爲民第七百五十章 倒地的荷蘭人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三百五十七章 劍出鞘(求收藏~)第兩百五十四章 召見孫傳庭第1232章 溫體仁的認罪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1418章 再一辭官第1349章 突變第1252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中)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頭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凍結第兩百八十六章 小爽一把第1247章 弔詭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尚武第五百三十五章 侯方域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一百四十六章 魏忠賢讀大學第八百七十五章 遼東策第九百三十八章 請罪第三百九十二章 裁都察院第四百八十章 接連出擊第四百零四章 東林反對第一千零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五百一十六章 料理乾淨第1397章 萬事俱備(第四更)第1248章 首輔代表的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覬覦第1140章 開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番外三第一百五十章 閹黨成勢(求訂閱~~)第1432章 朱栩出海第九百二十五章 沸反盈天(第一更)第三百九十章 皇上準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位繼承製
第兩百一十二章 信王府夜談第1383章 風雨飄搖的幕府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尚武第1284章 戲水第九百六十章 難難難第九百七十七章 進行中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盜匪第四百三十九章 株連法第1175章 陰森森第六百三十三章 收官第1410章 驚雷第1430章 孫傳庭籌錢第五百零一章 甚囂塵上的京師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1314章 以理服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攻寧遠第兩百五十八章 如潮的壓力第1224章 震盪不休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局面第八百三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1261章 創造上帝第1283章 燥熱的日子第七十五章 駱第七十三章 張皇后的擔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風聲鶴唳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好惹第六百章 閹黨第九百八十五章 耳光響亮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之柱石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一百七十章 尾聲第1275章 全員戒備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三百九十二章 裁都察院第六百二十五章 權勢收攏第1266章 陰謀籠罩第1335章 慘勝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兩百三十四章 努爾哈赤死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樣學樣第七十四章 審案第四百零二章 封疆大吏們反抗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鋒所向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出手第七百二十六章 琉球內亂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九十八章 文會第六百六十六章 蒙古二衛第1233章 風暴前的投石問路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最終的處置第1430章 孫傳庭籌錢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1433章 視察福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三百零八章 臨行前第1412章 爲官者爲民第七百五十章 倒地的荷蘭人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三百五十七章 劍出鞘(求收藏~)第兩百五十四章 召見孫傳庭第1232章 溫體仁的認罪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1418章 再一辭官第1349章 突變第1252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中)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頭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凍結第兩百八十六章 小爽一把第1247章 弔詭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尚武第五百三十五章 侯方域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一百四十六章 魏忠賢讀大學第八百七十五章 遼東策第九百三十八章 請罪第三百九十二章 裁都察院第四百八十章 接連出擊第四百零四章 東林反對第一千零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五百一十六章 料理乾淨第1397章 萬事俱備(第四更)第1248章 首輔代表的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覬覦第1140章 開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番外三第一百五十章 閹黨成勢(求訂閱~~)第1432章 朱栩出海第九百二十五章 沸反盈天(第一更)第三百九十章 皇上準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位繼承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