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家族產業

見到寧渝過來請安,老夫人心裡頭高興極了,她原本就十分疼愛這個孫子,如今孫子不僅長大成人,更是頗具孝心,不顧重病初愈的身子骨,給自己這個老太太在廟裡祈了三天福,簡直又心疼又滿意。

此時堂上除了老夫人,還有一名中年人坐在下首,含笑望着寧渝,正是寧渝的三叔寧忠景,他乃寧家老太公的第三個庶出子,從小便與嫡出的寧忠源親近,爲人忠厚勤勉,後來在老太爺的指示下,讓寧忠景負責整個家族的產業。

寧忠景此次回來是給老夫人稟告去年一年的家族產業的收入,而正好寧渝正好有幸過來,接觸到了寧家第一手財政資料。

寧忠景手裡捧着一本厚厚的冊子,念道:“......茲康熙五十七年,寧家名下有上田一千五百畝,中田五千畝,下田足足有三萬畝,得糧十萬石,另有商鋪三十八家,各類礦山八座,結銀二十五萬餘兩.....”

寧渝一邊聽着,一邊在心中思索,他自然知道所謂的上中下田爲何差異如此懸殊,因爲寧家作爲官宦人家,通過各種方式可以將上田登記爲中田和下田,來逃避賦稅,想必商鋪和礦山也有各種避稅的法子。

厚厚的名冊不一會就念完了,寧忠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後瞧見寧渝一副專心致志的模樣,便笑道:“渝兒可曾聽懂?”

寧渝恭聲道:“三叔,賬冊雖然枯燥無味,可是經三叔講過後,便好懂了許多。今日渝兒才明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道理。”一番話說的滴水不漏,卻是讓寧忠景又驚又喜。

要知道,在如今這個年代,僅僅是懂得如何看賬本就是一門了不得的學問,常常都是那些做掌櫃的不傳之秘,生存根本。當年寧忠景學習這方面知識時,也耗費了許多精力和時間。如今寧渝卻好似懂得七八分的樣子,自然讓寧忠景感到驚喜。

寧忠景笑道:“前段時間看渝兒還是一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如今病過一場卻是轉過彎來了,這家族產業可是家族根本,若是完全不懂以後可當不好這個家。”

老夫人道:“咳,這些雜事自然不需我這寶貝乖孫兒操心,去年乖孫府試高中,如今是正兒八經的童生,再過兩年寶貝乖孫就可以去參加科考了,回頭中個大大的進士,豈不比你這撥弄算盤的強?”一番話卻是說的寧忠景尷尬不已。

寧渝道:“祖母,叔叔說的也是正理,無論我能否得以中舉,可我畢竟是寧家嫡長孫,日後早晚會接過家業,若是對這家族產業一概不知,豈非糊塗?即使真的做官了,豈不會被手下那些貪財奴才給蠱惑了?當然,孫兒絕非枉費舉業,只是這二者並不衝突。”

見到寧渝給自己解圍,說的又有理有據,寧忠景連忙笑道:“母親,這渝兒說的也對,光是讀書容易讀成呆子。”

寧渝心想此時正好是個機會,便將自己受到圓慧所託之事說了出來,也幸好如今不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說話條理清晰,再加上前面的一番表演,此時的老夫人和寧忠景倒沒將他當成是小孩子看待,能夠認真的聽寧渝一一道來。

老夫人菩薩心腸,在聽到那些孩童的處境時,心裡早已是柔軟了一大片,連忙道:“乖孫兒倒是心地純良,此事老身自無不可,所需一切錢糧可找你三叔撥用,這部分支出就記在我的賬上好了。”

寧家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賬本,上面不光有自己的家族產業收入,還有一應的所用支出,而老夫人年年的收入頗豐,再加上晚輩孝敬,這部分錢糧確實不算什麼。

不過寧忠景考慮的卻不是這方面,他的想法與寧渝相同,那就是要把人用到合適的地方,道:“渝兒,這番事情你無需擔憂,如今家族產業正在逐漸擴大,後面所需人手也不少,可以先讓他們跟着學,總有口飯吃。”

這番話倒是與管家周福一致,若是原先寧渝也就答應了,不過現在的他卻別有一番考慮。

寧渝稍微斟酌了一下,道:“多謝祖母和三叔的恩典,不過渝兒倒是有另外一番打算。那就是渝兒想把雲夢的莊子重新歸置起來,準備以這些孩童爲主,教導培育他們,他們都是孤兒,無依無靠,日後必當死忠於我寧家,將來想必也是助力。至於錢財方面,前期我可將自己賬上所有錢財都拿出來,後面等發展起來,就無需擔心了。”

還未等老夫人開口,寧忠景便搶先道:“渝兒你有何打算?要知道,那雲夢縣雖然離這裡不過五六十里地,可畢竟歸屬於德安府,而我寧家主要勢力還是在漢陽府。”

寧渝作爲前世穿越人士,自然知道雲夢是一塊多麼好的土地。此地早在春秋時期時期就已經建起了一座楚王城,當時吳楚征戰,楚平王令子昭王築此城,而後數千年時間裡,盡顯人物風流。

不過真正吸引到寧渝的原因,是因爲鹽,這種看似不起眼,卻在如今這個時代堪稱聚寶盆的東西。

在後世探明,雲夢縣的井鹽儲存量有兩百八十多億噸,素來享有“鹽海”的美譽。可是在如今這個年代,雲夢的鹽礦還沒有被人大規模開採,湖廣行省更是歷來被被視爲缺鹽地區,用鹽主要靠調入淮鹽、川鹽等來滿足。

一直到咸豐年間,時任湖廣總督張亮基纔派人在應城及雲夢等地勘驗,並開始熬製礦鹽,“應鹽”至此發軔。寧渝相信,若是在這個年代就將雲夢的井鹽利用起來,整個寧家的實力將會得到天翻地覆的變化。

想到這裡,寧渝便道:“三叔,在我下山之前,曾與圓慧大師請教過,當時大師跟我說過一個天大的機密,那就是在雲夢似乎有井鹽,只是具體位置卻不清楚,因此我打算帶着這些孩童在雲夢莊子裡先住着,一方面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尋找這井鹽蹤跡。”這番話倒是說的半真半假。

“井鹽?你可沒有哄騙你三叔?此事可萬萬不能開玩笑!”儘管寧渝說的不清不楚,可是寧忠景依然被鹽這個字刺激到了。

什麼是鹽?那就是藏在地裡等人來挖的錢!甚至在亂世時期,鹽比錢更珍貴,屬於國家戰略資源!

如今,寧家居然有機會能獲得一個井鹽的礦,這可不是一件非同尋常的小事!比起寧家的那些商鋪重要多了,楚地本來就缺鹽,川鹽和淮鹽運到漢口價格不知漲了幾番,餵飽了多少鹽販子!

寧渝不爲所動,道:“三叔且不要着急,此事還需小侄進一步查驗,正好順着這個由頭,也不會引人注意,如有所得,小侄必然會通知族裡。”

老夫人聽了半晌,卻是年紀大了,有些迷糊,也不多問,只是拉着叔侄二人一起吃了個飯。

飯後寧忠景也不再多留,拿着賬本就去漢陽城尋二哥寧忠源了,一來寧忠源作爲族長,理應知曉去年寧家的收支情況,二來就是因爲寧渝所言井鹽之事,需要同寧忠源商量一番。

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十章 尋礦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一百章 年關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五十七章 拿下
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十章 尋礦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一百章 年關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五十七章 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