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

聽得明無答應配合,李觀書沉吟片刻,言道:“皇帝蒙劫之難無可阻止,離青龍峰靈穴顯現但有三個月左右,大師未爲痊癒,先可閉關恢復,而蕭姑娘氣機也是有損,當爲勸她閉修。”

“穆先生生死未知,小居士下落未明,蕭姑娘如何會定心入念……”

“我觀她情志堅定之人,但爲洛公子着想,是會潛心於將四門功法貫通,以此相勸,應是可行。”

蕭慕雲中蠱愈痊之後,神魂定力非是尋常人可比,多重打擊之下一時神傷昏迷,醒來後,知曉事無強求之策,心神已漸平靜。誠如李觀書所言,她處處唯洛逍遙爲念,聽得李觀書、明無勸言,卻是立馬要閉關修習。

高若玉心頭但恐蕭慕雲見問賀梅行蹤,那楚南風遇上海險之事是爲難以隱瞞,一時正自發愁如何言謊,但見蕭慕雲去閉關潛修,心神方是一定。

待明無、蕭慕雲二人各自去丹房閉修之後,高若玉對着李觀書言道:“此下師姐閉關修習,不用晚輩相陪慰心,晚輩可先回荊南排事宜,此間護關之事,就先有勞李先生了,七日之內,晚輩自會趕來。”

對於高若玉仍以晚輩見稱,李觀書未爲在意,聞言搖頭道:“我將‘平龍認’入門功法先傳與你參悟,你回荊南之後,也可閉門潛修,待兩個月後,再來不遲。”

“翁長老去了懸空寺,不日應會將我師父他們消息傳來……”

李觀書但知她若無楚南風夫婦的確切消息,必是無法安心入念修習,心下一嘆,點了點頭,“如此也好,待你返來開封再說。”

高若玉趕回江陵府之後,將臥龍島的駐紮兵衛遣走,着令韓月、葛秀等親侍留守,便帶着莫不善、耿供奉趕到開封,安排二人在客棧落腳之後,卻是立馬去往裴管事的宅院。

此時除了許廣智、朱管事二人去靈秀村照顧洛寒水之外,剩餘的七位管事皆在廳上,與衆人見禮之後,高若玉對着裴管事詢道:“翁長老可是回了開封?”

“翁長老前日到來敝宅……”

“那可是探得我家先生他們的消息?”

“據翁長老所言,那悟真大師用神通探出楚夫人困於海島之上。”

‘宿命通’神通測事只能應於所測之人身上,以馬希蘭的玉簪爲斷,自只能斷出她一人的下落。但知馬希蘭無恙,楚南風更是不會有失,高若玉心頭大喜,“那翁長老他、他可是已出海尋去?”

“正是。”裴管事點頭道:“翁長老將消息告與老朽之後,便是帶着一衆箭衛備船出海尋去了。”

“那可是將此消息告與了我江師叔?”

此下已確認楚南風夫婦無有性命之虞,自是可以將真相與告江秋白。

“唉……”裴管事長嘆一聲,“五日前皇上駕崩,江大人定是傷心不已,雖說楚先生無恙,但大海茫茫,尋找一處孤島也是不易,老朽但想待江先生心境穩定之後,再與告知。”

郭榮在高若玉離京兩日後已爲駕崩,但卻未昭告天下,高若玉途中自未有聽聞消息。雖知郭榮時日不多,此下聞言卻也是心頭大震,想着楚南風等人的付出終是成空,一時悲從心起,珠淚頓然滑落。

“大行皇帝雄才大略,一代英主,可惜卻爲奸人所陷,老朽當是懷疑這天道是否存在……林姑娘,你說那奸賊真的是不可殺嗎?”

通寶閣解散,洛寒水受傷,諸長老身亡,無一不是爲了護住郭榮,此下郭榮身亡,裴管事自然是悲恨難當。高若玉但聽他言下之意日後是會尋仇奪位之人,心頭一驚,“我書院的師公,還有洛師伯與諸長老等人的付出,是爲了天下太平,但若殺了奪位的奸賊,卻是有負他們的犧牲……”

司空冉接言道:“我等目光短淺之人,對於什麼天下太平大道是爲不知。閣主已爲受難失憶,少主再是如此,卻是讓我等無法吞恨於心。若使尋出少主,楚先生顧慮大局忍痛不救,我等唯是殺了奪位之人,直至少主愈痊……”

司空冉等人深知楚南風心懷天下百姓,即使救出洛逍遙,屆時是會忍痛不救,卻是生了殺死奪位之人相逼楚南風的念頭。

高若玉心中何嘗不願洛逍遙早日康復,但爲譚峭勸導,心念已是決定犧牲私情,以天下百姓太平爲先。此下未料到郭榮一死,裴管事等人會生了如此念頭,心頭悲苦之下言道:“但不管如何,應是先尋到洛師兄再說。我當日聽穆師公說過,那智光是出自高麗之地,若使他將師兄帶走,或會遁去高麗,當遣人去爲打探纔是。”

對於洛逍遙會被智光留在青龍山只是推測,高若玉心中卻是未有定數,但恐李觀書猜斷有誤,自是要做去高麗尋找的安排。而對於智光其人,她心中早是有了殺念,但想洛逍遙即使在青龍山,日後也要去尋仇智光。

“林姑娘所言不錯。”司空冉點頭道:“聽聞那龍從雲曾是隱居契丹,想必契丹也有落腳之地,那智光應是有可能會遁身於契丹,我等當是分頭打探。”

“智光修爲不凡,諸管事若使尋到蹤跡,當勿驚動於他……”

話未講完,司空冉笑道:“我等行事江湖數十年,但有些許能耐應對,林姑娘勿爲擔心壞事。”

高若玉但知眼前諸管事皆是閱歷豐富之人,是會有辦法盯住智光,聞言點了點頭,“若是有了消息,且是傳信回來。”

七位管事一爲商量,留下裴管事在開封負責聯絡,其餘六人當即便爲北上契丹。

……

在郭榮駕崩的第九十天,被智苦用肉身元神護住的青龍峰靈穴山洞終於顯現出來。守在青龍峰上多日的李觀書一爲查覺,立馬尋去入口進入洞中,卻爲發現了昏迷不醒的洛逍遙,與已死去多時的穆道承遺骸。

但恐從龍脈洞穴通道隨明無、高若玉過來的蕭慕雲、江秋白、方常勝三人發覺,李觀書便是將洛逍遙送到洞外,交與暗中潛伏的莫不善、耿供奉二人護送去荊南。

待轉回洞中,李觀書方爲仔細查看了雙龍池氣象,以他的眼力,自是看出了此中須有兄弟二人合力才能承載流入的龍脈大運。

但想以江秋白的才智,屆時或會猜斷出奪取龍脈大運之人。而此下郭榮身死,靈穴已爲認主,萬一江秋白等人心中悲憤難當,殺了奪位之人,卻是大大不妙。

心念一生,李觀書立馬施展‘平龍認’神通,一團雲霧之狀的氣體從兩邊池底迅速升起,卻爲將雙龍池覆蓋,使人望去但如一體的雲池。

那龍脈靈穴山洞與雙龍池所在相距有裡餘遠,加上明無有意拖延,待蕭慕雲等人趕到,卻是不知李觀書已是將洛逍遙送走,且在雙龍池上動了手腳。

但不見洛逍遙蹤影,又從地上遺骸殘留的衣着看出是爲穆道承,蕭慕雲悲嚎一聲,雙腳一軟,頓爲昏死過去,幸好明無早有所防,卻爲一把將她抱住。

高若玉從李觀書的眼色看出洛逍遙是爲尋到,心中雖爲一喜,當望見穆道承的遺骸,眼前浮起穆道承慈愛的面容,心頭一陣悲痛,熱淚紛涌而出,雙腳一跪,“穆師公……”

被明無氣機護住心神的蕭慕雲甦醒過來,跌跌撞撞走到穆道承的遺骸前面,緩緩的跪身而下,此下珠淚卻是無聲無息滑落,悽楚的臉色讓人望之心酸。

“蕭姑娘節哀,但要留下心力去尋智光報仇,救回洛公子。”

心恐蕭慕雲悲傷過度,李觀書唯是將她的心思引到尋找洛逍遙之事上面。

但見蕭慕雲對自己的言語恍若未聞,李觀書心頭一嘆之中,只聽明無言道:“此處怎生看起也是龍脈之地?這靈池氣象成雲,是爲火風靈氣,此中有龍脈大運被引來的地水靈氣,成了水火相濟之象,但無靈穴所在,李先生,智苦是如何使龍脈大運認主?”

“正如大師所猜,此處是爲日後不知何時會顯化的龍脈。雖地脈未顯,靈穴未成,但因其已是聚有一道非在願念因果之中的天地靈氣,是故可以爲智苦所用。”

明無眉頭一皺,目光盯着雙龍池凝而不動的雲氣,“這麼說已是聚成的天地靈氣是在這池中?智苦他是將替代之人的祖骸置在此處靈氣之中?”

雙龍池中間的那條天地靈氣所聚運道,已爲李觀書用‘平龍認’神通遮蓋,縱使明無‘天眼通’神通也是望之不見。

“不錯。”李觀書點了點頭,目光轉向江秋白,“當日未曉此處真跡,是爲猜斷龍脈大運被奪無有可能挽回,此下看來,但還有一線希望……”

江秋白心頭一震,“此話怎講?”

“若使此處唯是天地靈氣所聚之穴,智苦將大運引來使其認主,任誰都無法扭轉乾坤。但此處是靈穴未成的龍脈之地,智苦只是借用此處已聚靈氣的相濟之力,非爲使大周國運認主。”

“借用?”江秋白一時驚疑。

“此處天地靈氣是爲自然而生,而龍脈大運是人心所向而起,皆爲順應天道氣象。若人心有向那替代之人,是可使此下龍脈大運爲其奪走,若人心依是認可大周朝堂,流入此處的地水靈氣但有迴歸龍脈大運的可能……”

高若玉一喜,“但使人心有向大周,屆時是否可以救愈師兄,而不用顧忌國運年祚有失?”

“大運靈氣迴歸龍脈,國運年祚自然不會有損,而屆時劫道重生,天道有靈,眼下繼位的少帝是會承運佛劫餘下的應期,智苦已死,應是不會再有人阻止佛劫自然消去了。”

李觀書言語一頓,望向喜形於色的江秋白,“智苦但能做到欺瞞天道,其所尋的替代之人也絕非尋常人物。若使有一日起應這變數,江大人但要記住利用人心之道。”

江秋白心頭一凜,行禮道:“江某謹記先生提醒。”

高若玉起身將神色猶是感傷的蕭慕雲扶起,“先帝仁德,澤及中原百姓,若論人心有向,當是會勝於那暗中潛伏的奸賊。此下但要去契丹、高麗之地將師兄尋回,待大運回歸之日,師姐便可出手救愈師兄。”

眼下但不能實情與告蕭慕雲,而智光也是非殺不可,心知蕭慕雲心神一定是會立馬去尋洛逍遙,高若玉便是直言提議去高麗、契丹尋找。

未待蕭慕雲作答,方常勝接言道:“方某願與兩位姑娘同去殺了智光這惡僧,救回洛公子。”

“阿彌陀佛,小僧如是作想。”明無合什言道。

蕭慕雲望着穆道承遺骸,幽嘆一聲,望向江秋白,“我想將師公老人家與武師公他們魂安一處,不知是否可行?”

“我想穆前輩應也是願意如此。”江秋白神情感傷的點了點頭。

明無唱諾佛號之中,方常勝已是轉身離洞,“我去吩咐山下營衛,使人前來盛殮穆前輩遺骸。”

…………

只雁孤轉。三更處、繡被掩口悄咽。夢追尋,神念千回終不面。莫忘曲,離人歌,激起幽波拍岸。浪涌無盡思念。

往事淚翻。花月風雨同,雙影浮心酸。三千青絲悲,一夜雪川。銀河凝霜,波冷漁火寒。弦撫長情,萬里關山。

臘月初十戌時,幽明清冷的月光下,從莫忘島北面響起了一道悽楚低婉的琴聲,卻是讓人聽得心生感傷。

將許翠安頓入睡的許聞香聽到琴音,心下一嘆,步出木屋,行向院中的石桌所在,對着坐在石桌邊上喝着冷酒的趙永安言道:“天氣清冷,慕雲她回島五日皆是宿在舟船上,雖說她修有武學,但想她心神悲苦,恐是會受風寒所侵,這可如何是好?”

“穆先生遇難,楚先生還未歸來,洛公子又不知下落,幾重打擊之下,她未爲病倒,心性已是非一般的堅強。”

趙永安舉起酒囊猛喝一口,‘嘖’了一聲,又道:“此下的心境,讓她一人獨處,未必是壞處,而她白天皆會上島用膳,你且不必過於擔心。”

“她終日不曾言語一句,豈是不讓人擔心。”許聞香嘆了一聲,“但不知婉真宅院在荊南何處,不若倒是要尋去讓她來島與慕雲相伴。”

“聽明無大師言說,林姑娘有幾年未回荊南陪伴她父母,即使知道她宅院所在,此下元旦將到,卻是不能讓她在節日之際離家來島。”

原來蕭慕雲、高若玉等人尋遍了高麗、契丹之地,卻是未曾尋到智光蹤影,無奈之下便是回到開封。又知楚南風依是未歸,蕭慕雲等人心中自是添了一道擔心。

當去往房州靈秀村探望洛寒水之後,高若玉心中頓爲生了回臥龍島照顧洛逍遙的念頭,於是以探望父母爲由回了荊南。心神感傷的蕭慕雲自不疑有它,卻是與知道內情的明無回到了莫忘島。

而許聞香、趙永安但不知佛劫之事,未見楚南風夫婦歸來,又見蕭慕雲神色憂傷,心疑之下便嚮明無打聽緣由。明無但知此下對許、趙二人無有相瞞的必要,也將事情的真相告與二人,自也把許、趙二人聽得驚魂生起,以致於有兩三天都是神魂恍惚。

蕭慕雲‘負情蠱’傷愈之時,曾與洛逍遙相約,有朝一日同舟共覽仙女湖月色,幾經風波,卻爲無法如願。此下心生牽掛,每晚卻是宿在舟船之上,以託情思。

“以明無大師所言,賀前輩、翁長老他們,尋我家先生與師父已是有了半年時日,此下還未歸來,卻是讓人寢食不安,唉……”

“縱使這仙女湖,若是要將諸島尋遍也是須月餘時日……”趙永安搖了搖頭,“何況是大海茫茫,而楚先生與夫人又在不知方位的孤島之上,但要尋到卻非是容易之事。”

許聞香本是希望楚南風速速歸來,但聽趙永安所言,心頭惆悵徒增,反是生出一道悲意,珠淚悄落之中,起身回去了木屋。

趙永安望着許聞香離去的背影,喝了一大口酒,搖了搖頭,喃喃自語道:“楚先生你且是快快歸來呀……”

廿六日未時,一艘渡舟緩緩靠近莫忘島東南岸邊,江秋白帶着常青青、青娥二人來到了島上。

明無甚爲驚訝,“元旦幾近,江大人與郡主怎會得閒來島?”

“青青與匡義情投意合,前五日趙夫人請太后賜婚。”江秋白言語一頓,望了一眼身側臉色羞紅的常青青,微微一笑,又道:“青青是爲郡主,但非皇室宗親,而先帝也爲魂安山陵,但不違禮制之下太后便是親賜婚期,定於元月廿五大喜。內子月前回了書院省親,江某又無有朝務纏身,便爲陪同青青前來告喜。”

從藥王谷回開封途中,趙匡義便爲提議待苗珂雪身後百日請郭榮賜婚,常青青本芳心暗許,又與他成了夫妻之禮,自是應允。未料卻是又遇郭榮蒙難,直待郭榮梓宮安葬山陵月餘之後,趙杜氏才爲向符太后求賜婚事。

符太后讓司天監官員選了吉日之後,常青青但想要親自與告蕭慕雲、林婉真二人,在不知莫忘島所在之下便向江秋白打聽。而一直不願身居高位的江秋白,依是任職光祿大夫,但無尋常朝務纏身,且其夫人回了太白書院省親,便是陪同常青青來莫忘島。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小僧恭喜郡主了。”

常青青嬌羞着欠身回禮,“慕雲與婉真兩位姐姐呢?”

“林姑娘自探望洛閣主之後,順路回了荊南與父母團聚,說是元月會爲來島。蕭姑娘剛剛用了午膳,去了湖上舟船之中……”明無言語一頓,望向身側許聞香,“有勞許姑娘與郡主引路了。”

常青青與許聞香雖素未謀面,卻也時常聽蕭慕雲、林婉真言及,聽得眼前打扮樸實的少婦便是蕭、林二人的師姐,忙是行禮見過。

許聞香但見常青青行止溫婉有禮,心中生了七分喜歡,回禮之後,引着常青青向島北方向行去,邊走邊道:“不知郡主何時回京?”

“我想陪慕雲姐姐過完元旦之後再爲回京。”

苗珂雪身亡,郭榮又爲駕崩,常青青心境自是大爲感傷。而趙匡義此下已是身爲內殿都知,但有官務纏身,也少有閒暇與陪,常青青惆悵之下卻是想在莫忘島陪蕭慕雲過上元旦。

許聞香心中一喜,“逍遙師弟下落不明,慕雲她一直鬱鬱寡歡,今下有的郡主相伴,但望能使她開懷起來。每日孤單一人呆在舟船之上,卻是使人心生擔憂。”

常青青自也體會蕭慕雲此下心境,聞言心頭一酸,“青青當會爲慕雲姐姐寬懷,許姐姐不必擔心。”

以江秋白的修爲,自也聽到常、許二人的對話,聞言心頭也是感傷,“慕雲她一直都將自己困在舟上?”

“小居士但無消息,楚先生未歸,蕭姑娘恐是難以寬懷。”明無點了點頭,“聽郡主所言,會留在島上陪蕭姑娘,那江大人您……”

“我來之時已與青青言好,是爲一同在島上相陪大師與慕雲過元旦,待到初五之日,再轉去房州探望洛師兄。”

“如此甚好,屆時小僧當同蕭姑娘一同前去。”

常青青的到來,確是使蕭慕雲寬懷不少,雖說晚上依是宿在舟船之上,但白天是爲陪着常青青遊覽仙女湖諸島景色。許聞香等人見狀自然歡喜不已,一時間莫忘島上便是有了笑聲。

元月初三辰時剛過,裴管事與嚴秋、宮少文三人卻爲一同來到島上。莫忘島所在嚴、宮二人是爲不知,但見裴管事將他二人前來,江秋白料想是有急事兒發生,“京中可是出了什麼事?”

嚴秋執禮應道:“正朔日時,侍衛司馬步軍都虞侯韓令坤韓大人從定州使人馳奏,說是契丹進犯。師叔未在京中,因軍情緊急,太后與範宰相商議,已着令趙點檢統兵禦敵。”

郭榮當日採納了江秋白的建議,將三軍兵權收歸樞密院節制,若是有將領率兵征戰,須得樞密院授與相應兵符纔可。

但知奪位之人大有可能是爲隱在大周朝內,江秋白一直以來都是有所防範,他雖爲光祿大夫之職,實是擔有顧命大臣之權,但有涉及兵權方面授職,即使身爲宰臣的範質、王溥等人,也要與江秋白商議。

而江秋白在年前已是得有潛在契丹、北漢、西蜀之地的暗樁密報,知曉邊境敵兵不會來犯,是故纔會放心陪常青青留在莫忘島。

卻是未料契丹會在正旦之日進犯,更未料符太后與範質如此急於行事,卻爲將兵符授與趙匡胤統軍出戰。

江秋白聞言心頭一震,“可知隨軍陣前的將領還有何人?”

“殿前司副點檢慕容延釗爲先行軍,已在正朔日出兵,侍衛司馬軍都使高懷德,步軍都使張令鐸,虎捷左廂都使張光翰,虎捷右廂都使趙彥徽一衆,隨趙點檢於昨日午後從開封發兵。”

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二章 兵禍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楔子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一四零章 離島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十七章 懸空寺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十一章 報恩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十七章 懸空寺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五章冷刀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楔子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八十二章 向素素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七九章   海難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四十六 言親第二章 兵禍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一章  通寶閣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六章 敵襲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十一章 報恩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六章 敵襲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七一章    岀海(上)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
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二章 兵禍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楔子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一四零章 離島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十七章 懸空寺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十一章 報恩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十七章 懸空寺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五章冷刀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楔子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八十二章 向素素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七九章   海難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四十六 言親第二章 兵禍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一章  通寶閣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六章 敵襲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十一章 報恩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六章 敵襲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七一章    岀海(上)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