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無置亦要走,陳學初露已兩分

“諸君可曾聽聞,將軍府裡出了新策,說是這入籍之人,若是一年內在縣中未曾置業,則要打回原籍!”

一大清早,城北的一間茶肆中,就被喧鬧的人羣打破了平靜。

ωwш☢TTκan☢C ○

有幾個書生模樣的男子,從外面奔跑進來,上來就說起了打探到的消息,頓時將茶肆裡面的不少人都吸引了過去——

屋子裡的大部分人,只看打扮,與剛來的幾人十分相似,都是士人書生的衣着裝扮,看那樣子還都是出身於非同一般的宗族,至少家中富庶。

高慶也在這羣人裡。

他們這些人,其實皆與高慶一樣,都是自外地而來,爲科舉事而入籍薊縣的,當然會抱團在一起。

“這次的舉措當真是要命了。”聽到了帶話之人回來,不少人都苦笑起來,不少人還看向了高慶,“真就像高君所言,真要在戶籍上下手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原來,幾日之前,因爲物價不斷攀升,有不少人在這裡抱怨,說是家裡給的盤纏,本來勉強夠用上半年,結果現在卻是要減半了,若是東西一個勁的漲下去,那別說半年,一兩個月就要耗盡了,真個是費心費力費錢。

結果高慶就提醒道,這可能還不是最糟糕的,若是將軍府要控制戶籍,纔是最爲麻煩的。

“先前將軍府將幾個屯糧大戶給召集起來,進行約談,我等還爲之叫好,以爲沒有這些奸商屯糧,必然就要降價了,誰曾想,這些人放開了賣之後,價格反而更高了,連朝廷的常平倉打開,都壓不下來價格,你說這城中百姓,平時也不見他們急着買,現在卻是搜腸刮肚,東湊西借都要借來買了糧食,也不吃,就是囤着,到底圖個啥?”

有人一臉懊惱之色的說着:“當時高君你說,抱怨糧價這事還算小,萬一波及到籍貫可就糟糕了,如今看來,可不就是麼?”

高慶也是嘆息起來。

便有人說道:“高君何故嘆息,你有那高統領爲親,怎麼都不怕沒地方去,籍貫也能掛於其上,哪裡還要如我等這般,若是這次科舉不成,下次可就沒有機會了,戶籍如果回了平州,那可就是糟了。”

高慶聞言,苦笑不言。

確實,如這人所說,實在不行,他是可以將籍貫掛靠在高並家中,只是這算什麼?豈非如那食客之流了?

如今這時代,除了食客之外,便是想要免除徭役的百姓,自願賣身爲奴,將籍貫和田地,找一戶大族掛靠,雖說幽州已經免除這個政策,但在人心之中的影響並未消散,他高慶堂堂渤海高氏的嫡系,若是最後混到只能掛靠分家的地步,也沒有臉回家了。

只是現在情況確實不妙,實在不行,只能請家中再寄來錢貨,提前買上一座院子了。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爲直接的方法,只是看起來有些困難——

“若能在科舉中脫穎而出,那可就是省事了,不說爲官爲吏,至少不愁籍貫所在了,只是現在這麼多人都來了,人人皆想要上榜,其中不乏爲學精湛之輩,便是我,也不敢說一定能中。”

很快便又有人道:“你若是覺得薊縣都難,那回去估計就更難了,我是得了消息,說是周邊的部族、外族人,現在都拖家帶口的,大舉朝平州進駐,就是爲了求一箇中原戶籍,他們也想參加科舉,到底是被玄甲軍嚇怕了,他們總覺得不知道什麼時候,那玄甲軍就要打過去的。”

“打又打不過,當然就想成爲自己人了,這也是人之常情。”高慶點點頭,品評了一下之後,便沒有多少興致了,憂愁着自己的前路。

一直等他回到了暫住的院子,還沒有從這股憂愁裡面走出來,但到了最後,卻也只能長嘆一聲,暫時來看,還是隻能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爲學之上才行。

在入籍之後,高慶已經重新在薊縣的學館登記在冊,要在這裡參加科舉。

這學館,在幽州處處皆有,而在幷州和平州境內,則只是部分縣城有。

這也是正常的,因爲幷州和平州都算是剛剛拿下來,很多地方還未完全平定,算不上安寧,當然無從建立。

只不過,這幽州的一座座學館,卻是建立的格外順利,據說是幾年之間,諸多舉子在各地宣講時事,早就培養了基礎,現在直接將那些舉子聚集起來,再配以一些吏胥,加上一處辦公衙門,馬上就是一個學館了。

學館建立之後,當地的百姓不僅沒有半點不適,反而覺得理所當然,很多人當時就將自家孩童送去蒙學,場面一時非常熱鬧。

消息陸陸續續的傳來,越發讓高慶認定,科舉之事絕非那位冠軍侯、徵北將軍臨時起意,而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佈局許久的計劃,一旦能借此成事,甚至成爲典型,必定有很大的好處,甚至一舉反超高並,都未必不能可能。

所以在從學館得了一些書冊後,高慶就時常研讀。

書冊之中寫的,就是這次科舉可能考到的東西。

高慶研讀了幾日,馬上就感覺到裡面不簡單,很多東西過去他也曾經接觸過——都是那位徵北將軍的學說,也就是民間所傳的“陳學”。

“現在看來,陳學是要大行其道了,至少在北地是難以避開了,不過我觀這些書冊上的陳學,和過去所見的陳氏文集、大典,乃至幾篇文章比起來,都有一些不同,似乎更加偏向於百家工學,而非那天下至理。”

這般想着,其實高慶心中有些不喜,只是他卻知道這事科舉的敲門磚,於是不得不學之。

只是,與此同時,在那幷州兵營之中,高慶的同族之人高並拿到了這些書冊之後,卻是如獲至寶。

“這些纔是有用之言,先前大典也好、文集也罷,雖然微言大義,說的是萬世不易的道理,能開心胸,能定志向,但卻無法讓普通人也得指點,但現在這幾本科舉之言,說的卻是人人皆能用得上的道理。”

他翻看了一夜,越發愛不釋手,於是第二天一早,就讓軍中文人謄寫出來,打算再全軍宣揚。

至此,這陳學的脈絡,漸漸分明起來。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三百九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計連環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個夠!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氣衰,廢太子意動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一百九十章 你還不認罪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民之術第八百八十五章 運來勢漲,世家揣摩以求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爲餌,驅虎吞狼!第五百一十九章 學與財相伴,哪個爲真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今日一去,何日可歸?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統可分善惡第三百章 洛陽京畿在眼前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四百五十一章 紙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一百零一章 世間安得兩全法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報來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蘊於平凡第一百三十三章 以農固名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四百七十四章 暫避鋒芒兩三月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九百八十五章 夜襲!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復叛,亂而驚天下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六十八章 此樓如何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八百一十八章 授命成印!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要見陳止!第八百七十二章 臨陣當斬徒增疑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八百二十章 文武加身!第四百二十七章 廣寧郡隱藏着什麼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曉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七十七章 升堂!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四十章 此時內外皆尷尬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計大妙!第四百七十四章 暫避鋒芒兩三月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單于”第五百四十九章 人心變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變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馬圍使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六百一十一章 滅陳以警他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三百零七章 正門迎太樂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尋奇兵,背後有人催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閒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糧與田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八百零二章 世家遠慮,士人所欲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五百九十七章 勢來急請士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三百九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計連環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個夠!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氣衰,廢太子意動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一百九十章 你還不認罪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民之術第八百八十五章 運來勢漲,世家揣摩以求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爲餌,驅虎吞狼!第五百一十九章 學與財相伴,哪個爲真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今日一去,何日可歸?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統可分善惡第三百章 洛陽京畿在眼前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四百五十一章 紙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一百零一章 世間安得兩全法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報來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蘊於平凡第一百三十三章 以農固名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四百七十四章 暫避鋒芒兩三月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九百八十五章 夜襲!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復叛,亂而驚天下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六十八章 此樓如何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八百一十八章 授命成印!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要見陳止!第八百七十二章 臨陣當斬徒增疑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八百二十章 文武加身!第四百二十七章 廣寧郡隱藏着什麼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曉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七十七章 升堂!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四十章 此時內外皆尷尬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計大妙!第四百七十四章 暫避鋒芒兩三月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單于”第五百四十九章 人心變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變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馬圍使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六百一十一章 滅陳以警他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三百零七章 正門迎太樂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尋奇兵,背後有人催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閒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糧與田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八百零二章 世家遠慮,士人所欲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五百九十七章 勢來急請士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