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

康熙六十年五月初旬,天下各方均陷入了動亂之中,而原本應該是暴風眼中心的武昌,卻反而有幾分安寧的感覺,百姓們的生活也逐漸進入了正軌,特別是在復漢軍以工代賑的政策下,很多老百姓都在閒暇時幫着復漢軍做工。

當那些辛勞的百姓,知道自己正在建造的這片工地,不是給大都督住的宮殿,而是用來給人讀書的大學堂時,人人心裡的幹勁似乎也更足了幾分。這可是建學堂啊,放在過去那都是積累陰德的大好事!

正值午時歇息時,幾名長期在工地上賺汗水錢的漢子,正在搭好的涼棚下乘涼飲茶,茶也是復漢軍提供的,裡面加了些許解暑散熱的藥材,雖然分量並不是很多,可是在這個天氣裡,喝在人心裡涼颼颼的,別提多舒適了。

“嗨,你們知道嗎?少將軍又出去打仗啦!”一名剪了辮子的漢子,正一臉神秘兮兮的說道,打仗這種話題,在工人裡面是最受歡迎的,果不其然,當下其他人便圍成一圈,等着漢子給大家講講。

那漢子卻是端起茶壺美滋滋喝上一口,這才神秘說道:“我那老舅的兒子,原先在漢陽營裡當兵,後來他因爲各方面表現不錯,進了少帥軍,這才知道這個消息的。”

所謂的少帥軍,其實就是很多外面不知情的人對第一師的稱呼,因爲從最開始寧渝率兵出征一來,便是帶的第一師的人馬,打下了大冶和黃州府,後來也是帶着一師的人馬,把王文煥和恆瑞給打垮了,這支立下了赫赫有名的軍隊,也被人稱爲少帥軍。

一旁圍觀的人心裡有些不耐,急忙道:“你倒是快說呀,這下可被你給急的!”

漢子嘿嘿一笑,“哎,你們這着的什麼急,我只知道,這回少帥軍可是南下了,嘿,到時候把那幫清狗子打得有來無回!”

......................................................................................................................................................

湖北蒲圻,在過去又被稱爲赤壁,震動天下的赤壁之戰便在此地展開,乃湘鄂兩省的邊緣重鎮,北有武昌,南有嶽州,越江而過爲荊州,三處以蒲圻爲叉點,因此在如今的復漢軍戰略部署當中,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地位。

寧渝帶着一行護衛,來到了赤壁古戰場,這個地方嚴格來說,在古代就可以被稱爲旅遊景點了,杜牧就曾來此憑弔過赤壁古戰場,而寧渝如今馬上就要南下大戰,心情同樣也有幾分複雜。

在寧渝的規劃當中,打下嶽州不是重點,而是在之後將會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外線作戰,才能將清軍的目光吸引過來,減輕內線武昌的壓力。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目前的嶽州集結的兩萬清軍,基本上就是湖南最後那點清軍了,畢竟湖廣的重心一直在湖北,因此湖南的清軍數量向來不是很多,可是這樣一來反而會畢竟難辦,問題還是攻城。

在數量上,寧渝的兵力始終都非常有限,因此他也一直都避免進行傷亡慘重的攻城戰,而之前利用火藥開城的方法,清軍如今已經有了防備,再加上寧渝這一次攜帶的軍資火藥有限,還需要爲之後的戰鬥而準備,因此並不能肆意使用。

崔姒並沒有待在武昌,而是一同隨軍,這也是她本人所要求的,平日裡就做男子文士打扮,幫助寧渝處理軍務,寧渝內心裡也有些不捨得剛一成親,就離開嬌妻,因此便默許了這種行爲,如今崔姒便隨同寧渝,一同來到了這赤壁古戰場。

“曹操當年拿下荊州之後,明明是可以緩一緩,先將荊州給鞏固起來,多加訓練水師,再發起南征,到那時縱使孫劉聯手,也難以抵擋。你可知他爲何如何倉促?”寧渝一邊望着古戰場的景色,一邊對着崔姒說道。

崔姒也是熟讀過史書的,這些典故她自然清楚無比,輕聲道:“他應該是覺得自己已經老了,再不打就沒機會了吧。”

“是啊,曹操發起南征時已經五十有三了,牙齒日益鬆動,恐怕他也想早日結束這亂世。”

寧渝悠悠嘆息,望向了北方,苦笑道:“如今我們正面對的康熙,已經六十有七了,無論怎麼說怕也是沒兩年好活了。他心裡着急,他一定會來的。”

一個沒有多少日子可活的皇帝,在臨死前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將帝國的叛亂者,一個個給消滅掉。可是讓寧渝感覺有些心塞的是,他現在想找個劉備這樣的同盟,都很難找到,只能依靠自己,來硬拼即將到來的清廷大軍。

對於寧渝而言,他前一段時間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了第一師的身上,這隻所謂少帥軍,在外人看來威名赫赫,可是在寧渝眼裡,卻依然不合格,問題還有很多,他如果只是這麼帶着人上戰場,很容易出現問題。

原先的第一師是由一部分雛鷹營的精銳,再加上一部分的漢陽營老兵混合而成,而後不斷的擴軍整編,讓第一師的一萬人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沒有怎麼打過仗的新兵,還有三成是打過王文煥的兵,剩餘的兩成不到纔是血火裡鍛煉出來的老兵。

寧渝明白,這一次戰爭當中,第一師需要肩負的任務有很多,並不僅僅只是打下嶽州局完了,因此對於新兵的整編訓練工作,必須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否則打起仗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不過寧渝好歹也有了多次的整編經驗,目前的第一師合計一萬餘人,一共分爲了四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團,步兵團每團兩千人,裝備的全都是雷式燧發槍,每人還配備了兩顆手榴彈,再加上各團屬炮兵,可以保證每個團都能單獨進行作戰。

針對火力補充這方面,寧渝在一師的編制下設立了一個獨立炮團,合計一千五百人,分爲三個營,分別是一個輕炮營、一個重炮營和一個擲彈營。輕炮營裝備了二十四門六斤雷式炮和十二門八斤雷式炮,至於重炮營則裝備了十二門八斤雷式炮和十二門十二斤雷式炮,合計六十門不同口徑的火炮。

至於擲彈營則選取了全軍臂力極強的一羣人組成,每日裡只訓練拋彈,而且人人穿着甲還配着長刀,在戰時將會頂在最前面,等手裡的手榴彈用完後,就會持刀衝殺到最前沿了。

除此之外,寧渝還組建了一個親衛營,這個親衛營基本上都是由老兵精銳和一部分寧家家生子構成,對寧渝忠心耿耿,也可以說是整個師的尖刀部隊,整個營特別是在白刃格鬥方面,堪稱整個復漢軍的第一。

這一點也是因爲,對於親衛營而言,真正需要上戰場的時候,往往就是戰鬥絞殺最激烈的時候,需要一錘定音,因此根本來不及利用槍械,而這一點也決定了,親衛營將會是整個師傷亡最爲慘重的部隊。

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四十章 出鞘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
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四十章 出鞘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