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收穫的時刻

朱高熾成了燕王世子,而且還得到了賞賜,很豐厚的賞賜,是老朱給的。在離京之前,老朱把朱高熾叫進了宮裡,祖孫聊了很長時間。

然後朱高熾就帶着老朱賞的兩船禮物,返回了北平。

沒人知道他們具體談了什麼,但是據老太監透露出的風聲,朱元璋在孫兒離去之後,曾喃喃自語,說他真像朱標啊!

這一點柳淳倒是不否認,的確,朱高熾秉性敦厚,仁慈又不乏睿智,除了長得太肥之外,活脫又一個懿文太子。

朱元璋說這話什麼意思?

是不是皇帝陛下後悔了……柳淳沒有胡亂猜測,他太清楚了,在這個關頭,陰謀詭計是不頂用的,必須拿出真正的東西。

假如老朱真的有心易儲,那就是最好不過了。

即便朱元璋不捨得,柳淳也有自己的思路……他現在就想全力以赴,推動變法,讓變法的好處顯露出來,真正深入人心。

到時候只有真正支持變法的人,才能成爲帝國的主人。

因此柳淳把功夫放在了夏糧上面,之前他跟朱元璋諫言糧長之弊,老朱思量之後,挑出了一些州縣,暫時廢除糧長,交由官府統一徵收,其餘依舊由糧長負責。

老朱也想看看,到底是他的想法對,還是柳淳說的有道理。

這是一場很重要的競爭,在戶部那邊,尚書鬱新,已經下令,給各地糧長去了公文勘合,告訴他們,務必要按時將糧食解送京城。

而且他還特意囑咐鬱家,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將稅糧送到太倉,一定要準時,要足量!

糧長之制,雖然有弊端,但對於一些家族來說,卻是一條登天之梯,這次只要贏了,證明柳淳是胡說八道,鬱家子弟表現好,一定會得到重用,但願老天保佑吧!

戶部如此,其餘各部官員,反對變法的人,都會傳出消息,囑咐鄉里,告訴他們,今年關係重大,絕對不許懈怠,不許敷衍。

“這幫人都動起來了!”

龍鐔冷哼道:“師父放心,弟子們絕對不會給師父丟臉!”

柳淳嚴肅道:“你們畢竟爲官年頭太少,道行也淺,別覺得自己了不起了,要懷着一顆敬畏之心,才能把事情做好,懂嗎?”

這番話說的,有些師父的樣子,龍鐔忙點頭。

可荀順慶就耿直多了,“師父,從一開始就錯了,他們越努力,只會錯得越離譜!”

柳淳輕笑,“何以見得?”

“師父,這不是明擺着嗎!”荀順慶悶聲道:“夏稅徵收夏稅曰米麥,曰錢鈔,曰絹,也就是說,要收三樣,包括糧食,錢幣和絹帛,前兩樣不說了,光是絹這一樣,就能分成多少種!曰絲綿並荒絲,曰稅絲,曰絲綿折絹,曰稅絲折絹,曰本色絲,曰農桑絲折絹,曰人丁絲折絹,曰改科絹,曰棉花折布,曰苧布,曰土苧,曰紅花,曰麻布……”荀順慶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跟相聲的貫口似的,十分流利,可見他是真的下了功夫。

他所說的,就是食物稅收的麻煩之處。

柳淳記得,上輩子有個著名的爭論公案,就是宋朝的收入,爲了證明宋代的富庶,很多人都大肆吹噓一億六千萬的數字,可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一億六千萬的單位,是完全不同的,裡面包括代表錢幣的貫,代表糧食的石,代表布帛的匹等等……那些吹噓宋代富庶的人,多半小學數學都不及格,因爲他們不知道,不同的單位,是不能相加的。

而且有趣的是,還有一批人在討論明代歲入的時候,又會自動忽略石,匹一類不同的單位,僅僅保留代表白銀的兩。

結果就是明代歲入僅有幾百萬兩,相比起“繁榮發達”的宋代,連個零頭都不如,又得出大明極端落後的結論。

誠然,明代的稅制存在問題,有很多稅被地方截留了,但一個偌大的明朝,又怎麼會只有那麼一點錢?

稍微動點腦子都知道,真的那麼少,明朝早就亡國了。

柳淳跟弟子們,不需要討論大明的稅收到底有多少,他們關心的是怎麼才能把稅穩妥快速地收上來。

“師父,地方統一徵稅之後,我們就可以統一標準,比如把糧食都用稻米計算,絲、絹、綢、緞、麻、布……這些我們也可以簡化成一種,或者兩種,這樣統一了標準,交入太倉之後,調撥使用,就會方便多了。”

柳淳聽完,頻頻點頭,“說得好,在實物稅還是主體的情況下,簡化納稅的種類,的確能方便不少,你們用心了。”

龍鐔道:“還是師父教導的好,一個萬石的糧區,是萬萬沒法進行調配簡化的,弟子們信心就在於此!而且弟子們還根據師父的教導,研究了最優的運輸線路,會想盡辦法,節約路上的消耗。”

荀順慶也道:“沒錯,師父說過,學好算學,什麼都不怕!”

柳淳滿意微笑,“行,我總算沒白費心思……瞧你們倆瘦的跟鬼似的,臨別之前,爲師請你們吃火鍋,羊肉的,給你們貼點膘,回頭好有精神頭做事情。”

柳淳假假的也是二品大員,但他跟門生弟子,包括普通人,相處起來,都十分自然隨意。師徒三個,能爲了一塊羊肉,你爭我搶,渾然不覺。

或許就是如此,才賦予了柳淳門下接地氣的樸實作風。

對於這場較量,柳淳已經沒有什麼擔憂了。

只要不被黑,贏家一定是變法派!

而就在柳淳等着結果的時候,一個令人震撼的消息從北平傳來,率先完成夏稅徵收的居然是最北邊的北平!

這下子可把所有人都炸暈了。

怎麼回事?

別是弄錯了吧?

北平?

那不是荒蠻之地嗎?每年都要從內地調撥糧食,雖然在柳淳的折騰之下,北方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人們的偏見依舊沒法改變。

而且當人們看到了這一次的數據,那是越發驚駭了!

北平,遼東,大寧,三處貢獻糧食,一百二十萬石。

不算很多,一個蘇州府,就要繳納二百一十萬石,相比之下,這三處還是很可憐的。不過也別太小瞧了,因爲蘇州的稅賦太重,沒有可比性。一百二十萬石,正好跟浙江相同。

三鎮頂一省,也算不錯了。

等等!

這三鎮有多少人?

加起來有五百萬嗎?只怕連浙江的一半人口也沒有,哪來的這麼多稅糧?

再往後看,嚇人的還在後面!

各種商稅,總計達到了驚人的五百五十萬貫!

什麼?

全國的鹽稅加起來,也剛剛七百萬出頭!這三地的商稅,就快趕上鹽稅了。

開什麼玩笑啊?

很多人都想立刻上書,彈劾朱棣做假。

就連老朱都坐不住龍椅了,他第一時間,把柳淳叫到了宮裡。

“你小子給朕說說,燕王的呈報,是真是假?”

柳淳輕笑道:“陛下,莫非您也不信,能有這麼多的稅收?”

朱元璋賞他一個大白眼,“別說朕了,你問問滿朝文武,有幾個人相信?”

柳淳依舊不慌不忙,輕笑道:“陛下,莫非忘了,從今年開始,北平,大寧,遼東的等地的商屯,作坊,陸續結束了免稅免賦的時期,臣只能說,這還算少的,到了明年,後年,或許會更多!”

柳淳可沒有撒謊,商屯,軍屯,作坊,都是在洪武二十年之後,陸續建立起來的……按照大明朝的規定,開荒的前五年,可以免賦,朝廷甚至會免費給予種子和農具,等到五年之後,再徵收田賦。

一轉眼,五年的功夫,已經到了。

柳淳當初所做的一切,到了收穫的時候了。

朱元璋看着北平的呈報,再看看其他各省的,眉頭漸漸皺起,老皇帝只有一個疑問,“這要是都變法成功了,朝廷能增加多少稅收啊?”

第733章 平叛之後第171章 老朱眼裡的傻瓜第272章 變法不能停第223章 大家一起去挖坑第303章 錦衣衛復出的第一個倒黴蛋第642章 老頑固何其多第80章 從天而降的烏紗帽第509章 山東百姓的怒吼第777章 一起坐車一起飛第744章 輔國公被冤枉了第563章 朱棣也私訪第546章 自投羅網的接盤俠第252章 藍玉的禮物第116章 一羣人渣的首領第727章 錦衣衛的復仇第755章 亂糟糟的遼王府第742章 不考進士考交大第20章 吃是戰鬥力的保證第232章 發揚光大郭氏之學第26章 獨挑重擔的朱棣第446章 老臣風骨第678章 抓捕開始了第675章 擡棺出戰第640章 焚燬海圖的秘密第695章 太子背叛了我們第58章 打動老朱的方案第885章 刺殺第358章 一時忽悠一時爽,一直忽悠一直爽第876章 人口過億第459章 藍玉的新任務第274章 道衍的手段第806章 八大錢莊第390章 請柳公出山第8章 朋友第805章 填滿大牢第246章 一把火第141章 朱元璋的存款體驗第681章 柳淳和朱棣的兩開花第139章 始於顏值,陷於勇氣第896章 于謙二進宮了第260章 爭相拜師第146章 婚禮和壽禮第647章 狗一樣的練子寧第180章 你們震動龍脈了第119章 最後一個犯人第204章 又捱罵了第583章 捅破天第814章 這有個超大工程第897章 被臭雞蛋淹沒的御史們第488章 臭弟弟不聽話第696章 將門子弟遭難了第606章 大家都說該殺第279章 六親不認的朱元璋第748章 爲了填飽肚子而奮鬥第130章 會審徐輝祖第668章 我不怕死的第370章 嚇死個人第129章 謝謝老闆第882章 這丫頭朕不敢要了第802章 不服者,死!第642章 老頑固何其多第822章 我是大明國公,我只求一死第194章 被罵也是幸福第475章 厲害了,李景隆第286章 不會讓人失望的洪武大帝第574章 怒斥諸將第739章 君臣聯手忽悠人第45章 都是給我打工的第608章 永樂元年的大成就第954章 在天竺的幸福生活第569章 朱棣又輸了第424章 吾輩必死於腐儒之手第954章 在天竺的幸福生活第619章 百官要重新上學了第392章 死了也不消停第765章 會元都叛變了第105章 鬧不起來的大案第474章 南軍譁變了第78章 賺錢即王道第778章 爾等辱罵先帝第398章 以筆爲刀第164章 刑部不行啊第452章 罪己詔第50章 朱老四的剋星第405章 朱棣的初心第620章 火燒向大理寺第188章 號令八方的玉貔貅第140章 第一張金卡第592章 又是生財的路子第458章 小團圓第267章 又當了欽差第551章 朕要封聖第639章 邪惡的地球儀第186章 錦衣之王第728章 朕躬有罪第565章 天價一刀第555章 驚世著作第440章 西南、西北連成一片了第358章 一時忽悠一時爽,一直忽悠一直爽第783章 大明不是華夏矣!
第733章 平叛之後第171章 老朱眼裡的傻瓜第272章 變法不能停第223章 大家一起去挖坑第303章 錦衣衛復出的第一個倒黴蛋第642章 老頑固何其多第80章 從天而降的烏紗帽第509章 山東百姓的怒吼第777章 一起坐車一起飛第744章 輔國公被冤枉了第563章 朱棣也私訪第546章 自投羅網的接盤俠第252章 藍玉的禮物第116章 一羣人渣的首領第727章 錦衣衛的復仇第755章 亂糟糟的遼王府第742章 不考進士考交大第20章 吃是戰鬥力的保證第232章 發揚光大郭氏之學第26章 獨挑重擔的朱棣第446章 老臣風骨第678章 抓捕開始了第675章 擡棺出戰第640章 焚燬海圖的秘密第695章 太子背叛了我們第58章 打動老朱的方案第885章 刺殺第358章 一時忽悠一時爽,一直忽悠一直爽第876章 人口過億第459章 藍玉的新任務第274章 道衍的手段第806章 八大錢莊第390章 請柳公出山第8章 朋友第805章 填滿大牢第246章 一把火第141章 朱元璋的存款體驗第681章 柳淳和朱棣的兩開花第139章 始於顏值,陷於勇氣第896章 于謙二進宮了第260章 爭相拜師第146章 婚禮和壽禮第647章 狗一樣的練子寧第180章 你們震動龍脈了第119章 最後一個犯人第204章 又捱罵了第583章 捅破天第814章 這有個超大工程第897章 被臭雞蛋淹沒的御史們第488章 臭弟弟不聽話第696章 將門子弟遭難了第606章 大家都說該殺第279章 六親不認的朱元璋第748章 爲了填飽肚子而奮鬥第130章 會審徐輝祖第668章 我不怕死的第370章 嚇死個人第129章 謝謝老闆第882章 這丫頭朕不敢要了第802章 不服者,死!第642章 老頑固何其多第822章 我是大明國公,我只求一死第194章 被罵也是幸福第475章 厲害了,李景隆第286章 不會讓人失望的洪武大帝第574章 怒斥諸將第739章 君臣聯手忽悠人第45章 都是給我打工的第608章 永樂元年的大成就第954章 在天竺的幸福生活第569章 朱棣又輸了第424章 吾輩必死於腐儒之手第954章 在天竺的幸福生活第619章 百官要重新上學了第392章 死了也不消停第765章 會元都叛變了第105章 鬧不起來的大案第474章 南軍譁變了第78章 賺錢即王道第778章 爾等辱罵先帝第398章 以筆爲刀第164章 刑部不行啊第452章 罪己詔第50章 朱老四的剋星第405章 朱棣的初心第620章 火燒向大理寺第188章 號令八方的玉貔貅第140章 第一張金卡第592章 又是生財的路子第458章 小團圓第267章 又當了欽差第551章 朕要封聖第639章 邪惡的地球儀第186章 錦衣之王第728章 朕躬有罪第565章 天價一刀第555章 驚世著作第440章 西南、西北連成一片了第358章 一時忽悠一時爽,一直忽悠一直爽第783章 大明不是華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