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太子使者

趙銘在舟山轉了一圈,回到金塘島,不久陳明遇就給他統計出了一份詳細清單。

趙銘在房間裡,仔細查閱了一遍,金塘島上消耗的大頭,還是軍餉這一塊。

兩萬戰兵,按着九級發餉,最低等級的下等輜兵七錢銀子每月,最高等級上等銳士一兩六錢銀子每月,在加上各級軍官的餉銀,一月耗餉銀三萬餘兩。

除此之外,島上三百餘名工匠,還有郎中、幕僚以及書吏,每月要耗銀二千餘兩。

這麼算來,每個月固定支出餉銀,大概三萬二千兩,一年需要耗銀三十八萬四千多兩。

在固定支出之外,還有其它需要一次性的消耗,士卒撫卹兩萬兩,軍功獎賞六萬兩,購買精鐵、火藥、皮革、布匹大概花去七萬餘兩,築造堡壘預算六萬兩,修築船臺,購買木材大概要三萬兩。

另外,還有采購耕牛、農具、豬仔、雞、鴨,預算花費兩萬兩。

據陳明遇的統計,除去一次性消耗,加上目前爲止發放的軍餉後,都指揮使司庫房內尚有白銀三十八萬兩左右。

如此,若只發軍餉的話,足夠一年之用。

目前看來,在兼併舟山後,趙銘確實富裕了。

黃斌卿在舟山經營多年,靠着走私積攢了幾十萬兩白銀,可以說幫了趙銘的大忙。

同銀錢充足相比,糧食則相對短缺。

兩萬名士卒,每人一天要吃半斤米,一個月下來就要耗費兩千多石糧食。

趙銘治下六十餘萬人,百姓比士卒要吃得少一些,算下來一個月最少也得吃掉四萬石糧食。

此前趙銘的八萬石糧食,已經吃掉一大半,現在加上舟山的存糧,都指揮使司的倉庫內,只有七萬石糧食,不夠六十萬人吃上兩月。

當然,舟山本地百姓手裡或許有一些存糧,但是島上整體缺糧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舟山羣島和崇明沙洲,一年兩季稻子,大概能收糧二十萬石,而六十萬人一年消耗糧食,至少需要五十萬石,便還存在三十萬石的缺口需要解決。

而除了糧食外,軍隊和百姓還需要吃菜,雖有漁船捕魚,但缺口依舊很大。

爲了解決這個缺口,趙銘眼下只有兩個辦法,一是疏散百姓去別的島嶼拓殖、屯墾,二是準備趁着夏收,去江浙搶糧。

岑港和烈港,是舟山羣島上,兩個最主要的港口。

隨着陳明遇對舟山之民,進行整編,納入軍戶,疏散工作已經開始。

這時碼頭邊上,水手們正裝運糧食、工具上船,大批軍戶則等着點名上船。

爲了減少疏散的壓力,遷走的軍戶並非有產的舟山本地居民,而是逃來舟山的義軍。

他們在舟山什麼也沒有,每天吃救濟,對於遷往他處,並不那麼排斥。

這些人大部分都將乘船南下,沿海進至溫州後,進行最後一次補給,便將冒險登陸臺灣北部,並在那裡屯田拓殖。

另一小部分,則會乘船北上,於崇明補給後,前往兩淮之東和山東沿海的島嶼。

他們將分別駐守於淮江口的開山島,海州灣的竹島、鴨島、東西連島,山東沿海的靈山島、平山島、蘇門島等島嶼。

南北兩個方向,往南去臺灣,是主要疏散方向,趙銘準備先悄悄運點人上去,等建立一個據點後,便持續往琉球輸送人口,設立一個衛。

以後趙銘水師襲擾沿海,獲得的人口,都會陸續送往臺灣。

往北疏散的軍戶,主要的任務並非屯田,而是襲擾沿海收集情報。

這些島嶼大多很小,每個島嶼上,都不會派遣太多人,看島上情況而定,以百戶所和墩堡爲主。

趙銘會給島上士卒,定期送來給養,並給島上配船,他們將會把島嶼經營成爲一個個前進基地,修建倉庫,便於劫掠船隊獲得陸地消息,以及臨時停泊於此。

海港內,船隻穿梭,不時有軍戶被運出海港。

島上,趙銘則站在兩隊,特殊的士卒面前。

這兩隊兵,一隊是僱傭來的倭兵,一隊是俘獲的荷蘭人。

倭兵作戰勇猛,一根筋,不怕死,而且對僱主比較忠誠,趙銘手下有近百來海上討生活的倭兵。

他們最主要的任務是保護前往倭國的商船,不過最近貿易沒得做,便留在了島上,被編爲鬼兵隊。

金塘島上俘虜的荷蘭人,已經有三百多人,趙銘將會打造器械,會操控帆船,懂得火炮射擊的人挑出來,剩下還有一百來人,沒什麼特長,便編了一隊白藩兵。

現在距離夏收還有十多天,趙銘準備抓緊時間訓練,然後司機登陸,搶收夏糧,給洪承疇一個驚喜。

這時校場上,白藩兵與鬼兵隊正接受明軍各對士卒的挑戰,雙方激烈的搏鬥。

阮美注視着校場,一臉牙疼的表情,“大帥,那紅毛鬼人高馬大,弟兄們幹不過還好說,怎麼連一羣矮子都打不過?”

趙銘身旁衆多明軍將領,一個個都沉着臉,臉色不太好看。

趙銘撇了阮美一眼,然後道:“你問本帥,本帥問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本帥讓你們寫的戰後總結,都寫出來沒?”

阮美等人聞語,忙低下頭去,“大帥,卑職們還在琢磨~”

趙銘冷哼一聲,注視着校場,而正在這時,馬士鰲匆匆趕來校場,走到趙銘身邊,便附耳一陣低語。

趙銘眉頭一挑,問道:“人呢?”

馬士鰲道:“剛到碼頭!”

趙銘立刻轉身,對衆人道:“太子殿下派人過來,你們隨本帥去迎接!”

一行人匆忙來到碼頭,一名身穿四品緋袍,胸前繡雲雁,頭戴烏沙的官員正好下船。

來人不到三十,身高體瘦,頗有威嚴,正是右僉都御史張煌言。

趙銘見他下來,當即拱手笑道:“玄著兄!”

張煌言看見趙銘,作揖道:“平虜伯!”

趙銘問道:“玄著兄來島,不知何事?”

張煌言神情有些凝重,嘆息道,“說來話長!”

趙銘見此,連忙側身,“那就去官廳說吧!”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加書單)

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183章依山避戰第883章欲擒故縱第336章三省會攻第五十八章混入清營第941章滎陽合戰中第270章博安甚騷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161章琉球羣島第163章劫了船泥巴第348章請封秦王第五十八章混入清營第279章進退兩難第183章依山避戰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461章海東八道第549章驚聞噩耗第991章薩爾滸伏擊上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679章傳遞消息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587章決議出兵第869章入城安撫第478章沸沸揚揚第969章佔據葉爾羌第527章驚聞噩耗第592章東方無敵艦隊第239章漢化派第715章突襲炮臺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708章干涉戰爭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209章開發臺灣第299章國士無雙第615章南京消息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433章信心崩潰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687章嶽樂背鍋第972章收復四川第1062章暗度陳倉第560章負氣撤軍第883章欲擒故縱第484章隔間對持第868章徐州城破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573章尋找航路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661章返回蘇州第193章甕城陷落第703章政變下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360章擊敗清軍第411章守大明死戰不退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777章大明郭子儀第818章永曆立朝第263章兵臨雞籠1098章能給大明做狗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第643章絕不能撤第649章甕中之鱉第299章國士無雙第269章溫州會晤第865章至書招降第899章雲集南京第855章長安使團第875章兵臨北京第864章攻心爲上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731章移民南洋第713章山海關第329章荊州戰役第531章圍殲阿濟格兵團第189章斬殺清使第882章攝政王的演技第681章死裡逃生第389章恢復工商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804章兵臨武昌第566章下南洋第782章建武末路第四十三章多爾袞興兵十萬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七章建奴追至第719章搬空通州第530章籌劃伐周第640章攻破鎮江第709章兵臨錦州第709章兵臨錦州第1020章河東名門的隕落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140章動靜弄大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071章海上補給線第841章收編蒙古第1050章收回兵權
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183章依山避戰第883章欲擒故縱第336章三省會攻第五十八章混入清營第941章滎陽合戰中第270章博安甚騷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161章琉球羣島第163章劫了船泥巴第348章請封秦王第五十八章混入清營第279章進退兩難第183章依山避戰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461章海東八道第549章驚聞噩耗第991章薩爾滸伏擊上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679章傳遞消息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587章決議出兵第869章入城安撫第478章沸沸揚揚第969章佔據葉爾羌第527章驚聞噩耗第592章東方無敵艦隊第239章漢化派第715章突襲炮臺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708章干涉戰爭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209章開發臺灣第299章國士無雙第615章南京消息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433章信心崩潰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687章嶽樂背鍋第972章收復四川第1062章暗度陳倉第560章負氣撤軍第883章欲擒故縱第484章隔間對持第868章徐州城破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573章尋找航路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661章返回蘇州第193章甕城陷落第703章政變下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360章擊敗清軍第411章守大明死戰不退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777章大明郭子儀第818章永曆立朝第263章兵臨雞籠1098章能給大明做狗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第643章絕不能撤第649章甕中之鱉第299章國士無雙第269章溫州會晤第865章至書招降第899章雲集南京第855章長安使團第875章兵臨北京第864章攻心爲上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731章移民南洋第713章山海關第329章荊州戰役第531章圍殲阿濟格兵團第189章斬殺清使第882章攝政王的演技第681章死裡逃生第389章恢復工商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804章兵臨武昌第566章下南洋第782章建武末路第四十三章多爾袞興兵十萬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七章建奴追至第719章搬空通州第530章籌劃伐周第640章攻破鎮江第709章兵臨錦州第709章兵臨錦州第1020章河東名門的隕落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140章動靜弄大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071章海上補給線第841章收編蒙古第1050章收回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