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德里之變

孫可望與張家玉商議後,返回丞相府邸,便召集周國文武屬下商議。

吳三桂出征,關寧系基本報銷,孫可望的西軍系和關隴一系,逐漸掌控了周國朝廷。

丞相府,大堂外甲士林立,手持遂發槍的士卒,嚴陣以待。

大堂內,周國文武到齊之後,孫可望陰沉着臉,開始說道:“諸位,現在是什麼局勢,本相就不多說了。剛纔本相已經與大明攝政派來的使者見過面,達成了和平協議,只要我們嚮明朝稱臣,加入朝貢體系,以後就是一家人,而自家人不打自家人,攝政往保證不再進攻我們,讓我們繼續統治天竺。”

衆多周國文武,聽到孫可望的話語,不禁一片譁然。

孫可望伸手四下裡壓了壓,等衆人安靜,又道:“諸位放心,攝政王只要我們稱臣,去帝號,至於各位的職務只是換個稱號,不會有實質性的變動,大周國依然由本相和大家一同管理。”

下面的人竊竊私語起來,不少人鬆了口氣,面露喜色,去帝號稱臣都無所謂,關鍵是以後還能不能吃香喝辣享受特權。

在場的大臣,大多沒有意見,當然也有不識相的,有幾個關隴系,資歷老的便站出來,怒氣衝衝的指責孫可望,背叛大周,賣主求榮,但當即就被侍衛抓了下去。

現在的局面,大周內部動盪,江山不穩,若是繼續挑戰明朝,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在反對的人被拖走後,剩下的人,都不敢再反對,也不願意反對。

孫可望看着下面兩側的文武大臣,隨即道:“那就這麼定了,去帝號,向大明稱臣。”

商議既定,大臣們正要從丞相府散去,外頭忽然有來報,太子帶着五百東宮衛士,殺氣騰騰的殺向丞相府邸。

德里城中,還是有不少關寧一系,孫可望會見張家玉,又着急文武大臣在丞相府商議,自然是瞞不過吳應熊。

得知消息的吳應熊大怒,深感自己遭受欺騙,孫可望不僅沒有調集軍隊,接應吳三桂,反而相明朝投降,徹底背叛了大周,背叛了老吳家。

吳應熊當即召集興奮大臣,要調兵攻殺孫可望,親王吳應麟,老臣韓朝宣卻極力勸說吳應熊不要衝動,城中兵馬大多是孫可望的人,必須謀定而後動。

吳應熊卻根本不聽,不顧勸說,帶着五百精兵就殺奔丞相府邸,藉着監國的威嚴,要斬殺孫可望。

這時,東宮這邊剛動,便有人將消息傳給了孫可望。

孫可望隨即對着要散去的大臣們道:“本相剛纔聽到消息,太子受到奸臣蠱惑,帶着兵馬要殺本相。現在支持太子的可以離去,要保護本相的,便留在相府!”

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間鴉雀無聲,半響有人道:“卑職留下保護丞相!”

有人帶頭,大臣們紛紛表示,要留下保護丞相。

吳應熊身穿金甲,帶着兵馬,氣勢洶洶的殺到丞相時,府門外已經聚集了數千精銳兵馬,都是來保護孫可望的周軍。

這時,孫可望站在府門前,看着吳應熊,不禁皺眉道:“太子應何造反啊!”

吳應熊勃然大怒,用馬槊指着孫可望罵道:“孫可望,你私自與明使見面,出賣皇帝,出賣大周!”

“一派胡言!太子不要信奸人讒言,這是有人挑唆我們君臣關係,不能相信啊!”孫可望道。

吳應熊冷笑道:“本太子本來不信,但親眼所見,你召集衆臣,是要做什麼?”

孫可望陰沉着臉,“太子,大周敗局已定,陛下已經被明軍俘虜,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何故負隅頑抗!”

“姓孫的!虧我父皇重用於你,委任你爲左相,處理國家大事,你盡然背叛我父皇!”吳應熊大聲怒,“今日孤要誅殺此賊,誰要攔孤,與孫賊同罪!”

語畢,吳應熊躍馬挺槍,便直接向孫可望衝來,府前的周軍都不敢對太子動手,驚慌四散。

孫可望見此,急忙退入府邸,而就在這時,府門前一隊火槍兵,端平了火槍,周將趙良棟一聲大喝,“放!”

“砰砰砰”一陣槍響,硝煙瀰漫,衝在最前的吳應熊,還有十多明東宮衛士,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吳應熊一死,周圍的周軍一擁而上,片刻就將剩下的東宮衛士,殺了個乾淨。

戰鬥結束,看着吳應熊和滿地的屍體,孫可望流着眼淚道:“太子,本相不是不忠於大周,實在是不忍大周滅亡,不忍先帝一手創立的基業,毀於一旦啊!”

孫可望直接把吳三桂定爲先帝,痛哭流涕一番,在一衆大臣的勸說下,才老淚縱橫道:“太子,明年今日,本相會祭奠你的。”

當下孫可望收拾吳應熊的屍體,以太子禮儀安葬,隨意以教唆太子謀反爲由,將韓朝宣/吳應麟等一衆老臣和宗室捕殺,最後盡將吳氏在天竺一脈殺絕。

一個月後,緬甸仰光城,張家玉從船上下岸,便直接前往行宮,拜見趙銘。

“攝政王!這是孫可望送來的國書!”張家玉將一份奏疏,放在桌案上。

趙銘一邊看,一邊聽張家玉訴說,德里城中的殺戮,心頭不禁一陣感慨。

“孫可望也算個狠人啊!”趙銘合上國書。

張家玉問道:“安樂公怎麼辦?”

趙銘沉思道:“孫可望已經將吳三桂的勢力清洗乾淨,留下他也沒什麼用,按着孫可望的意思,過兩年鳩殺吧!”

張家玉皺眉道:“攝政不擔心,殺了吳三桂,孫可望反悔嗎?”

趙銘冷笑一聲,“哼,只要周國保留種姓制度,這塊土地就永遠無法與我大明抗衡。”

趙銘說完,隨即站起身來,頗爲感慨道:“東籲和周國的事情解決,寡人也就沒必要繼續留在這裡。剩下的事情,就由你來處理,寡人不日便啓程返回大明。”

“臣遵命!”張家玉忙行禮道。

趙銘揮了揮手,讓張家玉退下,他則靠在藤椅上,考慮起回大明後,確立國體的問題。

第854章有錢有糧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145章風氣湖廣第638章兵貴神速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215章遷民禁海第141章爆破城牆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720章江北生變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530章齊聚杭州第416章恭迎撫軍第405章戰機在上游第982章女真寨子第1067章仰光海戰(一)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296章圍剿多鐸第617章尋求議和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587章決議出兵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908章打一頓就老實了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117章浙東危機第335章準備再戰第204章震動江浙第275章軍火生意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940章滎陽合戰上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802章小覷於孤第301章救援隆武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877章例行招降第268章歐羅巴公司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933章淘金熱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301章救援隆武第947章關寧軍都挺能跑第458章施琅避戰第126章活捉樑化鳳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1029章拒絕條約第1051章前進達瓦里氏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183章依山避戰第115章離別第650章招降李過第474章前鋒覆滅第468章復仇者聯盟第553章君心難測第183章依山避戰第361章困頓城下第543章生死激戰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512章光復楚贛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296章圍剿多鐸第123章夏完淳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854章有錢有糧第417章如何報捷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486章渡海援遼第895章滿清投降第997章攻破棱堡第935章突襲敵營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第797章金陵春之陣(完)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446章臣亦天下之主也第864章攻心爲上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165章宣旨使者第1001章誰都可以第590章抵達臺灣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423章常州告急第650章招降李過第301章救援隆武第813章皇帝要殺我第841章收編蒙古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880章開始攻城第1051章前進達瓦里氏第903章圍困鎖城第七章建奴追至第六十章突出重圍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718章羞辱阿濟格第558章突出重圍下
第854章有錢有糧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145章風氣湖廣第638章兵貴神速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215章遷民禁海第141章爆破城牆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720章江北生變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530章齊聚杭州第416章恭迎撫軍第405章戰機在上游第982章女真寨子第1067章仰光海戰(一)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296章圍剿多鐸第617章尋求議和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587章決議出兵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908章打一頓就老實了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117章浙東危機第335章準備再戰第204章震動江浙第275章軍火生意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940章滎陽合戰上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802章小覷於孤第301章救援隆武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877章例行招降第268章歐羅巴公司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933章淘金熱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301章救援隆武第947章關寧軍都挺能跑第458章施琅避戰第126章活捉樑化鳳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1029章拒絕條約第1051章前進達瓦里氏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183章依山避戰第115章離別第650章招降李過第474章前鋒覆滅第468章復仇者聯盟第553章君心難測第183章依山避戰第361章困頓城下第543章生死激戰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512章光復楚贛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296章圍剿多鐸第123章夏完淳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854章有錢有糧第417章如何報捷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486章渡海援遼第895章滿清投降第997章攻破棱堡第935章突襲敵營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第797章金陵春之陣(完)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446章臣亦天下之主也第864章攻心爲上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165章宣旨使者第1001章誰都可以第590章抵達臺灣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423章常州告急第650章招降李過第301章救援隆武第813章皇帝要殺我第841章收編蒙古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880章開始攻城第1051章前進達瓦里氏第903章圍困鎖城第七章建奴追至第六十章突出重圍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718章羞辱阿濟格第558章突出重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