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介紹世界

此前,明朝危如累卵,趙銘想幹點事情,總是會因爲明朝出現危情,而被打斷,不得不先放下手頭之事,先解救明朝。

現在明朝終於與滿清勉強進入對持階段,趙銘便可以開始着手自己的佈置,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新辦實業和開辦商務印書館,辦小報,對趙銘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實業是發展手工業,進行原始積累,從而促進社會的變革,辦商務印書館則是爲了東西方的交流,辦小報的目的,主要是趙銘想通過報紙,來嚮明朝介紹外部的世界。

趙銘準備在通過小報,來宣傳抗清,吸引讀者的同時,也花一定的篇幅,來介紹西方諸多國家的情況,以及眼下正火熱的大航海和西方正進行的殖民狂潮。

報紙這個東西,在中國誕生的很早,宋代開始就有人販賣小報,趙銘決定辦一份小報,可是怎麼獲得影響,打開銷路卻是一個問題。

三月初,趙銘從福州上船,前往臺灣。

臨行前,多鐸病死於南京的消息,終於飛躍千山,傳入福建。

病逝是滿清的說辭,浙軍這邊都清楚,多鐸應該是被李元胤重創後,不治身亡。

滿清不敢承認這一點,甚至不敢發喪,想要蠻一段時間,不過被天地會的密探得知消息,把多鐸不治身亡的消息散播出去,滿清見滿不住,才聲稱多鐸病死。

一個親王被明軍打死,影響實在太大,滿清就算說多鐸得性病而死,也不願意承認被明軍打死。

與多鐸死掉的消息一起傳來的,還有滿清大肆封王的消息。

努爾哈赤之孫,阿巴泰之子嶽樂,被封爲安郡王,阿濟格之第二子傅勒赫,被封爲誠郡王,第四子樓親被封爲珅郡王,代善第四子瓦克達封謙郡王。

此外還有多鐸第二子多尼,承襲豫親王爵位,代善之子滿達海,承襲禮親王爵位,再加上早前就被封爲衍禧郡王的羅科鐸,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滿清一下子又多出了一大批王爵。

聽到這個消息,可以看出來,多爾袞在面臨滿清老一輩逐漸凋敝的情況下,開始着手啓用滿清的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的年輕宗室,來挑起大任。

一下多出這麼多王,很是唬人,朱以海送別趙銘時,將這個消息告訴趙銘,並表示了他的擔憂。

趙銘卻微微笑道:“殿下不必擔心,濫封王爵,我看滿清快完了。”

初九,趙銘告別朱以海等人,登上海船,乘風破浪前往臺灣。

隨着臺島開發,東海明軍的重心,從舟山向臺灣轉移,大部分人員都撤到了臺灣島上。

十三日,趙銘在淡水登岸,都指揮使司和他的幕僚,紛紛來到碼頭迎接。

“恭迎國公旗開得勝!”陳明遇等人見趙銘走下碼頭,紛紛行禮微笑。

趙銘微笑着擺了擺手,問道:“我不在,幾位先生將臺島,治理的如何?”

陳明遇道:“去歲國公離開臺島後,王指揮在大肚溪,擊敗了大肚土著,現今雞籠的西班牙人,又決定投降,臺灣基本太平,各衛所都已經恢復正常生產。”

趙銘聞語點了點頭,遂即問道:“西班牙人投降有什麼條件。”

陳明遇道:“他們只有一個要求,便是放他們離開雞籠,我們這邊不知該提什麼條件,所以便等着國公來做決定。”

“西班牙人幾十傳信要投降的?”趙銘邊走,邊隨口問道。

陳明遇想了一下,“是二月十五日。”

“這麼說來,都有大半個月了,估計他們也等急了。”趙銘微微笑了一聲,遂即揮手道:“我便不去淡水衛,先生與我先直奔雞籠城吧。”

趙銘說完,看了看迎接他的衆人,看見一人,乃是陳子龍。

太湖義軍被清軍剿滅後,陳子龍轉轉逃到了舟山,趙銘委任他爲講武堂的訓導官,教授軍官識字。

“大樽先生也一同前往吧!”趙銘遂即說道。

當下一行人離開了淡水港,士卒牽來馬匹,衆人打馬慢行。

在路上,趙銘對陳子龍道:“大樽先生,我有一事想要託付於先生。”

陳子龍微笑道:“國公儘管吩咐。”

趙銘沒有直說,而是先問道:“先生覺得這臺島如何?”

陳子龍目光看了看到路兩側的稻田,頗有感觸道:“餘深感意外,可稱海上糧倉!”

趙銘點了點頭,“像這樣的海島,大洋之上,不知凡幾。我欲辦一份報紙,來介紹海外諸多島嶼,以及東洋、南洋、西洋諸國,想借先生名氣,來讓人知道這份報紙。先生可願意助我一臂之力。”

陳子龍是江南名士,在士林的威望,僅次於錢謙益、劉宗周等人。

現在劉宗周死了,錢謙益名聲不佳,陳子龍威望頗高,可以說是江南士人的抗清領袖之一,在天下都很有名氣。

若是有這個大才子來寫幾篇文章,必然能使得士人能夠注意到趙銘辦的報紙。

陳子龍想了想,皺眉道:“國公,並非不行,只是餘並不瞭解海外情形,恐怕寫不出好文章。”

趙銘微笑道:“先生只需寫些在臺灣的見聞,或者寫抗清之事也行,那些我會找其他人來寫。”

趙銘只是想借助陳子龍的名氣,來提高報紙的知名度,然後再寫些他想影響世人的東西。

趙銘甚至想自己寫個大國崛起,講一講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的歷史,來給明人制造緊迫感,讓明朝的有識之士,意識到大明朝正處於一個劇烈變革,風起雲涌的時代。

若是大明不加入這個時代興起的浪潮,最後可能就會被淘汰。

陳子龍沉吟道:“若是隻是寫些見聞和感受,餘可以應下來。”

趙銘見此,滿意的頷首,“那就說定了。”

這時,趙銘一行人奔馳,前方突然出現一座繁華的村落。

趙銘微微一愣,一路行來,各堡都十分簡陋,怎麼眼前這座村落,房子都建到屯堡外圍,還有許多商隊出入。

趙銘不禁勒馬道:“這裡新設了一個衛城嗎?”

陳明遇搖了搖頭,“這裡是淡水衛,並沒有設其它衛城!”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1034章異域稱帝第573章尋找航路第631章黃雀在後第346章馬光輝投降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673章伏擊孫可望第661章返回蘇州第450章聖旨到來第585章突襲彰化第七章建奴追至第六十八章魯王攻餘杭第759章姜襄敗北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465章朝鮮歸降第1072章僵局第八十章魯王危機第十九章華夷之爭第220章船隊北上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15章離別第977章會師破關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890章將計就計第820章組閣施政第841章收編蒙古第980章被追哭了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317章巡視東番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592章東方無敵艦隊第七十八章殲滅清軍小隊第三十六章天地會反清復明第1000章軍情司在行動第820章組閣施政第505章對決第742章突襲仙霞關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250章可惡的西夷第975章聲西擊東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227章訓斥滿達海第584章宣傳造勢第八十六章吃掉李率泰第931章東洲殖民地第867章人心以亂第543章生死激戰第265章福建危機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429章衝擊車陣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318章臺灣新政第555章出賣趙銘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395章默契不在第112章殺掉魯王使者第五十三章博洛震怒第216章緊急訓練第936章雜毛要斷寡人歸路第212章山寨失陷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513章爭復金陵第1053章周英同盟條約第566章下南洋第949章調整國策第309章重用宗藩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一百章抗清低潮第711章河北大戰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281章選擇戰場第478章沸沸揚揚第320章荷蘭人壓價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872章席捲山東第1010章相遇第六十章突出重圍第191章激戰金華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第347章人心惶惶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443章收拾殘局第1045章挑撥離間第951章拓殖地危機第348章請封秦王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1007章緊急馳援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769章定國撤軍第453章組建幕府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第821章堵胤錫入京第343章激戰寧波第113章誣陷第855章長安使團第287章閩江口大海戰中
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1034章異域稱帝第573章尋找航路第631章黃雀在後第346章馬光輝投降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673章伏擊孫可望第661章返回蘇州第450章聖旨到來第585章突襲彰化第七章建奴追至第六十八章魯王攻餘杭第759章姜襄敗北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465章朝鮮歸降第1072章僵局第八十章魯王危機第十九章華夷之爭第220章船隊北上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15章離別第977章會師破關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890章將計就計第820章組閣施政第841章收編蒙古第980章被追哭了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317章巡視東番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592章東方無敵艦隊第七十八章殲滅清軍小隊第三十六章天地會反清復明第1000章軍情司在行動第820章組閣施政第505章對決第742章突襲仙霞關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250章可惡的西夷第975章聲西擊東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227章訓斥滿達海第584章宣傳造勢第八十六章吃掉李率泰第931章東洲殖民地第867章人心以亂第543章生死激戰第265章福建危機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429章衝擊車陣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318章臺灣新政第555章出賣趙銘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395章默契不在第112章殺掉魯王使者第五十三章博洛震怒第216章緊急訓練第936章雜毛要斷寡人歸路第212章山寨失陷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513章爭復金陵第1053章周英同盟條約第566章下南洋第949章調整國策第309章重用宗藩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一百章抗清低潮第711章河北大戰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281章選擇戰場第478章沸沸揚揚第320章荷蘭人壓價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872章席捲山東第1010章相遇第六十章突出重圍第191章激戰金華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第347章人心惶惶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443章收拾殘局第1045章挑撥離間第951章拓殖地危機第348章請封秦王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1007章緊急馳援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769章定國撤軍第453章組建幕府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第821章堵胤錫入京第343章激戰寧波第113章誣陷第855章長安使團第287章閩江口大海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