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給楊朱正名

柳淳的反殺,堪稱經典,他先是看似莽撞,去祭奠郭守敬,然後提出楊朱。讓文官們誤以爲機會來了,他們果斷出擊,痛打楊朱,甚至信心十足,能逼着朱元璋,殺了柳淳,剪除這個離經叛道,胡言亂語的小傢伙。

可看起來完全處於下風,蒿草一般的柳淳,卻是頭角猙獰的可怕殺手,高明的獵人,他耐心等着文官進入了陷阱,然後才果斷出擊。

要說起來,文官最大的弱點,就是表裡不一。

他們嘴裡說的是仁義禮智,但該享受的特權,半點不少,爲了自己爭取利益,也沒有手軟過。

所以誰都可以批評楊朱,唯獨他們,會讓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尷尬之中。

這也就是不學邏輯學的致命問題,沒有嚴密的邏輯,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在這種針鋒相對的辯論中,非常容易吃虧。

這不,哪怕貴爲吏部天官的詹徽,也被柳淳打得節節敗退。

“到底誰是楊朱的門徒?到底誰佔了朝廷的便宜?又是誰不願意拔一毛以利天下?方纔諸位大人侃侃而談,口若懸河,說得頭頭是道,現在怎麼沒人能給下官解惑了?你們只要能說服下官,下官當然任憑處置,可若是不行,我也沒有別的要求,我想請你們給郭守敬上一炷香,不是拜他,而是拜科學,承認我們科學一脈,也是正統學問,如何?”

“柳淳!你不要欺人太甚!”

詹徽再一次咆哮起來,沒法子,他不出來不行了。

不久之前,皇宮塌陷,柳淳就坑了所有文官一次,詹徽曾經跟柳淳交手過。只不過當時詹徽沒把柳淳當回事,覺得他是個小輩,偶爾檢點便宜,沒什麼了不起。

可這次再度交手,他領教了柳淳的厲害,他完全掌握了主動,現在不管怎麼說,都會陷入他的陷阱當中,着實非常困難,但是又不能不反擊。

“柳淳,本官講了,那些優待乃是天子的仁慈之心,身爲臣子,食君之祿,報君之恩。固然朝中有些貪官污吏,歷年來,陛下也斬殺了許多奸佞。但大多數官員還都是好的,也沒有幾個是錦衣玉食的。你若是不信,可以去百官的家中瞧瞧。自古以來,君王養士,士人以命報國,理所當然。老夫實在是無法苟同,難道按照你的意思,官吏和百姓,應當完全相同了,那又如何區分士農工商?”

柳淳輕笑,他還真希望如此,官紳一體納糧,那纔是好事情呢!

不過柳淳也知道,飯要一口一口吃,他現在要做的是先把腳步穩住,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發起攻擊。

“天官大人果然高見,下官受益匪淺。過去我一直覺得,百官士人受到的優待已經夠豐厚了,可聽天官大人一講,才知道,或許陛下該給的更多,纔好能真心報國!”

“柳淳!”詹徽氣得鬍鬚翹起,怒吼道:“你爲何一再曲解老夫的話?你,你簡直不可理喻!”

柳淳突然大笑,“詹尚書,你說我曲解你的話,你氣得不行,那你們曲解別人的話,又該怎麼說?”

詹徽怒道:“老夫何曾曲解別人的話,你給我說明白!”

“說就說,例子不就在眼前嗎!”柳淳哼道:“楊朱的原話是什麼,諸位大人不會不清楚吧?‘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以諸位大人的高才,不會覺得這話是一毛不拔的意思吧?”

柳淳轉身,衝着朱元璋拱手,“陛下,臣斗膽懇請陛下,給楊朱的這句話,做一個註解!”

朱元璋吸了口氣,笑罵道:“柳淳,你真是越來越膽大包天了,”老朱嘴上這麼說,還是站了起來,緩緩道:“楊朱還有一句話,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楊朱之道,雖未必合乎孔孟之學,但也不是一毛不拔可以簡單囊括。”

楊朱和墨子,作爲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兩大思想流派,如果僅僅講自私自利,一毛不拔,世人會相信他講的話嗎?

作爲一個有思想深度的人,會這麼淺薄無知嗎?

楊朱的意思,是兩個方面,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不能要求他們爲了天下犧牲太多,換句話說,就是不能無限度的盤剝百姓,要尊重百姓的利益。

另外一個層面,對於上位者,天下大利擺在眼前,可以肆意拿取,奉養一人,這時候身爲上位者,也該約束自己,不去傷害百姓。

在戰國的亂世,各國不停徵伐,幾乎每天都在打仗,老百姓被逼着奉獻糧食,拿起武器,出生入死,朝不保夕。

楊朱是面對這個現實,提出他的主張,老百姓不用損失利益,不拔一毛,也不用爲了大局,爲了天下,做出犧牲,每個人都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天下不就太平了嗎!

朱元璋又補充了一句楊朱的觀點,說得就更明白了,楊朱講的是“貴己”,換句話講,有點以人爲本的意思,就是說讓每個人都過得好,天下才會更好。

從某個角度來看,楊朱的立意更加深遠,也更加理想主義。

奈何像很多學派一樣,不斷被曲解。

比如人家老子將無爲而無不爲,其實重點落在無不爲上面,或者說,先無所不爲,然後才能無爲。

結果呢,就被簡化成無爲而治,和老子真正的意思,大相徑庭。

試想一下,一個前所未有的亂世,有人告訴你,什麼都不用做,天下就會變好起來。誰會相信啊?

只會把這種話當成瘋言瘋語,而不會奉爲圭臬,更沒法從中學到智慧。

楊朱學派最大的悲哀,就是讓儒家不斷打壓,使得完整的學說支離破碎,直接淹沒在汪洋大海之中。

說來諷刺,多虧了孟子罵了楊朱一句,後代儒生沒有把亞聖罵人的話刪去,纔給了人們一窺楊朱學問的可能。

柳淳在朱元璋講完之後,忙道:“陛下睿智博學,臣以爲,楊朱所講貴己,其實與愛民,與仁政,是完全相同的。譬如說,陛下登基以來,與民休養生息,均田地,富百姓。不許貪官污吏,欺壓民衆。二十餘年的勵精圖治,纔有今天的物阜民豐,安居樂業。這不正是楊朱所講‘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臣聽聞陛下在宮中親自耕種,連小米都不忍取之百姓。如此賢君,假如楊朱在世,必定會涕淚橫流,稱頌聖明天子啊!”

什麼叫拍馬屁,柳淳這就是毫不掩飾地拍!

朱元璋心中的怒火已經消去了大半,甚至有那麼一點欣喜了。

他把郭守敬弄到孔廟,就是爲了牽制文官,噁心文官。

可萬萬沒想到,柳淳不但超額完成任務,還針鋒相對,反而置文官於尷尬的位置上。

官紳一體納糧,再度均田,加徵商稅……這都是非常刺激的建議,老朱彷彿又看到了金山銀山,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拿到手?

“柳淳,楊朱講貴己,不以天下奉養一人,可你卻建議朕,官紳一體納糧,這又是何道理?莫非你自己背叛了先賢?”

“啓奏陛下,臣說過,我們學派來自楊朱,卻和楊朱並不一樣,所謂推陳出新。楊朱所講,下不犧牲,上不索取,百姓安居樂業,根本是不可能。偌大的天下,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點臣是很認同儒家先賢的觀點,天下之財,自有定數,朝廷多取,百姓就少取。而朝廷的花銷,也是有定數的,從百姓身上多取,就從士紳富商身上少取。若是能多取官紳富商的錢財稅賦,百姓的負擔就輕了許多!“

這幫人聽柳淳說話,簡直要吐血了,小子,你他孃的怎麼又變成儒家了?我們不要啊!

第527章 壞傢伙們都來了第490章 小心眼的師父第187章 活得最明白的人第113章 有土才真豪第325章 皇明祖訓第654章 爲什麼倒黴的總是當官的第543章 永樂第336章 戰鼓響起第320章 削藩的開始第94章 纏足之風第323章 朱棣的起手式第580章 重新執掌錦衣衛第521章 豈不美哉第818章 商業奇才第251章 好父親朱元璋第414章 藩王皆反第324章 收穫的時刻第623章 金殿問罪第842章 千古一帝的胸懷第390章 請柳公出山第831章 後繼有人的武夫們第867章 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之前第680章 誅九族不過分吧?第751章 我是輔國公的親戚第375章 老朱醒了第739章 君臣聯手忽悠人第51章 坑人不淺的方孝孺第671章 錦衣無敵第353章 大家一起來發財第43章 女人當男人用第162章 拉個王爺當打手第870章 朱高熾的祥瑞第172章 朕的內帑有希望了第806章 八大錢莊第830章 大火第386章 戰第576章 來自臣子的報答第413章 德不配位第724章 殺戮不留情第330章 略感失望的朱元璋第463章 朕躬有罪第788章 兩所頂尖兒學府第538章 爲燕王賀第187章 活得最明白的人第225章 死諫第835章 朕爲將士擂戰鼓第716章 奇葩父子倆第296章 大義滅親第766章 士大夫的新出路第404章 一個人的爲師之道第516章 山東軍圖覆滅第644章 國法尊嚴第630章 微笑着面對它第450章 六王齊聚第468章 廢立天子的打算第587章 必勝無疑的戰鬥第295章 求上門第404章 一個人的爲師之道第797章 不就是花錢嗎!第62章 我學習,我快樂第648章 祠堂就是刑堂第356章 跟柳淳混有前途第141章 朱元璋的存款體驗第953章 收復西域第487章 柳淳,我輸了第472章 天牢裡的勇士第240章 六元要涼了第268章 藍新月大戰敏敏特穆爾第600章 朱棣有錢了第282章 老朱也有稿費了第815章 修路人選第879章 爭着做柳家女婿第472章 天牢裡的勇士第158章 朱棣來了第811章 血染應天第430章 猛士平安入甕第642章 老頑固何其多第414章 藩王皆反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249章 貶太子,升柳淳第467章 湯和留下的秘密第56章 方孝孺捱打了第425章 橫行巴蜀第186章 錦衣之王第574章 怒斥諸將第71章 淮西勳貴第501章 兩個坑爹的兒子第653章 皇家身價第一人第482章 英雄來自民間第340章 易儲的念頭第13章 做一個耕田的人第831章 後繼有人的武夫們第479章 朱小二的心思第248章 朱標的疑問第501章 兩個坑爹的兒子第765章 會元都叛變了第131章 來自徐輝祖的感謝第19章 朱高熾的孝心第176章 該給柳淳點甜頭了第80章 從天而降的烏紗帽
第527章 壞傢伙們都來了第490章 小心眼的師父第187章 活得最明白的人第113章 有土才真豪第325章 皇明祖訓第654章 爲什麼倒黴的總是當官的第543章 永樂第336章 戰鼓響起第320章 削藩的開始第94章 纏足之風第323章 朱棣的起手式第580章 重新執掌錦衣衛第521章 豈不美哉第818章 商業奇才第251章 好父親朱元璋第414章 藩王皆反第324章 收穫的時刻第623章 金殿問罪第842章 千古一帝的胸懷第390章 請柳公出山第831章 後繼有人的武夫們第867章 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之前第680章 誅九族不過分吧?第751章 我是輔國公的親戚第375章 老朱醒了第739章 君臣聯手忽悠人第51章 坑人不淺的方孝孺第671章 錦衣無敵第353章 大家一起來發財第43章 女人當男人用第162章 拉個王爺當打手第870章 朱高熾的祥瑞第172章 朕的內帑有希望了第806章 八大錢莊第830章 大火第386章 戰第576章 來自臣子的報答第413章 德不配位第724章 殺戮不留情第330章 略感失望的朱元璋第463章 朕躬有罪第788章 兩所頂尖兒學府第538章 爲燕王賀第187章 活得最明白的人第225章 死諫第835章 朕爲將士擂戰鼓第716章 奇葩父子倆第296章 大義滅親第766章 士大夫的新出路第404章 一個人的爲師之道第516章 山東軍圖覆滅第644章 國法尊嚴第630章 微笑着面對它第450章 六王齊聚第468章 廢立天子的打算第587章 必勝無疑的戰鬥第295章 求上門第404章 一個人的爲師之道第797章 不就是花錢嗎!第62章 我學習,我快樂第648章 祠堂就是刑堂第356章 跟柳淳混有前途第141章 朱元璋的存款體驗第953章 收復西域第487章 柳淳,我輸了第472章 天牢裡的勇士第240章 六元要涼了第268章 藍新月大戰敏敏特穆爾第600章 朱棣有錢了第282章 老朱也有稿費了第815章 修路人選第879章 爭着做柳家女婿第472章 天牢裡的勇士第158章 朱棣來了第811章 血染應天第430章 猛士平安入甕第642章 老頑固何其多第414章 藩王皆反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249章 貶太子,升柳淳第467章 湯和留下的秘密第56章 方孝孺捱打了第425章 橫行巴蜀第186章 錦衣之王第574章 怒斥諸將第71章 淮西勳貴第501章 兩個坑爹的兒子第653章 皇家身價第一人第482章 英雄來自民間第340章 易儲的念頭第13章 做一個耕田的人第831章 後繼有人的武夫們第479章 朱小二的心思第248章 朱標的疑問第501章 兩個坑爹的兒子第765章 會元都叛變了第131章 來自徐輝祖的感謝第19章 朱高熾的孝心第176章 該給柳淳點甜頭了第80章 從天而降的烏紗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