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參觀高爾基廠

算起來,謝廖沙已經好幾年沒有回過高爾基市了。不是謝廖沙不想回去,而是一直都沒有時間。就在謝廖沙處理好了共青城經濟特區的前期規劃之後,謝廖沙特地囑咐尤利婭爲她安排一次考察高爾基汽車製造廠的行程。

謝廖沙深知,現在的蘇聯百業蕭條,但是卻有三個行業是始終能夠爲國家常遭穩定的收益,並且擁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這三個行業就是軍工,資源類行業,以及汽車行業。

早在幾年之前,謝廖沙通過幫助拉美地區的毒販洗錢,意外的爲蘇聯汽車工業開拓了從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以及玻利維亞等國的龐大市場。靠着蘇聯汽車維修簡單,耐操耐造,皮實耐用的優點,這幾年來蘇聯的汽車逐步在拉美地區的低端車市場站穩了腳跟。隨着蘇聯和中國關係的緩和,蘇聯的汽車產品也開始向中國出口,這對於整個蘇聯的汽車工業都是最好的發展機會。未來隨着鐵幕的倒下,蘇聯和東歐等國將會受到來自西方發達的商品經濟的衝擊。蘇聯汽車工業最好的發展機會轉瞬即逝,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讓蘇聯的汽車工業更上一個臺階,是謝廖沙現在最關心的問題。

當謝廖沙再次回到了高爾基汽車製造廠的時候,他受到工人們熱烈的歡迎,作爲高爾基汽車製造廠走出去的大人物,謝廖沙在整個高爾基州婦孺皆知。因爲謝廖沙這些年來爲老百姓確實辦了不少的事實,所以謝廖沙在民間的口碑非常的好。

不過謝廖沙到這裡可不是和大家鞏固友誼的,他是來這裡挑毛病,提意見的。謝廖沙特地從大衆公司借調了幾名汽車生產管理方面的專家陪着自己到高爾基汽車廠參觀。隨着一路上細緻的考察,謝廖沙發現了不少的問題。不過他並沒有當着大家的面直接了當的提出這些問題。他只是一言不發的用耳朵聽,用眼睛看,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謝廖沙也不會像高爾機廠的負責人提問,反而是向身後的德國顧問們虛心求教。

“烏里揚諾夫部長,是不是我們的工作做的不好?”看到謝廖沙一路上都板着一張臉,高爾基廠的負責人一路上都覺得如芒在背。這幾年來外經貿部給了高爾基廠不少的好處,即幫他們開拓了拉美和中國市場,又幫助他們引進了大衆這樣的有力合作者。靠着和大衆公司合作生產的合資車,高爾基汽車廠活得很滋潤,不過他們卻也因此產生了惰性。就在剛纔的參觀過程中,謝廖沙發現高爾基廠的伏爾加汽車生產線和嘎斯汽車生產線上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工人們紀律散漫,生產效率低下,產品的品質下降得厲害,原料利用率不高等等。這讓謝廖沙感到非常的生氣。

謝廖沙沒有作出迴應,他看到不遠處的生產線上有兩個工人正在工作,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工人正在認真的幹着自己的活,而年輕的那位工人雖然看起來在幹活,但是眼睛時不時的飄向謝廖沙這邊。謝廖沙見狀不緊不慢地走了過去。

“你們在幹什麼?”謝廖沙滿滿的走道二人身邊,突然出聲問道。

“啊!”年長的工人師傅似乎格外的認真,被謝廖沙突如其來的問話嚇了一跳,而年輕的工人早就注意到了謝廖沙的到來,隔着老遠就像謝廖沙問好。

謝廖沙走上前去和兩人握手,詢問兩人的姓名。年長的那位工人師傅叫做拉夫裡年科,而年輕的那位叫做闊日杜布。兩人都是負責汽車座椅安裝的工人。

謝廖沙和兩人談話的間隙,已經有人上來接替他們的工作了。這讓拉夫裡年科終於可以安心的回答謝廖沙的問題了。謝廖沙在詢問了他們一些工作上的情況之後就開始聊起了高爾基廠伏爾加汽車的歷史。

“拉夫裡年科同志,你是什麼時候到高爾基廠工作的?”

“我嗎?好像剛建廠的時候我就在這裡了,剛開始這裡一片荒涼,我們大冬天還要住在帳篷裡。那時候的條件可真艱苦啊!”拉夫裡年科認真的回憶道。

“還記得你們生產出第一代伏爾加時候的情景嗎?”謝廖沙又問道

“當然記得,我們把汽車獻給了斯大林同志,後來我們的汽車還在布魯塞爾的世界博覽會上得到了金獎,我們當時都高興壞了……”拉夫裡年科興奮的說道。

“闊日杜布同志,你喜歡伏爾加汽車嗎?”謝廖沙忽然向年輕的工人問道。

“喜歡,當然喜歡了,畢竟是我們自己親手組裝的嗎!”

“那如果和德國大衆的汽車比起來呢?”

“這個,伏爾加還是很不錯的……”闊日杜布有些拘謹的說道。

“說實話!”謝廖沙微微一笑,鼓勵闊日杜布把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我還是更喜歡大衆!”闊日杜布誠實的回答道。

謝廖沙和兩位工人的對話在場的所有人都聽見了,高爾基廠的領導們已經察覺出了謝廖沙對高爾基廠不滿意的態度。不過到底那不滿意,他們還是不太明白。

“知道爲什麼高爾基廠剛建廠的時候生產的第一批汽車就能獲得國際工業博覽會的金獎,而幾十年之後,居然我們自己的工人都看不起我們的產品嗎?”謝廖沙忽然對高爾基廠的管理者們問道。

“我們的工作沒做好,烏里揚諾夫書記!”高爾基廠的負責人趕緊認錯。

“這只是一方面我的同志,你要知道,在1935年,能生產汽車的國家纔有多少,而現在又有多少國家可生產汽車呢?歸根結底在於環境變了,可是我們卻沒有變。你知道這樣繼續下去的後果嗎?我們的伏爾加早晚有一天會徹底的退出市場。高爾基廠的同志們,不要以爲你們靠着合資車活的還不錯就可以不思進取了。我告許你們現在那些發不出工資的電冰箱廠,洗衣機廠,電視機廠都是這麼想的。他們以爲只要東西生產出來,質量沒有問題就萬事大吉了,正是這種思想讓他們失去了飯碗,如果你們生產的產品連自己的工人都不喜歡那你們就是在浪費資源,製造垃圾……”

第三十八章 感動世界的一刻第一百三十八章 貿易糾紛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頻交易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拉格的規矩第四十五章 米格墜落第二百二十四章 平叛先鋒第一百零七章 伊娃的復仇第二百零七章 友誼賽第七十三章 勃總家宴第一百零二章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反擊第十四章 意外第一百四十四章 歐共體經濟會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六章 跳傘第一百九十二章 潛入監獄第三章 天才少年第十一章 槍擊案第二百二十七章 別列佐夫斯基第三十三章 生死不明的安東第二十九章 尼古拉第八十三章 賴赫·瓦文薩第二百八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四十章 脅迫第八章 英國國家煤炭局第四十五章 功德無良的米哈伊爾第十章 禮物和晚餐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廖沙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七章 農業部糧食生產局局長第一百二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十七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百三十二章 日本聯合銀行的擠兌風波第二百六十章 收購麥道航空公司第四十七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十六章 戈爾巴喬夫訪英第一百七十二章 蘇聯從阿富汗撤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指點迷經第九十四章 主持大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薩莫特洛爾油田第一百七十章 被遺忘的好牌第四十三章 移民局第一百二十章 合作意向第三十九章 僞造命令第二十九章 出售三金會 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克格勃來訪第一百一十八章 機不可失第四十二章 廣場協議來了第六十七章 插手外貿銀行的計劃第二百九十五章 蘇聯最後的日子第四十三章 迫降第二十四章 小妻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拉格的規矩第六十三章 美人計 一第二十二章 偶遇第五十七章 吐漏心聲第二百四十四章 化解尷尬第一百八十四章 風暴第二百五十九章 《布達佩斯協議》第四十七章 互助會成立第七十五章 聯合國大會第四十六章 訪英人選確定第四十七章 積極調查第二百四十二章 佈局東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名利兩全第四十七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十四章 茹科夫斯基夫人第二百零八章 克利夫蘭槍戰第十五章 歸途第九十五章 可行性研究第六十二章 黑手黨紛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雅科夫列夫第二百八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二百九十五章 蘇聯最後的日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水兵寂靜第五十八章 關塔那摩之戰 一第二十七章 生活的苦難第十九章 一致通過第四十五章 刑訊的科學第八十六章 利用教廷 二第七十六章 經濟學家蓋達爾第三十五章 經濟高峰論壇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經濟見起色第六章 跳傘第二百一十六章 農業全產業鏈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中生第一百零八章 訴訟拖延戰術第一百三十五章 保時捷家族的恩怨情仇第七十三章 勃總家宴第二十章人人都滿意第三十八章 劈酒第二百七十四章 悲慘的日本第二百八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八十五章 孟山都式的推銷第六十八章 饑荒真相第二百零五章 掃毒行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GATT裁決第二百八十章 目標出現第八十六章 彼得羅夫的過去第一百一十九章 謝廖沙的新思維第二百一十三章 球賽第五十二章 泛歐移動通訊網絡
第三十八章 感動世界的一刻第一百三十八章 貿易糾紛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頻交易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拉格的規矩第四十五章 米格墜落第二百二十四章 平叛先鋒第一百零七章 伊娃的復仇第二百零七章 友誼賽第七十三章 勃總家宴第一百零二章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反擊第十四章 意外第一百四十四章 歐共體經濟會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六章 跳傘第一百九十二章 潛入監獄第三章 天才少年第十一章 槍擊案第二百二十七章 別列佐夫斯基第三十三章 生死不明的安東第二十九章 尼古拉第八十三章 賴赫·瓦文薩第二百八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四十章 脅迫第八章 英國國家煤炭局第四十五章 功德無良的米哈伊爾第十章 禮物和晚餐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廖沙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七章 農業部糧食生產局局長第一百二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十七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百三十二章 日本聯合銀行的擠兌風波第二百六十章 收購麥道航空公司第四十七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十六章 戈爾巴喬夫訪英第一百七十二章 蘇聯從阿富汗撤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指點迷經第九十四章 主持大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薩莫特洛爾油田第一百七十章 被遺忘的好牌第四十三章 移民局第一百二十章 合作意向第三十九章 僞造命令第二十九章 出售三金會 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克格勃來訪第一百一十八章 機不可失第四十二章 廣場協議來了第六十七章 插手外貿銀行的計劃第二百九十五章 蘇聯最後的日子第四十三章 迫降第二十四章 小妻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拉格的規矩第六十三章 美人計 一第二十二章 偶遇第五十七章 吐漏心聲第二百四十四章 化解尷尬第一百八十四章 風暴第二百五十九章 《布達佩斯協議》第四十七章 互助會成立第七十五章 聯合國大會第四十六章 訪英人選確定第四十七章 積極調查第二百四十二章 佈局東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名利兩全第四十七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十四章 茹科夫斯基夫人第二百零八章 克利夫蘭槍戰第十五章 歸途第九十五章 可行性研究第六十二章 黑手黨紛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雅科夫列夫第二百八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二百九十五章 蘇聯最後的日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水兵寂靜第五十八章 關塔那摩之戰 一第二十七章 生活的苦難第十九章 一致通過第四十五章 刑訊的科學第八十六章 利用教廷 二第七十六章 經濟學家蓋達爾第三十五章 經濟高峰論壇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經濟見起色第六章 跳傘第二百一十六章 農業全產業鏈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中生第一百零八章 訴訟拖延戰術第一百三十五章 保時捷家族的恩怨情仇第七十三章 勃總家宴第二十章人人都滿意第三十八章 劈酒第二百七十四章 悲慘的日本第二百八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八十五章 孟山都式的推銷第六十八章 饑荒真相第二百零五章 掃毒行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GATT裁決第二百八十章 目標出現第八十六章 彼得羅夫的過去第一百一十九章 謝廖沙的新思維第二百一十三章 球賽第五十二章 泛歐移動通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