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說驚蟄有出息了會想着族裡人,這不都啥事都哪怕的很妥當。”
“沒錯,驚蟄我看他是面冷心熱,怪不得人家陸家願意給那麼多嫁妝。要我說驚蟄這門親結對了,都說妻賢福三代,驚蟄媳婦願意拿出嫁妝資助族裡沒哪家新媳婦能做到。”
“不僅是驚蟄和他媳婦的主意,這事怎麼着也得經過大腳嬸同意。我覺得肯定是大腳嬸的主意,故意推到驚蟄和他媳婦頭上。”
族裡人議論紛紛。
無論誰的主意,對族裡人來說都是好事。
“你們別光想着你們的兒子,昭昭免費資助你們的孩子唸書,資助的不僅是男孩,也有女孩。”佟華瓊說道。
資助女孩唸書這是她的私心。
當然了,對於她的私心,陸昭昭同樣支持。
“女孩子讀什麼書。女孩子要嫁人,讀書豈不是浪費咱們谷家的錢。”族長的孫子谷大虎說道。
族裡不少人都贊同。
女孩子又不能科舉不能當官。
他們對女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可以去佟華瓊的織坊裡上工,像谷小雪那樣給家裡賺幾年銀子,等到了出嫁的年紀靠佟華瓊的關係尋一門好夫婿,也不枉父母養她一場。
佟華瓊聽了這話板下臉,說道:“還咱谷家的錢,這錢你也不看看是誰掏的,就惦着臉說谷家的錢。這錢是我家掏的,自然是我說的算。誰家女孩子想念書識字,如果你們不讓她們念,那麼你們兒子也不用唸了。”
佟華瓊放眼望過去,站在族裡前頭的都是大老爺們。
女人們都在後面被大老爺們擋的看不清。
她帶着漫兒和陳素芬在中間顯得異常突兀。
這還是她讓蘇晴各家各戶通知男女都得參加本次族裡會議,否則女人們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族裡商議事情的場合。
說完這話,佟華瓊回頭對身邊的蘇晴說道:“你回頭記下哪家女孩子像漫兒一樣願意唸書。”
蘇晴恭敬的答應了。
族裡人聽了這話面面相覷。
女孩子唸書那都是大戶人家的事,農家的女孩子誰有時間唸書。
不下地嗎?
不幹家務嗎?
佟華瓊也知道這一點,但她依舊提出讓女孩子唸書的要求。
女孩子是不能科舉不能做官,但識字總比睜眼瞎要好。
想到此,佟華瓊語重心長的說道:“我知道你們的想法,覺得女孩子會洗衣做飯會針線活會下地會相夫教子就行。可是你們想想看,人家大戶人家爲啥培養女孩子識字,她們和咱們的女孩子一樣不能科舉不能當官,她們卻依舊要識字。不是因爲她們家裡有條件,而是識字帶來的價值遠遠大於不識字。”
“比如你們的女兒想要嫁到大戶人家,不識字看不懂賬本子那不就沒有機會了?你們別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咱們開國的皇后不就是農家女,就因爲識字能看懂兵書才能在亂世中去給先帝當軍師,最終成爲皇后和先帝共治天下。”
佟華瓊知道說啥都不管用,在這個女孩子被視作工具人的時代,就得用利益來驅動她們的父母。
最大的驅動是什麼?
當然是嫁給一個好夫婿,帶領全家人雞犬升天。這時代的父母,誰還沒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了。
佟華瓊這話剛說完,就聽對她的唯粉谷家二嬸開了口。
“大暑娘說的對。驚蟄現在讀出來了,娶了一門好媳婦,倆人願意扶持族裡子弟。咱們谷家遲早會變成大族,以後越來越多的族裡子弟當官或者做大生意,那他們的姐妹們身價豈不是就高了,你們不想自己的姑娘嫁到更好的人家給她們的兄弟帶來聯姻的好處?”
“別的不說,你們瞧瞧紅蓮?紅蓮不就靠着驚蟄才能和範秀才定親?那些大戶人家對兒媳婦的要求可不像範秀才那樣,他們有錢有勢對兒媳婦的要求不僅能幹還要會識字。你們不讓自家姑娘識字,那以後有了嫁到更好人家的機會也輪不到你們。”
谷家二嬸子的一席話說的很直白。
本來還反對女孩子讀書的人瞬間就不那麼想了。
谷老太太臉色很不好看,妯娌啥意思,埋汰她閨女吶。
谷老太太忍不住反駁妯娌道:“弟妹你這話把我家紅蓮說的一無是處,我家紅蓮怎麼就不能當秀才娘子了?紅蓮家務和針線活是不精,地裡的活也不會幹,但是我家紅蓮識字,人家秀才就看重了我家紅蓮會識字。”
谷老太太說完纔想起來谷紅蓮之所以識字還是跟佟大腳學的。
識的不多,但比族裡的睜眼瞎姑娘強。
谷家二嬸拍了拍手,說道:“大家瞧瞧,這不就是識字的好處,紅蓮識幾個字就能當秀才娘子,這要是能看懂兵書看懂史書的那不得進宮當娘娘。”
谷老太太哼了一聲。
底下人的眼神有了起伏。
谷紅蓮算是谷家族裡顏值墊底的姑娘,在衆人眼裡,她能成爲秀才娘子都是谷老爺子這一脈的祖墳冒第二次青煙了。
谷紅蓮都可以,她們的女兒或者孫女爲啥不可以。
他們的女兒或者孫女長的比谷紅蓮好多了。
佟華瓊趁着打鐵,緊接着說道:“不是讓她們像考狀元一樣日夜苦讀,而是略識字。”
佟華瓊知道讓女孩子們像漫兒一樣每天像小龍耀祖一樣坐在私塾裡唸書不現實,識字總可以的吧。
果然這話一說,大家紛紛表態。
“識字,識字好啊。”
“就是,又不是去考狀元需要苦讀的,識字而已,不耽誤事。”
谷大橋的媳婦宋巧娘和谷豐年媳婦魏氏紛紛支持佟華瓊。
宋巧孃的女兒今年八歲,誰不讓識字,她都打算讓女兒識字。
就算以後不爲了嫁個好人家,跟着谷桃花身邊混個管事的也不錯。
“識字確實比當睜眼瞎強,除了紅蓮,盼弟也是例子。盼弟在家裡看佟福生唸書寫字硬學會了寫字,她兩次嫁的都不差,第一次嫁到里正家裡,第二次嫁給蘇夫子。”另一位媳婦說道。
衆人一想果然如此。
識字,必須要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