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禍事

寧渝出生在寧家,在享受着寧家帶來的資源的同時,自然也會受到寧家的一些束縛。

比如說這一次讓雷駝子造這麼多的槍炮,在寧家並非沒有異議,縱使是一直支持寧渝的寧忠景,也有些看不懂,曾委婉的提醒寧渝,三萬兩白銀不是一筆小數目,造這麼多不能吃不能賣的槍炮,到底有什麼意義?

寧渝這次堪稱是一意孤行,那麼自然也會受到家族的質詢,如果不能說服家族,這對於寧渝日後的威信不利。畢竟寧渝是不可能拋開家族去創造一份這麼大的基業,不是需要花費多長時間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這個可能。

因此只有說服家族,才能讓寧渝的計劃更進一步。

回到孝感縣時,天色已經有一些晚了,不過寧家正廳裡卻依然是燈火通明。寧忠源坐在正廳中央,一旁是寧忠景、寧忠義和寧忠信兄弟三人,至於其他人則沒有出現。

看着一身風塵僕僕的寧渝,寧忠源的眼神有一絲心疼,道:“渝兒,今天的事情可還順利?”

寧渝笑道:“今日去了制炮坊,景象如今已然大不一樣了,雷駝子那邊也頗爲得力,幫了孩兒不少忙。如今改進了工藝,那雷駝子已經有信心在七月底之前,交付三千杆燧發槍和五十五門大炮。”

這讓在座的幾位都有些詫異,特別是寧忠源可是帶兵將官,對武備自然不會陌生,他可不相信這天底下,還有兩個月不到就能製成這麼多鳥槍和大炮的地方,雖然對於這個兒子是心裡有數的,可還是將信將疑。

寧渝自信道:“上一次我寧家剿滅桃花山時,所用不過二百燧發槍,這槍炮相較於如今的綠營要遠遠勝出,如今改造了生產的工藝,製造的速度大大加快,只要供給原料充足,這三千杆燧發槍和五十五門大炮不是問題。”

這番話卻是有理有據,讓在座諸位也不得不信。不過寧忠景卻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他臉色有些凝重,低聲道:“那爲何又製造這麼多槍炮,我寧家現在需要這麼多嗎?”

這也不怪寧忠景擔憂,再大的家族,所能夠擁有的家丁也不過數百人,這寧家如今卻已經超過了千人,還不算那隻隱藏起來的雛鷹營。這到底要幹嘛?結果似乎不言而喻。

寧渝有些沉默,這個問題是遲早要面對的,如今的寧家正走在一條懸崖路上,只能前進,不能回頭,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他要說服寧家的人跟着他一起走這條路,而不是被人趕上這條路,那時候就爲時已晚了。

“前些日子我去尋老師,有幸得知了如今的朝中局勢變化,就連皇帝給地方督撫的旨意,也大略知道了一些。如今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我寧家不提前早做準備,恐怕有一日會被人連皮帶骨一口吞了下去。”、

寧渝思索了許久,纔將這些話慢慢透露了出來。

寧忠源作爲鎮守漢陽的遊擊將軍,也能感受那那股暗流涌動,只是畢竟作爲武將,看什麼事情都隔着一層,縱使心裡已經信了五六分,可還是想問的更加清楚。

“崔先生還說了什麼話?”

寧渝苦笑道:“崔先生居江湖之遠,卻已經難以把握朝堂的局勢,只說這次很兇險————特別是我寧家這種大族,要早做打算,莫要被人殺雞儆猴。”

“殺雞儆猴?”衆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寧家人自然不會自大到以爲自己是猴。

說白了,一個大地主豪紳,啥時候能正經上官面這個檯盤上?可這次,康熙卻來真的了。

寧忠景凝聲道:“這個會不會是存在什麼誤會....我寧家雖說在這湖廣有幾分實力,可畢竟算不上豪門大族......更何況這幾年來,我寧家送到總督府上的銀子還少了?他們也該說句話吧!”

“怕事情壞就壞在滿丕和憲德身上了。“寧忠源面無表情,吐出一句話。

“原本這二人便是貪慾無度,對我寧家早就虎視眈眈。特別是總督滿丕之前還有張連登在前面擋着,滿丕再怎麼囂張也不敢過於放肆。可如今張連登一去,來了個親近的憲德作爲羽翼,再加上皇上的這番旨意,局勢恐怕真如崔先生所料。”

“我寧家,禍事來了!”

這一番話說出來,讓在座幾人都有些垂頭喪氣,若是尋常的官府倒也做罷,這憑藉寧家的勢力,還不會過於擔憂。可這次是總督加上巡撫,後面還有個磨刀霍霍的皇帝,想要安穩渡過怕是難得。

寧忠義軍人出身,作風也十分硬朗,沉聲道:“既然如此,我寧家也不能做待宰的豬羊,無論結果如何,渝兒早做準備,終歸是沒有錯的。”

寧忠源很快打起了精神,他是一個不會輕易服輸的人,對於這一次的難關在心裡也有了計較,道:“如今我寧家該做兩手準備,一方面忠景備上好禮派人去總督府,就說我寧家願意獻給白銀二十萬兩,看能不能幫忙渡過難關。另一方面,渝兒這邊的準備可以加大扶持,忠義跟我也都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寧渝輕聲道:“如果只是二十萬兩倒也就算了,我就怕那滿丕打上湖廣商會的主意,這邊三叔作爲湖廣商會的總商,近期可以去尋找程總會長和各族的代表,將這件事情透個風,扯一扯這杆大旗,如果那滿丕顧忌影響,短時間內還不會對咱們寧家下手。”

“只是湖廣商會終究只能擋一時,我寧家想要安穩,怕依然不夠。”寧渝如今心情也有些沉重,大勢面前,一些小技巧確實沒什麼太多作用。

寧忠源沉吟了一會,突然轉換話題道:“忠景,如今渝兒大了,也該定親了,過段時間去問問程家的老人,願不願意撮合一樁好事,我要給渝兒提親!”

寧渝突然聽到這句話,有一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些瞠目結舌。

“定....定親?”

自己如今虛歲不過十七,就要定親?

可是寧渝卻沒有意料到的是,原本沉重的氛圍突然也變得輕鬆了起來,寧忠景緊鎖的眉頭也悄悄舒展開來,笑道:“沒錯,渝兒確實到了要成親的年紀,只是不知道二哥想要爲渝兒許配哪家的小姐?”

不知爲何,寧渝似乎並沒有特別反感這一決定,他並不奢望在這個年代,去追尋所謂虛無縹緲的愛情。很多東西,該現實一點還是要現實一點,如今家族突遭困境,自己成親似乎是一招不錯的棋。

只是在寧忠景詢問時,寧渝的腦海不由自主出現了崔家小女的面容。

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六十章 父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
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六十章 父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