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顓頊等人皇環繞人皇之氣,身形轉瞬便來到崑崙山玉虛宮外。
廣成子早已在此等候,見軒轅顓頊到來,微微頷首:“諸位人皇你們來了。”
軒轅首先躬身行禮:“廣成子仙師相召,我等不敢怠慢。不知仙師有何吩咐?”
畢竟他們都是廣成子的弟子,如今離開火雲洞還是聽廣成子的,也是闡教門人。
如今的人族,早已進入到無凡人時期,那麼火雲洞的人皇,就再也沒有繼續留在火雲洞的意義。
本身火雲洞的意義就是老子阻止人皇繼續長久當下去,主要是形成人亡政息的更替秩序,但是現在帝辛一直做人皇,則火雲洞的地位就很尷尬了。
而火雲洞人皇雖然下界,但是地位也是尷尬,因爲他們沒有對帝辛約束力,而是過期的人皇,那麼他們想要繼續翻紅,就要搞事。
廣成子引着顓頊步入玉虛宮偏殿,神色凝重地說道:“諸位人皇可知,那子煜所倡心道,看似讓衆生凝聚心源,實則是讓人族失去天道制約,愈發重自我而輕天道。如今帝辛率領人族,更是隱隱有觸犯天道枷鎖之勢。”
廣成子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凝重:“爲免人族因帝辛的狂妄而遭天道抹殺,當務之急便是滅商重訂人族秩序。大師伯已敕令諸位人皇降世,這滅商之事,還需顓頊人皇牽頭主持。”
這次主持滅商,主要人是顓頊,而非軒轅,因爲顓頊有一個狠勁,絕地天通就是顓頊搞出來的,野心也大,軒轅則是人設爲仁義,卻不合適當主帥。
顓頊聞言,眼中閃過堅定之色,當即說道:“仙師所言極是!人族乃天地之靈秀,絕不能因帝辛一人而萬劫不復。爲救人族於危亡,顓頊自當全力以赴,縱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廣成子撫須笑道:“如此甚好。此戰便以顓頊人皇爲首,闡教、佛教、人教皆會全力相助,助人皇成事。”
這時,軒轅黃帝沉聲道:“老子聖人傳我一陣,名爲‘血脈歸心陣’,以我軒轅血脈爲引,三界之內但凡有我軒轅血脈者,皆會感應到陣中召喚,前來響應。”
廣成子聞言大喜:“有此大陣相助,大事成矣!此戰便在長安起兵,那裡將是我等伐商之地。”
衆人皆無異議,當即動身前往長安。
長安,曾是唐國封地,歷經兩個元會的變遷,如今再次成爲風雲匯聚之地。
闡教羣仙踏着祥雲而來,廣成子、雲中子、太乙真人等金仙個個氣息磅礴。
軒轅黃帝與顓頊、帝嚳、堯、舜等五帝身形巍峨,人皇之氣瀰漫開來,讓整座長安城都爲之震顫。
佛教的彌勒佛、觀音古佛等也率領弟子趕到,佛光與仙氣、人皇氣交織在一起,祥和中透着肅殺。
衆人齊聚長安城中最大的校場,軒轅黃帝走到校場中央,立刻名人擺下陣旗,雙手結印,口中唸唸有詞。
剎那間,他體內的軒轅血脈之力奔涌而出,化作一道璀璨的金色光柱直衝雲霄。
“以我軒轅血爲引,喚我血脈後裔歸!”
隨着軒轅黃帝一聲大喝,那道金色光柱猛地炸開,化作無數道細小的金光,向三界各處散去。
血脈大陣乃是對凡是軒轅血脈的深層的基因召喚,並不是說所有人都會來。
而是那種,得到召喚之後,加強了歸心力,然後自己做出判斷之後,選擇前往長安。
軒轅血脈者無數,哪怕是有萬分之一的人到來,也是無數人了。
一時間,三界開始出現動盪,無數軒轅血脈的人族修士、將士感應到召喚,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顓頊人皇走到軒轅黃帝身旁,沉聲道:“祖父,血脈大陣已成,只待號令下達,便可兵發朝歌!”
廣成子看着校場內匯聚的磅礴勢力,眼中精光一閃:“萬事俱備。待時機一到,便是我等伐商之時!”
校場上,旌旗獵獵,殺氣騰騰。
闡教羣仙、五帝與人皇,還有無數響應號召的人族將士,都在靜靜等待着那一聲出發的號令。
當真是一個輪迴,原本封神時期,也是從西岐開始東征,時隔幾個元會,這一幕重演,依舊是從西岐開始,依舊是闡教羣仙,依舊是四個聖人。
此時人教玄都大法師,闡教羣仙,佛教羣佛皆至。
而長安風雲變色,天地的本源彷彿都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涌動不息。
闡教羣仙無數道仙氣匯聚在一起,如同一座巍峨的仙山,壓得長安城外的大地微微震顫。
佛教羣佛也不甘示弱,彌勒佛祖端坐在十二品蓮臺之上,周身佛光萬丈,照亮了半邊天空,佛音陣陣,彷彿能洗滌人的心靈。
無邊佛光匯聚,形成一片巨大的佛國虛影,懸於朝歌城上空,莊嚴肅穆。
數位人皇更是氣勢非凡,顓頊、帝嚳、堯、舜等人並肩而立,周身萬劫不磨的人皇之氣沖天而起,那是歷經無數歲月沉澱下來的人族氣運,厚重而磅礴。
人皇氣相互交織,形成一道巨大的光柱,直插雲霄,與天上的日月星辰遙相呼應。
顓頊此刻成爲衆人主帥,既有人皇萬劫不磨的身份,又有準聖的修爲,當即大喝一聲:“傳檄三界,兵發朝歌!”
很快,一道檄文立刻發出。
蓋聞天地有道,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人族自三皇肇始,五帝承繼,代天牧民,皆以敬畏天道、協和萬邦爲根本。
然今商室帝辛,罔顧天命,悖逆人倫,歪理邪說,禍亂乾坤。
顓頊忝爲上古人皇,不忍人族沉淪,謹以大義佈告天下。
帝辛寵信妖邪,妄倡心道,惑亂人心。夫天道者,萬物之綱紀,衆生之準則也。
商室子煜以自我爲尊,棄天道於不顧,使人心離散,綱常崩壞。
今日之人族,重私慾而輕公義,尚詭詐而棄誠信,皆由此輩蠱惑所致。
長此以往,人族必遭天道摒棄,化爲飛灰,萬劫不復!
老子聖人慈悲,敕令火雲洞五帝歸位,欲挽人族於危亡。
元始天尊仁德,命闡教羣仙相助,期正人倫於傾覆。西方諸佛亦感此劫,願共襄盛舉。
顓頊承天命,奉聖諭,今以軒轅黃帝血脈歸心陣爲基,聚三界軒轅血脈之衆,於長安起兵,誓伐暴商,重訂人族秩序!
凡我人族子民,無論貴賤,若念先祖之德,惜自身之命,當聞風而起,響應義師。
或執干戈以衛社稷,皆可積累功德,庇佑子孫。
若有頑抗者,天兵一到,玉石俱焚,若有首鼠兩端者,天地不容,鬼神共誅!
子煜者,西遊之時敢殺準提聖人善屍,其心之狂悖,亙古未有。
今藏於暗處,妄圖攪亂大局,待我義師兵臨朝歌,必使其原形畢露,以償血債!
天道昭昭,民心悠悠。
伐商非爲一己之私,實乃爲人族萬世太平,滅子煜蠱惑人族而至被天道所棄萬劫不復。
顓頊在此立誓:不破朝歌,誓不還師;不誅暴逆,誓不罷休!望天下有識之士,共赴國難,同襄盛舉,復我人族榮光,還我天地清明!檄文所至,天地共鑑!
此次討伐,檄文以殷子煜心道會導致人族萬劫不復爲主旨,開始起兵東征朝歌。
這一切,彷彿是封神時期的重演,如同是一場夢幻一般,以四聖託底,二十幾個準聖,浩浩蕩蕩直撲朝歌。
彷彿是一切變了,彷彿是一切都沒有變。
封神之時跟如今牽扯了幾個元會,三界各方的人也是變了又變,並且朝歌又一次進入了存亡期。
唯一的變化,則是殷子煜從一個小仙進入到了接近證道期,而不管此戰究竟是何意義,其實都沒有關係,因爲聖人在這裡,可以改變一切意義。
但是如今的局勢,依舊是巨石壓卵之勢,四聖託底,縱然是過了幾個元會,通天跟女媧再參戰,也是必敗的局勢,也是基本上被橫掃的局勢。
當檄文響徹三界,頓時引起三界各方的震驚,歷史又輪迴了,但是危機更大。
大軍東征的消息如烏雲般籠罩在朝歌上空,就在滿城軍民憂心忡忡之際,數道金光自東海方向疾馳而來,轉瞬便落在朝歌皇宮前的廣場上。
金靈聖母身着仙衣,率領無當聖母、龜靈聖母及截教衆弟子現身,周身仙氣繚繞,與朝歌城內的人皇氣交相輝映。
“金靈掌教大駕光臨,我等有失遠迎!”
成湯率先邁步上前,身後武丁、盤庚、帝乙等歷代人皇緊隨其後,齊齊對着金靈聖母拱手行禮。
這些曾執掌人族氣運的帝王,此刻雖爲過時的人皇,卻依舊帶着睥睨天下的人皇威儀。
金靈聖母側身避開大禮,聲音沉穩有力:“諸位人皇不必多禮,顓頊已自長安起兵,揚言要覆滅大商,貧道奉師尊通天教主之命,特率截教弟子前來援助。”
帝辛身着玄鳥帝袍,拱手感謝:“多謝師祖雪中送炭,這份援助之恩,孤與大商上下永世不忘!”
帝辛是聞仲的弟子,聞仲是金靈聖母的親傳弟子,故而帝辛屬於是截教的三代弟子。
金靈聖母卻輕輕嘆息:“只是不知子煜究竟在何處。此次顓頊興師動衆攻打大商,明面上是要重訂人族秩序,實則是爲了逼子煜現身而殺之。目的乃是阻止子煜證道。”
成湯撫着長鬚,眼中閃過一絲瞭然:“子煜此刻顯然已到閉關證道的關鍵時期。他若不能證道,即便強行歸來,面對聖人環伺亦是無用,他若能證道成功,自會踏破虛空而至,則危機自解!”
成湯說完看向金靈聖母,語氣帶着幾分決絕:“金靈掌教,若是朝歌當真到了不可守的地步,還請諸位截教仙師先行撤離,這是大商的因果,不該拖累諸位,且四聖降臨,也必然無法守護,不過是重演封神之事罷了!”
帝辛重重點頭,雙手緊握成拳:“皇祖所言甚是。此戰形同昔日封神,顓頊欲滅大商,孤便以這人皇之身再戰一場,有何可懼!若子煜皇叔能證道歸來,大商定然能存續,若未能證道,大商即便有通天聖人庇佑,也終將走向末路。”
武丁上前一步,聲音鏗鏘:“我大商自湯王滅夏以來,歷經數代人皇開拓,早已將氣運深植人族血脈。縱然此戰兇險,我等歷代人皇亦會與朝歌共存亡,爲子煜爭取最後一線證道的時機。”
金靈聖母望着眼前這些寧死不屈的人皇,心中敬意油然而生:“諸位人皇放心,截教既已承諾援助,便絕不會臨陣退縮。縱然前路是刀山火海,貧道與諸位弟子也會與朝歌共進退!”
就在朝歌氣氛緊繃之際,南方天際忽然騰起萬道七彩霞光,霞光之中,一條巨大的白蛇虛影盤旋舞動,所過之處,百花虛影綻放,一股柔和卻又磅礴的妖氣瀰漫開來。
妖皇白素貞身着素白長裙,率領着麾下一衆妖族大聖,踏着祥雲降臨在朝歌城外。
“吾奉女媧娘娘法旨,特來援助朝歌!”
白素貞的聲音清脆悅耳,卻帶着不容置疑的威嚴,目光掃過城頭的衆人,對着成湯和帝辛微微頷首。
成湯與帝辛對視一眼,皆是心中一動。
成湯率先上前,對着白素貞拱手道:“多謝妖皇及女媧娘娘的援助之情,只是……大商的存亡,全繫於子煜能否證道。若子煜能證道歸來,大商自可存續,若不能,大商也甘願玉石俱焚,無需諸位爲我大商而戰,徒增傷亡。”
帝辛也緊接着開口:“皇祖所言,正是孤的心意。妖皇的好意,孤心領了。此戰關乎大商氣運,也關乎子煜皇叔的證道之劫,縱然妖皇乃至女媧娘娘援助又如何能夠力敵四聖?若是子煜皇叔證道成功,何愁大商不興,若是不成,便是有再多援手,也難改覆滅之局,屆時玉石俱焚,不必牽連妖族。”
白素貞聞言,秀眉微蹙,身後的妖族將領們也露出些許詫異之色。
白素貞沉吟片刻,說道:“女媧娘娘知曉朝歌危局,特命我等前來,便是不願見大商就此覆滅,更不願見子煜道友因無援而錯失證道之機。”
成湯搖了搖頭:“妖皇好意,我等銘記在心。只是天道輪迴,自有定數。大商的因果,理當由大商人自己承擔。子煜若能證道,便是天道也無法阻攔大商存續,若不能,那便是大商氣數已盡,強求不得。”
而帝辛則是劍指蒼穹:“孤與人皇先祖們早已做好準備,縱然是玉石俱焚,也要守住這朝歌最後的尊嚴,爲子煜皇叔爭取那一線證道的時機。妖皇還是請回吧,不必爲我大商冒險。”
白素貞望着成湯和帝辛眼中的決絕,又看了看周圍那些神色堅定的歷代人皇,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敬佩。
白素貞又看向已經到來的截教衆人輕輕嘆息一聲:“既然諸位人皇心意已決,那我等便在城外駐紮,若是無能爲力則不插手若是能力之內,妖族也不會坐視不理。”
成湯和帝辛對視一眼,拱手道:“多謝妖皇。”
如今前線的關隘是阻擋不住的,決戰就在朝歌城外,並且必然是以雷霆之勢結束。
雖然這些援助都到了,但是意義不大,面對四聖的泰山壓頂,面對數十個準聖,這也就是一個安慰罷了,而商湯人皇自然也明白。
若是殷子煜能夠直接證道,則危機自消,若是不能證道,則大商必亡,這是必然的,縱然是女媧通天一起前來,也不過是被兩位聖人纏住,這是事實!
所以,帝辛跟成湯看的明白,原本的封神還有打碎洪荒的沉船計劃,而此戰則不會再有了,唯一的希望,則是殷子煜證道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