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擒住金魚精時,卻發現那些被關押的孩童竟已消失不見,瞬間怒意如滔天烈焰般熊熊燃燒起來。
如今這金魚精竟然完全不知孩童去了哪裡,孫悟空頓時怒意滔天:“一萬多孩子失蹤,你這妖怪,俺老孫不管你是誰的金魚,定要打殺你!”
孫悟空雖已將通天河的亂象暫時平定,可這背後竟牽扯出了菩薩,這讓孫悟空心中的疑團越發的多,越發的忍不住想要追究。
原本的孫悟空,其實也是通天河失控的,原本的通天河一難,孫悟空尋找菩薩,卻見菩薩穿着睡衣,匆匆忙忙的跟隨悟空收了金魚,這讓悟空因爲這件事也產生了無數的疑惑。
還有就是心中心念的崩塌,不明白菩薩的金魚竟然在這裡吃了十年的孩童,更是引動了孫悟空所有的困惑,自己齊天大聖,連菩薩的金魚都不是對手。
自通天開始,孫悟空就是心中充滿疑惑,結果到了女兒國之後越發的暴躁,越發的難以控制,過去女兒國直接開了殺戒。
而如今的孫悟空,自車遲國之後,自然也已經到了失控的時候,既然這金魚是菩薩的,那麼不如藉此找菩薩問個明白!
盛怒之下,孫悟空再也顧不得許多,大手一揮,金箍棒裹挾着千鈞之力,瞬間將金魚精打殺。
如今的孫悟空得到六耳獼猴的本源,可以說,縱然有無數的掩蓋,卻也擋不住孫悟空的開竅,並且聆聽三界讓孫悟空有了分析能力。
而後,孫悟空拎起已然死去的金魚精,一個筋斗便直奔珞珈山而去。
此時的孫悟空,既然孩童已經不見了,那麼必須要將這件事徹底查清,必須要問問這金魚背後的主人,到底是怎麼回事,並且也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
不多時,孫悟空便來到了珞珈山。
這珞珈山清幽靜謐,仙霧繚繞,處處透着祥和安寧之氣。
然而此刻,滿心憤怒的孫悟空可無心欣賞這仙境美景,大步流星地朝着菩薩所在之處走去,一萬多的孩子被擒,甚至可能被吃了,這憤怒無法遏制。
畢竟是量劫時期,孫悟空縱然是恢復了部分本源,就是無法尋找,況且是到了心界之中。
那麼,這些人被吃的可能性是非常的大。
來到菩薩面前,孫悟空毫不客氣地將手中死魚狠狠一扔,大聲質問道:“菩薩,這金魚到底是怎麼回事?”
觀音菩薩面容依舊慈悲祥和,看向孫悟空,微微皺眉問道:“你這猴子,如此莽撞,不去保護你師父取經,爲何來貧僧這裡?”
孫悟空雙眼圓睜,伸手再次指向地上的金魚精,言辭激烈地說道:“這是菩薩的金魚吧?這金魚親口說來自珞珈山,俺老孫不信菩薩真的一點不知這妖怪在此處爲非作歹之事。今日,你必須給俺老孫一個交代!”
觀音菩薩聽後微微皺眉,掐算一番說道:“悟空,這金魚的確是來自貧僧珞珈山,乃是成道之後逃出,貧僧卻是不知,悟空爲何如此興師動衆?”
此時的觀音菩薩也是萬分的頭痛,這孫悟空如今已經是十分難纏了,沒有更換孫悟空,讓孫悟空什麼事都計較。
但是孫悟空又不懂三界的觀念,問一些幼稚的問題,但是身爲應劫之人,自己還必須要爲其做出回答,解釋。
如今是量劫時期,三界衆生都因此而波折,生靈死亡太過正常,再者有輪迴在,依靠自身業力福德而生死輪迴這也是天道秩序。
悟空卻爲此揪住不放,當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但是解釋多了吧,反而讓悟空懷疑更多,這纔是苦惱的地方。
西遊路上的慘狀,神佛自然是知曉的,但是卻不會有因果業力加到自己身上,天地秩序不單單是簡單的說說,而是有一系列的管束衆生生死的秩序。
如同觀音菩薩這樣的大神,哪怕是金魚吃人,也不會有因果在身,符合秩序運轉,因果輪迴便是如今的秩序。
因果輪迴,則是哪怕是你被吃了,繼續轉世或者補償,或者其他,都會完善。
縱然是獅駝國的慘烈,這因果跟業力一點也不會到神佛頭上,這是必然的,神佛如此強大的智囊,自然是完善處理這些問題。
這跟殷子煜的道也是有根本衝突,這便是自我,下一世沒有這一世的記憶,試問我還是我嗎?
我這一世的形成的自我,形成的情感,還有經歷,憑什麼就要被抹殺用下一世來彌補我?
這裡道的衝突,便是秩序對今世本心的滅殺,而殷子煜的道則是尊重今世自我的重要。
如今的量劫,已經是演變爲重自我跟輕自我的衝突,也是信仰力跟心源力的衝突。
有修爲的人死去轉世,還能覺醒前世的自我,但是卻又牽扯了本世的因果,而九成九的生靈,今世過去,下一世就是新的人,根本無法得到今世的經歷。
這個自我就算是徹底泯滅差不多,這也是秩序抹殺自我,從凡人到準聖證道者,都是如此。
當然了,在此秩序之下,是無法指責神佛做的錯,若是殷子煜以此來討伐,自然是討伐整個秩序,這是綁定在一起的。
但是現在悟空卻從菩薩慈悲的角度來挑理,這纔是讓菩薩頭疼的地方。
有時候,無知反而成了一把神劍。
此時的孫悟空氣得滿臉通紅,氣呼呼地說道:“菩薩!俺老孫路過通天河,聽聞這個妖怪在那盤踞了整整十年!每年都要吃一對童男童女,簡直喪心病狂!如今更是變本加厲,一下子擒了一萬多孩童。俺老孫既然撞見了,哪有不管之理!這妖怪自己都說來自菩薩這裡,如今俺老孫尋不到那些孩子,除了找菩薩,還能去哪?莫非菩薩也忍心看着這些無辜孩童慘遭毒手,而坐視不管?”
觀音菩薩聽聞,不禁輕輕嘆息一聲說道:“你這猴子,行事還是如此莽撞。罷了,既然這金魚出自珞珈山,貧僧自會爲你尋找這些孩子。只是日後,切不可再這般衝動行事。”
孫悟空聽菩薩這般說,立刻拱拱手說道:“如此,便勞煩菩薩了。”
觀音菩薩稍微掐算,便已知曉這孩童所在,當即安撫孫悟空:“悟空,孩童貧僧已經尋到,乃是被人救走,你放心即可!”
孫悟空一愣:“被人救走了?當真?”
觀音點點頭:“貧僧帶你前去。”
如今的西牛賀洲,已然淪爲一片妖魔橫行的煉獄。 шωш●тт kān●℃ O
殘垣斷壁間,妖影綽綽,血腥之氣瀰漫在每一寸空氣中,凡人的哭喊聲不絕於耳。
量劫深淵之中,楊嬋手持寶蓮燈,宛如一道聖潔的曙光,降臨人間。
自救下一萬多孩子之後,楊嬋則執行殷子煜所安排的,執行自己的使命,讓凡人脫離牲口這個定位。
別人這麼做會被仙人嘲諷,而楊嬋爲了自己的身世,爲了自己的道,是必須這麼做,仙人也無法嘲諷。
極品先天靈寶寶蓮燈綻放出柔和而耀眼的神芒,那光芒如同水波般盪漾開來,所到之處,妖魔淨化。
畢竟是人道靈燈,這燈光本身具有淨化世間一切邪惡的力量,將那濃重的妖氣一點點驅散。
楊嬋身姿輕盈,神色莊重而悲憫,眼神掃過之處,皆是滿目瘡痍,自通天河後開始將無數的孩童送到心界安置。
這些孩童,都將成爲楊嬋將來的根基。
於此同時,天庭之上,玉帝聽聞楊嬋的義舉,當即直接下旨敕封。
畢竟是自己外甥女,又是殷子煜扶持,玉帝也明白,三界大局本身一體,雖然說不待見楊天佑,但是外甥女還是該支持一番。
太白金星奉玉帝之命,帶着聖旨來到楊嬋面前。
太白金星鶴髮童顏,笑容和藹,宣讀道:“今楊嬋持寶蓮燈,淨化世間,救萬民於水火,德行兼備,朕心甚慰。特敕封楊嬋爲三聖母,望爾繼續佑護蒼生,不負朕望。”
如今的昊天是掌握一部分氣運的,所以昊天的敕封含金量很強,並且敕封的能享受氣運。
而楊嬋得到氣運敕封,並且持寶蓮燈要做的事,自然是被闡教知曉。
畢竟,楊嬋的身份是女媧娘娘的嫡傳弟子,加上楊嬋的這個出身,那麼一旦讓其勢成,則成爲打破三界秩序的一柄神劍。
很快闡教就對此做出應對,玉鼎真人讓楊戩前去見楊嬋,以此來說服楊嬋。
不久後,楊戩尋到了楊嬋,楊戩身着銀甲,神色凝重,目光復雜地看向楊嬋緩緩開口道:“妹妹,莫非你真要與三界秩序爲敵?這後果,你可曾想過?”
楊嬋得到洛神與殷子煜的指點,心中已然明晰自己的前路。
面對楊戩的話,楊嬋反問道:“兄長所說的三界秩序,難道就是闡教所定義的秩序?”
楊戩聽聞,頓時眉頭緊皺,臉上閃過一絲糾結。
雖然心中雖有千言萬語,試圖勸說妹妹回頭,可話到嘴邊,卻化作一聲無奈的嘆息。
“這……妹妹,量劫終戰已然不遠了,回頭是岸,這條路,走不通的。你我兄妹二人,莫要走到刀兵相向!”
楊嬋已明悟本心,面對此言卻淡淡說道:“兄長,當初父兄身死,你拜師闡教,而我拜師女媧娘娘。走到今日,無論是量劫成敗,我們已然道不同了。”
楊嬋的聲音雖輕,卻如同重錘,敲擊在楊戩的心上。
楊戩看着楊嬋,眼中帶着一絲絲的憂慮:“妹妹,不管如何,闡教所執行的是天道秩序,而那截教跟殷商之道,卻已經明顯反對天道。待到量劫決戰,必然冒犯天道,妹妹可還有退路?”
楊嬋聽後,反問楊戩:“兄長,父親是凡人,若是這凡俗衆生的地位越來越低,你我二人又該如何自處?兄長身在闡教,選擇了否認根本而效忠闡教又能走多遠?”
楊戩聽後,頓時被問住了,一時間沉默不語,張了張嘴,卻發現無言以對,這個問題,如同一個死結,身在闡教讓楊戩無法面對。
而楊嬋則繼續說道:“兄長,你我身份如此,這西遊量劫中的心界跟婆娑世界相爭之勢已成。小妹如今明白,所謂的信仰,不過是奴役衆生而生信仰。若此道成,你我出身則爲低賤凡人所生,你我如何自處?唯有心界,才能成就你我之道,希望兄長明白。信仰力乃是背叛自我而生,心源力乃爲效忠自我而生。”
信仰力爲背叛自我而產生信仰,心源力則爲效忠自我而產生心源,這是兩種動力源泉的相爭。
楊嬋一句話點明瞭雙方相爭的本質所在,這讓楊戩再也無話可說,唯有一聲嘆息。
觀音大士稍微掐算便知乃是楊嬋所爲,立刻帶着孫悟空前去尋找,若是不然,都要被這猴子煩死了。
兩人瞬息間便來到了楊嬋所在之地,而此時楊戩還未離去。
孫悟空一眼望去,瞧見楊戩也在,頓時滿臉驚訝,脫口而出:“三隻眼,你怎麼在這裡?”
楊戩聽到這熟悉的聲音,轉頭看向孫悟空,同樣一愣,隨即說道:“大聖怎麼來了!”
楊戩言罷,趕忙躬身拜見,恭敬道:“拜見菩薩!”
不管如何菩薩都是這三界頂級大神,曾經還是自己的師叔,楊戩自然是禮數週全。
楊嬋看到觀音菩薩現身,亦是微微一愣,連忙盈盈下拜,恭敬說道:“見過菩薩!”
楊嬋乃是女媧娘娘親傳弟子,這身份很是尊貴,乃是跟觀音菩薩屬於是一個輩分,故而微微見禮即可。
觀音菩薩面對女媧娘娘的關門弟子也不敢託大,擡手說道:“三聖母無需多禮。悟空,那些孩童已被三聖母救走,你自可詢問。”
孫悟空聽聞,趕忙將目光投向楊嬋,急切詢問:“那通天河的一萬多孩童被你救走了?”
楊嬋輕輕點頭,神色平靜地說道:“不錯,那些孩童當時即將被鱖婆所吃,我恰好趕到,便將其救下。”孫悟空聽後,頓時長舒一口氣,心中的大石落地,又趕忙追問:“還好你救下,那些孩童呢?”
楊嬋從容答道:“如今已送入心界當中。”
孫悟空一愣,疑惑道:“心界?可是烏雞國那個心界?”
楊嬋再次點頭:“正是,早已安置妥當。若是不然,此刻那些孩童恐怕全都葬身魚腹了。”
孫悟空聽後,像是突然想到什麼,立刻轉頭看向觀音菩薩,言辭犀利地問道:“菩薩,幸好這位仙子救下,不然那些孩子可就全都葬身魚腹了。菩薩,這金魚是菩薩的金魚,已經在此吃了十年童男童女,難道菩薩不給些交代?”
孫悟空說罷,目光灼灼地盯着觀音菩薩,神色間滿是質問之意,而觀音菩薩此刻也是皺眉不已。
觀音當即說道:“悟空無需擔憂,金魚已死,這些死去的孩子自當轉世,下一世自有其福德。”
孫悟空聽後不置可否,然後看向楊嬋問道:“敢問仙子,剛剛聽聞仙子言信仰力乃是背叛自我而生,心源力乃爲效忠自我而生是什麼意思?”
此時的孫悟空,融合了六耳獼猴本源之後,性格已經開始轉變,不再是那種無禮跟衝動,遇到不明白,以其好奇心,立刻詢問楊嬋。
畢竟孫悟空已經有聆聽三界的本事,到來的時候,楊嬋跟楊戩的談話,孫悟空也聽到了,加上如今西遊,孫悟空已經是基本明白西遊乃是傳經東方,讓人信仰佛祖。
這讓孫悟空的求知慾如今可謂是爆棚,對道的領悟,也開始有了突破。
聽聞孫悟空如此問,這讓觀音菩薩頓時眉頭一皺。
觀音想要阻止,但是知曉,若是阻止必然讓孫悟空懷疑更多,便也不再阻止。
楊嬋見狀,神色平靜地解釋道:“如今三界正處大劫之時,此二者便是大劫的根源所在。”
孫悟空眼中閃過好奇之色,立刻追問道:“俺老孫一直聽聞量劫之說,可究竟爲何會有如此量劫?”
楊嬋娓娓道來:“天地靈氣日漸衰退,三界衆生急需新的修行方式,這便有了西遊。其目的便是讓衆生信仰仙神,如此便會產生信仰之力。而與之相對的,則是由衆生執念所產生的心源力。”
孫悟空撓了撓頭,滿臉疑惑:“仙子,這兩種力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楊嬋耐心解釋道:“信仰力的來源,需衆生背離自我,轉而信仰仙佛,而心源力的來源,則是衆生忠實於自己的本心。”
孫悟空聽聞,頓時一愣,似是想起了什麼,說道:“那麼說來,俺老孫在心界之時,竟不敵一老農,正是因爲如此?”
楊嬋輕輕點頭,說道:“心界之中,心源力盛行,衆生可藉助心力施展力量,大聖自然難以相比。”
孫悟空眼中閃爍着思索的光芒,似有所領悟,擡頭直視觀音菩薩,問道:“如此說來,俺老孫歷經艱難險阻去取經,竟是爲了讓這三界的百姓全都虔誠供奉仙佛?菩薩,是也不是?”
觀音菩薩聽聞此言,眉頭不禁緊緊皺起,面露不悅之色,說道:“悟空,莫要如此多疑。取經一事,乃是爲了普度衆生,傳揚佛法,讓衆生脫離苦海,並非你所想那般狹隘。”
菩薩的聲音依舊平和,卻隱隱透着一股威嚴,試圖平息孫悟空心中的疑慮。
孫悟空卻似並未被菩薩的話語完全說服,伸手抓了抓頭,繼續說道:“當初在五莊觀論道的事,現在俺老孫明白了。當初你們論道所爭的,可不就是哪種修行方式,信仰更好還是心源力更好!而那五莊觀的一男一女引動古佛都來了,應該是跟佛門敵對的吧?”
孫悟空的步步緊逼,讓觀音此刻進退兩難。
觀音菩薩心中暗自嘆息:“罷了,這一日終究是要到來的,終究是掩蓋不住!”
當車遲國沒有順利替換孫悟空這個終極手段之後,孫悟空的失控,就是必然,可以說,隨時隨地都會失控。
自孫悟空的出世以來,太多的事掩蓋孫悟空,這讓如今的孫悟空雖然經歷瞭如此多事,依舊是無法將其徹底串聯起來,所有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無法形成一條連貫的線。
但是每遇到一件事,都會讓孫悟空產生新的思考,畢竟現在的孫悟空等於是靈明石猴跟六耳獼猴的合體,這聰慧無需多言。
可以說,混世四猴,最聰明的就是這兩個,現在變成了一體,孫悟空自然是從楊嬋的一句話之中來體悟這一路遇到的事,將其串聯起來。
觀音菩薩神色一肅,坦然說道:“悟空,的確是佛門敵對。你如今既已投身釋門,自然要一心完成西遊大業,使佛門發揚光大。待取經功成之後,你自當成佛,享受無盡信徒的虔誠供奉。”
孫悟空卻突然目光灼灼,反問:“如同車遲國那些百姓一般供奉麼?還是如同這陳家莊陳澄,虔誠信佛多年,卻連自家孩子都保不住,反倒被菩薩的金魚抓走?”
觀音聽後,臉色瞬間一沉,立刻厲聲斥責道:“悟空,休得放肆!”
孫悟空卻並未退縮,梗着脖子繼續說道:“烏雞國是信佛之國,車遲國也是信佛之國,這陳家莊更是虔誠至極。現在俺老孫算是明白當日那些話的深意了,縱然是菩薩享受無數信仰,如今已有神性蒙塵。莫非一定要讓這個西遊繼續下去,讓衆生全都如同這些地方一樣?”
窺一而知曉全豹,曾經殷子煜五莊觀論道,可能出現的事,到了通天河,算是西遊走了一半了,這些情況,基本上全都出現了。
觀音聽後,怒不可遏,怒斥道:“悟空,你再敢胡言亂語,貧僧就要念緊箍咒了!”
如今的孫悟空,並未完全打通所有的關節,內心中無數的疑惑,讓孫悟空無從解開。
現在的孫悟空憋得難受,現在觀音菩薩竟然如同唐僧一般威脅念緊箍咒,孫悟空的脾氣本來就是順毛驢,頓時就炸了。
面對觀音菩薩要念緊箍咒,孫悟空忽然說道:“當初六耳獼猴是佛祖派來取代俺老孫吧?俺老孫一直不明白六耳獼猴爲何如此大膽的要去西天,如今俺老孫懂了,因爲俺老孫會阻礙西遊,現在俺老孫如此,不知菩薩還能讓誰來取代俺老孫?”
觀音菩薩聽後頓時心中大驚,這孫悟空如今懂得越來越多,這眼看就無法掩蓋了。
觀音立刻喝道:“悟空,這本身就是西遊屬於你的劫,你們兩人本身乃是有大因果,不死不休,你打殺此猴自然是修爲大漲!”
孫悟空忽然問道:“若是俺老孫敗了呢?菩薩,如今俺老孫能夠聆聽三界,聽到了很多聲音,菩薩也無需隱瞞俺老孫了,俺老孫不過是想要自己尋到答案,現在俺老孫卻不得不說了,爲何三界很多仙神看俺老孫當做笑話?”
觀音菩薩聽後頓時愣住了,沒想到孫悟空竟然漲心機這麼快,明白了這麼多的事。
而孫悟空看向楊戩說道:“三隻眼,你在這三界,論實力能排第幾?”
楊戩一愣,沒想到孫悟空問自己這個問題。
孫悟空立刻說道:“三隻眼,你實話實說,你能排第幾?”
見楊戩沒有回答,孫悟空繼續追問。
孫悟空目光炯炯地看向楊戩,神色間滿是探究,徑直問道:“楊戩,你且實說,在這三界之中,若論神通,你覺得自己能排第幾?”
楊戩微微一怔,臉上閃過一絲複雜之色,遲疑片刻後,終究還是無奈地嘆息一聲,緩緩說道:“若論打鬥神通,我在這三界之中,實在是微不足道。比我厲害的,那可是數不勝數。”
楊戩縱然想要隱瞞,現在也是隱瞞不住的,這件事太簡單了,如今孫悟空已經是可以聆聽三界,從車遲國的時候,剛剛融合了本源。
從車遲國的國都到通天河,這一路行來,隨着本源的融合,神通天賦的恢復,孫悟空自然會要用聆聽三界來探尋三界秘事。
楊戩再想隱瞞,純屬是自找沒趣了,只能是直說了。
現在誰都明白,車遲國一難之後,當備用的六耳獼猴被孫悟空所殺,孫悟空知曉一切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孫悟空聽聞,眼中光芒一閃,緊接着又問:“那你說說,以你的神通,能否有能力去大鬧東海?”
楊戩聽後,神色凝重,毫不猶豫地說道:“東海之中,隱藏修爲高深莫測之人,以我之力,實難做到。”
龍族縱然沒落,依舊是有隱居不出者,楊戩自然是清楚的。
孫悟空不依不饒,緊接着又拋出一個問題:“那地府呢?地府之中,又有多少人比你厲害?”
楊戩陷入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地府之中,厲害之人亦是不計其數。”
接着孫悟空又問道:“三隻眼,既然如此,大羅金仙之上又是什麼境界?”
楊戩此刻知曉孫悟空已經是帶着答案來問自己了,只能說道:“如今你我皆爲大羅金仙,而大羅金仙頂峰更有不知多少人,大羅金仙之上乃是準聖,準聖人數,在整個三界也有一百多人!”
孫悟空聽後看着楊戩目光灼灼:“既有準聖,可有準聖之上修爲?又是什麼境界,都有幾人?”
楊戩如實說道:“自然是聖人,而聖人有六人,乃是東方三清聖人,女媧娘娘,西方二聖!”
孫悟空聽聞,不禁喃喃自語起來:“聖人,原來太上老君是聖人,連如來玉帝都不是聖人,而三清竟然是聖人……三隻眼,到底什麼是聖人?”
楊戩聽後,苦笑一聲,面露難色道:“孫大聖,聖人之境,非凡人可揣度,我們不可擅自議論聖人。”
孫悟空哪肯罷休,立刻又追問道:“那麼天庭的太上老君是不是聖人?是不是三清之一?”
楊戩被孫悟空這般緊逼,實在無奈至極,忙不迭說道:“孫大聖,聖人之事,我實是不敢妄談。舍妹乃是聖人弟子,不如就讓舍妹爲大聖解答吧。”
楊戩畢竟是闡教三代弟子,的確是緊張萬分,而楊嬋是女媧關門弟子,這件事楊嬋回答更好,更是把這件事拋到女媧娘娘這裡。
倒也不是坑妹妹,楊戩知曉,回答什麼都是楊嬋自己決定,還有女媧聖人兜底,不會有問題的。
孫悟空一聽,立刻將那熱切的目光投向楊嬋,孫悟空如今是碎片化的信息,現在急切的需要將這些信息全都攏到一起。
楊嬋見狀,微微頷首,緩緩解釋道:“太上老君乃是聖人留在三界之中的分身,真正的聖人,並不親臨三界,他們皆居於三十三重天之上的混沌當中,超脫於三界五行之外。”
孫悟空聽聞,眼中光芒一閃,立刻追問道:“那麼如來佛祖比起聖人來,又是如何?”
要知道如來佛祖原本是孫悟空衡量戰力的尺子,現在直接拿出如來佛祖前來對比,孫悟空就能有個判斷。
楊嬋聽後,毫不猶豫地回答:“若將如來佛祖與聖人相比,如來佛祖便如同螻蟻一般!”
孫悟空聽後,瞬間愕然,嘴巴大張,滿臉的難以置信,失聲叫道:“什麼!這是真的!”
孫悟空說罷,又地轉頭看向觀音,求證道:“菩薩,這是真的?”
觀音菩薩無奈地嘆息一聲,神色凝重道:“自然是真的。”
這簡短的回答,如同重錘一般,狠狠撞擊在孫悟空的夢境之中,讓孫悟空對這三界隱藏的巨大差距,有了更爲震撼的認知。
此刻,周圍的空氣彷彿都凝固了,因爲終於掩蓋不住了。
而孫悟空此刻完全被這聖人與如來之間猶如天塹般的差距所震懾,一時間,氣氛凝重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談及聖人,必被聖人所知,此刻三界各方還有聖人全都看向孫悟空。
孫悟空聽完,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在四周迴盪,帶着幾分自嘲,又似夾雜着無盡的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