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章 五德之說

上黨,壺關。

原本以爲即將到來的一場戰,並沒有如期抵達,讓上黨壺關的兵卒鬆了一口氣,但是袁軍依舊在太行山的山寨之中沒有退去,似乎隨時準備着繼續攻戰。

袁紹究竟有多少家底,可以支撐到什麼樣子的程度,斐潛並沒有確切的把握,畢竟當下的戰事也沒有什麼系統數據可以查閱,可以知道袁軍儲備和士氣的變化,一切都依靠着個人的判斷和對於局勢的預測。

太原城定,呂布殺了陳宮之後就待在自家府邸之中,也不出來,張遼去求見了幾次,都是不見,也不見其他的人,就是閉門不出。

高順在校場埋頭練兵,也是一副不問凡間俗世的模樣,至於其他幾名將校,要麼待在家中,要麼就是帶着幾名護衛到山裡去打獵……

在這樣的情形下,斐潛一時之間也不好去見呂布,召喚他來麼也不好,索性乾脆冷處理,交代了崔均多加註意之後,便帶着人馬先趕回了壺關,畢竟上黨壺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將袁紹徹底擊敗,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畢竟就像是一句話,業績治百病。沒業績的時候什麼問題都是大問題,有業績的時候什麼問題都不是問題。

不過現在袁軍的狀況讓斐潛有些琢磨不定,是原先設想的袁紹後方出了問題,還是袁紹在什麼地方憋着壞,準備陰一波?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一封書信揭開了謎底。

當下斐潛的情報網也是鋪設的比較開了。當然,還是侷限在大河南北,對於南方來說,一個是沒有人去,另外一個原因是就算是有人願意去,也要通過一片交戰的區域,十分的危險,因此斐潛對於現在袁術和孫策的情況,也就只是知道一個大概而已,具體什麼的還是非常的模糊。

相比較南方的空白,北方的情報就相對來說比較完善了,像袁紹在鄴城做出的這個舉動,在經過了輾轉傳遞之後,通過安插的人員和商隊之間的接力,很快的就傳到了斐潛這裡。

當然,這個很快只是相對而言。

就算是再快,書信輾轉,在路途上也花了接近十天的時間……

不過,依舊是很有價值的。

當斐潛得到了這一封書信的時候,竟然也有些啞然失笑的感覺。

五德終始說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是被漢代幾個皇帝玩廢了之後,也就沒有多少人還吃這一套了。

那麼現在漢代是代表着什麼德?

很多人都知道,大漢是火德,但是實際上大漢王朝最開始的時候是水德,色尚黑,和秦朝一摸一樣……

五德終始說,大體的意思就是說,歷史的演變始終離不開五行的相生相剋,而且是周而復始的循環。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每個朝代都對應着不同的五行,凡是後面朝代推翻前朝,就必定是新的五行克舊的五行,當然這是鄒衍的理論,也被當時很多的王侯所認可。

秦始皇是很信五德始終說的,雖然春秋戰國時期大多數王都在打來打去,也有許多國家,但是絕大多數人還是認爲周朝是正統的王朝,因此周朝是火德,秦滅周之後,秦朝就應該是水德,這樣才叫順應天意。

所以秦始皇什麼東西都往水上面靠,比如他們的服飾顏色,水尚黑,於是秦國上下普遍以黑色爲主色調,包括秦軍將士、武器、裝備,還有秦始皇的龍袍,都是清一色的黑色。

那麼很奇怪的事情就發生了,既然說劉邦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漢王朝之後,按照五德終始說,應該就是以土克水,尚土德才對,然而在漢代的初期,劉邦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繼續尚水德,而且還給自己硬生生的在原本神靈四帝之中擠進去一個位置,成爲黑帝的化身。

難道是劉邦是個流氓,所以不懂這些?

錯了,劉邦其實是個懂文化的流氓,所以劉邦這樣做,是出於重要的考慮。劉邦推翻項羽,依靠的並非他原本從荊楚帶出來的那些人馬,而是整個關中的老秦人。

不錯,劉邦是楚人,他被封漢王的時候,手裡的10萬人幾乎都是楚、魏、韓一帶的人。不過,憑這點兒人是不能和霸王項羽抗衡的。在劉邦暗度陳倉,襲取三秦的時候,他幾乎收編了整個關中的秦人,甚至包括後來在烏江邊搶到項羽屍體的那5個將領,全是秦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秦人恨急了項羽,因此秦人支撐了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漢軍的主要軍事力量和後勤,所以其實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其實最主要還是依靠着秦人,要不然垓下十面埋伏的時候奏響了楚歌,難道劉邦就不擔心自家的兵卒也同樣思鄉,無心作戰?

劉邦和項羽爭天下,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實際上是秦人和楚人的再一次爭霸,因此劉邦在建立漢朝後,毅然將國都定在了長安,因爲只有在長安,纔有辦法直接管轄住這一幫子秦人,然後不斷地將天下大郡豪右遷往三輔,一方面是爲了地方的穩定,一方面也是不斷的往關中摻沙子。

就連殺韓信,其實也是因爲害怕秦人再次做反,因爲當時統領這些秦軍的主帥,就是韓信,一聽到有人蠱惑韓信,頓時跳了起來,畢竟這些秦人似乎也更信服韓信……

所以,劉邦選擇了繼承秦朝的水德,來拉攏這些秦人的心,然後在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果斷不能忍,便改成了土德。

然後到了王莽同志的時期,爲了證明自己是受命於天,是採用了周朝的禪讓制度,王莽便說自己是繼承了周朝的火德,便重新改土德爲了火德。

劉秀呢,一開始勢力小,也不敢公然反對王莽同志的火德,乾脆就趁勢而上,藉機大做“火”字文章,爲“有火自天,流爲赤烏”“火爲主”等圖讖之言,然後再推翻了王莽之後,也都說順口了,乾脆也就沒有改,直接沿用了火德,一直到了現在。

可以說,其實到了王莽後期,五德終始說已經逐漸沒有了市場,大多數的政治家都知道其實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幌子而已,王朝更替和什麼德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在漢代之後,也漸漸沒有人提這個事情了,至於穿什麼衣服,色尚什麼顏色,都不太在意,所以漢代之後的華夏人,依舊很喜歡紅色,其實就是從漢代火德開始留下來的基因沉澱。

在這樣的情況下,袁紹依舊要搞一個什麼水德就有意思了。

“來,這個情報有些意思……”斐潛將冀州的消息遞給了賈衢。

“此……此乃大不逆也!”賈衢憤怒的將情報拍在了桌案之上,言辭憤慨說道,“昔日以承製矯詔,今日又推行水德,此叛逆之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賈衢畢竟還是年輕一些,雖然這些年也是經歷了不少,但或許是幷州人本身就比較直爽,又或是真的對於袁紹的這樣舉動十分不滿,於是乎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感情緒。

“漢之有漢,乃禮之序也!”賈衢搖頭嘆息說道,“如今天下紛亂,不求和同,反而逆異,如此行徑,其能長久!大漢袁本初,終究爲路人!”

斐潛看着,卻笑着說都:“某看袁本初此策也是迫不得已……到也可以說是一個上策,可謂一舉數得,可保聲名不墮,又可解釋外敗之因,可攏內亂之民,還可安撫士族子弟之道……只不過麼,未必將來也是一個良策罷了……算了,袁軍要退兵了,不知樑道可有什麼想法?”

站的位置高了,斐潛看到得並不是這個策略本身,而是策略推行的意圖,用處,以及未來演變的方向。

袁紹不清楚所謂五德終始說的真假麼?

未必,但是對於袁紹來說,這個說法確實能夠讓他有一個梯子可從之前架高的地方下來了,所以也就管不得下來之後,這個梯子會不會掉下來砸到自己腦袋上……

袁紹的這個策略,從當下的效果來說,確實也不失爲一個比較好的舉措,就像是斐潛所說的那樣,因爲袁紹在征討幷州這一件事情上卡住了,下不了臺,因此需要一個保全袁紹他自己的名聲的一個說法。

就像是阿Q那樣的人物,也是需要麪皮的,縱然在人前被扯得稀爛,在人後也需要尋求一些心理安慰,更不用說像袁紹這樣十分要麪皮的大人物了。

攻打併州失利,連老巢都被太史慈捅了一刀,這樣的情況讓袁紹怎麼給出一個交待?不給交待的話,以後還有沒有人會願意跟着袁紹一起走?

不是敗給了徵西,而是敗給了天下的氣運走向,所以當下的失敗也就成爲了一種可以接受的結果,畢竟金盛則生水,就會輪到水德興旺了,未來還是相當的可期的麼……

因此這樣的一套理論,轉移了冀州士族子弟的視線,大體上挽回了袁紹的面子,讓其不至於退兵退得太過於難看。

“主公言之有理!”賈衢也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具體的兵事之上,“若此一來,袁軍必定布疑兵,徐徐而退……而山道之中,兵卒追擊也是不易,稍有不慎,恐中其伏……嗯,主公,是否可以讓凌校尉領小部兵卒,沿途追擾……”

賈衢說的沒有錯,既然這一份情報能夠輾轉到了斐潛的手中,想必袁紹撤兵的命令也是到了在壺關山寨當中的逢紀手中,作爲歷史上也算是有名的謀士,肯定不會亂糟糟的立刻什麼都不顧的撤兵,必然是會留些疑兵,甚至也會挖幾個坑……

因此大規模的派人馬追擊,在太行山這樣的區域,也未必能有多少的效果,還不如像賈衢建議的那樣,將凌頡派遣出去,能撈多少便宜就撈多少便宜。

“如此也好……”斐潛思索了一下,然後點頭同意了,畢竟凌頡這一段是因爲龔俊的死也是頗爲低沉,若是給他一個機會發泄一下的話,也是讓他丟下包袱,重新振奮的一舉兩得的做法,“不過,需和凌校尉交待清楚,且記不可強求,莫再蹈覆轍!”

賈衢領命而去。

賈衢走了,斐潛重新將袁紹的這一份情報拿過來又重新看了幾眼,想到了一個事情。袁紹搞這個五德終始說也給斐潛提了一個醒,袁術和袁紹兩個人的舉動,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恐怕是多了一些變化。

袁術在歷史上被曹操揍得叫爸爸,然後只能轉頭去欺負江南那一塊地方,要知道在漢代大多數人觀念裡面南方潮溼悶熱,蟲子野人一大堆,瘴毒什麼的更不用說了,不是什麼好地方,所以袁術取南方之地,其實也是被迫的,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袁術爲什麼會提出稱帝呢?

曹操的魏書之中,也是寫明瞭袁術只是“僭號”,並沒有正式稱帝,甚至連具體稱了什麼號都沒有寫清楚,然後話題一轉,只是大加渲染袁術的奢靡和殘暴,就像是描寫紂王的用詞差不多,對比一下劉備和孫權稱王的詳細描寫,大體上可以猜測出來實際上袁術的所謂稱帝舉動甚至比劉備和孫權都要小的多……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袁術在歷史上的想法,恐怕也是和當下的袁紹差不多吧?借一個由頭來鞏固一下已經是有些分崩離析的內部統治。“我纔是正室……不對,是正統的名號……”袁術多半想用這樣的方式來挽回孫策的心,然而變心的男人和出牆的女人一樣,對於原配做出的任何舉動,都會覺得厭惡和不耐。

可是誰能想到,氣候在這個時候翻了一個身,冰線南壓,導致原本屬於熱帶或是亞熱帶氣候的江南地帶,變成了更加適宜人們居住的溫帶氣候,而原本經濟發展的重心,冀州兗州青州一帶,則是天災人禍湊到了一起……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孫家的氣運纔算是最好的吧?莫非還是應了那句老話,生活要過得去,果然是……咳咳……

這樣考慮的話,袁紹現在推行的五德之說和袁術當時的正統之論,其實相差並不大,恐怕只是爲了維護自身的權威和聲望,纔不得不推出來的一項舉措而已。

那麼,是不可以利用一下?

就像是當時曹操抹黑了袁術一樣……

第四四六章 眼看他人高樓起第1603章 俗人勿憶第2007章大寒之期,取捨之間第1276章 掩蓋在通寶下的新策略第五六二章 江東將星的隕落第2617章砸鍋,修補大法第八五九章 叩長安(六)第七四八章 永安營戰線崩亂第3402章 異第1111章 來路第2701章竹籃打水夢一場第2639章取捨之中看戲(加更)第八零零章 左大將的憤怒第1891章搭建框架,追封王氏第二七六章 逃第3425章 問和答第四四一章 營嘯第二五三章 多吐兩次就習慣了第五七六章 上黨的變故第2037章都是老總,都有安排第五八三章 鮮卑軍的戰術第一三五章 對地盤的渴望第2952章勾勾又叉叉,處處聞啼鳥第3053章退縮,忍耐第1001章 鮮卑進兵第2259章幾百年的罪名是否還能用第2105章出乎意料的逆襲第五三七章 升官之宴第1278章 當連橫對上合縱的時候第九四九章 夢想中和現實中第1668章 斐潛的笑第五六六章 領先世界的鍊鋼術第1372章 跗骨第3303章 關鍵是執行第1752章 各自有各自的改變(加更還債)第2689章齊心分心別有心第四四一章 營嘯第1028章 是機會還是陷阱第1660章 造謠者第2487章義與孝第1133章 長生天之傷第3046章新變化的老調子第2201章嗟來之食第1315章 手段第1911章仁義之師,公瑾天賦第2381章四句遺言第七五二章 時隔多年的老友第2995章一個美妙的誤會第3165章 天意不過就是多個藉口(加更)第1623章 天元(加更還欠賬)第七八六章 勝利真實含義第1852章 意外來的時候絕對不會提前商量第3206章 錯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2950章卿卿何計算,遭此兩重陽第2728章最小的錢幣第六二四章 繁華的鄴城第1431章 破朔迷離第2596章斐潛的取經第2493章死不起第2008章鹽鐵勝利,妥協大會第五十八章 功敗垂成第2392章不依!不依?第1391章 三約第七五九章 那盛開的彼岸花第九十九章 鹿山論道第2882章追求,吃喝和玩樂第2802章 英雄好漢要吃飯,錢餉終究成禍端第3127章 緊急求援第三十章 似是故人來第八四四章 另一個戰場(三)第八八一章 不速之客(六)第六一五章 警告!腦容量不足!第2405章某些僥倖第2998章矛盾需要針對第十九章 記名弟子第七九一張 狼王牙的戰刀第八七二章 大漢的崩塌(二)第3330章第2690章明白明瞭明事理第2320章吃貨帝國的基因第一九六章 隱鯤第三七七章 封閉的圈子第1417章 落石計第1331章 來戰第2009章上帝是依,無災無害第七八九章 拓跋的小尷尬第1372章 跗骨第1254章 講農學社第六二七章 有道第2906章六鄉六逐,文人武人第2027章說的做的,姓劉姓蔡第一七二章 酸棗之茶第四三五章 沒有底線第九六七章 計策第五七八章 歷史的掩蓋之下第三一五章 辭行第六三四章 新刺史第八二三章 人心見人心(五)第一九四章 劫殺之棋
第四四六章 眼看他人高樓起第1603章 俗人勿憶第2007章大寒之期,取捨之間第1276章 掩蓋在通寶下的新策略第五六二章 江東將星的隕落第2617章砸鍋,修補大法第八五九章 叩長安(六)第七四八章 永安營戰線崩亂第3402章 異第1111章 來路第2701章竹籃打水夢一場第2639章取捨之中看戲(加更)第八零零章 左大將的憤怒第1891章搭建框架,追封王氏第二七六章 逃第3425章 問和答第四四一章 營嘯第二五三章 多吐兩次就習慣了第五七六章 上黨的變故第2037章都是老總,都有安排第五八三章 鮮卑軍的戰術第一三五章 對地盤的渴望第2952章勾勾又叉叉,處處聞啼鳥第3053章退縮,忍耐第1001章 鮮卑進兵第2259章幾百年的罪名是否還能用第2105章出乎意料的逆襲第五三七章 升官之宴第1278章 當連橫對上合縱的時候第九四九章 夢想中和現實中第1668章 斐潛的笑第五六六章 領先世界的鍊鋼術第1372章 跗骨第3303章 關鍵是執行第1752章 各自有各自的改變(加更還債)第2689章齊心分心別有心第四四一章 營嘯第1028章 是機會還是陷阱第1660章 造謠者第2487章義與孝第1133章 長生天之傷第3046章新變化的老調子第2201章嗟來之食第1315章 手段第1911章仁義之師,公瑾天賦第2381章四句遺言第七五二章 時隔多年的老友第2995章一個美妙的誤會第3165章 天意不過就是多個藉口(加更)第1623章 天元(加更還欠賬)第七八六章 勝利真實含義第1852章 意外來的時候絕對不會提前商量第3206章 錯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2950章卿卿何計算,遭此兩重陽第2728章最小的錢幣第六二四章 繁華的鄴城第1431章 破朔迷離第2596章斐潛的取經第2493章死不起第2008章鹽鐵勝利,妥協大會第五十八章 功敗垂成第2392章不依!不依?第1391章 三約第七五九章 那盛開的彼岸花第九十九章 鹿山論道第2882章追求,吃喝和玩樂第2802章 英雄好漢要吃飯,錢餉終究成禍端第3127章 緊急求援第三十章 似是故人來第八四四章 另一個戰場(三)第八八一章 不速之客(六)第六一五章 警告!腦容量不足!第2405章某些僥倖第2998章矛盾需要針對第十九章 記名弟子第七九一張 狼王牙的戰刀第八七二章 大漢的崩塌(二)第3330章第2690章明白明瞭明事理第2320章吃貨帝國的基因第一九六章 隱鯤第三七七章 封閉的圈子第1417章 落石計第1331章 來戰第2009章上帝是依,無災無害第七八九章 拓跋的小尷尬第1372章 跗骨第1254章 講農學社第六二七章 有道第2906章六鄉六逐,文人武人第2027章說的做的,姓劉姓蔡第一七二章 酸棗之茶第四三五章 沒有底線第九六七章 計策第五七八章 歷史的掩蓋之下第三一五章 辭行第六三四章 新刺史第八二三章 人心見人心(五)第一九四章 劫殺之棋