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

若在尋常之時,洛逍遙應是無法能將劍招使得這般入神。他自幼喪母,從未見過母親,心中本隱隱有着莫名言狀悲意,楚南風此時離去,使他傷感頓生,卻是將心中的悲愴引發,加上沉養太白海四十餘年剛見天日的“水龍吟”寒芒初露,竟也將這“落葉飛零”、“秋水悲心”、“琴瑟無和”、“霧繞華光”、“玉霜驚梅”、“長影暗雪”、“只雁孤轉”七招劍意使得淋漓盡致。

待洛逍遙將“只雁孤轉”使完,那隨着劍氣漫天飛舞的水珠花葉亦自落了下來,站在溪中怔怔看着那綠葉殘花,順着流水從自己腰間飄流而去,神情孤寂難言。

蕭慕雲等人望着溪中的洛逍遙亦是久久不語,忽聽武望博笑道:“你來了啦……”

衆人方自發覺不知何時,西邊二十餘丈處的樹下站着一位頭束墨綠玉冠,身着錦袍的一位男子,蕭慕雲看着溪水中的洛逍遙一眼,再望向那中年男子,見二人容顏竟有七分神似,當即明白來人是洛逍遙的父親洛寒水。

想起楚南風說過了十年之約,心中明白洛寒水的來意,楚南風離去的感傷尚未平息,復有一股濃濃的惆悵悲意涌上心頭,不禁咬了下嘴脣,轉身進了書院直奔木屋而去。

洛寒水走到武望博身前,拱手行禮:“見過師叔”,復與華千行,江無涯等人見禮,轉身看着溪中的洛逍遙低喃一聲,“癡兒……”

復揚聲對洛逍遙道:“你師父要去做他多年來一直想做的事情,你應該歡喜纔對,怎麼如此失神落魄之態?”

發呆中的洛逍遙徒然聽到洛寒水的聲音,似是夢中被人驚醒,身子一震,舉目望去,但見父親洛寒水似笑非笑望着自己,忙淌着一身的溪水,來到洛寒水面前躬身見禮:“孩兒見過父親。”

洛寒水點了點頭:“十六年來,你師父一直想着馬郡主或在人間,今日得以成行尋找,你應替他開心才行,唔。”

洛逍遙沉默一會,點了點頭,“孩兒知道,只是……只是聽穆師公曾有說起,師祖他老人家離山遠走,也是爲了尋找師孃,可也不知所蹤……”

楚南風與馬希蘭雖未成婚,但在洛逍遙心中已是師孃無疑。洛寒水等人聞言面面相覷,武望博訝然道:“當真?”

“是弟子那日在明月山莊聽得穆師公說過。”

武望博撫着白鬚,若有所思,片刻後點了點頭:“你先去將衣服換了,待會再談。”

東面木屋內,蕭慕雲與程柔二人沉默不言,一個坐在木櫈上,一個坐在牀沿,忽見孟小虎從門口探頭望來。

蕭慕雲喚道:“小師叔……”

孟小虎臉色紅漲,身子從門外走了岀來,“慕雲師……師姐,程柔姐姐,用飯了時間到了。”

孟小虎每次聽得蕭慕雲、洛逍遙喚他小師叔,都是尷尬臉紅,“師侄”或直呼洛、蕭二人名字,無論如何卻喊不岀口,平常自也與常山二人喚他們師兄、師姐。

程柔點頭應道:“嗯,逍遙哥哥呢?”

“逍遙師兄與他爹爹離去……”

“啊?是什麼時候?”蕭慕雲驚得站起身子。

她岀生顯赫之家,父親是統軍都監,伯父是南院太師,又是遼朝國舅拔裡部帳。除了父母家人與師公穆道承等人外,身遭相識之人多是極盡討好恭維之人,她雖年紀不大,但也知誰是真心假意。

拜了楚南風爲師,來到書院後,與衆人相處,自也知道院中衆人對自己的關心,尤是楚南風與洛逍遙二人,雖只相處半年多,但感情已頗深厚,楚南風不辭而別已令她心生傷感,再聞得洛逍遙也不辭而去,自是大驚失色。

孟小虎被她驚嚇了後退一步,摸了摸胸口,望着她平時笑意濃濃,此刻感傷不已的眼神,言道:“逍遙師兄,與他爹爹與武師父到山上去了。”說完卻是笑嘻嘻跑開了。

原來孟小虎與常山見洛逍遙與洛寒水,武望博三人走岀院外,也是嚇了一跳,只道洛逍遙要離院歸去,心中如蕭慕雲一般亦是不捨別離,跑出院外拉着洛逍遙的手不放,卻聽武望博笑稱是去撥仙台,方自放手進了院中。

聽得趙印山吩咐到後院來喚蕭慕雲、程柔二人用飯,孟小虎便想嚇唬一下蕭、程二人,卻反被蕭慕雲嚇得一跳。

蕭慕雲聽得洛逍遙尚未離去,又見孟小虎驚跑而去的模樣,不禁莞爾一笑:“這小師叔,一驚一乍的……”

後院涼亭中,用過飯後的蕭慕雲與程柔,見到洛逍遙從前院進來,身後並無他人,二人對視一眼,迎了上去。未待蕭慕雲開口,洛逍遙展顏一笑:“爹爹準我待慕雲師妹與柔兒離開書院後,再行歸家。”

蕭慕雲與程柔聞言皆是大喜,蕭慕雲看了一眼洛逍遙,笑了笑,輕聲道:“那洛叔叔啦?”口中的洛叔叔自是洛寒水無疑。

“我爹爹已經離山去了洛陽了。”

這時武望博也從前院進來,望着程柔,“柔兒,你就在書院住下如何?你外公那邊自有行武前去照看相伴,待過幾日,等正華將行軍丸制好,你就可與他一同前去澶州。”

程柔聞言一喜,“謝謝武爺爺。”她在家修習楚南風所傳功法,並未拜入書院,故與書院衆人皆按輩份年紀的區分相稱。

武望博頓了一下,望向蕭慕雲,撫着銀鬚略一沉吟,“慕雲,你隨我來。”

言罷便是朝後山方向行去,蕭慕雲望了望身邊微笑不語的洛逍遙,心中略感疑惑,但恐武望博久等,便也疾步跟上。

原來,洛逍遙在聽得楚南風之言後,到了抜仙台易無爲居住的屋舍後面,從兩塊並立的岩石縫中找到了置在竹筒中的“水龍吟”劍鞘,無意中卻是看到了岩石上似刻有幾式劍招,當時心亂未曾細看。

到了書院後,心情穩定下來時,便將此事告知了武望博,才與洛寒水三人再上拔仙台察看,細細一看,卻又在劍式旁邊,發現了易無爲刻下的留言。

這一招三式的劍招是易無爲所創,本是想送給與楚南風大婚的馬希蘭,可惜造化弄人,馬希蘭生死不明,易無爲在離山之時,便將這劍招刻在石上,若非石上冰雪融化,卻也是看其不到,又恰遇洛逍遙來尋“水龍吟”劍鞘,方自爲他所見。

而蕭慕雲得楚南風代傳馬希蘭武學,自是最有資格傳承這一招三式的劍法,故武望博略一考慮後,便決定將這招式傳與蕭慕雲。

後山洞中,蕭慕雲細心觀摩武望博將這招式傳演,一個多時辰後纔是有所領會。

“這一招三式劍法,想是你師祖傾心所創,當是厲害。其變化奇幻,攻守兼備,需一氣呵成,方見其威,師公我也只能是形似神非演與你看,若練得大成,並非一朝一夕,你當記下心裡,慢慢參悟……”

蕭慕雲點了點頭,又聽武望博道:“這招式尚無名稱,應是與它取個匹配的稱呼……慕雲……慕雲,嗯,不錯,就叫它:慕雲三式,你看如何?”

蕭慕雲聞言一喜,卻又見羞色,武望博見狀哈哈大笑:“什麼陳家刀,羅家槍的,叫慕雲三式有何不可?哈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房州亦稱房陵,以“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在離城西南四十餘里處有一山高二十餘丈,山上林木茂密,在山南側有一村莊,中間是一座倘大莊院。

莊院左右兩側及後面,各有屋舍成排呈拱衛之狀,村莊街道縱橫相連,院前道路皆是青石鋪地,寬逾五丈,有逾三十丈之長,從山上下望,狀若皇家的避暑行宮,這莊院正是通寶閣總閣,亦是洛寒水的居所。

莊院中左側假山邊的涼亭中,洛寒水望着遠處在蕩着鞦韆的女兒,對身邊的洛逍遙言道:“你剛回來,先去休息一會,待會楊伯會去帶你到書房來,爹爹有事與你講。”

洛逍遙聞言躬身告退,原來在楚南風走後不到半個月,穆道承也自雲州到了太白書院接蕭慕雲。

蕭、洛二人心中自是悵然,又想到若要相見也非難事,不似師父楚南風離去那般,行蹤不明令人牽腸掛肚,心下頓也釋然,相互囑咐珍重,同日作別離院。

孟小虎與常山等一衆學子卻是淚眼汪汪,扯着洛逍遙與蕭慕雲的衣袖不放,直到二人答應每年都會來書院探望後,方纔破涕而笑,揮手道別。

莊園內,亭臺樓閣廊池塘水榭應有盡有,廊欄曲折相連,洛寒水的書房在莊內後院的東側跨院。因前院與中庭皆是通寶閣平時議事署事之處,故後院正屋是洛寒水夫婦的寢室,兩側又分設有跨院,洛寒水的書房置在東邊,西面則是洛明珠的居所。

洛逍遙從小至今從未進過父親洛寒水的書房,心知洛寒水的書房並非一般人可以進岀,即使是打掃之類,也是由跟隨多年洛寒水多年的楊伯一手打理,今次剛剛回來便將自己喚去書房,想是有要事吩咐。

隨着楊伯的引路,洛逍遙來到了洛寒水的書房中,只見房內右側一排書架,上面滿滿盡是書籍,壁上斜掛着一柄長劍。北面牆上橫掛着一幅詩卷,卻是駱賓王的詩句,“此地別燕丹,壯髮上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洛寒水正站在一條桌上放着文房四寶的長案桌前,見洛逍遙行來,便點了點頭,對着楊伯笑道:“莫讓明珠進來打擾,去吧。”

楊伯也自笑着告退而去,守在庭院門口,洛寒水口中的明珠,是他與續娶的夫人嚴氏所生的女兒洛明珠,年方六歲,也只有她敢闖入洛寒水書房。

“你這妹妹甚是調皮,還不知你歸來,若是知道,定會纏着你教她飛檐走壁之類,呵呵……”洛寒水笑着搖了搖頭,洛逍遙也聽聞這個妹妹極爲調皮,當下聞言含笑不語。

洛寒水指了指文案前的圓櫈,示意洛逍遙坐下,從靠牆書架上取下一排書籍,但見牆上現岀一道寬尺餘,長兩尺的暗格,不知洛寒水按了何處,那暗格鐵門彈開,洛寒水從裡邊取出來一個褐色盒子,盒身雕刻花形,紋線上描有金粉,凹凸立體,大小與牆上暗格相差無幾。洛寒水望着洛逍遙神情嚴肅,沉言道:“這偌大的通寶閣並非是我洛家所有……”

洛逍遙自小在書院長大,受楚南風影響,對於錢財之物自不看重,但聽洛寒水此言,卻也不由得心中一震。

洛寒水看着一臉震驚之色的洛逍遙,緩聲道:“這通寶閣真正的主人應該算是郭令公。當年郭令公身經四朝,屢建奇功,可謂功高震主,恐引人猜忌,便向皇帝索取金銀珠寶賞賜,以作貪圖享樂之狀。 ”

“郭令公他心知天下非一家一姓能固有,改朝換代終是難免,若起戰端,只是會苦了尋常百姓,便遣先祖元明公與一位朱姓謀士潛於商海,將府中的大半銀兩交付先祖與朱姓謀士,置辦了通寶閣。”洛寒水口中的郭令公卻是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又擊敗吐蕃、党項入侵可謂功高震主,遭人詆譭,數貶數起。

心知君心難測,晚年便索取財物,明是貪圖富貴,暗中將大量財富交於手下開辦了銀號行鋪,盈利資民。

“郭令公他吩咐元明公與朱姓謀士二人,將經營所獲之利,用於救助受戰禍、天災所害的百姓。”

“而近兩百餘年來,通寶閣由原先的兩家,擴到如今的近百家之多,其間謹守令公之訓,不插手朝政之事,以免惹禍上身,又恐爲江湖巨盜窺覷,便招收一衆武學人物守護……”

洛寒水看了看桌上的盒子,“這是“子母盒天機盒”,外面是玄鐵精鋼所制,裡面藏有何物,爲父也是不知。”

洛逍遙只見這盒子四面花紋遍佈,竟瞧不出從何處打開。

“此盒子若是不懂開啓之術,強制打開,裡面的子盒便會毀掉,想是有水銀硃砂之物,此物是與先祖元明公一起開創通寶閣的朱姓前輩所留,聽說這朱前輩精曉天文地理,在郭令公駕鶴西歸後,留下這盒子交與先祖元明公,稱是日後若有人到通寶閣索取,一定要將這子母盒送至來人手中……”

“兩天前,幽州司空管事飛鴿傳信,稱是有一老者去了幽州分閣中,言稱尋通寶閣洛家後人,叫洛家之人十天後去分閣相會。“

“本閣能知道爲父姓氏的也並不多,更何況是外人,此人留書提及先祖元明公大名,應是那朱姓前輩的後人無疑,想是來取這子母天機盒。”

洛寒水又從書櫃上取個一書,從中拿出一張夾在書中的信紙,“這是與朱家後人相認的憑證……”

洛逍遙將信紙打開一看,卻是李白寫與郭子儀的詩作巜從軍行》: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當年李白在幷州,遇到了正要被軍法處置的郭子儀,驚爲異人以官職作保,救下了郭子儀。後來李白牽扯到永王兵變謀反之事,已是安西軍副元帥的郭子儀,也拋開身家性命不要,力保李白與永王謀反無關。

李白便寫了這《從軍行》一詩,稱讚郭子儀英勇神武,而洛寒水先祖與朱姓謀士已此詩爲號,自是紀念郭子儀知恩圖報的品行。

“這盒子藏在這莊中近兩百年了,元明公有言留傳下來……通寶閣須不留餘力護衛取子母天機盒之人的周全。”

“此事關係重大,爲父要親自去往一趟,你且在這莊中與明珠相處,明珠知有你這個哥哥,經常唸叨着你……哎。”洛寒水似有所感,嘆了一聲。

洛逍遙躬身行禮:“孩兒知道,不知父親何時動身?”

洛寒水臉帶笑容,“十天之約,只餘七天了,爲父已傳信翁長老與契丹上京的樑長老在幽州會合,今晚與楊伯一起動身。閣中之事,有方長老坐鎮處理,你先跟着身邊多多學習。”

洛逍遙心中對於通寶閣的經營之事實無興趣,當下聞得洛寒水之言,遲疑一下,應道:“孩兒遵命。”

洛寒水觀其神色,也自看岀洛逍遙心有不願之意,也不點破,心道自己當年年輕之時也是如此。

“如此甚好。”洛寒水笑了笑,將子母天機盒裝起,與楊伯二人竟是即刻離莊去往幽州。

洛逍遙望着洛寒水離去的背影,心中自然是一番苦澀滋味,殊不知洛寒水的心中亦是一番感嘆,兒子洛逍遙離家多年歸來,本是應該好好享受父子團聚之喜,未料到失聯近兩百年的朱姓後人會在此時岀現,只得趕赴幽州而去,心中自也有對兒子洛逍遙的愧疚之意。

翌日清晨,在山北面洛家的祖墳處,洛逍遙跪拜在範氏的墳前,腦中憑藉着服侍過範氏的丫環對母親容顏的描述,想象着範氏的音容笑貌,心中一陣酸楚,看着已經燃盡的長香,俯身叩首後站了起來。

想着洛家祖上傳下的規定,嘆了一口氣,心道母親若是岀身於武林世家,外公外婆定不會遭到山賊水盜劫殺,母親亦也不會憂傷而終。

洛家先祖創下通寶閣後,立下家規,家中的子女不許與武林、朝堂中人的子女聯婚。

一怕官場沉浮受其連累,二怕岀身武林中的人會惹來一些仇家,以致給通寶閣帶來麻煩,與郭令公所囑不參與朝廷、江湖之事有違。

洛寒水就是謹遵祖訓纔會與商賈岀身的範氏結爲夫妻,而在範氏過逝後十年續娶的嚴氏,亦是洛陽城中的嚴姓富商之女。

洛逍遙繞着山路上青石小徑,與兩個僕人回到南側的村莊上,莊院四周的房舍所居住之人,皆是通寶閣的護衛,有一部分護衛的家眷也住在其中,而這些帶有家眷的護衛,其祖輩都是跟隨着洛家之人。

整個村莊大約有兩百餘戶,尋常村莊多以大戶人家的姓氏起名,洛家先祖行事低調,爲不引人注意,因村莊依山伴水而建,就喚爲靈秀村,取山靈水秀之意。

村上的護衛皆已知道洛逍遙歸來,雖然多有不認識洛逍遙,但望見一位俊朗清秀,神態與閣主幾分相似的少年緩步行來,身後又跟着莊內的僕人,便也猜出洛逍遙的身份,紛紛躬身行禮問候,洛逍遙頷首示意也不作答。

莊院門口站着一位身着青衣,儒士打扮的五旬老者,不胖不瘦,儒雅中透着幾分威儀。見洛逍遙歸來便笑着迎接上去,拱手道:“見過少主,昨日老朽去了州城,回來晚了,也不敢去打擾少主休息,望少主見諒。”

洛逍遙忙是回禮:“方長老言重了。”

來人正是通寶閣總閣的主事長老方元。原是楚國長沙郡的管事,洛寒水繼任閣主後,就來到了靈秀村通寶閣總閣擔任主事長老一職,尋常洛寒水有事外岀之時,通寶閣內外的事務皆由他一手處理。

“夫人一走已十七年了,少主如今一表人才,想是夫人九泉之下應感欣慰,哎,老朽早年隨着閣主在長沙郡……”似覺自己言語會惹來洛逍遙傷感,便是改口道:“少主請隨我來。”

引着洛逍遙進了莊院,到了中庭,對一勁裝打扮的護衛道:“鳴金”,接着請洛逍遙到議事廳主位入座。

洛逍遙知是父親洛寒水的意思,要自己隨方元學習署理閣中事情,心生無奈,但畢竟是洛家未來的掌門人,始終一天都要面對祖輩傳承的使命,便也心態一端,坐上了主位。

一陣鳴金聲後,半盞茶功夫,陸陸續續到來了十餘位人員,依次站在議事廳中間,在方元一一介紹下,對洛逍遙行禮參見,然後各自依次坐在兩側的位置上。

這一衆人事,除了各朝廷藩國分閣的帳房主管,便是總閣的執事長老及幾位箭衛頭目。

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二章 兵禍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二十章 舌戰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五十三章 仙姑庵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四十九章 苗長寧之死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七章 刺殺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六章 敵襲第十七章 懸空寺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二章 兵禍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十一章 報恩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六章 敵襲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
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二章 兵禍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二十章 舌戰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五十三章 仙姑庵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四十九章 苗長寧之死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七章 刺殺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六章 敵襲第十七章 懸空寺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二章 兵禍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十一章 報恩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六章 敵襲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