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

“五年前契丹南下之際,有人去了‘無量觀’之中盜去我道家寶典,以爲用‘漏盡通’神通遮掩……”道人頓了一下,聲音一沉,“就可使我道家無從追查了嗎?呵呵,天網廣佈,何跡不羅……只是老道不願引起佛、道之爭罷了。”

話音剛落,老僧倏然而動,一拳擊出,剛站起來的洛逍遙,但聽道人一聲“退開”,頓覺身前一陣氣機如風吹來,身子不由自主向後飄退,而躺在道人右側地上的莫不善身子憑空離地而起,向隔有三丈之遠的荒地疾速飄去。

一道刺耳的拳罡呼嘯聲響起,緊接着又聽“轟”了一聲,老僧與道人招未交實,氣機已然相撞,路道兩側數棵大樹應聲而斷。

但見老僧向後一彈,落在兩丈之外,站定身形,臉色凝重望着後退一步的道人,身子兀是一弓,如離弦之箭舉拳擊向道人。

那道人不退反進,右腳一踏,一掌直擊而岀,拳掌相交,此下卻是一聲悶響,只見老僧連退三步,剛一站定,突是拔空而起,縱向山坡,右腳一蹬樹身,身子一旋,凌空出拳襲向屹立未動的道人。

道人手中拂塵驟然騰空而起,卻是向身後飛去,同時左腳後撤半步,略一屈膝,右掌迎上,“呯”的一聲,老僧身形倒飛,在半空中翻了兩個跟頭落在放有高保融的坐騎旁邊。

此時但見那拂塵如人使招,在洛逍遙身前一丈處的半空上,銀絲散如花傘,聚如棍劍,橫、揚、切、刺有十數息之長,轉而落向腳踝沉地寸餘的道人手中。

洛逍遙此下已是看出老僧攻擊道人之時,喚起“神境通”元神攻襲自己,但想若非道人的元嬰丹神用拂塵使招阻住,自己非受重傷不可,心頭大驚之下冷汗隱生。

那老僧想是知道自己修爲輸與道人,忌憚的望着道人片刻,突是伸手抓向橫俯在馬背上的高保融,但在此時,一道“梭”聲響起,道人手中拂塵若如長劍疾射而出,向老僧襲去。

只見老僧抓向高保融的右手一收,暴喊一聲,左腳前踏,卻是雙拳齊出,乍然間,兩側樹木大晃,猶如颶風颳過,漫天樹葉飛舞,旋而卻快若閃電聚成一塊三尺見方木板般的形狀,擋在老僧身前。

那拂塵與之相遇,驟然一頓,復是拂絲一散,如雨傘一般張開,貼向樹葉聚成的擋牆,緊接着只見道人身形一閃,右手已是握住拂塵持柄,向前一推。

“破……”道人一聲大喊,樹葉聚成的擋牆應聲而散,碎片飛散中,老僧怪叫一聲,身形拔空而起,縱向山坡林中,踏着樹梢向山頂而上,傾刻間已無蹤影,片刻後傳來他一道長嘯,卻是聲震四野。

“好一招‘無法無天’……”道人感嘆一聲,旋而轉過身子,望向洛逍遙,緩聲道:“他應是呼喚同伴離去……你那兩位同伴想必無虞。”

洛逍遙聽出他口中兩位同伴,應是指與黑衣漢子相鬥的封彥武與耿供奉,心頭一安,忍着右胸疼痛,上前行禮,“晚輩洛逍遙,多謝仙長相救。”

那道人呵呵一笑,縱身掠向路邊荒地草叢中,又見他身形一閃,已是提着嘴角溢血的莫不善來到道路上,伸手懷中一探,拿出一粒丹丸置入臉顯感激的莫不善口中,“氣引督脈,催藥力散開,再行調息周天,以你身手,一盞茶後當可無虞……”

言語間,舉目向洛逍遙身後望去,洛逍遙隨着他的目光回看,但見封、耿二人疾縱而來,二人目光望到馬背上的高保融,皆是臉顯喜色,同時對道人躬身行禮:“多謝仙長相助大恩。”

互視一眼,又轉而對着洛逍遙,“此次有累洛公子了。”

封彥武想是在趕來的路上打聽了洛逍遙來歷。二人皆是閱歷豐富的人物,但見莫不善打坐調息,洛逍遙臉色蒼白手捂胸口,一副受傷之狀,自也猜出是眼前道人出手相救。

但見道人神色淡定未作言答,封彥武又是拱手施禮:“晚輩封彥武,斗膽請仙長賜告仙號……”

就是封彥武話音之中,洛逍遙但覺左手臂一緊,身子一輕,卻是被那道人提起縱到了樹梢之上,隨着道人牽引凌虛疾掠而去,耳邊響着道人輕笑之聲:“呵呵,帶你們王爺回去吧,老道緣斷恩仇。”

約是掠行半盞茶功夫,卻是來到這山北面一處道觀門口,但見觀門上懸着“長壽觀”三個大字。此下天未作明,觀門卻是緊閉,道人手中拂塵一揚,“吱咯”一聲,那門卻是打開,洛逍遙驚疑之下,只聽道人呵呵一笑,“小施主且隨老道一坐。”

未等洛逍遙應答,已是舉步向觀內行去,洛逍遙雖心有所疑,也未敢遲頓,忙趨步跟上,剛進入觀內,左側一廂房燈光一亮,又聽一聲開門之聲,只見一位年有六旬的青袍道人行出,來到道人面前作揖行禮,“見過師尊。”

“木虛,你先帶小施主去後院功房療傷吧。”

“弟子遵命。”道號木虛的道人身子一躬,望向洛逍遙,“小施主請隨我來……”

洛逍遙遲疑之中,但聽那道人笑道:“你體質異於常人,用丹藥療傷反是不如自行恢復……哈哈哈哈。”

一怔之下,洛逍遙旋即明白這道人言下之意,但知自己是‘天蠶體’體質,是可在打鬥中擴張百脈蓄氣,此下受傷,脈絡血氣滯緩,若以丹藥化行血氣,卻是不如自身行氣通絡功效,但想這道人未有把脈相探,一眼望出自己體質,心下又是一驚,行禮道:“多謝仙長。”

隨着木虛繞過正殿廊道,來到後院一間無有窗戶的廂房之中調息入念療傷。

近一個時辰的行氣療傷,洛逍遙感覺恢復有七八成了,便岀了廂房。此時不知何處傳來一陣雞鳴之聲,擡頭一看天色,卻是即將破曉。

“小施主……”木虛像是料到他此時出來,卻是從前院踏步而來。

“見過道長。”洛逍遙作禮參見。

“不必多禮,小施主且隨我來……”木虛作揖還禮,引着洛逍遙卻是向後門而出。

這道觀本是建在半山腰中,出了後院,只見一條寬有兩尺的石徑小道曲延伸向一片竹林之中,隨着木虛行進竹林,卻見林中修有一座亭子,立有四柱,頂上卻是覆着稻草,那道人正坐在亭中石桌邊上。

“晚輩謝過仙長大恩。”洛逍遙趨步近前,躬身行禮。

“呵呵,不必如此拘禮,坐、坐。”道人擺了擺手,示意洛逍遙入座。

洛逍遙瞄了一眼已是站在他身側的木虛,言道:“晚輩傷痛已愈,站着便可。”

那道人也不勉強,微微一笑,卻是問道:“令師祖可好?算來老道與他應是有四十年未曾見面了。”

洛逍遙一愣,卻是未料道人認識易無爲,忙是執禮應道:“師祖他老人家已經仙逝了……”

“哦?”道人神情但顯驚訝,略有沉吟後,搖了搖頭,“易老哥學究天人,一身修爲不弱老道我……哎,未料竟化塵歸去,當是可惜了。”

沉言片刻,又是問道:“令師應是楚凱吧?這小子如今怎樣?”

“蒙仙長掛念,師父他已登堂入室……”洛逍遙心頭復是一震。但知眼前道人認識易無爲,又直呼自己師父大名,便是猜想他應與師門大有淵源,也就如實相告。

“呵呵。”道人輕笑一聲,“入了元嬰境了?不錯,不錯。十八年前,我見他之時還是神念大成修爲……果不負易老哥當日所望。”

聽得道人前言與師祖有四十年未謀面,又認識師父楚南風,本是以爲他早年去過太白山之故,此下聽到他又言與楚南風十八年前見過,洛逍遙心有所疑,望了一眼道人,欲言又止。

那道人想是看出他的心思,微笑言道:“老道我姓譚,曾在太白山與你師祖相處一年多,那時候你師父還未及五歲……十八年前老道雲遊巫山之時,不意又與他碰了一面。”

洛逍遙頓然想起楚南風當日在太白書院言出殺上巫山之事,曾提及與巫山劍派掌門相鬥之時得一高人相助,此言聽來,那高人就是眼前這譚姓道人無疑,不由心頭一凜。

“凡事雖有定數……又不凡存有變數。”譚道人神色一斂,卻顯凝重,“今日之事,你不可輕言人知……即是楚凱這小子。”

洛逍遙一時未明道人此話用意,便是一愣,他對楚南風敬若神明,若非萬不得已,卻是不肯相欺師父,遲疑之中,又聽譚道人言道:“佛家之人有斷六根,不染塵緣之說,是恐生了緣法,徒添煩惱,但若窺得大法之妙,入世弘法,反是可攢功德……”

“道門修真雖不拘於塵事羈絆,但亦不願受恩怨所累。老道今日與你相遇,許是定數所生……但變數難料,恐生事非,你當聽老道吩咐便可,非萬不得已,不可言出。”

洛逍遙心中雖有所疑,但見他一臉嚴肅,忙行禮應道:“晚輩遵命。”

“半個月前,老道我心血來潮,突是想探望木虛,便從青城山來到這‘長壽觀’……子時之刻,聽得一聲長嘯,但知發出嘯聲之人身手不凡,老道一時驚訝,就循聲而出。”

“待到那嘯聲之處,未及三息,見一僧人疾掠而至,又轉而離去,老道心疑之下就暗中相隨……”

“老道觀你氣機是爲‘太初心經’功法,知你乃易老哥的傳人,自不會讓你閃失,也就出手相助了。”譚道人呵呵一笑,頓了一下,笑容一斂,“僧人所行之事,其涉及到一些與我道家有關之事,故而老道讓你不要與人提及。”

譚道人在洛逍遙應允之後,卻也將無意中救下他的過程言出。洛逍遙想起打鬥之時,譚道人言及道家寶典爲人所盜一事,心猜是與那老僧有關,但想此事或是涉及佛、道之爭,當是不可輕言,心中釋然之下,又是躬身作禮:“晚輩謹記在心。”

“你小小年紀,未臻丹成卻能隱氣,不僅是體質原因,想是有所福緣所致。”譚道人旋而一笑,“老道當初在太白山之時,窺得你師父天資聰穎,也是想收他爲徒,卻爲你師祖搶去,哈哈……”

“各人各緣,皆在造化之妙。今日你我得見,老道傳你一些心得……算是還與易老哥當日切磋交流之情吧。”

洛逍遙心中一喜,但知譚道人修爲不凡,已臻元嬰之境,能夠得其指點,實是有幸,執禮言謝後便是凝神傾聽。

“五太心經,爲我道家寶典,其不僅是爲武學要藉,亦是修真妙典,但有太上者,更能見其治世之道。”

“但凡大成之典,玄妙莫測,五太之妙,自也難參其真……故而道家之人多以武入玄,煉丹尋妙,千百年來,能人輩出,各見其妙,各有所得。”

“但若以武學而論,卻是有跡可循……寇天師踏出嵩山之時,魏夫人臨于衡山之刻,皆是融貫了五太心經的大成武學,參得尋氣煉真之妙了。”

“可惜後世弟子急於求成,重於丹道,對五太武學疏於研習,又經亂世變遷……如今唯衡山一門以‘太素心經’傳世爲人所知,其餘諸經心法皆隨人隱世不見,尤是‘太極心經’,隋朝之初,便是失於傳世,無人通曉……”

“諸如你師祖,習有‘太初心經’大成之法,卻是不願開宗立派,若非收了楚凱,嘿嘿,世間又少一人修習。”

譚道長似有所思,沉言片刻,又道:“但並非無有人研修五太心法,除‘太極心經’之外,據老道所知,兼修四門大成之法者尚有一兩人存世,可惜亂世日久……恐所傳非人,卻是少有傳授與人。”

頓了一下,望向洛逍遙,“武學之道,或以體魄,或以神識修習,皆以尋氣、煉氣爲要……”

“氣有清濁,若如呼吸,吸入爲清,呼岀爲濁,何以入時爲清,去時爲濁?是爲‘轉化’之故。道之委,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萬物所以閉塞,道之用,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萬物所以暢通。”

“知曉通塞之端,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故藏之爲元精,用之爲萬靈,含之爲太一,放之爲太清。”

“是以坎離消長於一身,風雲發泄於七竅,真氣薰蒸而無寒暑,純陽流注而無死生……然尋氣易,煉真難,諸多之人不得其真,煉化自是十得其一……”

“不得其真?十得其一?”洛逍遙一時相疑,若說修武之人的氣機,是爲引精血而生,入了歸真境,當可稱爲煉得真元之氣,而入抱丹可稱大成,雖說不易,也大有人在,聞言之下,卻是不解。

譚道人見他有疑,微微一笑,“習武之人氣機是可稱爲真元精氣。如你此下受傷……可不借藥物,引氣療傷。又若你不會武功,老道可循你經脈,催氣相療。”

頓了一下,笑道:“然須把脈探經,尋脈絡走向引氣療化傷病。而真正窺得大成者,可以聚氣成線,讓人聞氣生精,不必體膚接觸,可送氣與人呼吸……使百脈諸絡精血暢行無阻。”

洛逍遙在書院之時,聽武望博講過道家玄門神妙,聞言駭然之下,隱隱猜測譚道長已是以武入玄的道門高人。

對於洛逍遙驚羨之色,譚道長狀若未見,緩緩言道:“太上者,虛無之神;天地者,陰陽之神;人蟲者,血肉之神,其形體各異,但神道卻是相同。”

“習武之人在歸真境之前,煉氣歸精、煉精歸元、煉元歸真;踏入神念,明竅之後,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練神化虛,待入了元嬰、金身之境……神可以分,氣可以泮,形可以散。”

“可散而爲萬,又能聚而爲一,若狂風飄發,魂魄夢飛,屐齒斷蚓,首尾皆動。故可知命之有四:太虛、太神、太氣、太形,然其根爲一:一虛、一神、一氣、一形,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謂正一。”

“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洛逍遙似有所感,喃喃低吟。

譚道人頓然停言,林中一時沉寂,過有半盞茶功夫,洛逍遙突是驚覺,但見譚道人含笑望着自己,心神一斂,“晚輩失禮……”

“呵呵,”譚道人擺了擺手,截言道:“但知正一之理,便可水泮返清,形散返明;虛復化神,神又化氣,氣化歸精,乃至生形;化化不間,環之無窮,是爲‘五太心經’要義……若悟大成,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見天人合一之妙,窺獨影之能。”

“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洛逍遙疑道。

“不化者可萬變,不生者可不滅……”譚道長撫着銀鬚站了起來,言道:“武者皆知,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爲尋真之門。但如何才能窺真,卻各有所見……你眼下當以自己所悟所見修習即可。”

言罷徑自踏步而去。洛逍遙但知大成心法非是武學招式可以言教,心有所感,朝着譚道人背影躬身行禮:“多謝仙長指點。”

“哈哈……他日有緣,或可相見,你且去吧。”

***

澶州節度使治衙的堂廳上,坐有三人,居中一位正是郭榮,左右兩側客座分別坐着江秋白與尚佑兩人。

“林統領昨日尋來說是讓其女兒去書院求學……但她年已十七,與書院規矩不符。”尚佑望着江秋白,臉顯相求之色,“弟子自不敢作主,望請師叔拿個主意…”

原來尚佑在平了高從義叛亂後,便與林益辭別,來到澶州投奔郭榮帳下效力。而林益突然尋來,說是有一衆荊南子弟及他女兒要去太白書院求學,想讓尚佑引路介紹。

但太白書院有個規矩,不收年過十三的孩子入院,尚佑心感林益有恩自己,不便推搪,便向江秋白稟明此事,自是希望他能夠幫忙通融。

“這林益如何得知你師出太白書院?”江秋白一時見疑。按說以書院的規矩,尚佑自然不敢隨意道出師門。

“林統領是由南平王府供奉莫不善口中得知……”尚佑尷尬一笑,頓了一下又道:“好像是說當日師叔在府州曾這莫不善有一面之緣,引起南平王府的人注重,故而遣人打聽……”

“哦?”江秋白恍然記起,不由得苦笑道:“想是從我身上打聽到了逍遙的來歷……”他當初只道莫不善是通寶閣的人物,未料竟是南平王府之人。他跟隨郭榮在澶州行事,已是有身份之人,若是有心打聽,自也不難。

“若說年紀未超過十三歲,自可到書院求學,這林益特地尋你介紹,想是因爲他女兒年齡原因,又是女子之身……哦,這林姑娘已過及笄之齡,何以會想着去書院求學?”

“林統領本是江湖人物,對於這個女兒又甚是溺愛,婚嫁之事皆是依她自主。而林姑娘生性尚武,聽聞他堂弟要去書院求學,定是要相隨而去,林統領勸說不過,心中想是也望林姑娘能在書院受教……”

江秋白一時苦笑,尚佑到來之時,已是告知洛逍遙相助高家平叛之事,對高若玉籠絡他爲荊南效力之事自也知道,但想洛逍遙此下在荊南應是大有聲名的俠士人物,待知道他的師門出處,自然會使一些少男少女慕名前去求學。

“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只是說與貧苦人家聽。”一旁沉言聆聽的郭榮,笑着言道:“但凡富貴人家,哪個不是請私塾教育自己子女,我看書院倒是可以收容女子學生,雖不說能培養出巾幗人物,但足以讓她們有真正的相夫教子之能。”

“坊間大家閨秀也罷,小家碧玉也好,能知書達理,皆是讀了書經,受了教育的緣故……只是苦了貧窮家的女子。”郭榮頓了一下,又道:“師叔,依弟子之見,不若趁着此事,勸說書院招收女子學生也好。”

江秋白聞言心下一忖,當楚南風應允自己入仕,書院的規矩已隱有改變之勢,若是以郭榮的身份再加以勸說,促成書院招收女學子,造福一些貧苦人家也未可知,便點了點頭,“若說能讓書院招收女學子,自是好事一件……只是不知師父與山長的意思如何?不若君貴你修書一封勸說。”

郭榮點了點頭,“我正有此意,但不知道山長是否還在書院,唉……他與馬郡主大喜,可惜我等都無緣相賀。”

楚南風與馬希蘭回到太白山成婚,不想讓遠在千里外的程正夫婦、江秋白等人奔波勞累,卻是未與通曉,只是在婚後纔派人告知。

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六章 敵襲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一七五章   報仇雪恨(一)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七五章   報仇雪恨(一)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楔子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六八章 護冢之戰(九)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三章 送親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一三九章 心疑楔子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十七章 懸空寺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六十五章 惡訊
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六章 敵襲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一七五章   報仇雪恨(一)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七五章   報仇雪恨(一)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楔子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六八章 護冢之戰(九)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三章 送親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一三九章 心疑楔子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十七章 懸空寺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六十五章 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