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章天下下

沈默的演講,被潮水的掌聲切割成了十幾段,人們的情緒被調動到了極點。要知道,雖然大明朝的士大夫以罵皇帝爲精神鴉片,更有《天下第一疏》、《酒色財氣疏》這樣直指君非的千古奇文,但那都是被認爲思想偏激的言官所爲,並不代表社會的主流。

但現在,沈默在這樣彙集了東南政、商、學界精英的大會上,公然喊出‘皇帝也必須遵守法律’的話,其意義截然不同。

這代表了社會的精英階層,已經接受,至少不反對對皇權的限制,爲了等到這一天,沈默付出的太多太多,他的青春年華、他的熱血理想、他的妻兒朋友,還有他的親生父親……演講結束。因爲知道太傅大人厭惡坐轎子,所以爲他準備的交通工具是馬車。登上車廂時,沈默對身邊的鐵山道:“我要靜一靜。”

鐵山點點頭,將那些涌上來的官紳擋在外頭。

沈默穩穩坐下,車門關上的一剎那,兩行熱淚便止不住潸然而下。

沈閣老回來了,通過聲勢浩大的典禮,和振奮人心的演講,將東南的民心士氣都提高到極點。

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的一舉一動,既有期待、又有擔憂,也不乏暗暗冷笑,等他栽跟頭的。

然而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更何況這場危機,其實是沈默在經濟形勢無可救藥前主動觸發的,雖然後果超乎想象的嚴重,但總之還是有法應對的。

當然第一步,需要解決名分的問題,畢竟中國人講究個名正言順,不然幹啥都彆扭。

這對擁有完整官僚機構的沈默來說,一點都不是問題。首先,南京六部兩院三寺全體官府機構,發表聯合檄文——宣佈僞帝朱翊鏐弒君篡位,天理不容,拒不承認他的僞朝,並在南京成立臨時朝廷,遙尊先帝之子朱常洛爲新君。在新君歸位之前,由南京各衙門長官,組成臨時常務內閣暫領朝政。

臨時常務內閣由首輔一人,次輔兩人,各部尚書並左都御史同時兼任閣員,共十人組成,負責處理日常朝政,採取少數服從的表決制。

若遇到開戰、徵稅等重大決策,則需要召開全體內閣會議,通政司、大理寺、等八個次級衙門的長官,並各省督撫代表參加。並有各省諮議代表列席監督。

至於官員的任命,中層以下官員由吏部任命,侍郎、副都御史、寺卿、巡撫以上,由全體內閣會議任命。官員採取任期制,中央官員一任五年,可連任,但在同一位置不得超過十年。地方督撫則是一任七年,不可在同一位置連任。

臨時朝廷成立後,南直、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八省,相繼表態接受南京朝廷的領導,並派遣省代表赴南京任職。

新朝廷的重中之重,還是拯救危機,救不了這場危機,新朝廷只能夭折,救得了這場危機,新朝廷就能贏得天下。

想要擺脫危機,必須重塑金融!

首先是提振信心,沒有信心,多少黃金都是填坑。這一步,沈默已經通過造勢和演講,基本上做到了,至少人們重新燃起了希望。

但是信心固然比黃金還珍貴,可沒有了真金白銀的注入,沒有得力的救市手段,跟忽悠又有什麼區別?

緊接着,三月十二日的報紙上,登出了處於休克狀態的皇家銀行聲明:‘鑑於‘私有財產不可侵犯’之精神,本行強行合併匯聯號的做法,固然並非本意,但也足以羞恥。故而自即日起,退還匯聯號所有股份,解散皇家銀行,原先兩家銀行債務各自承擔,新產生債務歸日升隆。’

同一天,沈默在上海匯聯號的白色大樓裡,接見了日升隆和匯聯號的大股東,同時在場的還有南京戶部尚書餘有丁,以及東南的工商業代表。

在這次非正式的金融會議上,沈默要求各方放下成見,爲大明締造一個良好的貨幣環境。在具體的做法上,他提出大明應建立一個由銀行業、戶部和民衆三方共同持股的戶部銀行,以再貼現的方式,向兩大商業銀行提供資金支持。

這個銀行的銀行,必須控制在戶部手中,必須根據商業資產和金銀儲備的五成發行通貨。

對於這些建議,大家並無異議,因爲現在這種局面下,銀行業已經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資本,就算飲鴆止渴,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喝下去。

但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戶部銀行的儲備資金從何而來?

餘有丁告訴他們,南京戶部會定向發行六億兩白銀債券,由日升隆和匯聯號認購,當然是以銀票認購。

兩家銀行的大股東目瞪口呆,六億兩白銀,幾乎是他們所手中全部的銀票了,雖然極度貶值,但好歹還有些價值,而且一旦渡過難關,銀票就會升回原先的價值。現在戶部卻要用白條子換走這些銀票……這還是私人財產不可侵犯麼?

這時沈默對他們說:“你們就把這些債券當錢用吧。”

雖然說市場承認的話,一張破紙就可以當錢使,那麼,破紙就是錢。但是就算您的聲望再高、權力再大,沒有真金白銀支撐的話,誰也不會聽您忽悠啊!

“我們先簽個可撤銷的合同吧。”沈默不再解釋,只是淡淡道:“你們有一個月的猶豫期,猶豫期內可隨時撤銷合同。但一旦簽訂這種合同,你們就不能一比一的認購了,而要上浮一成。”

這可不是小數,如果沈默真有辦法救市,那等於白扔幾千萬兩……兩家銀行的董事長,經過痛苦抉擇,最終還是決定還是相信沈默。畢竟沈默已經是聖人般的存在了,大家坐在一起,不就是因爲對他的信任麼?

合同簽訂後,雙方很快完成了票據置換,戶部銀行收了一堆擦屁股都嫌硬的銀票,而兩家銀行則抱着一堆擦屁股都嫌硬的銀票發呆……既然擦屁股不行,那就用來乾點別的!

三月十五日,報紙登出了呂宋方面和南洋公司的聯合聲明,表示完全服從沈閣老的領導,並願意無限量的提供黃金,直到金融局勢穩定。

三月十六日的報紙上,立即登出了沈默的迴應,雙手歡迎呂宋迴歸,萬分感謝南洋公司支持,並要求他們立即提供黃金五千萬兩……當然朝廷也不能讓他們白奉獻,將支付給他們剛到手的六億兩銀票,併爲呂宋提供一個內閣席位。這意味着,呂宋將得到與本土諸省平等的地位。

十天後,呂宋方面和南洋公司,表示完全服從首輔大人的命令,並立即組織裝船運輸,將黃金儘快送到上海。

五千萬兩啊五千萬兩,而且還是黃金啊黃金,當看到這條新聞時,大家興奮的將手中的報紙拋到天上,然後跑到街上又唱又跳,見人就抱。當天,幾乎所有城市的酒水脫銷,飯店爆滿,笑容重回人們臉龐……但是,黃金從呂宋裝船到運來,最少最少也得三個月的時間,這段不長不短的時間怎麼辦?沈默大手一揮道:“就用戶部發行的綠色債券吧!”

前面提到過,如果市場不承認,破紙就只是破紙,如果市場承認的話,那麼,破紙就是錢。

雖然大家現在對這些綠紙殼子有了些信心,但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何況這些還都是一年期的無息債券,要過一年才能兌現……爲了提高債券的市場接受程度,首先南京朝廷宣佈,接受民衆用綠色債券完稅。沈默又使出鐵腕,強壓各大商業行會,紛紛表態,同意使用綠色債券作爲支付手段。

當然,沈默也玩了點陰的,他先騙不肯接受債券的行業首領來談判,然後將其鎖進空房間,等待外界普遍接受債券纔將其放出。最倒黴的一個,被他關了整整七天才被放出來。

還不止於此,他還命令報業行會成立自律委員會,專門封殺不利於市場的消息傳播。這雖有妨礙新聞自由之嫌,但非常時期,報業確實應該多提振士氣,鼓勵人們接受使用綠色債券。

不過他也不是純靠忽悠,對於那些手裡有真金白銀的大戶老財,他挨個叫到上海談話,認購的綠色債券的,發勳章,不認購的,關起來等着回心轉意。有想不理他的,報紙上就會狂轟濫炸,指責該人冷血自私,毫無良心可言,逼得大戶不得不到上海來投誠。

就靠這種刮地三尺的風範,沈默硬是推銷出去三千萬兩綠色債券,自然惹得罵聲一片。

然而,這些努力沒有白費,這些小紙片真的在市場上流通起來了……首先是官員們不得不接受,從本月起,他們的薪水只發綠紙殼子。當然,沈閣老從來不坑人,發的是雙薪。

接着農民也接受了,因爲不管皇帝是誰,他們都要向官老爺交稅,而官府只收這種綠花花的紙殼子,他們就只好用糧食換這種紙殼子。

糧商們手裡沒有綠紙殼子,但這玩意兒能收到糧食,於是他們跑到銀行,用自己手裡的銀票,去兌換綠紙殼子,好去買農民手裡的糧食……糧商們收購糧食之後,卻不能直接賣給市民,因爲朝廷突然宣佈,現在施行戰時供給制度,所以所有糧食都必須出售給各地官府,否則以囤積居奇論處!

官府會以市價收購,給糧商們留出利潤空間來,當然,官府只可能支付綠紙殼子;然後由官府向民衆平價售賣,當然,官府也只接受綠紙殼子……因爲綠紙殼子可以買糧食,工人們也能接受老闆用綠紙殼子發薪水了,而工場和供應商間的進貨,大都可以通過銀行轉賬完成,只要不提現,倒是可以避免綠紙殼子的騷擾。

無論如何,大明經濟這輛停久了,有些生鏽的機器,勉強運轉起來,但普遍存在開工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是工廠主對前景沒把握,對綠色債券也缺乏信心不敢大力投產;另一方面,也因爲經濟處於寒冬期,難免出現訂單不足的問題。

但很快,沈默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爲他推動全體內閣會議,通過了武力討伐僞帝的決議。而戰爭是需要生產物資的。尤其是軍事物資,戰船、槍炮、彈藥、刀具、被服、馬車、裝具……這些都需要大規模的政府購買。

誰都知道,這些鉅額的訂單,對久曠的東南工商業意味着什麼,所以明知道官府只會用綠色債券支付,工商業者們還是搶破頭。

就在蛋糕基本分完的時候,呂宋第一批一千二百萬兩黃金,終於送到了上海。那一天又是萬民空巷,戒備比沈默到達時,還要森嚴數倍。一箱箱黃金,就在碼頭上當衆檢驗過磅,然後直接發送戶部銀行上海總行金庫。

至此,大家對綠色債券的償付能力,再也不存懷疑……按說戰爭陰雲籠罩,應該還會有擠兌潮纔是,但是由於綠色債券是一年期的,一年後,大家才能兌換成黃金,所以擠兌無從發生。

好吧,大家終於打消了對綠色債券的疑惑,把它當成理所當然的官方貨幣了。爲了完成朝廷的大額訂單,開始卯足了勁兒生產。

市場的一顰一笑,全靠貨幣支撐。於是停滯已久的經濟運轉開來。

任何時代,貨幣增發都會刺激證券市場,因爲,貨幣是證券市場的子彈。但是,只有在經濟體健康的情況下,纔有可能與實體經濟互爲動力。

上海證交所發現,鈔票和股票同時多了起來。此時,證券業有了充足的子彈,工業體系又欣欣向榮,富有遠見的人們紛紛入市抄底,使股票的成交量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股價也層層上漲,危機的陰影終於逐漸淡去。

站在戶部銀行的大樓平臺上,沈默終於長長鬆了口氣。其實,呂宋根本拿不出五千萬兩黃金,況且呂宋已經形成了地方自治的政治生態,代表當地民衆的諮議會,也不會同意砸鍋賣鐵替國內買單。

一千二百萬兩黃金,已經是沈默能籌到的極限了,但在戰爭的陰雲籠罩下,如果傻愣愣的把這個錢投到市場中,可能只堅持幾天,就被嚇破了膽的大戶們提走。

而現在,他通過一系列翻雲覆雨的手段,各種造勢與借勢結合,終於使人們接受了綠色債券爲朝廷的法定貨幣。而那一千二百萬兩黃金,還好端端的待在金庫裡,一分都沒動呢。

必須要說的是,在金融市場基本穩定後,若菡將所持有的匯聯號兩成的股份,全都無償注入戶部銀行,作爲匯聯號在戶部銀行持股的股本。自己只留下百分之一,作爲給小兒子的家產……而日升隆那邊,也按照與沈默的協議,將張四維家的百分之二十股份,無償轉給了戶部銀行,同樣作爲日升隆在戶部銀行持股的股本。

最終,戶部銀行中,銀行資本佔百分之四十,國家資本佔百分之六十,十名董事會成員,也按這個比例,既保證了朝廷對貨幣發行等金融政策的控制權,又基本保證了銀行家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沈默重塑了被朱元璋搞破產二百多年的國家信用。更更重要的是,他按照與東南紳商的約法三章,終於可以合理合法的徵收工商稅了,雖然爲了恢復工商業的元氣,約定在最初五年裡,商號只報應稅數額,而不真正交稅。但這兩件事都不是爲了現在,而是爲了將來。

更更更重要的是,這兩項權力都在全體內閣會議手中,且不可能再還給皇帝。

之後幾百年間,大明能在歷史的數次反覆中挺過來,並持續保持強盛,都要拜其所賜。

至於眼下,殺雞不用宰牛刀……在南方終於從危機的泥淖走出,快速的恢復元氣時,北京的皇帝母子卻陷入了無解的危機中……因爲歷史原因,大明的邊軍和宗室,九成以上都集中在北方,再加上京城的物資消耗,這三個沉重的包袱,一直都是東南各省來背。

東南經濟之所以恢復的這麼快,也跟終於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直接的關係。

按說北方有彪悍的軍隊,應該迅速南下平叛纔是,然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包袱,不是本就貧困不堪,又遭受連年天災的北方民衆,能背得動的。

但不調遣依然要花錢養兵,北京的太倉轉眼告罄,各地催餉的文書,像雪花般涌入京城。皇帝母子倆就是把紫禁城賣了,也發不出一個月二百萬兩的餉銀、拿出一百萬石糧食的軍需來啊……北方的軍隊開始發生騷亂,甚至連蒙古人也因爲沒有人買他們的羊毛,而考慮是不是幹回老本行。

但是沈默一封措辭嚴厲,幾乎是連訓帶罵的親筆信,就讓一干臺吉們腿肚子打轉。富裕安逸的畜牧生活,已經消磨了他們最後他們只要想起那個一臉笑容、心黑手辣的惡魔,就一點趁火打劫的念頭都沒了。

剛剛轉投南方,急需立功表現的晉商也派上了用場。他們幾乎與每一支邊軍保持着密切的聯繫,跟蒙古人的關係更不消說。對於廝殺漢們來說,有奶便是娘,管你是南方還是北方了,所以軍人們紛紛表示服從南京朝廷的調遣,隨時可以攻打北京。

遼東的李成樑更是早就磨刀霍霍,幾次請戰要提兵南下山海關,爲沈默直搗京師。

所有的請戰,都被沈默壓住了。

因爲他很清楚,請神容易送神難。軍事力量一旦形成,就很難在制度框架內約束直至消滅,他們從暴力中成長,也只相信暴力,放這些猛虎出閘,一定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難以預測的兇險的。

還是那句話,殺雞不用牛刀,他只需要軍隊保持安靜,靜待結果就是。

這也決定了必須速戰速決,否則會生變故。

萬曆十三年八月,北方天氣轉涼,正是殺人放火的好時節。

姚長子麾下的東南水師戰艦二百艘,民間運輸船二百艘,搭載着南方十二萬內閣軍,未開一槍一炮,便在天津衛登陸。

因爲天津衛的最高軍事領導人,後軍都督府都督、東寧侯焦志,率天津兩衛三萬餘名官兵反正。

之後大軍一路未遇抵抗,順利抵到北京城下,完成了對北京城的包圍,並派遣使者進京談判,以保護大明皇帝朱常洛安全爲由,敦促僞帝朱翊鏐投降,並保證其生命財產安全,保留其郡王的封號和待遇。如果三天之內,朱翊鏐不開城投降的話,大軍則強行攻城,到時候玉石俱焚,大不了再立個姓朱的皇帝。

在考慮了兩天三夜之後,朱翊鏐決定投降……其實沒什麼好考慮的,自從當上這個皇帝,朱翊鏐就沒睡過一宿安生覺,現在還能回去當他的富貴王爺,又有什麼不好呢?

至於那些跟着他紫禁城的潛邸舊人,就像做了幾個月的黃粱夢,一醒過來,發現又回到從前,似乎也沒什麼損失。只有王府長史發了瘋,整天朝着府上的一條大黑狗破口大罵:“你害了我姐姐一輩子,又害了我一輩子,我要吃了你才能解恨!”但大黑狗太兇,他不敢靠近,所以只能每天罵罵過過嘴癮。

李太后倒是心志堅定,她算盤打得精,橫豎權力是沒了,能享富貴也不錯,反正孫子登基,自己還升一級,成了太皇太后呢,還是這大明朝最尊貴的人。

這就屬於作她的清秋大夢了,當年十月,新君登基大典前,經過全體內閣會議的長時間磋商,最終決定剝奪她的尊號,降爲太妃,南宮居住。只尊陳太后爲太皇太后,王皇后爲皇太后。

萬曆十三年十一月,不到三歲的新君朱常洛,在王太后的懷抱下登基,宣佈次年改元。

在新君的登極詔中——宣佈遣散宮中所有太監,並永不再使用宦官。

宣佈錦衣衛改軍情司,歸兵部所屬。並永久取締特務機構,任何機構任何人,不經法律的審判,不得逮捕和任意拘禁任何人!

宣佈私有財產不可侵犯,任何人未經法律的允許,不得剝奪他人的財產。

宣佈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必須遵守上述條文,並接受內閣和三級諮議會的監督,如果有違反之處,願以退位謝天下!

這些條文,自然不可能出自三歲孩子之手,而是由沈默代擬。對於他這些大逆不道的條款,已經就任諮議會首任議長的張居正十分不看好。

他對沈默說:“你現在一手遮天,皇帝又是個三歲的孩子,不知道反對是什麼意思,但等到他長大了呢?你卻差不多要老死了,你以爲這些死條文能約束住他?我敢保證,只要他有足夠的力量,隨時都可能撕毀憲章。”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我上半輩子,用力打破了一些東西,下面十年裡,再用力讓一些東西進入人心裡,對我來說,這就足矣了。”沈默望着天邊噴薄欲出的一輪紅日道:“至於將來,反覆是一定的,我也可能會被挫骨揚灰……但那有什麼關係呢?無知不可怕,知道而不敢去爭取才最可怕。如果他們願意繼續給皇帝跪下去,那就當從來沒有我這個人好了……”

“你不怕將來的時代,會比過去還糟糕?”

“不會的。”沈默轉過頭來,微微一笑道:“一定會更好的……”

【全劇終】

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435章 不請自來第56節 小還鄉(中)第470章 神來之筆第913章 金融之戰(中)第285章 新任欽差第765章 大限(下)第740章 龍南縣(中)第354章 四隻狼第841章 西北望(下)第868章 局(下)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414章 債轉股與證交所第462章 金克木,鴛鴦對蝴蝶!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上)第722章 絕命書(下)第476章 連環計之慾擒故縱第909章 閹寺雄起(中)第869章 暗算(下)第369章 鐵骨丹心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424章 誰在撒謊?第740章 龍南縣(中)第429章 交代第124章 奪魁(下)第571章 死路一條?第477章 投名狀第826章 會面(上)第760章 較量(四)第636章 無題第836章 三雞報曉(中)第651章 血紅一刀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627章 結果第8 九三章 夜宴(下)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101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中)第160章 論功行賞第912章 長沙(中)第457章 東風起第602章 四個臺吉第356章 廷議第299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779章 卷平岡(上)第88節 繡春刀(上)第921章 君(上)第914章 日升隆(上)第146章 很小心的俞將軍第296章 汪倫酒第659章 影響第468章 銘志第811章 審(上)第472章 一品宏第532章 化解第179章 總督家的腐敗生活第903章 南風(上)第887章 奪情風波(中)第615章 元旦第34節 人不可貌相(上)第714章 賑災第814章 真相(下)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365章 意外的轉折第666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656章 祥瑞對祥瑞!第632章 火了第三八四章第385章 被劫走的絲綢第257章 朋友第519章 廷推第843章 射天狼(中)第823章 辭舊歲(下)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488章 綁架第140章 吳成器第758章 治安疏(下)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上)第873章 隆慶皇帝(下)第587章 聖心……第187章 抓鳥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中)第846章 希望(上)第12節 萬般皆下品(下)第364章 李默之死……第919章 殺(上)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中)第744章 形勢逆轉(上)第388章 用眼神殺死你!!第182章 阿蠻第472章 一品宏第762章 審判(下)第677章 父親第910章 甚於防川(中)第917章 暴起(上)第590章 罵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
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435章 不請自來第56節 小還鄉(中)第470章 神來之筆第913章 金融之戰(中)第285章 新任欽差第765章 大限(下)第740章 龍南縣(中)第354章 四隻狼第841章 西北望(下)第868章 局(下)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414章 債轉股與證交所第462章 金克木,鴛鴦對蝴蝶!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上)第722章 絕命書(下)第476章 連環計之慾擒故縱第909章 閹寺雄起(中)第869章 暗算(下)第369章 鐵骨丹心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424章 誰在撒謊?第740章 龍南縣(中)第429章 交代第124章 奪魁(下)第571章 死路一條?第477章 投名狀第826章 會面(上)第760章 較量(四)第636章 無題第836章 三雞報曉(中)第651章 血紅一刀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627章 結果第8 九三章 夜宴(下)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101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中)第160章 論功行賞第912章 長沙(中)第457章 東風起第602章 四個臺吉第356章 廷議第299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779章 卷平岡(上)第88節 繡春刀(上)第921章 君(上)第914章 日升隆(上)第146章 很小心的俞將軍第296章 汪倫酒第659章 影響第468章 銘志第811章 審(上)第472章 一品宏第532章 化解第179章 總督家的腐敗生活第903章 南風(上)第887章 奪情風波(中)第615章 元旦第34節 人不可貌相(上)第714章 賑災第814章 真相(下)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365章 意外的轉折第666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656章 祥瑞對祥瑞!第632章 火了第三八四章第385章 被劫走的絲綢第257章 朋友第519章 廷推第843章 射天狼(中)第823章 辭舊歲(下)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488章 綁架第140章 吳成器第758章 治安疏(下)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上)第873章 隆慶皇帝(下)第587章 聖心……第187章 抓鳥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中)第846章 希望(上)第12節 萬般皆下品(下)第364章 李默之死……第919章 殺(上)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中)第744章 形勢逆轉(上)第388章 用眼神殺死你!!第182章 阿蠻第472章 一品宏第762章 審判(下)第677章 父親第910章 甚於防川(中)第917章 暴起(上)第590章 罵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