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

東籲東郊,一隊沒有旗號的騎兵奔馳而來,在小河西岸停下。

吳三桂抽出自己的千里鏡,河東岸一里外明軍前鋒開始下營,明軍修建的土牆工事清晰可見。

洪承疇也舉着遠鏡在查看,口中一邊說道:“陛下,從斥候傳回來的消息,可以確認,趙銘率領大軍足有五萬,主力是金聲桓的贛軍、李破奴的一營精騎、還有李本深的廣西兵,以及暹羅、安南等國的藩兵!”

吳三桂一邊聽一邊用千里鏡觀察,明軍現在打仗太穩,臨時下個營,壕溝、土牆、柵欄一應齊備,不給他一點機會。

本來實力就強,還這麼小心,真是不讓別人活了。

這讓吳三桂有些氣餒,收起了要突襲敵營的意思,不過爲了不讓屬下看出他的情緒,他還是用冷冷的口氣道:“趙雜毛帶來的五萬人,能夠頂用的也就兩萬明軍,那些藩兵雖來了,但未必肯出死力,所以咱們只要對着兩萬明軍猛捶即可!”

洪承疇也附和道:“陛下說的對!戰場上,咱們只要注意兩萬明軍即可。”

他們兩人一唱一和,騎馬駐立在身後的周軍衆多將領,想着他們十五萬大軍,如果只是咬住住兩萬明軍攻擊,確實有很大勝算,於是各人都放鬆了一些。

這時吳三桂又轉頭問洪承疇道:“會戰的地點,就選擇這裡嗎?”

洪承疇道:“回稟陛下,這裡南面是海,近海是大片平原,北面是山區域和樹林,地形足夠我們十五萬大軍展開。”

吳三桂點點頭,趙銘兵少,他的兵多,選擇戰場時,必須能將兵力展開,才能發揮兵多的優勢。

“好!那就等趙雜毛過來!”吳三桂目光深邃的望向對岸。

~~~~~~

九月二十一日,仰光附近又一次下起了密密麻麻的大雨,趙銘率領五萬大軍,進入前鋒搭建的營壘。

隨着明軍抵達,周軍哨所全線往回收縮,等待決戰的來臨。

當日下午,十五萬聯軍與明朝五萬大軍,相隔十餘里紮營。

這時天空雖然下着雨,但是明軍還是派遣斥候出營探查,騎兵在曠野上不時與周軍遭遇,爆發出小規模的斥候戰,兩軍對持的曠野上,幾具屍體撲死在地上,鮮血順着雨水流出染紅地面,場景令人觸目驚心。

二十一日雨下了整整一夜,到二十二日,天空之中依舊下着大雨,使得本該到來的決戰,值得推遲。

這時,得益於明軍豐富的紮營經驗,還有專業的工兵,明軍駐營時,就考慮到了緬甸多雨的天氣。

因此明軍營地駐紮在高處,帳篷四周都有排水溝,營地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同明軍相比,周軍營地則是一片狼藉,華族兵與英國、法國的火槍隊,駐紮的地方選擇還可以,營地也建造的比較講究,數目龐大的印度土邦軍,就比較悽慘了。

“下雨天還要打仗。”莫迪而比喃喃的罵着。

周軍大營北面,印度土邦兵的軍營,已經淪爲一片澤國,營地內雨水過膝,帳篷也全都溼透,整個營盤一片泥濘。

“莫迪而比大人!陛下有令,讓你們往高處移營。”一匹戰馬疾馳而來,馬蹄踐踏,濺起一片污泥,玷污了莫迪而比華麗的長袍。

莫迪而比感到憤怒,不過對方是華族,便也就只能嚥下這口氣。

“請轉告陛下,我這就移營!”莫迪而比忙道。

騎兵見此,微微頷首,正要打馬時,卻又忽然勒住馬繮,盯着莫迪而比看了看,沉聲道:“大戰在即,莫迪而比大人,爲何有些精神不振,難道是有什麼想法?”

莫迪而比嚇了一跳,忙搖頭到,“將軍誤會了,只是因爲雨水打溼了帳篷,讓我有些苦惱。我雖不是華族,但是最近也看了一些華族的書籍,知道什麼是忠義。現在我對陛下是忠心耿耿,不事二主,怎麼會其它想法。”

騎兵聞語噗嗤一笑,心道你原爲莫臥兒丞相,現在爲我大周效命,根本不與忠義不沾邊,更別說不事二主了。

“嗯!我知道了,不過大人還是要打起精神,要是被陛下和洪丞相知道,可就不好了。”騎兵說了一句,便打馬離去。

在周軍營地中,土邦兵忙於移營時,明軍這邊趙銘則穿着蓑衣,帶着斗笠,騎着馬匹,駐立在一片水田中,前來熟悉地形。

這時,趙銘與衆將,看着大雨之中,白茫茫一片的大地,神情有一絲凝重。

下雨天,稻田中積滿了雨水,道路變得泥濘,實在不是適合作戰的天氣。

不過轉變思路一想,在雙方都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訓練有速的軍隊,無疑比一盤散沙的軍隊,更容易獲得勝利。

趙銘用馬鞭指着白茫茫的水田,沉聲道:“吳三桂兵多,寡人兵少,積滿水的田地,還有泥濘的道路,限制咱們騎兵的作用,但同時也會限制敵軍步騎移動的速度。這麼看來,咱們的火器,便能發出更大的作用。”

張佳玉道:“這場雨下來,吳三桂和東籲人的戰象,也會受到限制。”

趙銘點點頭,“不錯,這個情況,不僅陷馬蹄,也陷象腿。”

現在就裝備而言,精銳周軍與明軍的裝備,其實差距不大,都是燧發火槍,加青銅野戰炮,再配備手雷、火箭等物。

不過相比於明軍,吳三桂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戰象隊。

這個東西雖不如騎兵靈活,也不像戰馬那樣難以控制,但是不得不承認,他衝撞的威力,無人能敵,可以撞垮任何軍陣。

現在泥濘的道路,積水的稻田,無疑會限制戰象的運動,對明軍來說,確實是一個好消息。

這時趙銘又觀察了一會地形,忽然指着遠處一小片樹林,問道:“這林子裡有周軍嗎?”

張家玉搖頭道:“斥候探查過,沒有周軍。”

緬甸的土地,不像明朝江南,能種地的幾乎被全部開發,而是一塊一塊,水田中間還留着許多小樹林。

趙銘見此,遂即拔馬:“走,隨寡人看看去!”

第247章殲滅西班牙小隊第480章真正的兇手第229章孤軍深入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471章利在速決第483章不死不交權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811章錢謙益的沙龍第531章圍殲阿濟格兵團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403章消滅清軍斥候第707章刺探消息第157章借刀殺人第718章羞辱阿濟格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853章軍費有了第781章李成棟又叛變了第431章有意撤軍第933章淘金熱第797章金陵春之陣(完)第177章臨近夏收第935章突襲敵營第467章朝鮮宰相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719章搬空通州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360章擊敗清軍第936章雜毛要斷寡人歸路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852章就想爲殿下效力第374章高傑鎮第1106章國社大會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241章旅順第473章激烈搏殺第759章姜襄敗北第444章軍政一把抓第640章攻破鎮江第725章宜從衆議第908章打一頓就老實了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716章席捲河北第395章默契不在第549章驚聞噩耗第160章天然水泥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753章福臨末路中第636章鎮江會師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128章再入江陰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652章奸雄規劃第653章闖宮第500章臨戰前夜第880章開始攻城第272章爭奪福建第411章守大明死戰不退第523章返回江東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957章西班牙人潰敗第1111章日本使者第567章開花彈第892章裡應外合第154章滅明戰略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500章臨戰前夜第502章開局第533章登陸江北第258章準備就緒第886章再議攻城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932章接見使者第976章川東義軍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595章緊急回援第1067章仰光海戰(一)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735章提前佈局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135章兵臨金陵第254章存在差距第373章傳首蘇鬆第274章佔據福京第788章金陵春之陣(四)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806章反漢同盟第299章國士無雙第559章國公安好第680章怒殺旗丁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366章驚聞噩耗
第247章殲滅西班牙小隊第480章真正的兇手第229章孤軍深入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471章利在速決第483章不死不交權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811章錢謙益的沙龍第531章圍殲阿濟格兵團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403章消滅清軍斥候第707章刺探消息第157章借刀殺人第718章羞辱阿濟格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853章軍費有了第781章李成棟又叛變了第431章有意撤軍第933章淘金熱第797章金陵春之陣(完)第177章臨近夏收第935章突襲敵營第467章朝鮮宰相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719章搬空通州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360章擊敗清軍第936章雜毛要斷寡人歸路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852章就想爲殿下效力第374章高傑鎮第1106章國社大會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241章旅順第473章激烈搏殺第759章姜襄敗北第444章軍政一把抓第640章攻破鎮江第725章宜從衆議第908章打一頓就老實了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716章席捲河北第395章默契不在第549章驚聞噩耗第160章天然水泥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753章福臨末路中第636章鎮江會師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128章再入江陰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652章奸雄規劃第653章闖宮第500章臨戰前夜第880章開始攻城第272章爭奪福建第411章守大明死戰不退第523章返回江東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957章西班牙人潰敗第1111章日本使者第567章開花彈第892章裡應外合第154章滅明戰略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500章臨戰前夜第502章開局第533章登陸江北第258章準備就緒第886章再議攻城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932章接見使者第976章川東義軍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595章緊急回援第1067章仰光海戰(一)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735章提前佈局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135章兵臨金陵第254章存在差距第373章傳首蘇鬆第274章佔據福京第788章金陵春之陣(四)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806章反漢同盟第299章國士無雙第559章國公安好第680章怒殺旗丁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366章驚聞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