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

將泗州打掃乾淨,說白了就是要把泗州上下的岑家勢力,以及其他的土司勢力連根拔起,然後以流官代替土司,在泗州徹底施行新政,堪稱一劑對付土司的猛藥。

郭定安從心底就十分贊同這件事,笑道:“泗州目前的土司還不算多,若是徹底實施下去,一個團的兵力基本上就夠了。”

在目前復漢軍的編制當中,一個團通常在兩千人左右,大大小小口徑的火炮也有個二十餘門,再加上人手一杆漢陽造火槍,用來對付那些鄉下的寨子,確實足夠了。

“不過,羅甸的八千人一直在那裡,卻是像塊大大的肥肉,引得我老郭都有些坐立難安了。”

郭定安望着嶽凌峰苦笑道,“若是讓許明遠這傢伙知道了,怕是連今天都過不去,只想着一股腦將羅甸給打下來。”

“嘿嘿,郭兄倒是對許明遠頗爲了解,既然這肉已經到了嘴邊了,就讓我十二師去驗驗成色?”嶽凌峰也毫不客氣,他去十二師的情況其實跟郭定安很相似,同樣需要一些戰功,才能塑造金身。

沒有戰功的師長,可是沒有太多話語權的,這個道理放在哪裡都是一樣的。

“十二師打羅甸......倒也不是不行,只是我想的是,羅甸跟泗州可不一樣,他們不一定會留在那裡等你來,怕是我們這邊剛剛出發,他們那邊就開始往貴陽跑了......”

郭定安嘆了口氣,通過這次圍攻泗州,他已經將對面清軍的底細摸清楚了,說白了對面就是兩個色厲內苒的貨,真要打起來,怕是他們都不敢過來。

嶽凌峰心裡明白,郭定安的猜測並非沒有道理,就從這次泗州城之戰就能看出來,舉八千兵馬愣是不敢出羅甸一步,何世吉幾乎擺明了告訴所有人——他就是一個慫貨,而且心甘情願去當這個慫貨。

對付慫貨,郭定安也有些無奈,他的手指點在了羅甸上面,“咱們得主動出擊才行,不過要提防安順府方向的清軍援軍。”

“要不要等一等再說?至少要看看許師長那邊的情況......”

在嶽凌峰看來,目前清軍在兵力上根本不佔據優勢,若是許明遠方向沒有遇到清軍,那麼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清軍的主力都在羅甸方向。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因此在它還沒有被確定之前,還不能肆意妄爲。

二人正在思考的檔口,卻是從外面走進來了一名少校軍官,正是軍情處的一名軍官,他的臉上帶着幾分驚訝之色,一邊走進來一邊將情報遞給了郭定安。

“郭師長,剛剛咱們的人傳來了消息,鄂爾泰已經親至安順府,看來他對於咱們這一仗很重視啊!”

“什麼?鄂爾泰已經到了安順府?”

光從這個消息裡,嶽凌峰就本能的感覺到了不對勁,若只是貴州巡撫毛文銓也就罷了,他來安順府還算名正言順,可是鄂爾泰這個雲貴總督,又不是隻管轄貴州一省,在這個時候來安順府,是不是有些太閒了?

郭定安望着地圖沉思了片刻,“這應該不是一個巧合......很有可能就是鄂爾泰所設下的圈套。”

鄂爾泰出現的時間實在太過於巧妙,幾乎是在安順府放了一塊巨大的肥肉,吸引着廣西的第三師和第十二師去吃。畢竟在一戰之中,能夠抓住或者擊斃雲貴總督鄂爾泰,那可是一項天大的功勞。

畢竟這全天下的總督就那麼幾個,再加上覆漢軍前番作戰也打死了好多個總督,因此像這種寶貴的機會,可不是每天都有,錯過可就沒了。

“你是說,鄂爾泰有可能將何世吉甚至是自己當成了誘餌,反過來釣咱們?”

嶽凌峰的神情有些凝重了,這一幕不是不可能出現。

郭定安點點頭,“若說剛開始,清軍肯定是沒有這個計劃的,可是現在鄂爾泰看到何世吉的表現,再看看咱們,很有可能會臨時改變自己的對策,畢竟這一路下來咱們都很順利,鄂爾泰很有可能會利用咱們的眼下的弱點,那就是軍內日益高漲的好戰情緒。”

其實郭定安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口,那就是當這種好戰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就很容易變成自大,而自大會使整個軍隊都陷入到盲目的境地。

實際上,在經歷過這麼多次大戰的情況下,復漢軍當中早就瀰漫起了一股風氣,說好聽點叫自信,可是說難聽了那就是自大,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被衝昏了頭腦,倒是很有可能一頭撞到安順府,正中鄂爾泰的下懷。

儘管復漢軍的裝備、士氣還是訓練,都碾壓清軍,可是這些依然建立在正確的戰術和高效的指揮上面,若是以復漢軍真的不管不顧的冒進,恐怕還真容易吃虧。

郭定安在禁衛師的時候,其實感觸還沒有那麼深,可是到了第三師以後,就發現了這一點,一線部隊銳氣十足,近乎於狂妄自大。

“倘若是這種情況,咱們需要去稟告程副使,還要通知許師長才行,不過好在目前整個滇黔二省的清軍都不算多,真出問題了應該也不會影響特別大......”

嶽凌峰沉吟了一番,給出的建議也是中規中矩。

“可是岑家的案例纔出來,如果其他的幾大土司家族也加入了清軍呢?咱們必須要將這些土司考慮進去。”郭定安十分冷靜地思考着眼下的局面。

“若這樣一來,那咱們所預估的敵人,可就絕不止明面上的那些了......”

在滇黔二省,清軍從來都不算真正的敵人,頂天了四萬戰力羸弱的綠營而已,真要打起來一個師兩個師也夠了,郭定安即便料敵從寬,可是也不會覺得四萬綠營能幹出什麼來,而在滇黔二省,是沒有八旗的。

真正的敵人,從來都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土司,若是他們都站在了清軍那邊,等於給清軍增加了五萬到十萬左右的土司兵。

這個數字並非開玩笑,實際上根據總參謀部的預估,十萬左右的土司兵,西南二省的圖四門還是能拉出來的,當然這十萬人並非都是土狼兵那種精銳。

由於清廷這些年也在不遺餘力的打擊土司,因此眼下的土司勢力也處於收縮狀態,十萬土司兵裡面,像土狼兵這種精銳,頂天了也就兩三萬人不到,其餘的估計跟綠營也差不了多少。

“哼哼,這樣纔有意思,若是一次性打掃乾淨西南,到時候纔是真正的大功勞.....”

郭定安的眼睛盯在了羅甸那個地方,幾乎都快放出光來。

............

安順府,是貴州布政司的直隸州,早在明朝時就已經改土歸流,設置了流官進行治理,堪稱整個黔省內僅次於貴陽府的要地,歷來都十分受到重視。

而後到了清初時,安順府還曾經是貴州總督衙門的駐地,等到了吳三桂之亂平息之後,清廷設置了雲貴總督,移駐貴陽,而貴州提督自貴陽移駐安順,便就此形成定例。

儘管安順府地位非同尋常,可是當鄂爾泰駕臨安順時,依然把當地上上下下的官員給驚住了,雖說這前線戰事緊張,可是還沒到他鄂爾泰來安順的地步吧?

作爲貴州巡撫的毛文荃此時便十分驚訝,他在接到了總督府傳來的消息後,便立馬從貴陽趕到了安順,好在二地相隔距離不算遙遠,因此反倒是趕在了鄂爾泰的前面抵達了安順,然後率領衆人齊齊迎接雲貴總督鄂爾泰。

“督憲大人此時於戰亂之際來到安順,卻是讓下官欽佩至極。”

毛文荃是剛剛調到貴州巡撫任上的,並沒有比鄂爾泰早來多久,對於這位鼎鼎有名的總督大人,也是頗爲了解,當下便將自己的姿態擺得很低。

鄂爾泰臉上也帶着微笑,“毛大人這話說的倒是讓本督有些不好意思了,自上任以來,公務繁忙,一直待在滇省整理,卻還是第一次抵達黔省,都還沒去過毛大人撫治所在的貴陽呢。”

“大人實在是客氣了,若是想要了解黔省一應情況,下官也可前往昆明。”

毛文荃陪着笑,隨後小心翼翼問道:“只是下官還是多多少少有些擔心,那楚逆賊子已經在泗州盤踞,怕是過些日子就會北上,到時候安順或淪爲戰亂之處,大人何苦涉足險地?”

“毛大人,你有所不知,這一次本督前來,便是爲了抵禦楚逆,豈能讓毛大人和何軍門獨自苦苦支撐黔省大局?”

鄂爾泰話說得調門相當高,這讓毛文荃心裡起了疑心,莫不是他鄂爾泰已經有了退敵的把握?

“毛大人不用擔心,本督不光帶來了督標五營兵,還帶來了滇省各鎮鎮兵一萬餘人,而除此之外,本督還說服了滇黔二省幾位大的土司家族,邀他們出兵援助,到七月份的時候,怕是能再多出五六萬人的土司兵。”

鄂爾泰自然是一副胸有成竹的神色,隨後他身後便有幾人走上前來,雖然身着大清官服,可是這些人的做派卻帶足了土司族長的味道,可能其他人分辨不出來,可是毛文荃卻能一眼看出來。

“下官烏蒙土司土知府祿萬鍾,見過毛大人!”

“下官鎮雄土司土知府隴慶侯,見過毛大人!”

........

數人見過禮之後,便一一在安順府衙落座,主位自然是官階最高的雲貴總督鄂爾泰,其次便是貴州巡撫毛文荃,而烏蒙土司土知府祿萬鍾還有鎮雄土司土知府隴慶侯等人,則是按順序一一落座,安順知府高德永則是敬陪末座。

鄂爾泰掃視了一眼衆人後,卻是長長嘆了口氣,“相信幾位都應該得到消息了,岑家上下已經都被楚逆給.......本督實在是慚愧,未能及時將他們救出來!”

一番話雖然說得情真意切,可是在座的其他人誰心裡不清楚?岑家原先是投降了復漢軍的,如今眼看着復漢軍提出的條件過高,又轉頭投靠了清廷,對於這種反覆無常的小人,鄂爾泰怎麼可能會有絲毫的感傷?

說白了,鄂爾泰的態度完全是給那些三心二意的土司看的,也是在告訴這些土司,不要再對復漢軍抱有任何幻想,他們除了依靠清廷別無選擇。

果然,祿萬鍾和隴慶侯都有幾分物傷其類的感覺,他們倒不是爲八竿子打不着的泗州岑家悲傷,而是完全考慮到了自己——若真的讓復漢軍一路收復西南,那麼他們土司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徹底放下權力,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當然,這些是土司們出兵的原因,若不是有強硬的復漢軍在對面,他們也不至於現在就加入到清廷的陣營裡面去,實在是沒辦法了,再不支援清軍怕是到時候大家都得玩完。

“督憲大人,楚逆無道,如今更是屠戮岑家,人神共憤,我烏蒙土司上下都滿懷憤怒,願出五千土司兵,希望能夠能爲督憲大人盡一份力。”

烏蒙土司土知府祿萬鍾很快就表現了自己的誠意,可是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裡無疑是在滴血的,畢竟根據前面岑家的表現來看,自家出的這五千土司兵,放在戰場上估計也濟不得太多事,若是打輸了,怕也是難逃岑家的下場。

有了烏蒙土司土知府祿萬鍾在前面做表率,其他的土司也就紛紛各自表態,將自家族裡的土司兵給貢獻了出來,你一千我八百的,倒也累計的六萬七千餘人,跟鄂爾泰前面的表態比較吻合了。

貴州巡撫毛文荃這下是真的放下了心來,因爲只要這些土司兵一到位,再加上鄂爾泰帶來的一萬五千多人,以及貴州撫標和各鎮綠營,零零散散加起來也有十萬之衆,而對面復漢軍的兵力大概在四萬人左右,還分成了好幾路,打起來應該問題不大了。

鄂爾泰當即大喜,連聲道:“哈哈哈哈,諸位果然是我大清的忠臣義士,有了你們的相助,西南之戰自當無憂!本督立刻給皇上請旨,給各位升官加爵!”

衆人連忙拱手爲禮,不過倒也頗爲開心,這出兵雖然是迫於無奈之舉,可是有升官加爵的承諾,倒也不算太虧。

見衆人一個個氣勢高昂,鄂爾泰也表現了一把自己的豪氣。

“十日後,諸軍彙集,出兵平賊!”

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十八章 收徒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十章 尋礦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六十章 父子第十八章 收徒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十章 尋礦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
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十八章 收徒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十章 尋礦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六十章 父子第十八章 收徒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十章 尋礦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