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

臘月二十二,大雪紛飛,整個漢口碼頭和沿邊街道都已經被封鎖住了,數不清的復漢軍士兵十步一崗持槍守衛着,往日裡人潮涌動的港口上,瞬間變得清靜了起來,就連同碼頭上的船隻,也都被暫時轉到了其他的碼頭上。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復漢軍大都督寧渝回來了!

在武昌城內,無數人的命運因爲他的存在而發生了改變,有人敬畏他,有人崇拜他,甚至也有人憎恨他,可是等到寧渝的戰船到了武昌之後,所有人都變得有些沉默了。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情緒,只會隨着時間漸漸發酵到越來越深重。

碼頭上除了復漢軍士兵以外,還有一大羣穿着紅衣的官員,爲首的兩人分別是政事堂右參議寧忠景和左參議崔萬採,剩下還有許多或舊或新的面孔,依次排開,對寧渝的歸來翹首以待。

這種場面其實還是第一次,主要是因爲前幾次寧渝回來的時候,都是處於比較關鍵的時候,行動自然也會比較隱秘,而如今復漢軍馬上就要開創一國根基,因此寧渝自然是光明正大的回來,將氣勢從而拉到頂點。

碼頭上的數十艘戰船依次排開,從上面走下來了許多都督禁衛府的官兵,他們都是寧渝的親衛,過了片刻之後,寧渝便在衆將的陪同下,正式登上了碼頭,他穿着一身鎧甲,身上還披着一層猩紅色的披風,看上去相當英武不凡。

“屬下等見過漢陽公。”

寧忠景和崔萬採帶着衆人前來長揖一禮,他們在這裡已經等候了許久,見到寧渝時,心情也有些振奮。

“免禮......諸位也有好些日子沒見了,如今新年將至,萬物革新,將來的擔子也會更重一些,大家可要好好保重身體.....”

望着衆人略帶幾分疲憊的眼神,寧渝不由得有些感慨萬千,過去的一年用風雨變幻形容並不爲過,年初的時候打了一場決定復漢軍生死的大戰,下半年便開始收復江南,這些雖然離不開前線將士的浴血奮戰,可是跟他們這些幕後的每一個人也都有很重要的關係。

所幸的是復漢軍打贏了,未來屬於復漢軍的大幕也將緩緩掀開。

“屬下職責所在,不敢言功。”

一套流程走完了以後,寧渝也就坐上了準備好的馬車上,崔萬採將在一旁作陪,而寧忠景則去安排隨寧渝一道回來的都督府官員,其中很多人還沒有在復漢軍內部走完程序,因此爲了避免產生混亂,將在年前進行相應的安排。

上了馬車之後,二人雖然算君臣,可也是師生和翁婿,相應的禮儀尊卑不能不顧,只是一番禮節過後,崔萬採倒是先嘆了口氣。

寧渝注意到崔萬采頭上的白髮多了許多,心裡明白,崔萬採位居中樞之位,費心的事情自然也少不了,想對來說反倒是畢竟辛苦的。

“渝兒你遠道回來,原本有些事情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去跟你說,可是眼下事關緊急,因此老夫卻不得不給你提個醒......”崔萬採臉上帶着幾分猶豫之色,顯然有些事情是畢竟爲難的。

“可是先前的田畝政策?”寧渝仔細想了想,差不多也就是這個理由了。

崔萬採凝聲道:“咱們現在復漢軍勢頭一片大好,很多人都以爲這坐天下享福的日子到了。可是你之前在江寧制定的火耗歸功、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這些政策,讓這些人的利益受損,現在他們開始到處造勢,說咱們這麼說會傷了老弟兄的心......”

寧渝心裡微微一凜,他知道內部的反撲勢力終究是忍耐不住了,前番還有父親和長輩們壓制着,應該出不了什麼大事,可是官紳一體納糧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他們便開始抱團反對,當然目的並不是爲了對付自己,而只是爲了逼迫自己讓步.....

問題是眼下的寧渝沒法讓,新朝建立之初肯定是要出一批新法的,只有現在堅持把這幾個條款給塞進去,將來纔會好辦事,若是現在服軟了,將來反而更不好修改。

“父親是什麼意思?”寧渝先問了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將決定他後面的方向。

“楚王的意思是,長痛不如短痛,戰場上該下決心時就不能猶豫。”

崔萬採有些欣慰,他當然明白寧忠源說這一番話所需要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可是他依然堅定地成爲了自家兒子的後盾。

“這件事情裡面,程家和鄭家牽涉地深不深?”寧渝又問道。

“程家老太公老奸巨猾的人物,此時自然不會跳出來冒然出頭,程家牽涉進來的也不多。鄭家不容樂觀,鄭先說當下先要顧全大局,不能太摳這些細節末節,反倒會誤了大事......”

寧渝輕輕舒了一口氣,他最怕的情況都沒有發生,只要程家還沒有下場,這件事就不會鬧得無法收拾,儘管內部有反對的意見,可是總比雍正眼下的處境強得多。

“改革一事,事關我復漢軍之將來,更關係到天下黎明百姓的福祉,因此絕不能妥協,否則丟的是人心,也是將來。”

寧渝堅定說道,他先就這件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接着低聲道:“這件事情我會盡快處理好,老師不必擔心,只是有一點,咱們得先把勢造起來,得讓下面的人都清楚,咱們現在做的事情,是有利於他們的,有了下面人的支持,很多事情就好做了。”

崔萬採臉上帶着幾分微笑,他滿意的不是寧渝的處理方式,而是他那一顆爲百姓着想的心,只有心懷天下,才能成就大事,一味專注於陰謀,並不能長久。

“造勢,這倒是個好主意,咱們得先把更下層的人心爭取過來,將來纔會立於不敗之地。”

寧渝輕輕點頭,隨後道:“明天....政事堂需要安排兩百人吏員,人手不夠可以從軍中抽調,只是需要做到人人懂新的田畝政策,能夠通俗易懂地將政策宣講出來,然後再安排兩千通曉粗略文字的士兵,以此分成兩百隊,每隊十人,分別由這些吏員統領,然後深入到湖廣兩省的縣鄉,宣導田畝政策。”

“妙,實在是妙......”崔萬採略略思考了一番,瞬間便能明白過來,這個做法的關鍵之處,通過這種工作隊的方式,最大的目的其實還是一點,那就是保證中樞的政策到了下面以後,不會變味。

在這個年代裡,爲政者最難的其實不是政策的制定,而是政策的執行,往往很多出發點好的政策,到了下面以後會變得面目全非,像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爲政策執行的偏移,導致民怨四起。

關鍵是這種政策的偏移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就好比寧渝提出的士紳一體納糧制度,表面上看已經做到了沒了漏洞,可是到了下面,很可能原來向士紳收取的賦稅,會被士紳們給轉移到了普通百姓的頭上,到時候反倒會成爲一項惡政。

寧渝微微一嘆,“這種工作隊的法子只能暫解一時之弊,卻不能從根本上去改變這種現狀......將來總是需要進一步調整的,只是這中間要走的道路實在是太長了。”

崔萬採見寧渝的情緒略微有些消沉,當下便微笑道:“路都是一點點走的,當年我跟你說救十人百人,救不了千人萬人,可是若是沒有這救十人百人之舉,如何纔有救千人萬人之根本?你只需記得八個字即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老師倒是對我有好大的期望,只是這句話後面的意思,纔是老師真正想說的吧......”

寧渝臉上帶着幾分笑意,隨口唸道:“河狹水激,人急計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虎山,我說什麼也得闖一闖了......”

.........

“孩兒見過父親.......”

寧渝跪在了地上,面對着上首端坐着的寧忠源,老老實實三拜九叩,無論他在外面是多麼威風凜凜的大都督,可是在寧忠源的眼裡,卻依然還是個孩子。

寧忠源臉色有些微微激動,一隻手微微虛擡,“快起來吧.......一家人不講這個,今年咱們一家人可以好好坐下來吃一頓年夜飯了,前面幾年戰亂兇險,實在是沒有什麼好時機.......咳....咳.....”說道這裡時,他卻發出了一陣猛烈的咳嗽。

寧渝心裡感覺到幾分不妙,連忙道:“父親身體何至於此?我從江南送回來的幾個名醫,卻是幹什麼吃的?!”

眼見寧渝着急,寧忠源心裡也微微有些感動,他明白眼下的寧家將來也會成爲皇族,很多東西可能會跟之前不太一樣,可是這份父子之間的血脈親情,卻是他最爲珍視的。

只是還沒等他開口,一旁的寧夫人的眼圈卻是一紅,“渝兒,大夫也曾說了,你父親積年舊傷太多,再加上去年那次受傷,整個人的身體一直就沒完全好......”

“怎會如此......那次受傷不是醫治好了嗎.......怎會發展至此?”

寧渝感覺心裡蒙上了一層陰影,無論怎麼說,父親對於他的幫助都是實打實的,即便是起兵以來,亦未曾有過半句怨言......在這個關鍵時候,他的身體卻扛不住了......

寧忠源止住了咳嗽,有些嗔怪地瞪了一旁的寧夫人一眼,“總是你在這裡多嘴生事......老子一時半會死不了!”

“渝兒,你隨我進書房吧.......”

當寧渝跟着寧忠源到了書房之後,寧忠源笑道:“近日來,我跟崔先生常常會對弈幾局,棋力大有長進,渝兒不妨陪我來下一局。”

寧渝啞然失笑,他在上輩子便已經有一定的對弈功底,再加上這輩子跟着崔先生也下過多次,一身的棋力已經不是尋常人能比的。自家這位老父親頂多也就是初學愛好者的水平,當下心裡便有些不以爲意。

很快便有侍女擺下了棋盤,黑白雲子各放一旁,寧忠源執黑先行,而寧渝則執白。

二人下棋都喜歡下快棋,不願意長考,因此棋局很快便進入了中盤,只是場上的局勢卻依然是廝殺得難解難分,只是黑棋的大龍卻隱隱有些危險,被白子已經逼到了角落當中,有些動彈不得。

若是尋常下棋之人,見到這一幕恐怕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挽救這條大龍,只是寧忠源殺伐決斷,他很快便做下了放棄的選擇,而是全力開始撲殺白棋的一片旗子,寧渝自然不甘示弱,指揮着大軍開始屠戮黑棋大龍。

二人似乎是在戰場上你一刀我一槍地直面撲殺,壓根就沒有抵擋和避戰的選擇,因此使得整個棋面變得血腥氣十足,被吞吃的棋子也開始越來越多了起來。

只是寧渝見到自家那一片白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一刻,卻是有些猶豫了起來,他終究選擇了救一手,放棄了絕殺黑棋大龍的機會。

可是對於寧忠源來說,他的眼裡卻沒有救援的意思,而是選擇十分剛烈地繼續撲殺寧渝的那一片棋子,儘管他已經損失慘重傷痕累累,可是卻表現出一往無前的氣勢來。

“父親,我輸了......”

寧渝感覺自己臉色有些羞紅,他實在是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會出現判斷失誤的情況,那一片白棋終究是不可救,可是寧渝由於救援白棋,反倒是錯過了絕殺黑棋大龍的機會,倒讓寧忠源以半目的優勢獲得了勝利。

“今日這棋卻是下得有那麼幾分意思......”

寧忠源輕輕微笑點頭,只是後面的話卻說得有些石破天驚了。

“我不做皇帝了,你來做吧......”

“孩兒不知爲何......父親爲何會出此言?”寧渝感覺自己都有些結結巴巴,彷彿聽錯了什麼。

寧忠源哈哈大笑,只是笑聲中亦藏着幾分悲涼,“渝兒,爲父今日藉着下棋的機會,想要告訴你一個道理,爲將者當殺伐決斷,爲君者更要一往無前。”

“爲父的身體自己心裡有數,若是當了皇帝,日理萬機,怕是沒兩年好活.....到時候再讓你繼位,爲父唯恐會多生出許多事端.....不如爲父便就此歸於田園,或許還能多活上幾年....”

寧渝有些沉默,他想到了許多種可能,卻完全沒想到現在這種情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寧渝是不願意現在就成爲皇帝的,原因很簡單,眼下的他若是成爲了皇帝,勢必會因爲很多事情去妥協,因爲少了很多的緩衝餘地,他不可能一味的蠻幹。

難啊難,天底下最難的莫過於當皇帝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八十章 勸降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六章 雛鷹營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
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八十章 勸降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六章 雛鷹營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