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

安慶城北牆頭上,張遠奇身上披着甲冑,腰間配着一把長刀,看着四十出頭的年紀,頭上倒已經生出了許多白髮,看上去倒有些滄桑。

城牆上的清兵士卒眼見張遠奇在巡城,望着他的眼神都帶着幾分敬意,倒不是這個張將軍打仗多麼厲害,而是這個張將軍愛兵如子,從來都不讓手下的兄弟去幹必死的事情,因此他手下的人,一個個的都惜命。

若是換了別的人,手下的弟兄死多少個都不會在乎,只要自己的官越做越大,那便是值得的,可是張遠奇就不同,在張遠奇眼裡,人的腦袋掉了是接不回去的,死了那就是真的死了,再也活不過來了。

城牆上的綠營兵都揹着一杆鳥槍,看上去倒頗像那麼回事,只是張遠奇從一個士兵身上接過鳥槍時,眉頭便輕輕皺了起來,原來那槍管上已經出現了細微的裂痕,上面還有坑坑窪窪的小洞,也不知這樣的槍,是如何到了士卒的手中。

如今朝廷對於普通的綠營軍將都心生猜忌,給到的鳥槍是越來越少了,質量也越來越差的,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鳥槍質量都很差,那些質量好的,都已經給到滿漢八旗裝備了,他們能有這麼幾桿槍已經很不錯了,大部分人手裡都是拿着大刀片子和長矛。

想到這一幕,張遠奇不由得嘆口氣,他想起了在九江城下的一戰,在復漢軍猛烈的火力下,他幾乎差點死在了戰場上,之所以僥倖撿了一條命,完全是他的幾個弟兄捨命博來的,只是對朝廷的心思,卻不同了。

“將軍,您的酒到了。”一名綠營千總走了過來,低聲道。

張遠奇輕輕應了一聲,走到了城牆下,發現那夥計神情有些嚴肅,他左手提着一罈子酒,右手拿着一把雪亮的短刃,倒也頗爲冷冽。

“你復漢軍就算想招攬我張某,倒也不必如此作態吧,難道我不喝酒,這刀子便是爲我準備的不成?”

夥計臉色陰晴不定,低聲道:“這倒不是,對於朋友,復漢軍從來都是友好的,不會強迫朋友做任何事,今日這酒,算是最後一次送來,我軍情處在城裡的落腳點已經被嶽鍾琪發現,馬上就要撤離。”

“哦?”張遠奇臉色有些難看,這些日子夥計來他這裡次數已經不少了,若是讓有心人發現,他自己也難以脫身,心裡想着,手卻按在了刀把上。

夥計嘆口氣,道:“張將軍,這刀原本就是給我自己準備的,若是將軍喝酒,便是願意歸順我復漢大軍,咱們帶兵徑自殺出城去,也就能夠脫身。若是將軍不喝酒,便用此刀殺了小人,絕不連累將軍。”

張遠奇冷哼一聲,“便是殺了你又如何?你們已經暴露了,我張遠奇相比也不會例外,恐怕嶽軍門的親兵已經離這裡不遠了吧。”

“將軍聰明,小人佩服。”夥計臉上帶着笑,神情有些意味深長。

張遠奇嘆口氣,接過了夥計手上的酒罈子,猛灌了幾大口,隨即將酒罈子狠狠擲在了地上,隨後拔出佩刀,將腦後的辮子直接割了。

“孃的,這世道,反就反了吧!”

....................................................................................................................

康熙六十年十二月,安慶城內先出現了民亂,數十人在城中與嶽鍾琪親兵格殺,全部戰死當場。可隨後不久,北門參將張遠奇率領麾下三千人一路與清軍血戰,直接衝開北門,向西逃去,使得城內一片譁然。

衆人都知道,西面正是復漢大軍,也不敢追擊過深,因此追至城外三十里,便返回了城內,只好眼睜睜看着張遠奇帶着兩千多人逃離了安慶城。

得知張遠奇最終依然帶人逃離之後,嶽鍾琪勃然大怒,這不僅僅是削弱了原本就羸弱的守城力量,而且也暴露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綠營的軍心實在是堪憂,縱使他這些日子想盡了一切辦法,可是在張遠奇叛離這一事實面前,都被擊得粉碎。

最令人擔憂的絕不是一個逃走的張遠奇,而是這安慶城內的軍心民心,嶽鍾琪很擔憂,這城裡還有誰想做或者試圖做下一個張遠奇?想一想,嶽鍾琪便不寒而慄。

就在他憂心不已之時,從廬州方向也發來了康熙的密諭,卻是用盒子裝着,上面用封條貼好,裡面具體是什麼誰也不清楚,就連傳遞密諭的太監,也不敢多嘴,傳遞了密諭後便起身告辭離去。

等到傳旨太監走後,嶽鍾琪沒有第一時間拆開盒子,而是坐在椅子上細細思索着,這也是他的一個習慣,很多東西不能僅僅看表面,而是要從這件事情的實質去着手,桌子上的那份密諭也是如此,至少它應該比想象的更棘手。

康熙在對待臣下時,並不太喜歡玩猜來猜去的遊戲,他往往去臣下去儘可能明白自己的意思,然後逐一完成即可,而密摺也只是讓臣下用來反饋民情的一個通道,他很少直接給臣子下密諭,由此可見這件事本身就不一般。

在焚香淨手之後,嶽鍾琪拆開了封條,取出了盒子裡的密摺,開始細細讀了起來,卻是越看越感到心驚肉跳。

“.......朕年事已高,於歷代君王中亦是祥瑞,近古稀之年仍征戰於野,世所未見.....爾等皆爲朕肱股之臣,駐守於此,待賊自變....”

嶽鍾琪暗自度量,這滿篇文字盡是暮氣,想來局面之艱難,連康熙皇帝都感覺有些支撐不下去,若是再知曉今日之軍變,恐怕對皇帝的打擊將無以復加了。

在密諭後面,康熙皇帝終於扭扭捏捏將自己的心思吐露了出來,那就是派人到寧渝軍中,以功名和官位,找復漢軍求和。至於爲什麼要找寧渝求和,而不是找寧忠源求和,想來康熙心裡也存了一些挑撥離間的心思,冀圖於復漢軍出現內亂。

嶽鍾琪看到最後時,也知道了康熙的打算,那就是以一個楚王的名號拉攏復漢軍,仿照三藩舊例,許復漢軍割湖北以稱王,一應土地人口以及財貨,盡歸楚王所有,不過楚王名義上仍然歸屬於朝廷名下。

至於復漢軍麾下其他人也都有封賞,連寧渝也得了個所謂漢陽公的名頭,基本上就是復漢軍目前自封的一應頭銜,朝廷也都一一允諾了,看上去誠意倒也不小。

只是這一王一公的高位甩出去了,復漢軍也不一定樂意要。

嶽鍾琪心裡喟嘆,若是早一點甩出來,或許還有機會,眼下這局面,卻是晚了。只是皇帝的密諭他也不敢不聽,心裡愁腸百結,哀嘆不已。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