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尋礦

隨着時間的流逝,學兵們已經全部抵達,最晚的一隻隊伍是壬字隊,晚了足足半刻鐘。

寧渝臉色平靜,道:“壬字隊何故晚到?”

一名少年從隊伍中踏步走出來,嚴肅的行了一個軍禮,臉上帶着羞愧,大聲道:“報告營座,壬字隊誤事,過在千秋,與他人無關!”

寧渝沉聲道:“寧千秋,該你擔的責,一分都不會少。先說說是什麼情況?”

寧千秋是寧渝的同宗兄弟,原本是三叔寧忠景的庶出子,比寧渝年歲小一歲,聰慧無比,二人從小便相熟,只是對這讀書深惡痛絕,素來不被寧忠景所喜。

上一次寧忠景安排人過來送物資時,寧千秋一塊跟了過來,然後見到雛鷹營所發生的一切,非要參與進來,於是寧千秋便安排他去了原本的壬隊,再後來不知道用了什麼手段,硬生生折服了這幫被寧渝練得心高氣傲的小子,做了壬隊的隊長。

寧千秋素來敬重寧渝,這下更是羞愧無比,低聲道:“稟告營座,我之前到過這裡,知道有一條小路,比現在這條路能近足足一刻鐘,便帶着兄弟們走了那條小路......”說到這裡便沒有再說下去。

“然後你走了一半,發現這條小路因爲之前下雨已經徹底被沖垮,已然不能通過,是嗎?“寧渝接過話頭,聲音依然很嚴厲。

“壬字隊聽令,這一個月雛鷹營的所有衛生清潔工作,皆由你隊執行!隊長寧千秋,抄寫營令十遍!”

寧千秋擡起頭,道:“營座,這一切都是我的錯,與我隊中兄弟無關。若要處罰,處罰我好了。”一旁的壬字隊隊員雖然都沒有說話,可是望着寧千秋的眼神,卻越發的柔和。

寧渝輕輕哼了一聲,道:“從入營之時,我就跟你們強調過,從今天開始,你們是一個整體,既然你們全隊誤時,自然是全隊處罰。”

“至於你,寧千秋,我知道你有幾分小聰明,可你要明白,爲將者,若是不懂天時,不明地理,貿然帶着隊伍莽撞行事,那叫愚蠢!你如今身上承擔的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心,你的任何舉動都會影響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寧千秋和壬隊隊員聽完後,一個個面有愧色,表示服從命令,便退了下去。

寧渝也不再過多糾纏,當場表揚了乙字隊,並且率先獎勵了雄鷹旗,這表示他們在後面的伙食裡會得到加倍獎勵,這一下子羨煞了在場的其他隊員。

許成樑和他所在的甲隊一臉的晦氣,他們其實僅僅比乙字隊慢了百步不到,卻錯失了良機。

看着臺上得意洋洋的董策,許成樑差點氣歪了鼻子,卻又無可奈何,只好在心裡默默爲下一次競爭做好準備。

待所有學員都吃過了隨身乾糧,並且完成休整以後,寧渝又從馬屁的包袱裡掏出了一塊石頭。

這石頭只有拳頭大小,上面白花花一片,隨後便在學員手中傳開了,許多人在觀察的時候,還在石頭上舔了一口,然後叫一聲好鹹,便又丟給了他人。

寧渝笑了笑,道:“這個可不是尋常石頭,這個是岩鹽,是包在石頭裡的鹽,我們尋常吃的鹽,就是從這石頭裡取出的。那麼爲了我們雛鷹營將來的發展,就需要大家一起來尋找,地點就在這部分山地裡。”

這番話卻說的大家一愣一愣的,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平日裡那麼精貴的鹽,白花花的,居然是從這種不起眼的石頭裡取出的,一個個驚歎道:“那這石頭得值多少錢!”

不過這些學兵畢竟都是些少年,心思純真,倒沒有其它的想法,便根據寧渝的吩咐,按隊劃分區域開始搜尋起來。

有人不管看到什麼石頭,都挖起來舔上一口,若是苦中帶鹹,便驚喜的留了下來,有人更是見到跟岩鹽差不多的石頭,就全都留了下來。

一直尋到快日落時,寧渝依然沒有從衆人的收穫裡找到岩鹽的蹤跡,不過也沒有過於失望,畢竟這也在意料之中,當即便打道回府。

就這樣,在之後的半個月裡,寧渝一直帶着學兵們四處戶外訓練,並進行尋找,將整個雲夢縣範圍幾乎都走了一大半。

在這期間訓練時,各隊的成績也得到了飛速的提高,而董策和許成樑二人更是你爭我奪,輪流佔據一二名。

營中其他學兵對這二人也十分佩服,將他們並稱爲虎狼,所謂的虎,是指許成樑,個性彪悍,又從小學武藝,一身橫練功夫營中無人能及,因此被稱之爲虎。

董策就是那匹陰狠的狼,除了對寧渝忠心不二以外,跟這營裡任何一個人都是不服輸,一旦咬住,便跟一條狼一般打死不鬆口。

這一日,寧渝帶着學兵們在雲夢縣南的一個小山頭尋找礦鹽,長時間一無所獲讓寧渝對自己的判斷都產生了懷疑。

學兵們也察覺到了寧渝目前的狀態,一個個在瘋狂的尋找着,幾乎人人見到一塊相似的石頭,都跟見到了寶貝一樣,撲過去去舔上一口。

就在衆人積極尋找之際,遠方的學兵似乎出現了騷亂,甚至有人舉着刺槍對着前方的人。

寧渝連忙趕過去,發現學兵們正跟十餘名穿着號衣的粗衣漢子對峙,稍微思索下,便猜到了這羣人的來歷,應該是駐守雲夢縣的綠營兵丁。

自滿清入關一來,八旗兵就很快的腐化了,原本的八旗勁旅已經不堪大用,因此後面消滅南明所用的官兵主力通常是降兵降將,寧家先祖便是原來的這些降兵降將,後來被改編成爲綠營。

隨着康熙即位以後,綠營的力量得到了一定的加強,成爲了撲滅三藩之亂的助理,並且逐漸擴充到了六十萬人左右。可如今天下太平,綠營兵丁也逐漸腐化,至少寧渝面前這幫如同叫花子一半的綠營兵丁,實在看不出什麼可戰之力。

“你們這些娃娃是從哪裡來的?莫不是想要造反作亂?”爲首的一名四十多歲的綠營兵嘬着牙花子,眼睛滴溜溜的轉動着。

此人名叫刁旺,原本是駐守漢口碼頭的綠營兵,每日裡盤剝過往商家,油水十足,小日子安逸無比。後來不知何故卻是得罪了上官,於是被趕到了這雲夢縣做了個小小的外委把總,手裡管着這十來個人。

由於刁旺是被人趕到這雲夢縣,因此最初還不敢爲非作歹,可是看着本地的千總把總一類肆意橫行,於是也漸漸放開手腳,常常在雲夢縣內外勒索過往行人,名爲官兵,實爲盜匪。

原本刁旺看到寧渝這羣人人多勢衆時,還不敢爲非作歹,可如今一看都是半大小子,卻起了輕視之心,想着好好敲詐盤剝一番。

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九十章 傷亡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七十八章 投降
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九十章 傷亡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七十八章 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