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開局

天明時分,清軍和聯軍的營地,逐漸喧譁起來。

兩軍士卒都抓緊吃着早飯,聯軍士卒從伙頭軍手中,接過一張餅子和饅頭,邊吃邊往營地外集結。

十餘萬大軍,默默出營,在集結的號角聲中,按着營號,坐在一起,聽着指揮和訓導官,進行戰前的動員。

這時,趙銘穿着一身銀甲,頭頂鳳翅盔,上插三尺長的紅翎,披着大紅披風,威風凜凜的開始騎馬遊走各陣,所過之處,聯軍將士紛紛起身,注目行禮,高呼:“大帥!”“領執政!”“藩主!”

十二萬聯軍,自東向西分佈,遍佈整個曠野。

聯軍自東向西,分別是近八萬朝鮮僕從軍,一萬倭國輕足武士,兩萬綠營降軍,一萬明軍精銳。

從軍隊分佈來看,明軍的精銳,主要集中於西面的平原地帶。

趙銘自東向西巡視,一路擡起馬鞭,向朝鮮僕從軍,倭國輕足武士,綠營降軍揮鞭致意,最後勒馬於一萬明軍精銳之前。

按着慣例,東海鎮將士作戰之前,都有教導官來做戰前動員,今天則是趙銘親自進行訓話。

這時趙銘勒馬駐立於大軍之前,忽然一擡馬鞭,身前棋盤般列陣的士卒,立時安靜下來。

“自遼事起,建奴逞兇已三十六載矣!”趙銘忽然朗聲大喝道。

明軍將士聞語,紛紛握緊兵器,神情嚴肅,一片肅殺。

趙銘掃視衆多將士,怒聲吼道:“幾十年間,建奴先屠我遼地同袍三百萬,而後六寇關內,擄我父老百萬爲奴。甲申之變,奴趁我隙,又侵入中原,屠我父母、淫我等妻女姐妹、中原遍地腥羶,漢家衣冠不存。這一切,都是我等親身經歷,本帥每每思之,憤恨不矣,夜不能寐。”

數萬明軍將士,靜悄悄的,鴉雀無聲,趙銘的話,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想起了幾十年間,遭受的苦難。

東海鎮的將士,大多都是滿清入侵造成的難民,趙銘的話,勾起了他們內心的仇恨。

這時趙銘看見不少士卒兩眼發紅,微微握緊了兵器,於是繼續說道:“建奴爲禍天下三十餘載,人神共憤。三十六年間,建奴自關外殺入遼西,又自遼西入山海關,殺入關內,再從北京橫掃整個北方,並且飲馬長江。這些年來,建奴不停的進攻我們,而我們只能一退再退,本帥深感恥辱。今日,本帥與你等聚集於此,便是要告訴建奴,還有天下百姓,東海鎮不退了!”

“不退!”軍陣中,明軍將士忽然聲嘶力竭的振臂大呼,將士們紛紛緊隨着大呼。

趙銘等士卒吶喊一陣,士氣被調動,纔再次楊起手臂,制止將士們的怒吼,一臉肅然的說道:“數十年間,常聞建奴入寇、南侵,未聞漢軍北擊建奴。漢唐之時,我大漢將軍,北逐匈奴,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何等豪邁。今我東海將士,不僅不退,還要北擊建奴,報仇雪恨,一雪前恥!”

趙銘沉聲喝令,“今天之戰,天下矚目,本帥希望將士們與我共勉,直搗黃龍,重現我大漢軍威,戰時我將士之豪邁!”

“報仇雪恨,直搗黃龍!”明軍各營士卒齊齊高舉兵器,迴應着趙銘,整個軍陣都沸騰起來。

在震天的喊殺聲中,趙銘扶了扶頭盔,在馬上坐正身子,然後舉起馬鞭,忽然喝令,“出發!”

太陽從東面升起,光芒散滿大地,在此起彼伏的號角聲中,一塊塊紅色的方陣,開始在大地上散開,在步鼓聲中,邁動整齊的步伐,向各自的戰場挺進。

明軍三千鐵騎,先一步奔出,驅趕清軍哨騎,佔據戰場,防備清軍騎兵突襲行軍的明軍。

在明軍精銳,開始向西線進軍之時,東線的朝鮮軍,已經開始與東陵的守軍交火。

整個戰場,東面是起伏的丘陵,是地勢較高的石嘴山,西面則是遼河平原。

這時,趙銘將八萬朝鮮軍,佈置於東線石嘴山腳下,朝鮮軍隊密密麻麻,遍佈整個東陵之下。

朝鮮都元帥林慶之,穿着一身明軍制式的鎧甲,騎馬駐立於石嘴山腳下,前方兩裡處就是努爾哈赤的陵墓,也就是洪承疇東線最重要的支撐點。

清軍只要守住這個支撐點,明軍就不可能直接攻擊後方的清軍大營。

石嘴山頂上,傳來陣陣轟鳴,清軍的銅炮,猛的向後一退,騰起一團硝煙,山腰攀爬的朝鮮軍隊之中,立時便騰起一道泥柱。

經過多日的訓練,朝鮮軍隊的戰力已經有所提升,數萬人在清軍的炮火轟擊下,蟻附攀爬,漫山遍野的身影,極爲駭人。

東陵上,韓岱從上往下觀看,入目俱是朝鮮人的身影,心中不禁一凜,爲之膽寒。

這時,密密麻麻的朝鮮軍已經攀爬到東陵附近,爲首的朝鮮將領,一手提盾,一手舉刀,忽然一聲怒吼,“殺啊!”

密密麻麻的朝鮮軍,頓時齊齊提起速度,向着山頂奮力攀爬。

韓岱看着眼前足以讓任何久經沙場之人,感到膽寒的一幕,頓時怒聲喝令,“給我打!”

山頂上,清軍老弱婦立時鬆開弓弦,掀翻石塊,一時間,山頂上建如雨下,石塊滾滾,砸得朝鮮軍隊連連滾落。

在朝鮮軍開始攻擊東林之時,排列在東陵與北陵之間的一萬倭兵,也開始向南推進。

這些倭國武士,背插着背旗,身穿竹甲,頭頂戴着斗笠,殺氣騰騰,顯得十分兇悍。

千餘手持鐵炮的倭兵,在前行走,後面倭兵手持長刀,腰間插着數把倭刀,穩步沿着石嘴山西面,向東陵與清軍大營之間進行穿插。

清軍大營內,洪承疇端坐在營中,斥候不斷飛馬來報。

“啓稟中堂,數萬朝鮮軍猛攻東陵!”清軍騎兵翻身下馬,單膝跪地。

洪承疇沉着應對,“令韓岱堅守東陵,不得後退一步!”

“報,中堂大人,一萬倭兵沿着天柱山西麓,向東陵與大營之間穿插!”又一員清軍斥候,飛身下馬。

第764章聯西抗漢第912章兼併河洛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823章上京第582章踊躍應募第564章癸巳和議第324章收購生絲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636章鎮江會師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483章不死不交權第1041章絕貢之罰第643章絕不能撤第998章我要攤牌了第578章南進北進戰略第247章殲滅西班牙小隊第477章豪格暴斃第816章信仰崩塌第816章信仰崩塌第642章何騰蛟慌了第1103章視察大學第570章跨越赤道第682章蓋州決戰第1014章軍心動搖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845章棉業危機第686章惡人先告狀第三章好爲人師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182章四明山義軍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337章臉上無光第634章控制浙江第280章突襲安平第604章浙系志願軍第239章漢化派第914章暗度陳倉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553章君心難測第500章臨戰前夜第五十三章博洛震怒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969章佔據葉爾羌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701章政變上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976章川東義軍第932章接見使者第497章瀋陽東陵第857章關中細作第278章隆武危機第643章絕不能撤第861章太上皇第575章突襲土著第四十九章胡爲宗慷慨相助第211章圍剿義軍第八十七章生死之役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510章焚燬兩陵第559章國公安好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702章政變中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1066章突襲東籲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1110章接班人第121章火器工坊第1015章進入戰場第806章反漢同盟第一一零章請封儲君第826章淮南礦脈第795章金陵春之陣十一第343章激戰寧波第306章瑞金會師第544章萬歲衝鋒第609章大中華文明圈第686章惡人先告狀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692章突襲遼西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456章再次北上第493章俘虜施琅第467章朝鮮宰相第668章擇主而事第142章攻破外郭第913章共討國賊第688章喜聞捷報第五十七章江陰巷戰第309章重用宗藩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336章三省會攻
第764章聯西抗漢第912章兼併河洛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823章上京第582章踊躍應募第564章癸巳和議第324章收購生絲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636章鎮江會師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483章不死不交權第1041章絕貢之罰第643章絕不能撤第998章我要攤牌了第578章南進北進戰略第247章殲滅西班牙小隊第477章豪格暴斃第816章信仰崩塌第816章信仰崩塌第642章何騰蛟慌了第1103章視察大學第570章跨越赤道第682章蓋州決戰第1014章軍心動搖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845章棉業危機第686章惡人先告狀第三章好爲人師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182章四明山義軍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337章臉上無光第634章控制浙江第280章突襲安平第604章浙系志願軍第239章漢化派第914章暗度陳倉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553章君心難測第500章臨戰前夜第五十三章博洛震怒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969章佔據葉爾羌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701章政變上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976章川東義軍第932章接見使者第497章瀋陽東陵第857章關中細作第278章隆武危機第643章絕不能撤第861章太上皇第575章突襲土著第四十九章胡爲宗慷慨相助第211章圍剿義軍第八十七章生死之役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510章焚燬兩陵第559章國公安好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702章政變中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1066章突襲東籲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1110章接班人第121章火器工坊第1015章進入戰場第806章反漢同盟第一一零章請封儲君第826章淮南礦脈第795章金陵春之陣十一第343章激戰寧波第306章瑞金會師第544章萬歲衝鋒第609章大中華文明圈第686章惡人先告狀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692章突襲遼西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456章再次北上第493章俘虜施琅第467章朝鮮宰相第668章擇主而事第142章攻破外郭第913章共討國賊第688章喜聞捷報第五十七章江陰巷戰第309章重用宗藩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336章三省會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