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謝禮?人情?

方孝庭當然查不到那兩個書童的來歷,因爲這兩個書童,早就被大理寺保護了起來,擔心有人滅口。

他們都是人牙子精挑細選識字的少年,專門培養來賣給大戶人家做書童或賬房先生的助手,但凡人牙子想要賺的多,普通的粗使下人是賺不了多少錢的,唯有這些挑選出來的少年、長相清麗的女孩等,才能夠大賺一筆。

這樣的人牙子一抓一大把,賣掉這兩個書童的還是官牙,這兩個書童就是培養出來專門在赴京趕考時聽用的,不但熟悉入京的路線,還能伺候筆墨、處理瑣事,甚至還會一點防身的本事。

不是這樣,孫青和韓元林的族中也不會花大價錢買他們。

方孝庭相信韓元林和孫清的話,這樣的人家,不可能從私牙裡買小奴,而官牙都是過來明路的,最多能追查到是什麼時候賣掉的,再查不到其他。

王韜家中。

“哈哈哈,想不到你還有這樣的本事!”王韜笑的眼睛都眯了起來,“你那兩個弟子居然真的見死不救了!”

“你們是不明白那邊的傳統,尋常鄉里培養一個讀書人不容易,往往私塾先生說誰有潛質,那便是舉族培養。我沒受徵召來國子監的時候,便在當地的官學裡做監學,負責各地私塾的巡視,我是親眼見到當地人是如何讓子弟讀書的……”

朱謙搖了搖頭,“爲了不讓這些學子有後顧之憂,他們的租庸和徭役都是由族中提供的,他們每個月能在族中領取米糧,甚至還能拿銀子。一旦過了鄉試,舉族便敲鑼打鼓,歡慶三天,流水宴擺上幾天幾夜……”

“那豈不是除了讀書什麼都不做?”

王韜錯愕。

“正是如此。”朱謙有些不屑,“士子如果只懂得讀書,也無非就是個迂腐的蠢人罷了,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閉門造車,任他學問再好,談吐多能打動人,一到處理實務之時,便是禍國殃民。”

“像是孫清和韓元林,是後來進的官學。他們在官學裡的成績不算太好,但好勝心極強,論刻苦,絕對在官學名列前茅,概因他們承擔着整個族中的期望和人情,若不能出仕,便是辜負了族中那麼多人的辛苦。讀書是件極費心血和錢財的事情,孫清那族中,私塾裡原有十四五個孩子,可能一直讀下來的,不過是三四人而已,族中願意供養的只有孫清一個,他每年應該服徭役四個月,皆有族中堂親承擔……”

“舉族無怨無悔地提供便利,爲的是什麼?就是爲了他們能夠出人頭地,爲族中設立更多的祭天、幫襯提攜族中的子弟,讓一族的人才越來越多。這便是宗族的力量,有時候甚至凌駕在朝廷之上。”

朱謙嘆了口氣。

“我一點都不懷疑孫清和韓元林會對柳興的行卷動心,他們雖然有詩文之才,但畢竟是鄉野出身,眼界並不開闊,寫出的時務策並不能打動達官貴人,他們也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哪裡,無奈人有專才,知道也無能爲力,這並不是悶頭苦讀就能學成的。”

“更何況……”

朱謙看向陸凡。

後者正閉着眼睛假寐。

“……更何況,那篇行卷是陸凡寫的。”王韜也露出複雜的表情,“陸凡捉刀的行卷,何止是萬里挑一。只要一心想走行卷這條路的,怎會有不動心的道理?”

“其實這麼一想,我們……未免有些,有些……”

“此乃陽謀。”朱謙並不覺得自己缺德,“如果孫清和韓元林是心性正直之輩,乍逢同伴遇難,哪怕冒着這屆科舉被耽誤的危險,也會設法救他,即使不能救回他,哪怕尋到他的遺骨也是好的。雖說那兩個書童怕事,有攛掇之舉,但一個人的本質如何,決定了他會如何做。他們自己心術不正,即使沒有今日之事,日後爲官只會更加變本加厲,那纔是大害。”

“那柳興,又爲何願意冒着生命危險配合你演這場戲?”王韜滿臉疑惑,“雖說得了陸凡的行卷日後一定名聲大噪,可要是一個沒跳好,掉到了樹外,那就真死了!”

“這便是有因必有果。”

朱謙的神情更加複雜。

“我方纔說,有時候舉族之力,方能培養一個孩子一直就讀,端看這個孩子的才情如何,有沒有潛質,這柳興,昔年便是被韓氏家族放棄的孩子,被迫中斷了私塾的學業……”

“咦?”

“他原本姓韓,父親早逝,母親撫養他長大,進入鄉中的私塾,但他小時候並沒有表現出多麼的聰穎,所以族中選擇重點培養的孩子時,直接放棄了他,按照族規,他家還得同時供養被選中的孩子日常用度。她的母親性子也是剛烈,不服族中的安排,索性賣了他父親遺下的田地和房舍,離開了丈夫的族中,改嫁一讀書人做續絃,韓興也就改名柳興,在十一二歲時表現出驚人的才華,被收入了官學,恰巧也是我的學生。”

朱謙言語中頗有遺憾之意。

“這世上雖然也有神童,但畢竟是少數。許多孩子,小時候並不明白自己要什麼,到了十一二歲的時才一飛沖天也是尋常,僅僅憑私塾先生的一面之詞便斷人前程,還不如一開始便不教他們識字讀書,不給他們希望。韓興便是如此,他心中一直對韓家有恨,也迫切的想出人頭,好在祭祀生父時向族中控訴他們的不平。只是他畢竟是寒門出身,又沒有什麼門路……”

“他的繼父當年和我是同進,他去世之前,寫信希望我照顧這個孩子。我看過他的文章,才氣是有的,閱歷也比同齡人更加深厚,只是心中有一腔怨氣,又太想要做官,言辭中總是帶着一股偏激激昂之氣,像是這樣的性子,是吏部和禮部最不討喜的那種寒門士子,落弟也是尋常。”

“我怕他是個容易走極端的孩子,原想着讓他在外面磨練幾年再舉薦入國子監,卻沒想到他卻想着繼父的囑託,求到了我這裡來,希望我能給他一個前途……”

朱謙對着陸凡努了努嘴,“正好他需要下一盤棋,就缺棋子,柳興身份正合適,也不介意‘劍走偏鋒’,他果真是個容易走極端的性子,此事也就這麼成了。”

“那兩個書童?”

王韜對朱謙歎爲觀止。

“我雖識人,卻沒有那麼大的本事,那兩個書童,不是我找來的。”朱謙搖了搖頭,“陸凡,是不是你的人?”

“是薛棣的人。”

陸凡緩緩睜開眼睛。

“我一直以爲他是個謙謙君子,沒想到他外表風光霽月,其實也有顆狠厲的心腸,如此善於猜度人心,若不用在正道上……”

“他可是薛家的後人,陸凡你多慮了!”

王韜笑着反駁他的話。

薛家後人的招牌,簡直就跟天生帶着“鐵骨丹心”、“忠君愛國”的刺青一般,天下的讀書人會如此崇敬薛門,可不僅僅尊敬的是他們的學問,更多的是他們的氣節。

“現在這種局面,方老賊家一定是焦頭爛額,二皇子恐怕要哭着鼻子找阿公了!”王韜擠眉弄眼地說,“我們是不是該乘勝追擊,煽動士子們……”

“不可!”

陸凡連忙制止。

“我觀陛下對方孝庭多有容忍,不像是忌憚他,倒像是怕逼急了把他逼跑了,說不得陛下還有什麼後招,就等着收線。此時我們若行動過多,反倒會弄巧成拙。”

“你確定?”

朱謙也有些可惜。

“世上的事,就怕過猶不及。多少聰明機變之輩,都栽在畫蛇添足上,反倒毀了一手好棋。其實就算我們不做這些,三皇子也有極大的可能登上那個位置,我們如此做,不過是希望日後奪嫡時對朝廷的動盪更小些,如今目的已經達到,又何必冒着危險去煽動其他的士子?”

陸凡正色道:“不要將天下人都當傻子,年輕的士子雖然年輕氣盛,但這不是我們利用他們一腔熱血的理由。柳興是自願入局,其他人卻不一定是……”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

他用一種警告的眼神凝視兩位好友。

“……是。”

“受教了。”

朱謙和王韜心中雖然可惜,但他們能和陸凡這麼多年來一直互爲知交,便是因爲他這樣的性格,此時不但不惱怒,反倒生出一絲欽佩來。

“你話說的不錯……”

朱謙摸了摸臉上的毫毛。

“但你說陛下在故意容忍方黨……”

“難道陛下要對方黨動手了?!”

***

“難道陛下要對方黨動手了?”

工部尚書看着手中列出的單子,面色難看地問起身前的門下侍郎莊駿。

“突然要秘密準備這麼多的攻城梯……”

京城中有許多守城器械,卻沒有太多的攻城器械,就算哪裡需要攻城,這些器械也大多是在當地組裝,斷沒有在京城中組裝再運到各地的。

代國久不攻城陷地,宮中但凡有需要梯子等修葺宮殿的東西,大多是由宮中的將作監提供,不會走工部的路子。

而今天門下侍郎卻突然帶着皇帝密旨悄悄拜訪了他家,要工部在限期內準備相應的攻城梯、撞木等器械……

由不得他多想!

“將作監裡有不少細作,袁大人也應該知道上元節的事情……”莊駿用意味深長的眼神看向工部尚書,“本官聽聞令堂也在這場禍事中受了傷,至今昏迷不醒……”

聽到這件事,工部尚書臉色頓時難看了起來,望着那張單子的眼神也並沒有那麼像是面對洪水猛獸了。

“方黨圖謀之大,已經到了讓人忌憚的地步。更可怕的是,方孝庭年歲已大,是個根本不會顧慮將來局面的人,這幾年他身體越來越不如從前,行事也就越發百無禁忌,上元節之事,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莊駿和方孝庭鬥了一輩子,可能比他自己還了解他,“方順德如今被罷官在家,他還在得意洋洋與陛下的退讓,斷不會想到陛下已經開始考慮剪除他的羽翼了,此時是最好的機會!”

“方家的府宅哪怕加高加固,也用不上這麼多攻城梯,何況方家的宅邸並非當年賜下的王公府邸,檑木這種撞城門的東西……”工部尚書苦笑,“這種扎眼的東西,怎麼可能‘秘密’地製造!”

“如果南方告急,兵部下了摺子要求工部準備攻城器械呢?”莊駿胸有成竹地問:“能不能在兵部所要數目之外再多做幾部?”

“可以倒是可以,可一般南方的戰事,攻城器械都是南方自行組裝,由工部和兵部共同派工匠去當地……”

工部尚書表情更加爲難,“兵部器械司居然沒有這些器械了嗎?”

“多年不打仗,有些都腐了……”

莊駿默了默,居然吐出一句話來。

“聖賢曰,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我以前不理解,到老了,反倒受教了……”

“如果兵部還有存餘,只是不能用了,兵部倒是能對工部下一個請折,要求工部檢查入庫的器械,更換新的。”工部尚書摸了摸下巴,想出一個辦法,“不過維護舊有的器械不比造新的更省事,花費也頗巨,需要從戶部走……”

“這筆錢,由陛下的內庫出。”

莊駿難得也有這樣愉快的時候,笑的輕鬆極了:“陛下已經在着手選拔皇商之事了,這保金的銀子如今可不交到戶部,暫時挪用來修一修攻城器械還是夠的。”

難怪陛下敢動手,現在財大氣粗了。

“既然如此,那我等可以商議下此事。除此之外,兵部也需要配合,這件事瞞不過器械司的耳目。”工部尚書有些擔心,“此事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走漏了消息……”

“袁尚書放心,陛下正是擔心這種事,已經派出了不少禁軍喬裝打扮,守衛在您宅邸的附近。您上朝下朝的途中,亦有專門的人保護……”

莊駿的話語中頗有一絲深意。

“保證您全家老小安全無虞!”

工部尚書聽了莊駿的話,表情又青又紅,像是開玩笑一般苦笑着開口:“莊大人真是說笑了,在下不過是區區一工部尚書,怎能讓陛下如此勞心?您放心,下官一定儘快安排好這件事,絕不會出什麼差錯!”

莊駿瞭然地笑了笑,一攏身上的披風。

“袁尚書果然是聰明人!既然如此,本官也要回去了,陛下還在等消息。”

工部尚書不敢阻攔這位朝中僅剩的宰相,直將他送到了角門,小心翼翼地送上了馬車,才倚在車窗邊猶豫着開口:“莊相,如今京中這局面下官是越來越看不清了,到底陛下是……”

他伸出手,比了比二,又比了比三。

莊駿斜覷了袁尚書一眼,知道他心中實在沒底,如今又被逼着投向了陛下這邊,更是需要保證的時候。

他稍微沉默了一會兒,用手指在馬車的車窗上輕敲了三下,轉頭吩咐車伕:

“走!”

“是!駕!”

***

劉凌從未覺得日子過的這麼“充實”。

幾乎是從上元節過後,兵部的事情開始一下子多了起來,幾乎每天每夜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劉凌甚至恨不得向父皇上奏,乾脆讓自己宿在兵部算了,只是這念頭很快就被打消,因爲他心裡明白,父皇是不會同意他住宿在兵部的。

因爲兵部發現了地方上將領的貪腐和荒疏武備、操練的情況,軍隊的改革就迫在眉睫,按照雷尚書的話,除了當將領的還能維持個人樣,什麼都不成樣子,恨不得從上到下一起擼了。

雷尚書現在恨不得天天打起來,軍隊最好的試煉石就是打仗,甭管能打不能打人數夠不夠,統統拉到陣上去,用鐵一般的手段約束着,大浪淘沙之後,總能留下一些可用的。

不可用的都死了,再招新兵,又是另外一副樣子。

劉凌心中覺得這種說法有些問題,但看兵部似乎對此都深以爲然,認爲沒打過仗的兵就不叫兵,也只能當做武將的想法和正常人不同,沒有和他們爭執什麼。

除此之外,劉凌還比較困擾一件事,便是從他回到兵部之後,來拜訪他的人越來越多了。

“殿下,殿下,外面又有人找!”

戴良匆匆忙忙從外面跑進了衙門中,上氣不接下氣。

“是太常寺卿大人!”

“太常寺卿?”劉凌困擾地皺了皺眉,“我和他只不過是宣政殿外見過幾面的交情……”

“他說上元節那天你救下了他的侄子,所以親自來道謝。”戴良也有些覺得匪夷所思,“您有印象嗎?”

“上元節那天那麼多人,誰能記得是誰?”劉凌不敢怠慢,嘆了口氣,在滿屋子其他官員議論紛紛表情中站起了身,出門會客。

太常寺卿的母親是皇帝的姑姑魯元大長公主,其妹便是嫁給呂鵬程的榮壽大長公主,兩位大長公主都不是先帝劉甘的胞妹。

劉凌其實很不願意和呂鵬程一派打交道,從他知道這個人是蕭貴妃以前的未婚夫後,劉凌就渾身不自在。

如今的蕭太妃是個男人,這呂鵬程無論對冷宮裡的什麼感興趣,都註定不能如願,況且他的行爲總是讓自己覺得很危險,雖然他一向都對他表現出善意。

劉凌出了屋子,見到太常寺卿領着兩個隨員,手中捧着高高的匣子,就知道他和之前不少官員一樣,是特地來送謝禮的。

這段時間劉凌已經接了不少謝禮,剛開始接到這些謝禮的時候,劉凌還有些擔憂,還特意爲此去請示過父皇,結果皇帝輕描淡寫的一句“你收下吧,就當壓壓驚”,就這麼打消了劉凌僅有的一些疑慮。

就因爲最近送謝禮的官員太多,劉凌也沒法推辭,以至於兵部他的班房裡如今堆滿了東西,每天晚上回宮時都要有專門的馬車拉回,也算是一道奇景。

太常寺卿見了劉凌,也沒有多做寒暄,大致介紹了下自己侄兒的情況,謝過劉凌那天當機立斷的先救了官員,所以他侄兒才逃過一命。

劉凌自然也是客套了一會兒,命身後已經輕車熟路的戴良接過了這些謝禮,送回了兵部。

回了衙門,戴良已經在那裡開始“拆禮單”了,並非他們眼皮子淺,而是有些太貴重的禮物他們也不敢收,還要記錄下來,把單子送到皇帝那裡去,好走個明路。

這太常寺卿不愧是宗親世家,出手的禮物自然是不凡,更讓人意外的是,這禮物里居然有一把可以做武器的簪刺,外面有一層玉骨包着,看起來只是普通的髮簪,用來束髮的那種,但其實中間別有玄機。

劉凌和戴良檢查了一會兒,發現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劉凌便隨手抖開匣子,直接將那枚簪刺插入冠中了。

他今年才十三歲,還沒有到束髮戴冠的年紀。但天家的皇子和民間的皇子有所不同,在六部歷練的皇子都是要穿官服的,戴冠就在所難免。

這太常寺卿竟然送了這般實用又不扎眼之物,也可見用心之處了。

兩人正在議論間,又見外面來了一小吏,滿臉疑惑了求見了劉凌之後,向他通報道:“外面來了一個大漢,自稱是王家商隊的什麼護衛首領,來找殿下要回寄存在這裡的兵器……”

商人和士族尚且很少接觸,更別說是皇子,所以來了一個商家的下人,還直接點名要找皇子,爲的不過是要回東西,也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戴良並不知道劉凌和王七之間的關係,見劉凌有些發怔,便準備替他拒了:“什麼兵器?我等會去幫殿下取了,給他送……”

“不必,我親自還去給他吧。”

劉凌知道王七不會無緣無故派人來,當時故意交出武器在他這裡保管,說不定都是爲了日後找機會再見,所以只是思忖了一會兒,就起身又要出去相見。

他對那漢子印象深刻,當時他遇刺,幸虧他提早預警,劉凌才躲過了那一記匕首的攻擊。連素華都盛讚他內力深厚,恐怕也不是什麼普通人。

劉凌一向對奇人異士十分好奇,命人去他屋子的書櫃裡取回了那把軟劍和袖劍,便提着兩把武器去見他。

只見兵部衙門的門外,身材魁梧的漢子像是一尊鐵塔一般立在那裡,使得路過的官員和差吏都忍不住對他指指點點,還以爲兵部新來了什麼來報道的武將,只不過沒過通報而已。

也怪不得他們這樣想,時人選拔武將,兵法、韜略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比身高、體格、膂力和武藝,畢竟帥纔不易得,但猛將卻是能後天培養的。所以無論是劉未的金甲衛,還是京中守衛京畿地方的禁衛將領,無一不是人高馬大之人,連帶着兵部的官員也比尋常官員要高大魁梧。

也虧得這漢子太像是武將,這麼一個引人注目之人站在兵部門口,居然沒讓人覺得奇怪,只是看到這樣一條好漢,忍不住多看幾眼而已。

劉凌也是一樣,雖然他身爲皇子,卻並沒有倨傲之氣。走到那漢子面前時,劉凌命戴良把兩把武器送上,那漢子接了,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復又開始用和看兵器一樣的眼神看着劉凌。

劉凌還未惱怒,戴良先惱了。

“有你這麼看人的嗎?你怎麼回事!”

那人並不理會戴良,自顧自地收起軟劍,而後對劉凌認真地開口:“殿下,在下是王七的貼身護衛,因爲在家中行十四,別人喚我十四郎。”

這個排行自然是按整個家族算,同宗同族裡所有同輩兄弟按年紀排行,以區分長幼。

能排到十四郎的,說明是一個大家族了,就不知爲何他說起“十四郎”時,眼神中隱隱帶有悲色。

劉凌忍住滿肚子狐疑,拱了拱手:“幸會幸會。”

“殿下,在下姓蕭。”

他突然認真地說道。

“隴右蕭。”

劉凌一怔。

“天下姓蕭的多了去了,哪裡有你這樣巴巴地湊上來自報家門的!”戴良傻乎乎地咋呼,“既然拿了武器,還請……”

“上次閣下出聲救了我一命,我還沒有謝過,能否請壯士移步入兵部,讓我好好招待您一杯好茶?”

劉凌在戴良瞠目結舌的表情中“羞澀”地笑了。

“兵部沒有酒,我也不擅飲酒,否則一定和壯士對酌幾杯。”

“無妨,清水即可。”

那叫做蕭十四的似乎也不明白禮法規矩爲何物,邁腳就跟劉凌往兵部裡走。

見這位“武將”跟着劉凌進了兵部,許多兵部小吏都露出瞭然的表情。

就說是位將軍吧!

之前毛將軍也特意來拜訪過三殿下呢!

入了兵部,進了班房,劉凌剛剛將他引入自己獨處的書房,突見得這個漢子手臂一伸,竟直直地衝着他的面門打出一拳來!

“有刺客!”

戴良赫然一驚,拿起手邊的玉雕就向着蕭十四砸去。

劉凌聽到“刺客”時就覺得不好,眼前一記砂鍋大的拳頭已經近在眼前,連忙使出蕭家保命的步法急急退了幾步。

而另一邊,戴良舉起一匹玉馬已經朝着蕭十四的頭部擲了過去,這一記如果砸中了,不來個頭破血流至少也是鼻樑盡斷,蕭十四一拳陡然收回,腳下滑步一帶,也往後急急退了幾步。

這一退,就連砸出玉馬的戴良都愣住了。

只要不是個瞎子,都看得出,這位蕭十四的應對方式及躲避的步法,和劉凌用的……

一模一樣。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蕭十四:你才砂鍋大的拳頭!你全家砂鍋大的拳頭!

劉凌:……低頭看手。

劉未:……(暴躁)你敢諷刺朕手小!人有五短,必有一長你沒聽過嗎?!

唐賢妃(含怨咬手帕):……長是長,不經用啊!

#劉未躺槍系列#

第212章 神功?邪功?第131章 要名?要命?第111章 好色?好狠?第131章 要名?要命?第85章 一石三鳥?第16章 妖姬?幺雞?第96章 弊病?頑疾?第125章 認罪?伏法?第245章 解難?劫難?第9章 菩薩?惡鬼?第92章 沖喜?扯淡?第223章 瘟神?黴神?第290章 天女?劍客?第157章 青天?白日?第253章 告白?猜測?第276章 忽悠?利用?第225章 脆弱?堅強?第169章 人事?人幹事?第40章 警惕?放鬆?第30章 師父?師母?第84章 遇刺?中毒?第15章 有用?沒用?第77章 面首?朋友?第189章 嫉妒?怨恨?第212章 神功?邪功?第291章 真相?答案?第167章 心疾?累病?第155章 哭靈?哭己?第264章 偷心?偷情?第145章 衛士?刺客?第11章 昭帝?招弟?第79章 誤會?捉姦?第133章 相遇?相知?第139章 秦王?乞丐?第88章 選擇?絕路?第182章 誤會?心結?第108章 童謠?預言?第213章 求生?求存?第224章 蒼天?蝗神?第126章 誣陷?存疑?第55章 傲嬌?潔癖?第73章 壓力?動力?第150章 往事?未來第190章 將死?將善?第215章 湖?東君?第33章 機緣?孽緣?第187章 救人?救己?第125章 認罪?伏法?第191章 溫柔?決斷?第82章 成親?移居?第163章 迴歸?祭奠?第107章 官商?皇商?第89章 封王?放棄?第80章 登徒子?採花賊?第196章 發糖?甜心?第169章 人事?人幹事?第214章 雙生?善惡?第114章 摘星?踏月?第179章 天火?雷火?第71章 逐鹿?殺生?第127章 皇子?皇孫?第93章 失魂?招魂?第257章 虧心?虧情?第182章 誤會?心結?第23章 是生?是死?第23章 是生?是死?第28章 小人物?大人物?第109章 兵老虎?小老虎?第204章 道路?歧路?第7章 有事?沒事?第133章 相遇?相知?第243章 多助?寡助?第167章 心疾?累病?第66章 沉默?還擊?第225章 脆弱?堅強?第80章 登徒子?採花賊?第261章 小題?大作?第207章 歸零?無趣?第84章 遇刺?中毒?第5章 預言?詛咒?第248章 活?都活?第237章 欺負?傷害?第82章 成親?移居?第179章 天火?雷火?第267章 百萬?千萬?第173章 清淨?處?第261章 小題?大作?第22章 午宴?鴻門宴?第107章 官商?皇商?第290章 天女?劍客?第151章 順貞?元平?第85章 一石三鳥?第180章 親人?朋友?第127章 皇子?皇孫?第35章 大事?小事?第28章 小人物?大人物?第258章 陪我?賠我?第282章 渡劫?遇仙?第262章 劫持?襲擊?第230章 希望?盼望?
第212章 神功?邪功?第131章 要名?要命?第111章 好色?好狠?第131章 要名?要命?第85章 一石三鳥?第16章 妖姬?幺雞?第96章 弊病?頑疾?第125章 認罪?伏法?第245章 解難?劫難?第9章 菩薩?惡鬼?第92章 沖喜?扯淡?第223章 瘟神?黴神?第290章 天女?劍客?第157章 青天?白日?第253章 告白?猜測?第276章 忽悠?利用?第225章 脆弱?堅強?第169章 人事?人幹事?第40章 警惕?放鬆?第30章 師父?師母?第84章 遇刺?中毒?第15章 有用?沒用?第77章 面首?朋友?第189章 嫉妒?怨恨?第212章 神功?邪功?第291章 真相?答案?第167章 心疾?累病?第155章 哭靈?哭己?第264章 偷心?偷情?第145章 衛士?刺客?第11章 昭帝?招弟?第79章 誤會?捉姦?第133章 相遇?相知?第139章 秦王?乞丐?第88章 選擇?絕路?第182章 誤會?心結?第108章 童謠?預言?第213章 求生?求存?第224章 蒼天?蝗神?第126章 誣陷?存疑?第55章 傲嬌?潔癖?第73章 壓力?動力?第150章 往事?未來第190章 將死?將善?第215章 湖?東君?第33章 機緣?孽緣?第187章 救人?救己?第125章 認罪?伏法?第191章 溫柔?決斷?第82章 成親?移居?第163章 迴歸?祭奠?第107章 官商?皇商?第89章 封王?放棄?第80章 登徒子?採花賊?第196章 發糖?甜心?第169章 人事?人幹事?第214章 雙生?善惡?第114章 摘星?踏月?第179章 天火?雷火?第71章 逐鹿?殺生?第127章 皇子?皇孫?第93章 失魂?招魂?第257章 虧心?虧情?第182章 誤會?心結?第23章 是生?是死?第23章 是生?是死?第28章 小人物?大人物?第109章 兵老虎?小老虎?第204章 道路?歧路?第7章 有事?沒事?第133章 相遇?相知?第243章 多助?寡助?第167章 心疾?累病?第66章 沉默?還擊?第225章 脆弱?堅強?第80章 登徒子?採花賊?第261章 小題?大作?第207章 歸零?無趣?第84章 遇刺?中毒?第5章 預言?詛咒?第248章 活?都活?第237章 欺負?傷害?第82章 成親?移居?第179章 天火?雷火?第267章 百萬?千萬?第173章 清淨?處?第261章 小題?大作?第22章 午宴?鴻門宴?第107章 官商?皇商?第290章 天女?劍客?第151章 順貞?元平?第85章 一石三鳥?第180章 親人?朋友?第127章 皇子?皇孫?第35章 大事?小事?第28章 小人物?大人物?第258章 陪我?賠我?第282章 渡劫?遇仙?第262章 劫持?襲擊?第230章 希望?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