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莊頭得了準話,便知道怎麼做了。最後才把家裡準備的包袱拿出來,只說是給孟拴柱帶的,讓寧家有空給寧懷璧捎東西時,再一起捎去。
倒是寧芳想着問了他一句,“可有給保柱捎的?若有,倒不如託了人從金陵送。那邊碼頭大,遇到走船的機會也多。”
老孟也不隱瞞,“實有給保柱帶的,原想着給了老大,再讓他給弟弟送,既姐兒有話,便由姐兒作主吧。”
寧芳便讓他把東西交給喜鵲收着,“正好也歷練一下我身邊的人,讓她們學着辦事。”
老孟自然要向喜鵲道謝,可一向伶牙俐齒的小喜鵲卻是死死閉着嘴,一聲不吭。
等聽說她是因爲犯了口舌毛病,被罰三天不許說話之後,老孟倒很是稱讚,“姐兒規矩越發好了,這事我回去也得跟村裡孩子們說說。要想到您身邊來當差,不僅得能幹,還得學好規矩呢。”
等他回了村裡,先說了寧芳要提拔幾個小廝,村裡人自是一片歡呼。能有機會跟着家主去城裡奔前程,誰不樂意?等孟老莊頭又說了學不好規矩可是不行,大家,大家反而更加堅定了。
多的不說,只看孟拴柱。原先在村裡,不過是個老實木訥的漢子,可自從跟着寧懷璧進了京城,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雖也不怎麼多話,但接人待物裡便透着幾分跟鄉下不一樣的規矩和沉穩,連孟老莊頭都有些比不上。用鄉下人的話來說,那就是“氣度”。
可這樣的規矩和氣度,不跟着主子,能學得到麼?
於是許多人家都開始盯緊了兒子功課,有些更加用心的,便連丫頭也一併盯緊了。
“姐兒這回是要選小廝,可難保下回不想選幾個丫頭。別說姐兒還有兩個妹妹,就是二奶奶身邊的丫頭,不也得過幾年換一拔?就算一直選不上,多學點本事,日後自己過日子,不也得人高看一眼?”
如此一來,倒是讓上溪學堂的風氣前所未有的好了起來。原先只想識幾個字,不做睜眼瞎,可如今大家卻開始比着誰學得好了。
學生們這麼上進,學堂的先生自然高興,教得也越發賣力。如此良性循環,不下幾年,村裡倒是出了好些考中童生,掙得功名的學生,惹得上溪學堂美名遠播,這又是若干年後的意外之喜了。
※
算上後世,這還是寧芳頭一回來到金陵。
後世她被選入宮,卻在即將進入金陵的前一晚,遇害了。
所以當這一世,終於親眼看到那傳說中巍峨雄壯的城門時,寧芳忍不住有點小激動,一再從窗簾縫裡往外偷瞟。
寧四娘笑道,“既然想看,就大大方方的看。來人,把窗戶打開,紗簾蒙上,讓姐兒們都瞧瞧。”
在寧芳一臉驚奇的表情裡,寧四娘道,“是不是覺得這樣不合規矩?可女子活這一輩子,能有幾回肆意縱情的時候?趁着你們還小,有些規矩不守也罷。真要是成天活得跟書本上似的,再好也只是個木頭美人罷了。”
然後,在寧芳滿心的敬佩裡,寧四娘還指着窗外景緻,饒有興致的跟兩個大孫女講解起金陵典故。
忽地聞到一陣食物香氣,寧芳正轉頭去看,卻見一個挑着擔子打算進城販賣的小販,正驅趕着一個渾身髒兮兮,頗有些癡肥的男孩。
“去去去!我這兒又不是善堂,要吃就拿錢買,沒錢別跟我裝可憐!”
那男孩看起來也有十四五來歲了,可講話卻有些口齒不清,“錢,我家有錢,好多好多錢。我,我就是忘記帶了。”
小販嗤笑,“是啊,我家也有好多錢呢,我做夢都數不完!傻子,一邊兒玩去,別耽誤我做生意!”
把那男孩趕開,他就開始吆喝,“滷豆腐,又香又嫩的滷豆腐!滷豆腐!”
男孩倒是老實,被趕到一旁也不鬧事,只是眼巴巴的跟着這小販一路走,聞着那滷水香氣,不住的咽口水。
寧芳瞧着不忍,敲敲車窗吩咐道,“喜鵲,去買一碗送那小哥。”
突然,身後有隻小胖爪子,扯了扯她的衣袖。
回頭看着寧茵那同樣眼巴巴的小眼神,寧芳秒懂。可當着祖母的面,卻不敢隨便給妹妹買路邊攤。
纔想要怎麼替妹妹求個情,寧四娘卻瞧着好笑,“如此,咱們就停一停,多買幾碗吧。”
寧芳頓時豪氣干雲的又敲了敲車窗,“去!把那滷豆腐全買了,分大夥兒嚐嚐。”
別說,那滷豆腐真挺香的,寧芳聞着也饞了。反正又不貴,既然要吃,就大家一起嚐嚐唄。橫豎寧芳如今也是有自己產業的小富婆一枚,這點小錢可不在話下。
小販一共只挑了兩桶,寧家上上下下這麼些丫鬟家丁一分,差不多也就沒了。
那小販看她把自家生意全包了圓,十分高興,親自挑了最好的一碗送到車邊遞給丫鬟,還不忘替自己美言幾句。
“小姐這樣好心,日後必得好報。您可別嫌我方纔不待見那小傻子,實在是家裡窮,我們這小本生意,施捨不起。不過他倒有眼光,知道跟着我走。不是小的自誇,我家這豆腐可是家傳手藝,自己磨自己做,香得很呢!不信您進了金陵打聽打聽,上了歲數的人,有幾個不知道張記滷豆腐的?”
寧四娘頗有些感慨,“當年我還跟你這麼大的時候,你們曾祖父也曾帶我吃過他家豆腐。那時這小販還是個半大孩子,跟着個婆婆出來賣。你去問問他,那豆腐婆可還健在?”
寧芳轉頭問了,那小販倒是一愣,“喲!原來真是老客,還記得我祖母呢,只她十多年前就過世了。唉,也是家裡窮,一場風寒,人就沒了。”
雖然早已想到,寧四娘聽着也很是傷感。
因爲她的父親,寧二太爺也是一場風寒沒了的。如今豆腐雖在,可當時賣豆腐的婆婆,還有帶她吃豆腐的人,卻都已不在了。
看她眼圈微紅,寧芳忙打岔道,“那祖母您小時候,也常出城來玩嗎?”
知孫女用心,寧四娘笑得頗有幾分驕傲,“豈止出城?我十來歲時,你們曾祖已經帶我遊遍江南了,連家裡兄弟都沒我走的地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