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援助東籲

南亞,周國孟加拉,達卡城。

周軍將盤踞於孟加拉地區的明朝商人俘虜之後,吳三桂便一直擔心,趙銘會進行報復。

果然,不久之後,周國細作便傳來消息,趙銘以絕貢之罰,孤立東籲國,準備進攻東籲,打開通往周國的道路。

現在周國立足於南亞,趙銘要報復周國,烏斯藏高原走不通,西域繞道太遠,糧到太長,也不現實。

吳三桂原本以爲,趙銘會從海上來,爲此他與擁有堅船利炮的英夷聯盟,以阻擋海上來的明軍。

在聯盟之後,吳三桂便以爲自己的江山已經安穩,擺脫了趙銘的陰影。

可是,令吳三桂沒有想到的是,趙銘卻要進攻東籲。

在剛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吳三桂還不以爲意,趙雜毛中國一霸,想打誰打誰,他管不了,也不干他的事情,但是當洪承疇把地圖拿來,告訴吳三桂東籲的位置後,吳三桂便坐不住了。

那一夜,吳三桂對趙銘大罵不止,他都逃到南亞,跑到佛祖故里,準備與世無爭,趙雜毛居然還不放過他。

東籲在周國之東,正好將周國與明朝的雲南之地隔開,趙雜毛佔據東籲,大明就重新與周國接壤,軍隊就能走陸路直接殺入周國。

這讓吳三桂明白過來,趙雜毛打東籲,就是要打通前往周國的陸上通道。

意識到這一點後,周國自然不願意坐以待斃,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與東籲結盟,向東籲增兵,將明軍擋在東籲,拖在東籲。

爲此,吳三桂派遣多尼爲使,出使東籲國,很快與被孤立的東籲王白莽簽訂了盟約,之後又撮合自己的盟友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加入同盟。

三國同盟,帶甲數十萬,兵精糧足,器械精良,不說滅明,自保應該沒有問題。

不過吳三桂還是不太放心,又親自從德里,趕來孟加拉省達卡城,並定達卡爲東都,以便就近支援東籲。

這時就在趙銘於廣州排兵佈陣之時,吳三桂在東都達卡城,也在召集心腹商議眼下局勢。

在東都王宮內,吳三桂負手站在地圖前,目光注視着一副從英國人手中獲得的天下地圖。

這張地圖上,除了有英國人繪製的大陸與大洋之外,周國也將他們自己熟悉的世界,標註和繪畫上去。

英夷的地圖,對海上航線,大洲大洋分佈,沿海國家比較清楚,但對於大陸內部,卻標註甚少。

周國加上自己對大明、西域、漠北、河中、羅剎,以及天竺內地的標註,才成外一副完整的地圖。

“趙雜毛出兵烏斯藏,又向西北運送軍糧,調動兵馬,莫非真的是欲攻擊西域?”吳三桂皺起眉頭。

孫可望、洪承疇等周國大臣,站在大殿兩側。

洪承疇抱着象牙笏,出列行禮道:“陛下,這是趙雜毛的慣用伎倆,聲東擊西。以臣看,趙雜毛想收復西域不假,但眼下其真正所圖必是東籲。”

多年的交手,無數次心痛的領悟,讓洪承疇已經非常瞭解趙銘。

從明朝釋放的消息,洪承疇感覺到又是內味兒,看出了趙銘的陰謀。

趙銘確實喜歡避實就虛,找準敵人薄弱點,再發起攻擊。

這點吳三桂是吃過虧的,他轉過身來,沉聲道:“那西域就不管了嗎?”

這時孫可望出列,行禮道:“陛下,西域之地貧瘠,而天竺之地富庶。現今,我華族在天竺,人口不到三十萬,卻統治六千多萬天竺人,控制力實在不足。西域之地,雖與天竺相通,但是道路難行,交通不遍,一旦發生事變,或者明軍進攻,大周難以支援。臣以爲不管明軍是否進攻西域,朝廷都該逐步將西域華族遷入天竺,增加我們本部人口,以便控制天竺人。西域則只留少數人馬駐守,牽制明軍即可。”

當年努爾哈赤爲了對抗明朝,先是稱呼自己爲女真人,創建八旗,將各個部落整個在一起,後來八旗統治關外,自己人口還是不夠,又增設蒙漢八旗。

正是在八旗制度下,滿清才聚攏大批人口,並在入關後,統治基數龐大的漢民。

周國在取代莫臥兒帝國後,入關統治印度,面臨與當年滿清一樣的問題,便是如何以小御大,以少量人口統治幾千萬天竺人的問題。

進入天竺的周軍人數本來就少,還分爲漢人、蒙古人、滿人、葉爾羌人,孫可望便建議,將這四族合爲一族,稱爲華族,來統治印度。

不過即便如此,在南亞的華族,也纔不到三十萬人。

這麼少的人口,面對近億的天竺人,周國統治階層,每日都是如坐針毯,擔心天竺人起來反抗。

因此,孫可望建議,逐步放棄西域,將西域的華族,遷入天竺,增強本部的人口,專心經營天竺之地。

吳三桂皺起眉頭,天竺與西域之間,聯繫卻時不便,而且西域確實也不如天竺富裕,但是放棄西域,對吳三桂而言,就好像徹底斷絕了與中原的聯繫,斬斷了他的根。

吳三桂沉默半響,看向洪承疇道:“洪丞相也以爲應該逐步放棄西域?”

洪承疇顯然與孫可望商議過,行禮道:“臣以爲,西域於大周,如同雞肋。如今,大周既然以天竺爲根基,就該着重經營天竺,把精力放在東籲,防止明朝進攻!”

吳三桂皺眉道:“丞相怎麼肯定,趙雜毛一定走東籲,而不是西域進攻我們。寡人取天竺,就是走西域啊!”

洪承疇道:“因爲趙雜毛起於水師,明朝南方比北方繁華,物資錢糧都在南方,所以其必然會走南路,先奪東籲,然後水陸並進攻我大周。至於,陛下從西域入關,爲天竺之主,趙雜毛則很難複製。因爲,趙雜毛面對的是我大周,而非莫臥兒,其次,陛下已經於開伯爾山口修築關隘,部署了重兵,趙雜毛就算從西來,也無法殺入天竺!”

孫可望道:“陛下,現在即便西域丟失,於我大周而言,也沒有多大損失,而一旦東籲爲明軍所佔,我大周則有亡國之危。因此,臣懇請陛下,大舉援助東籲吧!”

吳三桂聽兩人話語,有些動容了,他沉默一陣握緊拳頭,“好!那寡人就調動兵馬,大舉增援東籲,讓東籲成爲趙雜毛折戟沉沙之地!”

洪承疇與孫可望鬆了口氣,東籲國有近二十萬兵馬,周國在源源不斷的派兵過去,藉助東籲的地形和氣候,一定能將明軍拖在東籲。

這時衆人正興奮之際,一名大臣卻匆匆進入大殿,急聲稟報,“陛下,多尼傳來急報,白莽與明朝議和了!”

這話一出,吳三桂等人呆若木雞。

第132章步軍大戰第1062章暗度陳倉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306章瑞金會師第824章還可以搶救一下第399章各自心思第838章大莊園種植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365章十萬雄師氣吞吳第409章清軍突襲第993章威服羣胡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804章兵臨武昌第903章圍困鎖城第827章視察松江第六章僥倖逃離第956章援兵趕來第176章實力倍增第997章攻破棱堡第316章雞籠明西條約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526章光復武昌第785章金陵春之陣(一)第一百零三章毛文龍的兵第912章兼併河洛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762章大帥穩住第361章困頓城下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835章江淮綿業第632章大將軍第729章鄭成功參戰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六十三章不容樂觀第219章不犯錯誤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130章路遇阻擊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965章西方山寨貨帶來的危機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344章攻下城池第1021章兵臨長安第314章介紹世界第434章內憂外患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549章驚聞噩耗第465章朝鮮歸降第730章羣雄逐鹿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686章惡人先告狀第560章負氣撤軍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984章嚮明朝請援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466章接管朝鮮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946章合冰了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984章嚮明朝請援第189章斬殺清使第928章朱明落幕第765章龍城飛將第652章奸雄規劃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337章臉上無光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287章閩江口大海戰中第706章滿清內訌第505章對決第673章伏擊孫可望第1010章相遇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471章利在速決第122章海洋理念第六章僥倖逃離第209章開發臺灣第350章第二次復杭之役第931章東洲殖民地第430章攻擊受挫第346章馬光輝投降第363章攻陷杭州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581章擴軍備戰第865章至書招降第639章浙軍兇猛前面一章已經修改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422章濟爾哈朗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413章勇往直前
第132章步軍大戰第1062章暗度陳倉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306章瑞金會師第824章還可以搶救一下第399章各自心思第838章大莊園種植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365章十萬雄師氣吞吳第409章清軍突襲第993章威服羣胡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804章兵臨武昌第903章圍困鎖城第827章視察松江第六章僥倖逃離第956章援兵趕來第176章實力倍增第997章攻破棱堡第316章雞籠明西條約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526章光復武昌第785章金陵春之陣(一)第一百零三章毛文龍的兵第912章兼併河洛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762章大帥穩住第361章困頓城下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835章江淮綿業第632章大將軍第729章鄭成功參戰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六十三章不容樂觀第219章不犯錯誤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130章路遇阻擊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965章西方山寨貨帶來的危機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344章攻下城池第1021章兵臨長安第314章介紹世界第434章內憂外患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549章驚聞噩耗第465章朝鮮歸降第730章羣雄逐鹿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686章惡人先告狀第560章負氣撤軍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984章嚮明朝請援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466章接管朝鮮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946章合冰了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984章嚮明朝請援第189章斬殺清使第928章朱明落幕第765章龍城飛將第652章奸雄規劃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337章臉上無光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287章閩江口大海戰中第706章滿清內訌第505章對決第673章伏擊孫可望第1010章相遇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471章利在速決第122章海洋理念第六章僥倖逃離第209章開發臺灣第350章第二次復杭之役第931章東洲殖民地第430章攻擊受挫第346章馬光輝投降第363章攻陷杭州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581章擴軍備戰第865章至書招降第639章浙軍兇猛前面一章已經修改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422章濟爾哈朗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413章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