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

“這些紙燈籠的表面,都還有字。”

與此同時,在唐家宅子之外,因爲燈會的關係,那氣氛越發的熱鬧起來。

要知道,此時的代縣城,其中人口衆多,因而這影響也就隨之變大。

本來,這縣城的人口是稱不上多的,但因爲陳止之前的宣傳,令周邊郡縣的人都聚攏了過來。

這些能夠被吸引過來的人,都是爲了那通典總綱的關係過來,大部分都是識文斷字的,更是對人文典籍有着一定的渴求,當然也對奇聞異事有着憧憬。

這樣的情況下,一發現這一條條街道上的景象,難免就被激發出文人情懷,本身就生出種種念想,旋即發現了那燈籠上表面的文字,立刻就感興趣起來,紛紛湊了過去。

“是一段有些熟悉的文字,這一句好像是在談及上古三代。”

“我這邊的燈籠上說的是法術勢,這是法家的內容。”

“我面前的這一盞燈籠上描述的卻是張儀蘇秦之說,爲縱橫家語句!”

“上善若水,其意玄虛,此乃道家之學!”

“道家之學?我這裡好像也是,你們來看看。”

“哈哈哈哈!李兄啊,你這可是搞錯了,你這句話看似是在描述自然大宗,其實是神仙之道,你這個是道門、道教,也就是五斗米啊!”

“你……你這不是胡說麼,如何能夠看得出來?”

“這邊燈籠上的一句話,就足以解釋了,你看這上面寫着呢,‘極言、勤求等,皆有其意等……’,可不就是在說道家之道與神仙家之道?”

卻說這些人一發現那燈籠上的文字之後,就好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迫不及待的就看了起來,隨後又爭先恐後的分析其上言論,是哪家學問。

如此情景,看的那張景生等人一陣咂舌,他們能夠感覺得到,這些人原本只是有心過來看熱鬧,但觀了燈盞上的文字之後,卻立刻就沉浸其中,彷彿參與了這次晚宴。

“這羣人,基本上都是進不了晚宴府中的。”陸建看了一圈,便低聲言語,“他們多數是這些天來城中領取通典總綱的人。”

“難怪啊,”羅央一聽,卻馬上明白過來,“我說這些人怎麼這般不知道收斂,看到了一句話,恨不得告訴全天下,自己懂其中的意思,又忍不住要說出那些文章語句的來歷、出處,這分明就是底蘊不足,有意顯擺啊,畢竟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是想要透露出什麼。”

“這話,你羅兄可沒有什麼資格說啊,”王快打趣了一句,得了羅央的惱怒目光,又轉而說道:“不過,這些燈盞上的文字語句,當真包羅萬象,只是我這一會看到的幾句,就分別出自多部典籍,更分列百家,這要寫出來,可是個不小的工程,就算是宮中要做,也得清楚許多大師、宗師吧,真不知府君是如何在幾日之內做好準備的,又或者,這次晚宴早就定下來了?”

“恐怕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張景生搖搖頭,指了指身前的一盞燈籠,“你仔細看看這上面的字。”

“怎麼了?”王快和其他人都有些疑惑,湊近去看了一眼,那羅央更是直接讀出了上面所寫的語句——

“蓋經字之義,取象治絲。縱絲爲輕,橫絲爲緯;引伸之則爲組織之義。”

唸完之後,這位羅侯之子反而撓了撓頭,迷惑道:“這是什麼意思?”

陸建看了一會,說道:“此話我未在其他典籍上見過,但聽其之意,似乎是在解釋,什麼是‘經’。”

王快看了一眼,點頭同意,跟着又指着邊上的幾個燈籠說道:“這幾個燈籠,其實也是在描述同樣的問題,但立足的觀點卻不同,比如這個,說的是古人談文就是經,而着另外一個,其意卻是再說,所謂的‘經’,是古人反覆辯論之後,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

很顯然,比起其他那些趕來的寒門子弟、落魄書生,王快他們從小就在世家中接受教育,論見識和底蘊,比其他人高出太多,眼光更是精準,幾句話就將幾個燈籠上的含義,都說了個清楚。

他們的這番做派,讓邊上的幾個青年人注意到了,這些人不動聲色的靠近過來,默默傾聽,想要從中學得一些有用的見聞。

對於這些人的動作,張景生等人不置可否,而是旁若無人的交談着。

“我讓你們看的,其實不是燈籠上的內容,而是筆跡,是這個書法!”

隨着張景生的這句話落下,邊上的王快等人一個個都楞了一下,旋即又下意識的朝身邊的幾個燈籠看了過去,猛然間有所發現。

“卻是這燈火在紙後,映射着字跡有些明亮,以至於忽略這紙上的書法,這書法……這書法……”王快越是看,越是有瞠目結舌的樣子。

“都是出自一人之手!”陸建則逼上了眼睛,長舒了一口氣,“而且此人的書法當真驚人,想來整個代郡,能有這般書法造詣的,唯有一人了。”

那顧恩聽到這裡,則是勃然色變。

“居然是陳府君親自出手,寫下了這些文句?”

這邊他話音落下,忽然聽到路面有人叫喊起來——

“賣紙筆了!賣紙筆了!一張紙、一支筆,只收取三十錢!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此言一出,卻是讓顧恩等人臉色一下就變了。

一張紙、一支筆,這就三十錢了?和搶也差不了多少了。

衆人尋聲看去,卻見是幾個商賈模樣的男子,氣喘吁吁的,頭上還帶着汗水,還都扛着大包裹,此時正將那包裹往地上一放,順勢攤開,卻是諸多紙筆。

但這紙卻只是普通的麻紙,而筆也不見得是什麼好筆,筆頭多岔毛,讓張景生等人一看就忍不住搖頭。

“這樣的東西,能有智障去買?”羅央更是滿臉鄙夷,直言不諱。

沒想到這邊話音落下,就收穫了周圍不少人滿含怨念的目光,而後這些人便湊集兩步,到了幾個商賈跟前,討價還價起來。

“你這也太貴了,都是空白麻紙,兩錢三錢,哪不是?”

“就是!便宜點!”

“趕緊的,錢在這裡,東西給我!”

這一幕,看得顧恩、羅央等人一陣不解。

羅央這才忍不住道:“來這裡忽然賣紙就夠奇怪的了,怎麼還有人明着去買?”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九百二十三章 審雞而誡猴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二百三十六章 此局當可拖住他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止問農,本末倒置 還債3/50第二百章 文魁出,則顯於杏壇第四十九章 觀望間今是昨非第八百三十六章 軍中卒,林中將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四百一十六章 將軍算盤難如意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第一百一十六章 當時我就料到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離力難轉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個陳止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九百七十三章 戰?和?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斷虯龍,懾羣雄,斬仇祭龍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七百二十二章 別動手!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來談玄正神仙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爲爐第四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五十二章 殺雞當用宰牛刀!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屬與有榮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一千零一十章 淪陷地胡作非爲第一千零五十章 安寧予民,官與兵則待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動念,北地風起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七百零四章 何以讓人趨之若鶩?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七百三十七章 白銀有價,節節攀升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匡天下之志,爲此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四百八十章 這就沒了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八十六章 因兵而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五百八十章 陳計有所需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後悔啊!第五章 江山如畫在側,日月拱衛其身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二百五十六章 攔路驅車隊,賊人爲何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九百五十二章 懼而亂言,耳鳴至今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八百二十七章 隱秘兵馬,半路相逢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七百八十章 權隆氣盛,陳止的試探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勢,鬥而不破第九十無章 品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無置亦要走,陳學初露已兩分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挾民而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靠你,有什麼好處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九百二十三章 審雞而誡猴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二百三十六章 此局當可拖住他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止問農,本末倒置 還債3/50第二百章 文魁出,則顯於杏壇第四十九章 觀望間今是昨非第八百三十六章 軍中卒,林中將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四百一十六章 將軍算盤難如意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第一百一十六章 當時我就料到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離力難轉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個陳止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九百七十三章 戰?和?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斷虯龍,懾羣雄,斬仇祭龍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七百二十二章 別動手!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來談玄正神仙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爲爐第四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五十二章 殺雞當用宰牛刀!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屬與有榮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一千零一十章 淪陷地胡作非爲第一千零五十章 安寧予民,官與兵則待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動念,北地風起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七百零四章 何以讓人趨之若鶩?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七百三十七章 白銀有價,節節攀升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匡天下之志,爲此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四百八十章 這就沒了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八十六章 因兵而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五百八十章 陳計有所需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後悔啊!第五章 江山如畫在側,日月拱衛其身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二百五十六章 攔路驅車隊,賊人爲何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九百五十二章 懼而亂言,耳鳴至今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八百二十七章 隱秘兵馬,半路相逢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七百八十章 權隆氣盛,陳止的試探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勢,鬥而不破第九十無章 品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無置亦要走,陳學初露已兩分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挾民而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靠你,有什麼好處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