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國社黨存在的意義

大雪覆蓋了城池和原野,蘇州乃至整個江東都變成了白雪皚皚的世界,正是大地銀裝碩果,分外妖嬈。

以往入冬後,無論城中居民,還是四郊百姓,都少了活動,在家中烤火,熬過整個冬天,等到明歲春耕之際,才如同大地般甦醒過來。

不過,隆武九年的這個東天,江東各地卻依然火熱。

以前入冬後,一是天氣寒冷,二是秋收之後,沒什麼事做,所以百姓無所事事,只能窩在家中,少有經濟活動,如今江東卻有各種各樣的生計可以去做,經濟高速增長,所以冬季依然繁榮。

這天清早,一隊騎兵便出了蘇州城,來到城外街市,喧譁鼎沸之聲鋪面而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作爲東海藩的藩府治所,加上東海大力推動工商業發展,使得蘇州逐漸恢復以往的繁華。

在蘇州城外,建造了大量工坊,還有大量商鋪,聚集了幾十萬人口,並沿着運河,形成了一條十里長的街道和作坊區。

這時,在熱鬧的大街上,一輛輛的馬車穿過,運河中船隻一艘接着一艘,穿着襖子的漢子,哈着白氣搬運着貨物,顯得十分繁忙,呈現出一副清明上河圖的盛況。

這裡是江東貨物的一處集散之地,江東各地的商人,甚至湖廣、四川的商人,也來此購買貨物,然後運回去出售。

另一邊,則是一片手工業作坊區域,集中了江東近半的紡織作坊,還有配套上下游產業,另外還有華興公司幾個巨大的軍資作坊,每一個都僱工近萬。

清晨正是工坊交班的時間,烏泱泱忙活了一晚的僱工,像潮水一樣從作坊內出來,涌向工坊附近的早食攤子,還有四周百姓聚集的菜場,然後回到一大片低矮的棚戶區。

不多時,白天做工的僱工,又從棚戶區中涌出來,吃過早餐後,像魚羣一樣涌入工坊,場面極爲壯觀。

這時,趙銘一行人,騎馬穿過街市,來到工坊區,看着眼前一幕,陳子龍感嘆道:“若不是大帥支持,朝廷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工坊出現。”

皇權最想要的就是江山穩固,而這樣大型的工坊,僱工上萬,又不是官府掌握,萬一被豪強利用,對於皇帝而言,便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屬於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相比於讓百姓在工坊做功,皇帝更加願意,將百姓禁錮在土地上。

趙銘看了眼前的場景,也是一陣感慨,江東如今已經被他帶上一量商業化的戰車,已經停不下來。

工商業的發展,使得江東從海外還有內地賺取了大量的白銀,這勢必使得,江東本地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原來百姓可能一年種兩季稻子,就能勉強生活,可現在物價漲了,稻子的價格又沒怎麼漲,便造成百姓的錢不夠花,而想要夠花,便必須加入商業化中來,從事更多的勞動。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百姓失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還有長達數月的農閒時間,變成了幾乎每天都要勞作,而且不做不行,因爲物價會持續上漲,百姓便被動的被綁上了趙銘的戰車。

當然,商人和一些豪強,在這個商業化的過程之中,肯定是受益了,他們賺取了鉅額財富,過這普通人難以想象的生活。

趙銘注視着眼前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場景,卻沉聲道:“諸位先生,可切莫因此而驕傲啊!在我看來,眼前之景,其實是一團火,控制不好,是會傷人的。”

陳友龍等人聞語,不禁一愣,思考着趙銘所言的意思,不多時,陳友龍就挑眉道:“大帥真是高瞻遠矚。將百姓禁錮於土地上,收穫雖小,但勝在穩定,而現在僱工如此聚集,雖能創造更多錢財貨物,提高效率,但稍有不慎,便可能釀成大亂。”

藩府的幕僚,都是人中龍鳳,不少人很快就理解的趙銘的意思。

趙銘微微頷首:“相比於商業社會,農業社會無疑更加穩定。眼前咱們蘇州城雖然繁華,可是一旦出現差錯,崩潰起來損失也會更加慘重。”

農業社會雖然也會出現,土地兼併,造成流民和起義等問題,但是發生的週期都十分漫長,社會矛盾累積可能會是幾十年,上百年,纔會將問題顯現出來。

而商業社會,只要工坊經營不善,或者壓榨太甚,又或是生產過盛,都可能導致巨大危機和社會崩潰。

陳友龍問道:“那我等該如何避免這種危機呢?”

趙銘微笑着指着,正魚貫進入工坊的僱工,“讓商人和士紳賺錢,也要讓數以萬計的僱工得到實惠,只有他們安樂,江東纔會穩定。”

趙銘目光掃視衆人,“因此作爲官府,我們不能只爲顧忌商賈和士紳的利益,百姓和僱工安居樂業,纔是東海鎮的基石。”

衆人聞語,都點了點頭,有所思考,明白東海鎮既要支持商業發展,也要限制士紳大賈,不能過於壓榨百姓和僱工,行事準則或許要中庸。

當然中庸之道,絕非什麼和稀泥,而是追求一種時下最適合處理事情的方案,避免物極必反,犯過左或過右的錯誤。

這時,趙銘對衆人道:“近些年來,我們生產了大批貨物,賺取了一大堆銀錢,造成了江東物價上漲。富人們賺取了錢財,獲得了巨大利益,然而百姓辛苦勞作,所得到的銀錢,都被上漲的物價給吃掉了,生活並沒有多大改善,反而比以前更累。這銀子畢竟不能當飯吃,所以藩府在鼓勵向外出售貨物時,也要大量修建倉庫,從外界夠買大批物資,特別是與百姓生活相關的物資回來,降低物價,讓百姓得到實惠,安居樂業,如此我們國社黨人,纔有存在的價值。”

陳友龍不禁感慨,“大帥之言,若是我等黨人主政,百姓生活還不及以往,那我等有何臉面,竊據肉食之位。”

趙銘見衆多手下,有這等覺悟,欣慰的頷首。

這時,旁邊陳於階指着遠處一座工坊,“大帥,軍資作坊到了!”

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397章戰火再起第935章突襲敵營第650章招降李過第1008章五路伐周第660章逐鹿中原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417章如何報捷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152章崇明種田上第997章攻破棱堡第270章博安甚騷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427章氣勢不能輸第144章祭拜孝陵第826章淮南礦脈第752章福臨末路上第274章佔據福京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446章臣亦天下之主也第159章插秧建堡第1016章散兵線第456章再次北上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536章進攻兇猛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462章攻佔江華島第988章雙面間諜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339章出兵響應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244章糧食缺口第486章渡海援遼第887章轟塌城牆第十九章華夷之爭第三十六章天地會反清復明第367章秦王風波第一零五章俘獲荷蘭戰艦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984章嚮明朝請援1098章能給大明做狗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第三十七章入太湖創業艱難第424章車營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902章兵臨南京第584章宣傳造勢第662章建藩立國第464章不堪一擊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141章爆破城牆第826章淮南礦脈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312章實業運動第334章購買槍炮第1062章暗度陳倉第889章臣想打他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964章技術積累第361章困頓城下第680章怒殺旗丁第808章換個皇帝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662章建藩立國第449章爲國結社第655章仇恨的種子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318章臺灣新政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501章決戰到來第970章我攤牌了,其實我是末日派。第258章準備就緒第619章攻陷馬尼拉第881攻上城頭第1100章班師回朝第441章閣部醒醒第686章惡人先告狀第855章長安使團第214章整編髮餉第701章政變上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439章黃宗羲第278章隆武危機第358章激戰長江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215章遷民禁海第774章舉城而降第416章恭迎撫軍第832章都來了第922章內應暴露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813章皇帝要殺我第205章收拳蓄力第901章突襲大勝關
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397章戰火再起第935章突襲敵營第650章招降李過第1008章五路伐周第660章逐鹿中原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417章如何報捷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152章崇明種田上第997章攻破棱堡第270章博安甚騷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427章氣勢不能輸第144章祭拜孝陵第826章淮南礦脈第752章福臨末路上第274章佔據福京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446章臣亦天下之主也第159章插秧建堡第1016章散兵線第456章再次北上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536章進攻兇猛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462章攻佔江華島第988章雙面間諜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339章出兵響應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244章糧食缺口第486章渡海援遼第887章轟塌城牆第十九章華夷之爭第三十六章天地會反清復明第367章秦王風波第一零五章俘獲荷蘭戰艦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984章嚮明朝請援1098章能給大明做狗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第三十七章入太湖創業艱難第424章車營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902章兵臨南京第584章宣傳造勢第662章建藩立國第464章不堪一擊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141章爆破城牆第826章淮南礦脈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312章實業運動第334章購買槍炮第1062章暗度陳倉第889章臣想打他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964章技術積累第361章困頓城下第680章怒殺旗丁第808章換個皇帝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662章建藩立國第449章爲國結社第655章仇恨的種子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318章臺灣新政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501章決戰到來第970章我攤牌了,其實我是末日派。第258章準備就緒第619章攻陷馬尼拉第881攻上城頭第1100章班師回朝第441章閣部醒醒第686章惡人先告狀第855章長安使團第214章整編髮餉第701章政變上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439章黃宗羲第278章隆武危機第358章激戰長江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215章遷民禁海第774章舉城而降第416章恭迎撫軍第832章都來了第922章內應暴露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813章皇帝要殺我第205章收拳蓄力第901章突襲大勝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