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常州之戰

四月初,養銳數月,湊足了錢糧軍械的清軍,自鎮江出發,直撲武進城,常州之戰爆發。

滿達海留下三萬人守池州、太平,防止李成棟部自徽州北上,奪取安慶、蕪湖等地,斬斷湖廣、江西與江寧的聯繫,又令五萬餘衆,防守湖州、廣德一線,抵禦朱以海北上,進軍江寧,最後留兩萬餘人鎮守江寧城,便率領十萬清軍,浩浩蕩蕩殺向常州。

江浙之地,一時間大震,沒想到上次大戰過去不到半年,清軍便發起了反攻。

蘇州城中,大都督府邸。

在拒絕了皇帝的旨意之後,趙銘正與屬下幕僚商議,完善幕府職能,儘快設立一套制度,來統治現在控制的區域。

這時一名背後插着加急旗幟的信使,縱馬飛奔至都督府前,急勒戰馬,飛身躍下,收取背後竹筒,一邊往裡奔走,一邊高聲大呼:“常州急報!”

都督府內,當值的軍官,立時上前,急聲問道:“怎麼回事?”

信使滿頭大汗焦聲道:“清軍主力自丹陽、鎮江出發,前軍以過奔牛寨。”

軍官面色一寒,當即領着信使,一路暢通無阻的奔入二堂,將軍報呈上。

在外當值的丁維嶽,聽聞軍情,奪了軍報,轉身便走進節堂,打斷了趙銘與衆人的商議,急聲道:“大帥,緊急軍情!”

如今東海鎮控制地域廣大,有臺灣、舟山、蘇鬆常,還有山東沿海,行政區域比較混亂。

趙銘正與衆人商議,聽了這一聲,扭頭看向丁維嶽,見其面色肅然,不禁皺起眉頭,伸手接過,丁維嶽匆匆遞上來的軍報。

這時他打開竹筒,取出軍報,展開一看,臉立時沉了下來。

數日前,趙銘就收到了清軍有異動的消息,知道清軍可能會發起反攻,可是沒想到滿達海動作這麼快。

“還真殺來了!”趙銘看完軍報,砸吧嘴道。

趙銘將軍報遞給幕僚,衆人看了看,馬士鰲沉聲說道:“孔有德、耿仲明之軍,乃清軍入關的馬前卒,戰力強大,且十分精悍。這次清軍準備數月,才發起進攻,攻勢必定凌厲。”

武進城中,趙銘放了神策左軍和神策後軍,共計兩萬人,由王翊和王德順駐守。

王翊在四明山中,與清軍爭鬥多年,多次打退清軍圍剿,王德順駐守崇明,也是數次挫敗清軍進攻。

這兩員戰將,雖然不常跟隨在趙銘身邊,但是卻能獨自堅守一地多年,趙銘正是看中這一點,所以讓兩人堅守常州城。

趙銘沉聲道:“清軍雖然有備而來,但是本帥也準備了數月時間。本帥相信武進城,能夠抵擋清軍一段時間。”

陳明遇道:“大帥,要謹防清軍不攻武進,鎖城東進。若是讓清軍殺入蘇鬆,一是軍民士氣立泄,二是,百姓慘遭屠戮,振興蘇鬆的計劃,必遭重創。”

趙銘微微頷首,“本帥立刻點齊兵馬,前往錫澄防線,不讓清軍一兵一卒渡過運河。”

當下趙銘匆忙結束議事,傳令蘇州城外,駐紮的神策中軍、前軍共計三萬餘人拔營向西,禦敵於太湖之西,確保蘇鬆安寧。

常州府,武進縣。

數月前,明軍爲了攻打武進,以重炮轟城,造成武進城牆多出垮塌。

在佔據武進之後,趙銘便令人重新修復城牆,並讓人從琉球拉來白灰,燒製城磚,用土水泥來修復和改造城牆。

此時,這座剛剛修復完成的城池,即將迎來它的第一戰。

同此前的武進城相比,現在的武進城牆,做了許多改善,最爲醒目的就是城牆多了許多凸出來的敵臺,上面配置火炮,讓城牆沒有射擊的死角。

除此之外,城牆被加高到三丈三尺,寬約兩丈,上面能夠行車跑馬,極爲高大堅固。

此時,武進城上,甲士林立,每個垛口處,都有持矛握槍站立的士卒,城牆每隔一段,就有一面營旗飄揚,成羣結隊的甲兵,小跑着登上城牆。

城牆上,火炮和各種器械準備就緒,城牆外,出來護城河外,空地上還遍佈鹿角、拒馬樁、陷坑、鐵蒺藜,可以肯定,清軍別說攻城,光接近城牆,都需要費一番功夫。

“城防如何?”王翊領着一隊甲士,匆匆上城,正好遇見巡視城防的王德順。

王德順自信笑道:“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就等韃子過來了。”說完,他看了王翊一眼,問道:“你出城探查,可知清軍到哪兒呢?”

王翊沉着臉道:“前鋒已經過了奔牛寨,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皆是甲兵,光前鋒就有數萬。這次韃子至少來了十萬!”

“十萬!剛好是咱們的五倍兵力!”王德順砸吧嘴道:“已經過了奔牛寨,那眨眼便會殺至城下。早知道,該讓大帥多運些糧食和火藥入城。”

王翊道,“城中已經儲備半年軍糧,二千多桶火藥,你還怕不夠。”

王德順沉聲道:“我有種預感,這一仗或許會打很長的時間,甚至超出你我的想象。”

江南清軍實力,現在要強於明軍實力,這種情況下,明軍要擊敗清軍,比較困難,只能先堅守,挫敵銳氣,等待實力對比發生逆轉,而這個過程,必然不是短時間能夠實現。

王翊臉也沉下來,“糧食火藥要從臺灣運來,蘇鬆常的儲備,大半都被送進了武進城。城中儲備,應該是足夠了。”

兩人正說着話,這時忽然聽望樓上,有士卒敲響警鐘,而後大呼道:“清狗來了!”

王翊與王德順忙走到城牆邊,向西眺望,果見城池西面曠野上,一片紅點黃點快速的移動着。

片刻間,那些紅點和黃點,已經變成一塊覆蓋大地的地毯,正是漢軍正紅旗和正黃旗的騎兵,全速飛馳,萬蹄踐踏着大地,捲起漫天黃塵,向城池急速衝來。

王德順沉着臉,他在太湖時,跟隨趙銘,曾與孔有德的人馬交過手,不禁低沉着聲音道,“孔有德來了。”

(感謝電競慈禧黃旭東的2000,海豚629的500,志博豆豆哥的500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399章各自心思第339章出兵響應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969章佔據葉爾羌第366章驚聞噩耗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282章連江會戰第460章擊退趙雜毛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305章天意如此第610章教化四夷第345章謀取呂宋第305章天意如此第379章裡應外合第409章清軍突襲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701章政變上第513章爭復金陵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682章蓋州決戰第891章再次攻城第456章再次北上第748章矛盾激化第978章急往增援第754章福臨末路下第735章提前佈局601章英國商船第858章孫可望的震驚之旅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965章西方山寨貨帶來的危機第823章上京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640章攻破鎮江第227章訓斥滿達海第324章收購生絲第550章讓出南京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1040章貿易協定下第851章煤業上馬第1045章挑撥離間第920章驅民出城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1025章糧荒第579章爪哇事變第656章接應禁軍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767章討餉第234章多鐸撤軍第384章暫輸一局第969章佔據葉爾羌第267章偷師西夷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16章邊境衝突第四十三章多爾袞興兵十萬第665章隱瞞不報第433章信心崩潰第361章困頓城下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872章席捲山東第723章安置百姓第225章抓狂的滿達海第877章例行招降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484章隔間對持第889章臣想打他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199章開始攻擊第196章追至城下第1094章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248章清洗中國人第422章濟爾哈朗第九十一章殲滅李率泰第765章龍城飛將第739章漢王震怒第191章激戰金華第402章高橋鎮浮橋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671章禍水東引第464章不堪一擊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701章政變上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592章東方無敵艦隊第295章三面突進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第590章抵達臺灣第858章孫可望的震驚之旅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763章西秦之勢
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399章各自心思第339章出兵響應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969章佔據葉爾羌第366章驚聞噩耗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282章連江會戰第460章擊退趙雜毛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305章天意如此第610章教化四夷第345章謀取呂宋第305章天意如此第379章裡應外合第409章清軍突襲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701章政變上第513章爭復金陵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682章蓋州決戰第891章再次攻城第456章再次北上第748章矛盾激化第978章急往增援第754章福臨末路下第735章提前佈局601章英國商船第858章孫可望的震驚之旅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965章西方山寨貨帶來的危機第823章上京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640章攻破鎮江第227章訓斥滿達海第324章收購生絲第550章讓出南京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1040章貿易協定下第851章煤業上馬第1045章挑撥離間第920章驅民出城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1025章糧荒第579章爪哇事變第656章接應禁軍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767章討餉第234章多鐸撤軍第384章暫輸一局第969章佔據葉爾羌第267章偷師西夷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16章邊境衝突第四十三章多爾袞興兵十萬第665章隱瞞不報第433章信心崩潰第361章困頓城下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872章席捲山東第723章安置百姓第225章抓狂的滿達海第877章例行招降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484章隔間對持第889章臣想打他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199章開始攻擊第196章追至城下第1094章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248章清洗中國人第422章濟爾哈朗第九十一章殲滅李率泰第765章龍城飛將第739章漢王震怒第191章激戰金華第402章高橋鎮浮橋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671章禍水東引第464章不堪一擊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701章政變上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592章東方無敵艦隊第295章三面突進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第590章抵達臺灣第858章孫可望的震驚之旅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763章西秦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