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冊封吳三桂

揚州行宮內,剛回來的趙銘,便召集內閣會議。

這時,洗了個澡,換了一身衣物的趙銘,出現在大殿。

陳明遇、堵胤錫等人,立時起身恭迎,“殿下!”

趙銘在中堂坐下,揮手道:“都坐吧!”

在幾人落座後,趙銘遂即開口問道:“關中消息送回來呢?”

堵胤錫道:“回稟殿下,已經送回來了。”

趙銘微微頷首,“說說吧!吳三桂爲何急於稱藩?”

堵胤錫取出一密摺,呈給趙銘,“殿下不在揚州,軍情司就先送到內閣。”

這時趙銘邊看,邊聽堵胤錫解釋道:“年初時,吳三桂率領周軍精騎,與山西姜襄,合擊了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將中套和前套納入版圖,收服了那裡十餘萬蒙古人。不過蒙古部落一個首領,卻逃到了漠西。兩個月前,吳三桂收到消息,逃到漠西的那個蒙古首領,正聯絡漠西的蒙古部落,意圖攻擊關中。吳三桂決議主動攻擊漠西,擔心關中空虛,遭受朝廷攻擊,爲了避免陷入兩線做戰,所以才急於向朝廷稱臣,以便全力對抗漠西蒙古。”

趙銘一邊聽一邊看,已經完全明白,他合上密信,問道:“現在孫可望就在揚州,諸位先生以爲是該接受周國稱臣,還是拒絕?”

幾名內閣學士商量幾句,陳明遇道:“殿下。關中之地,有潼關、函谷之固,巴蜀更是蜀道難行。吳三桂具有巴蜀關隴,據地利,朝野想要攻入,並非易事。今吳三桂出兵漠西,關中空虛,於朝廷而言,確實是個機會。”

趙銘微微頷首,不過他心裡,卻並不想進攻周國,於是問道:“堵先生也這麼看?”

堵胤錫沉吟道:“陳閣老說的有理,如今確實是進攻關中的良機。不過臣以爲,同時也是收復北京的良機。”

趙銘微笑道:“怎麼說?”

堵胤錫沉聲道:“臣以爲攻關中,不如收復神京!”堵胤錫頓了頓,繼續道:“臣的理由有三點!其一,關中雖空虛,但有潼關、函谷之固,朝廷短時間內,未必能攻入關中。其二,朝廷若發兵攻擊周國,阿濟格定然會發兵南下,爲周國解圍,如此,朝廷不如攻擊阿濟格,接受吳三桂稱臣,並在周軍兵力被蒙古牽制之際,掃滅阿濟格!”

趙銘點了點頭,堵胤錫之言,正是他所想。

雖說,明軍已經鑄造出攻城巨炮,但是那炮的作用有限。

一是轟擊間隔太長,就如同奧斯曼用巨炮轟擊君士坦丁一般,作用其實不大。

二是運送緩慢,現在從鎮江運到潼關,得兩三個月的時間,而且河南還在兩順王手中,等一路打過去,怕是半年了。

這也就是說,可能還沒等攻破潼關,吳三桂可能已經結束與蒙古的戰爭。

這樣一來,趙銘便等於白白喪失了機會。

漠西蒙古,對於趙銘來說,也是個威脅,趙銘確實不想,在吳三桂攻擊蒙古時捅他一刀。

堵胤錫見衆人頷首,遂即繼續說道:“其三,周軍如今攻打漠西蒙古,朝廷拒絕周軍稱臣,從背後進攻周軍,等於是幫助蒙古人。雖說,爲了取勝,不能婦人之仁,但是臣以爲,還是不該這個時候攻擊周軍。”

趙銘微笑着頷首,“不錯!攻打周國,什麼時候都可以,沒必要在吳三桂攻擊蒙古的時候出手。再者,孤王下令,吳三桂立時派使者前來稱藩,孤沒有理由拒絕。最後,阿濟格對於孤的國書,卻沒有任何表示,連使者都未派,實在不將孤與朝廷放在眼裡。”

趙銘環視衆人,朗聲道:“孤意已決,接受吳三桂稱藩之情,並徵調各鎮兵,彙集揚州,準備北伐,收復神京!”

幾名內閣學士聞語,內心不禁都有些激動起來。

шωш ▲тт κan ▲C〇

“喏!”衆人齊齊躬身行禮。

趙銘遂即站起身,揮拳道:“去辦吧!”

當下,內閣便替趙銘擬旨,徵調湖廣、贛南諸鎮,並徵調漢國、延平藩水軍,準備出征。

一時間,十餘隊插着背旗的騎兵,從揚州奔出,開始傳令天下各地。

次日,揚州行宮。

趙銘端坐攝政大殿,兩側站着,文武百官。

擁有關隴和巴蜀之地的周國,嚮明朝稱臣,這對明朝而言,可以說,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

因此,趙銘召集羣臣上殿,要文武百官一起見證,周國向他稱臣。

這必然會使得,趙銘的威望,達到令一個頂點。

這時,孫可望走上大殿,看見兩側站着兩三百人,連六七品的小官,也來湊熱鬧。

趙博安故意的吧!孫可望看到這樣的場面,不禁嘴角肌肉扯動。

“臣周國左臣相孫可望,拜見大明攝政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孫可望走到大殿中央,在三百多雙眼睛的注視下,屈辱的下跪。

十餘年來,孫可望跪過張獻忠,跪過吳三桂,如今又一人須他下跪,這讓內心自視甚高的孫可望,感到異常屈辱。

趙銘卻滿臉微笑,沉浸在自己的虎威,廣佈天下的喜悅之中。

這時,趙銘身邊,太監龐天壽,遂即展開教旨,朗聲宣讀,“攝政王制曰:原大明平西伯吳三桂,忍辱負重,忠勇自奮,反戈一擊,破奴酋於關隴之間,收復全陝、巴蜀之地,建大功於朝廷。今遣丞相可望入朝,誠心歸附。孤聞大喜,代皇帝冊封吳三桂爲周王,望卿助孤中興大明,楊威西域,爲國朝屏障,望卿恭勉乃事,圖報異恩,欽此。”

龐天壽宣讀完後,徐徐合上,雙手捧到孫可望面前,笑道:“孫國相,接詔吧。”

孫可望聽完詔書,不禁皺起眉頭,難道趙銘已經知道,周國稱臣的目的?

可是居然知道,趙銘爲何又同意周國稱臣,難道他以爲,周國真會就此屈服嗎?

“孫國相?”龐天壽小聲提醒。

孫可望反應過來,忙雙手捧起詔書,伏地跪拜,朗聲道:“臣孫可望,代臣主,謝攝政王殿下大恩!”

趙銘滿意的頷首,“卿家平身!”

(求月票,推薦,訂閱。白天有事,下章六點更新。)

第1109章國宴第332章荷蘭勾結滿清第754章福臨末路下第864章攻心爲上第975章聲西擊東第320章荷蘭人壓價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140章動靜弄大第1075章鈔能力第三章好爲人師第538章攻陷泰州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583章程璧歸航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210章廢除家丁制度第278章隆武危機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517章密議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128章再入江陰第313章華興公司第366章驚聞噩耗第381章王師進城第968章黃雀在後第565章和議影響第441章閣部醒醒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884章朱由榔的痛苦生活第171章挾持黃斌卿第527章驚聞噩耗第875章兵臨北京第470碧蹄館伏擊第569章路遇阻攔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225章抓狂的滿達海第921章聲振九霄第622章搜捕浙黨第356章長江水戰第893章北京城破第732章殖民主義第526章光復武昌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255章戰後總結第177章臨近夏收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474章前鋒覆滅第395章默契不在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311章恢復海貿第126章活捉樑化鳳第884章朱由榔的痛苦生活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973章他們一直忠於大明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七十八章殲滅清軍小隊第943章廣武之圍前面一章已經修改第507章線列步兵第585章突襲彰化第314章介紹世界第184章三路合擊第766章漢軍撤兵第738章朱以海的盤算第953章登陸海灣第123章夏完淳第209章開發臺灣第214章整編髮餉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736章軍資交易第707章刺探消息第653章闖宮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415章大破豪格第255章戰後總結第968章黃雀在後第579章爪哇事變第905章緊急求援第136章剮田雄第136章剮田雄第255章戰後總結第647章禁軍危機第365章十萬雄師氣吞吳第480章真正的兇手第890章將計就計第七十六章輜重被劫第1056章保持軍事優勢第590章抵達臺灣第204章震動江浙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635章吳越王第587章決議出兵第362章水漫杭城第344章攻下城池第350章第二次復杭之役第477章豪格暴斃第803章鐵棒包圍網
第1109章國宴第332章荷蘭勾結滿清第754章福臨末路下第864章攻心爲上第975章聲西擊東第320章荷蘭人壓價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140章動靜弄大第1075章鈔能力第三章好爲人師第538章攻陷泰州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583章程璧歸航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210章廢除家丁制度第278章隆武危機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517章密議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128章再入江陰第313章華興公司第366章驚聞噩耗第381章王師進城第968章黃雀在後第565章和議影響第441章閣部醒醒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884章朱由榔的痛苦生活第171章挾持黃斌卿第527章驚聞噩耗第875章兵臨北京第470碧蹄館伏擊第569章路遇阻攔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225章抓狂的滿達海第921章聲振九霄第622章搜捕浙黨第356章長江水戰第893章北京城破第732章殖民主義第526章光復武昌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255章戰後總結第177章臨近夏收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474章前鋒覆滅第395章默契不在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311章恢復海貿第126章活捉樑化鳳第884章朱由榔的痛苦生活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973章他們一直忠於大明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七十八章殲滅清軍小隊第943章廣武之圍前面一章已經修改第507章線列步兵第585章突襲彰化第314章介紹世界第184章三路合擊第766章漢軍撤兵第738章朱以海的盤算第953章登陸海灣第123章夏完淳第209章開發臺灣第214章整編髮餉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736章軍資交易第707章刺探消息第653章闖宮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415章大破豪格第255章戰後總結第968章黃雀在後第579章爪哇事變第905章緊急求援第136章剮田雄第136章剮田雄第255章戰後總結第647章禁軍危機第365章十萬雄師氣吞吳第480章真正的兇手第890章將計就計第七十六章輜重被劫第1056章保持軍事優勢第590章抵達臺灣第204章震動江浙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635章吳越王第587章決議出兵第362章水漫杭城第344章攻下城池第350章第二次復杭之役第477章豪格暴斃第803章鐵棒包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